文|中國服裝協會 劉靜
2019年是中國服裝行業在諸多不確定因素中積極探索、謀求新發展的一年。
2019年,國內外發展環境嚴峻復雜,市場需求放緩與消費變革疊加,貿易風險與不確定性因素增多。服裝行業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壓力下,承壓負重、迎難而行,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推進轉型升級和務實創新,總體保持了基本平穩的發展態勢,進入了新一輪的戰略重構與變革發展期。
2019年的服裝行業運行難度加大,但仍頂著重重壓力艱難運行、全行業共同扛下艱巨的任務。
服裝產量小幅下降。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1—11月,服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完成服裝產量219.35億件,同比下降2.51%。其中,針織服裝生產明顯優于梭織服裝,針織服裝119.5億件,同比增長0.50%;梭織服裝97.57億件,同比下降5.99%。國際訂單轉移和國內市場需求疲軟是我國服裝產量下滑的主要原因。

2013—2019年社會消費品及服裝類零售總額累計增速情況

2015—2019年實物及穿類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情況

2019年1—11月服裝出口概況
國內銷售穩中趨緩。2019年以來,受消費信心、消費理念、消費分級及供給匹配度等因素影響,服裝內銷保持增長,但增速大幅回落。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1—11月,我國限額以上單位服裝類商品零售額累計8 684.2億元,同比增長2.9%,比上年同期回落5.8個百分點,占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從上年同期的7.15%下降至7.00%。同時,部分與消費升級相關的商品快速增長,限額以上單位家電類、通訊器材、體育娛樂用品和化妝品類商品同比增速均高于服裝類商品。
線上服裝零售額保持快速增長。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1—11月,全國穿著類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6.5%,雖然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7個百分點,但依然保持了較快增長。網上服裝銷售增速呈現出逐漸回落的態勢,顯示出消費者網購觀念已經從追求低價逐漸回歸至“高性價比”的理性消費。從2019年天貓“雙11”銷售額排名來看,波司登、森馬、安踏、太平鳥、伊芙麗等國內品牌表現亮眼,電商平臺也逐漸從銷售過季商品、清理庫存轉變為新產品發布的重要渠道。
出口市場壓力持續增加。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加劇了出口訂單向海外轉移,加之全球經濟復蘇減弱以及我國服裝產業傳統優勢減弱、競爭新優勢尚未確立等影響因素,我國服裝出口明顯下降,產品結構、市場結構加快調整。
根據中國海關統計,2019年1—11月我國服裝及衣著附件累計出口1 394.98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9 764.86億元),同比下降4.46%;出口數量272.50億件,同比下降3.22%;出口平均單價3.94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7.58元)/件,同比下降2.48%。
從出口市場來看,對傳統市場出口規模明顯下降,而對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服裝出口顯現亮點。根據中國海關統計,2019年1—11月,我國對歐盟、美國、日本、東盟服裝出口下跌明顯,同比分別下降6.79%、6%、6.02%和6.47%,以上四大主要市場合計出口金額847.12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5 929.84億元),占服裝出口總額的60.73%;我國對韓國、菲律賓、沙特阿拉伯、希臘、哈薩克斯坦等十個國家的服裝出口金額保持不同幅度增長,對沙特阿拉伯、希臘同比增幅高達54.56%和94.57%,以上十國的出口金額對服裝行業整體出口形成3.08個百分點的正向拉動。
從國內各省市出口情況來看,中部地區快速增長,國內區域布局更加優化。2019年1—11月,我國服裝出口前五大省市廣東、浙江、江蘇、福建和山東,這五大省份完成服裝出口1 039.76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7 278.32億元),占出口總額的74.54%,同比下降6.41%。前五大省份中,僅福建服裝出口同比增長9.11%,其他四個省份均為負增長。在中部省市中,安徽、湖南、湖北、河南服裝出口呈現兩位數增長,湖南省增速最快,增幅高達79.97%。
行業投資表現低迷。受內外需求不足影響,服裝行業投資意愿低迷,年內服裝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呈現持續回落的態勢。2019年1—11月我國服裝行業實際完成投資同比下降1.3%。
運行質效小幅波動。2019年以來,服裝出口和內銷市場表現欠佳,加之制造成本高企、出廠價格增長乏力、庫存增長等因素導致服裝企業利潤空間嚴重壓縮,年內服裝行業效益指標增速呈現明顯放緩趨勢,企業盈利壓力明顯增加,運行質量提升難度加大。
2019年1—11月,服裝行業規模以上(年主營業務收入2 000萬元及以上)企業13 828家,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4 441.86億元,同比微降0.54%;利潤總額773.52億元,同比下降4.90%;營業收入利潤率為5.36%,比上年同期下降0.25個百分點;而三費比例為8.78%,同比增長1.51%。行業利潤率下降,各項費用的增速超過營業收入的增速,顯示行業經營難度加大,需要投入更多資源來實現收入增長,管理和控費等成本壓力加大。
總體而言,在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增多的復雜局面下,服裝行業直面變革,務實創新,依然實現了產業素質能力的提升,充分體現了行業發展的活力。
那么具體有哪些創新舉措呢?筆者逐一進行解析。
產品升級力度加大。立足于消費者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場景,加大產品研發設計力度,更加注重穿著舒適性與適應性,滿足消費者自我表達和自我愉悅的要求。
制造品牌素質提升。貿易摩擦背景下,制造企業進一步分化的同時,產業資源向優勢企業積聚,尤其是那些大型制造企業,憑借強大的先進制造優勢,正迎來制造資源整合和提升的新機會。

