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弗里·薩克斯

2003年對伊拉克發動的“選擇之戰”,是美國上一代人,甚至包括更前幾代人以來所做出的最糟糕的外交決定。這場戰爭所宣稱的目的是消除實際上并不存在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理解這一災難性決策背后的錯誤邏輯,從未像現在這樣重要,因為同樣的邏輯正被用來為美國當下類似的誤導性政策辯護。
入侵伊拉克的決定是在時任美國副總統理查德·切尼的錯誤邏輯下做出的。切尼聲稱,即便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落入恐怖分子之手的風險很小(比如1%),我們也應該將這種情況當作肯定會發生,并據此采取行動。
這種推理方式往往會導致錯誤的決策。然而,美國及其一些盟國現正利用“切尼主義”來攻擊中國科技。按照美國政府的說法,既然我們無法確切地知道中國科技是安全的,我們應該把它們當作必然有害那樣去應對,并予以封殺。
正確的決策會將概率估計應用于各項替代的行動。美國的政策制定者不僅應該考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落入恐怖分子之手的所謂1%風險,還應考慮基于多個有缺陷的前提發動一場戰爭的99%風險。切尼及其他許多人只關注1%風險,從而分散了公眾的注意力,使人們忽略了一個更大的可能性:伊拉克戰爭缺乏正當理由,而且會嚴重破壞中東和全球政治穩定。
這就是美國領導人又一次在做的事情:通過指出和夸大一些微小風險,來激起對中國科技企業的恐慌。與此最為相關(但不是唯一)的案例,是美國政府對通信科技企業華為的攻擊。美國正在逐步對該公司關閉其國內市場,并努力扼殺其全球業務。就像在伊拉克事件中一樣,美國可能最終會造成一場毫無來由的地緣政治災難。
我曾無償為華為的一份報告撰寫一篇簡短前言,遭到敵視中國者的批評。我向行業高層和政府官員詢問,是否有證據證明華為有任何出格行為,而反復得到的答案是:華為的品行與其他值得信賴的行業領導者別無二致。
盡管如此,美國政府仍認為華為的5G設備可能損害全球安全。美國官員聲稱,華為軟件或硬件所保留的“后門”,可能使中國政府能夠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監視。他們指出,畢竟中國的法律要求中國企業出于國家安全理由與政府合作。
然而,盡管拿不出任何后門存在的證據,但美國仍在游說世界遠離華為。其他國家,尤其是英國,尚未在華為的軟硬件中找到任何后門。
諷刺的是,美國的抱怨其實部分反映了美國自己在國內外的監視活動,雖然這早已不是新聞。中國設備可能會使美國政府更加難以進行秘密監視。任何政府的正當監視行為都應該停止。聯合國為減少此類活動而進行的獨立監督應成為全球電信體系的一部分。簡而言之,我們應該選擇加強外交和體制保障,而不是去打科技戰。
美國要求封殺華為的威脅,并不僅僅關系到5G網絡的早日推出,也為基于規則的交易系統帶來巨大風險。如今美國已不再是全球無可爭議的技術領導者,美國總統特朗普和他的顧問都不想按照基于規則的體系去展開競爭,他們的目標是遏制中國的技術崛起。他們同時還試圖通過癱瘓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來抹殺該組織,而此舉同樣體現出他們對全球規則的漠視。
正如其他領域一樣,在國際事務領域激發恐懼并借以采取行動,而不是遵循證據行事,是條邁向毀滅之路。讓我們堅持理性、證據和規則,這是最安全的做法。讓我們設立獨立監控機構,以減少任何國家利用全球網絡監視其他國家或發動網絡戰的威脅。這樣一來,世界就可以趕緊利用突破性數碼科技來促進全球福祉。
(摘自《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