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爽
文化賦能,日本旅游業持續走紅。
不知何時開始赴日旅游變成了小資的代名詞。日本,似乎已經成為人們度假的第一選擇。
從“買買買”到“朋友圈瘋狂曬圖”,不難發現人們下意識地把日本和時尚的消費享受聯系在了一起。
近日,銀聯國際、攜程對2019年以來海量中國游客境外用卡消費、領券購物的大數據分析,發布《2019中國人出境旅游消費報告》與《購物目的地人氣排行榜》,評選出最受中國游客歡迎的全球十大消費國家、最佳購物城市、購物場所。日本成為2019年中國人出境消費和購物的第一大目的地國家。

鮮為人知的是,日本在20世紀60年代幾乎是時尚的荒漠,即便是行走在銀座,也絲毫看不到可以與“潮流”貼邊的打扮。
當時穿著厚布襯衫,格紋西裝配卡其長褲或短褲,配上及膝黑襪和復古雕花皮鞋的年輕人被稱為“御幸族”。這種風格被稱為“常春藤風格”,是比較典型的美式“舶來品”。年輕人紛紛效仿,穿著“常春藤風格”的衣服在銀座的街頭游蕩,而偵察隊會以“奇裝異服”為由,將年輕人們就地逮捕。
這一時期,美國流行文化與日本傳統精神激烈撕扯,父母認為穿著奇怪的孩子是被外來文化腐蝕的表現。
為打破大眾認知,石津謙介作為1964年東京奧運會日本代表隊制服設計師,設計出“常春藤風格”西裝外套,向日本展示了美國“常春藤”文化。
此后,日本大眾逐漸接納美國文化,并不斷發展自身的潮流風格,由此,“叛逆青年—不良洋基”等不同時尚風格應運而生。

之后,在日本著名時裝設計師山本耀司、川久保玲、三宅一生、高田賢三的帶領下,將日本傳統服裝脫胎換骨,并將東方設計推向了世界舞臺。
仔細想想,日本文化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影響我們的?
以音樂領域來說,20世紀90年代的日本音樂幾乎滋養了大半個香港樂壇,進而又影響到了大陸的流行音樂。陳百強的《冷風中》翻唱自《戀の予感》,鄧麗君的《漫步人生路》翻唱自《ひとり上手》……
耳朵被外來音樂大范圍包裹的時候,眼睛也幾乎被全面覆蓋,一些喜愛日本漫畫、動漫的年輕人,也會頻繁到與著名漫畫、動漫相關的淵源地,近距離感受動漫作品中所營造的文化氛圍。
因《灌籃高手》而名聲大噪的江之島電鐵、鐮倉高校前的“命運路口”,《名偵探柯南》紅色的旅行篇中的場地原型就是京都清水寺,這些景點現也成為觀光游客心中的熱門景點。
據統計,在日本全國因動畫取景地而成為旅游景點的地區約有5 000處,這些地區每年由動漫粉絲帶來的旅游經濟效益已超過5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0億元左右)。
此外,日本的47個都道府縣都擁有一個符合當地民風、物產、特色的動畫IP形象,通過“吉祥物”,催生“城市形象IP”整個產業鏈。其中知名度最高的是熊本縣的熊本熊,通過對熊本熊IP的精細化運營,熊本縣成功地帶動了巨大的旅游經濟。
IP形象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人格化”影響力以及授權方向,熊本熊參加了很多電視節目及活動,2011年被授予熊本縣營業部長兼幸福部長,成為日本第一位吉祥物公務員,甚至讓熊本縣長去哈佛演講來打破圈層。
而對于游戲黨來說,日式游戲在主機游戲和手機游戲里是不可忽視的一股勢力,即便不玩游戲,精靈寶可夢的手辦玩偶也在各個商場遍地開花,皮卡丘、馬里奧更是成為全球IP,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再者,作為《壽司之神》風潮的根源地,美食的種種風情,如浮世繪般展現開來。

盡管很多人還未分得清機制壽司和手握壽司的講究,也未知名古屋的鰻魚飯一次可以吃出三種美味,卻也擋不住日料文化的滲入,在很多人空運三文魚時,有人已經直接乘飛機去日本大飽口福了。
以“內容”帶動地方旅游發展,不得不承認,日本太擅長挖掘人們的“興趣”了。先是傳達一種理念,只要大眾認可,其背后的文化市場就能生生不息。生生不息的“元氣”帶來了源源不斷的人氣。
“走出去”的文化不僅僅助推經濟增長,更承載著國家的人文傳統、藝術審美等。而今,中華文化想要“走出去”,需要拓展中華文化的形式和形態,如此,才能真正打造出更多貼近當下新的中國文化符號,讓世界各國更多、更深入地了解各個層面的中國文化,接上國外的“地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