2019年1—11月我國對主要國家(地區)服裝出口金額情況

2019年1—11月前十五名省市服裝出口情況

我國服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智能制造持續推進。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新一輪產業革命正帶來重大變革,大批服裝企業開啟了從顧客、研發、生產、物流到零售的全鏈路、數據化管理的轉型升級,加大了智能生產線、智能物流及相關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智慧化物聯網解決方案廣泛實施應用。
終端品牌市場影響力提高。一批企業更加專注細分品類,實施主業聚焦戰略,精準指向消費人群,強化專業優勢,企業效益和發展能力大幅提升;也有一批企業加大多品牌、多品類、多業務和多渠道布局,跨界融合、品牌賦能等多模式提升產品時尚度,線下線上同步發展趨勢明顯。
品牌國際化步伐加快。中國服裝行業正闊步推進全球化戰略布局,加快海外營銷和門店拓展步伐,對國際品牌進行收購改造,增強了國際市場的掌控能力。
展望2020年,世界經濟緩慢復蘇,國內經濟總體平穩且下行壓力加大,國際和國內市場需求疲軟的局面仍將持續,行業發展面臨的外部風險挑戰依然較多。盡管面臨一定挑戰和困難,服裝行業發展也存在諸多正面積極的因素。
在科技變革、消費變革、商業變革的大背景下,行業將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進一步轉變發展理念,全面推動創新發展,在開放中增強新動能,著力提升企業內生動力和抗風險能力,加快產業的轉型升級和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預計2020年服裝行業總體將繼續保持基本平穩的發展態勢。
從國際市場來看,2020年,全球經貿格局仍處于深度調整期,雖然中美貿易談判取得了階段性進展,但不可控、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世界經濟將保持低速擴張,增速有望在今年低點基礎上回升。各大國際機構最新預測2020年經濟增速預期均高于2019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為3.4%,高于2019年的3%;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為3%,高于2019年的2.9%。
世界貿易增長將繼續放緩,WTO將2020年貿易增長最新預測值下調0.3個百分點至2.7%。當前服裝出口主要市場歐盟、美國和日本的經濟增長動能趨弱,中美貿易摩擦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及其所帶來的產業鏈轉移仍將持續,服裝出口將面臨市場需求減弱和訂單轉移雙重壓力,長期承壓,短期內難有明顯改善。
從國內市場來看,國內經濟運行保持總體平穩,但由于中國經濟正處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和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階段,經濟運行中的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的深層次問題有所凸顯,國內有效需求不足,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隨著“六穩”工作的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新一輪更高水平的開放發展,經濟結構繼續改善,新舊動能轉換逐步加快,國內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將持續提高。
在居民收入穩步增長、營商環境大幅改善、數字化技術快速發展的促進下,2020年服裝消費市場將保持平穩高質量增長,增速較2019年將有所提升。

>>太平鳥亮相2020春夏巴黎時裝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