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松浩 (南陽師范學院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
計算機專業與科技的發展進步息息相關,面對行業激烈的人才競爭情形,計算機專業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方面,要求在掌握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更要關注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1]。目前,高校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在積極和企業進行對接,期望培養更多的具備扎實穩固的專業理論基礎知識,同時又擁有較強實踐動手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高校普遍開設了一系列的程序設計類課程,如“C++程序設計”、“Java 語言程序設計”和“Python 語言”等,旨在培養學生程序編寫和程序設計的能力。程序設計類課程具有內容多、實踐性強等特點,而目前的教學模式偏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實踐環節偏弱,這就無法更好地把學生吸引到課堂教學中,也無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造成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從而產生厭學的心理,教學效果不如預期[2]。
隨著時代的變革高校采取了很多的教學方法對此進行革新和改造,新的教育模式也在積極探索。不過,存在一些普遍的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程序設計類課程的課堂教學采用的還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知識,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這種方式最大的問題就是不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無法突出“以學生為主”的主體地位,造成的后果就是無法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習慣于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無法培養獨立思考能力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不利于學生進行創新。
這類課程的理論內容較多,實踐環節無法有效的兼顧。教師先在課堂上講授理論知識,再讓學生到實驗室進行編程實踐。在理論知識還沒有完全消化吸收的情形下,學生的編程實踐環節更多的是對教師講解內容的照搬與模仿,致使實踐環節的教學效果不佳,對于綜合型的項目開發更是無從談起[3]。
課程的教學依舊采用較為傳統的教學方法,沒有很好的使用微課、慕課和網上學習平臺。在微課等新興教學方式日益發展的今天,教學中更要積極想辦法把它們融入教學過程中來,吸引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針對這些問題,需要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改進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創造優良的自主學習環境,提升教學效果,培養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兼備的綜合型人才。
翻轉課堂,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把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到學生。教師不再獨占課堂的時間來講授知識,學生需要在課前完成自主的學習,他們可以看視頻講座、聽微課,還可以與別的同學討論[4]。教師也能有更多的時間與每個人交流。
項目驅動式教學,可以把理論和實踐更有效地進行結合。以項目開發的完整過程為內容,展示項目開發的所有流程。該方法的目的在于鞭策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變被動為主動,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具體問題的綜合能力。
項目開發的壓力又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主動性,復合教學模式的設計如圖1 所示。
復合教學模式把翻轉課堂教學和項目驅動教學方法引入到程序設計類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對課程講授內容進行再次重構,對教學的過程進行全新的調整。復合教學模式可以構造一個更加適合自主學習的優越環境,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
該復合教學模式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環節,很好地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復合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更加靈活、主動,讓學生的參與度更強。學生可以自主規劃學習內容、學習節奏,教師采用講授法和協作法來滿足學生的需要,以促成他們的個性化學習,其目標就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實踐從而獲得更多的知識。
程序設計類課程主要圍繞軟件項目的開發展開教學,把項目的功能科學的分解到知識點的講授過程中,教學內容采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的教學活動中。課堂教學則側重于疑難知識的探討,該模式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實踐編程能力。
以《Java EE 程序設計與開發》課程為案例,對復合式教學模式的方案實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翻轉課堂實施的前提是學生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這樣才能保障后續教學活動的效果。課前預習和平臺學習是該模式的重要環節,學生的課前學習效果將會直接影響到課堂的授課。對于課前教學,學生可以通過微課、在線學習平臺等方式準備課堂內容。
教師按照課程的教學目標,概括每節課的知識點和思考的問題,發布到在線學習平臺上。學生被分成小組,分配一定的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進行課前準備,這樣的效果會更好。在這個互聯網時代,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學習豐富的在線課程。這些資源具有非常強的實戰指導意義,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機會。
課堂教學圍繞課前的準備情況,組織學生進行講解,在講解以后,鼓勵其他組的學生通過詰問和提問題的方式,組織學生進行知識的探討。教師此時更多的是對疑難問題的講解和共性問題的探討,可以更好地從基礎知識講解中擺脫出來,有更多的精力進行答疑,從而提高授課效率。
按照程序開發的流程進行授課的設計,也就是說圍繞需求分析、設計、編程實現和測試等環節展開教學方案的實施。按照課程的教學大綱來制定恰當的課時目標。教學的內容包含:Spring 框架、MyBatis、Spring MVC 和 SSM 框架整合等內容。
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課前學習情況和遇到的問題進行講解,能夠更加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并據此分配小組的學習任務,鼓勵學生通過小組這個團隊的形式進行協同式學習,共同完成學習任務[5]。這個過程不但激勵學生自主化學習,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協作意識。
課程授課的過程不但包括課前的準備、課中的授課,同樣包括課后提供各種形式方便學生學習。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發展,微課、慕課等新興的方式發展如火如荼,對于和科技結合非常緊密的計算機專業的課程,更要趕上這股發展的潮流。
《Java EE 程序設計與開發》課程在授課以后,要求學生進行在線學習,學生可以借助于網上的資源,包括微課和慕課。課程提供了一個在線學習平臺,學生可以在平臺上找到課件、程序源代碼、程序分析等資源,同時可以在線進行討論和探討,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也可以及時和教師溝通,均能得到迅速地回復。這種多樣化的學習形式,可以吸引學生更好的學習,同時也可以鞏固前期的學習效果,對編程能力的提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傳統的教學中,學生的最終成績是由試卷成績組成,即使有平時表現的分數,針對性也不強。為了更好地激勵學生進行自主化的學習,復合教學模式對成績評價機制進行了改進。
該機制包括三個部分,第一是課前預習階段成績,包括課前預習情況、預習的效果和小組的準備情況;第二是理論授課過程中的表現,包括學生討論情況、小組協作情況;第三是學生的課后學習情況,包括在線資源的利用、與其他同學的交流溝通、微課慕課的學習情況;第四是學生團隊的軟件項目的完成情況,包括需求分析、設計、編碼和測試全流程的情況。
這樣的考核方式就要求學生在學習的全流程都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并積極參與到各個環節,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對面向對象程序設計、B/S 架構程序的開發等綜合能力。
總之,基于翻轉課堂的項目驅動式的復合教學模式把傳統課堂中的知識傳授進行了優化,更多的引入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于程序設計類課程的教學尤其合適,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可以更好地實現個性化的教學,提升主動學習能力與實踐編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