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在語文教學中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教師必須要正確認識到當前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不足之處,能夠緊密結合《教學大綱》以及學生的學習興趣,合理地進行教學引導。由于閱讀能力培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應當將閱讀能力培養貫穿于語文教學之中,通過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幫助學生積累閱讀知識形成語感,掌握基本方法,能夠學會鑒賞、理解文學作品發揮個性從而受到情感熏陶,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所以本文在此背景下分析探究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問題;解決對策
一、 引言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于閱讀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語感,使學生掌握閱讀技巧和方法。所以教師必須要創新課程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積極踴躍地進行閱讀,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合理地推薦閱讀內容。所以教師必須要正確認識到,語言文字是中華民族的絢麗瑰寶,通過閱讀有助于增強學生對于語言文字知識的理解以及掌握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增強學生寫作手法的有效應用。
二、 當前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由于當前學生的學習任務較多,壓力較大,所以課外閱讀總量仍然是相對較少,雖然閱讀得到了教師的重視,但是學生并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缺乏自主閱讀意識,當前我國信息技術不斷發展,手機等各類移動設備不斷普及,學生喜歡玩手機上電腦這些高端技術產品會使學生的興趣愛好產生轉移。再加之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束縛,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會將課堂教學時間應用于教材講解,所以導致學生大量地進行題目練習,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生也難以進行積極的課后閱讀,學習到的只是書本上的知識點。也有的教師教學理念較為落后,由于對于語文教學存在一定的厭倦感,所以并未積極地開拓創新,只是抱著敷衍了事的態度講解教材內容,且難以實現課堂以及課外教學的有效融合,導致學生的閱讀情況不容樂觀。
三、 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效果的具體對策
(一)營造閱讀氛圍,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當中要善于啟發學生樹立科學的學習思維,使學生能夠重視閱讀并且了解從書本當中獲取知識是多么快樂的一件事情,從而逐步地提升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教師也要在閱讀實踐教學當中,對學生的生活閱歷以及思維方式進行科學地引導,幫助學生的思維以及學習建設良好的行為觀念,提升學生的個人情感認識,增強學生在閱讀學習當中的思考能力和感悟能力,讓學生在閱讀中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和提升文化素養。教師也要在教育實踐當中汲取相應的知識陶冶學生的情操,豐富教學形式的多樣性,并且在閱讀教學當中與學生進行溝通,建立科學的教學氛圍和教學模式。當學生在學習朱自清的《背影》這節課,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朱自清在文章描寫當中所傳遞的父子之間的深厚情感,使學生對文中的重點語句進行深入性的剖析,了解背影的深層次含義,從而提升學生在閱讀思考當中的感悟能力。教師也要積極地引導學生學會發言,引導學生思考閱讀完本篇文章之后,表達自己對于父親的思想感悟,從而提升學生在表達當中的感悟能力和表達能力,激發學生的良好學習熱情和閱讀學習動力。教師應當采用多元閱讀方法,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在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上極為重要,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熱愛閱讀,筆者認為最有效的方法應當是構建輕松愉悅的閱讀環境。教師可以每周設置閱讀課,鼓勵學生將自己喜愛的課外書籍帶到課堂上,教師也可以準備一些好書及雜志,例如《論語》《唐詩》《宋詞》《青年文摘》……通過提供材料引導學生安心閱讀,在此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通過循序漸進的引導,能夠取得良好的閱讀效果,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積極地進行閱讀比賽,可以舉辦讀書獎活動,使學生由被動閱讀轉變為主動閱讀,能夠將自己閱讀到的書籍與其他同學分享交流,從而形成濃郁文化交流氛圍。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豐富閱讀教學內容
教師通過多媒體進行閱讀教學的創新引導,能夠將閱讀與多媒體進行有效地融合,設計符合學生需求的閱讀教學內容,幫助學生通過多媒體進行拓展式的閱讀和學習,有效地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拓展學習思維,幫助學生在學習當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教師也要借助多媒體教學當中的視頻和聲音,為學生設計具有趣味性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在開心快樂的環境當中進行主動的閱讀和思考,從而提升學生思維的活躍性,提高學生在文章中的表達能力和探究能力。當學生在閱讀同一篇文章《背影》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多媒體進行教育教學的創新,讓學生在閱讀當中借助視頻和音樂進行閱讀的思考和探索,教師還可以在文章開始之前進行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在閱讀文章時給你留下最深印象的一段話是什么?教師通過多媒體,讓學生觀看關于父愛的視頻,使學生能夠在閱讀和思考當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良好的學習素養。
(三)鼓勵學生個性化閱讀,拓展學生的學習思維
由于閱讀是學生感悟文章,并且與文章作者進行思想交流的重要學習方式,所以教師要使學生學會閱讀,并且通過個性化的閱讀樹立正確的學習思維,教師也要積極地鼓勵學生在閱讀當中提高自身的學習熱情和學習主動性。當學生在學習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其中有一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綠”字能夠直接凸顯出春天勃勃生機的動人畫面,使學生通過對動詞的理解了解名詞作動詞的相關形式,從而增強學生在閱讀當中對于詩詞的感悟能力和學習能力,使學生通過對詩詞的深入性分析和理解,學會詩人的表達手法。并且對于作者的寫作背景以及生平事跡進行全方面的了解,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當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紫藤蘿瀑布》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利用多媒體搜集相關的教學資料,引導學生通過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對文章中的重點內容進行探究,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對于文化知識的探究能力,豐富學生的學習思維,讓學生在文章資料當中學會深層次地分析和探索,從而有效地感悟作者的生活情感和學習能力。教師也要通過潛移默化的進行教學的引導,陶冶學生的學習情操,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和價值觀念,使學生的思想素養有深層次的提升,有效地促進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展。
(四)認真研究文本內容,結合文本進行教學創新
教師在文本閱讀教學當中,要增強學生對于文本的分析能力和探索能力,深入性地研究文本的結構。教師也要對學生實際學習狀況進行深入地分析和引導,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狀況和學習水平進行教育教學的分層幫扶,切勿在教學當中,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也要在實踐當中,提升學生的記憶能力,使學生在閱讀中學會積累有用的字、詞、句,并且在協作時進行合理地運用,提高學生的寫作素養和學習能力。教師也要在文言文教學當中,注重學生對于文言文的深入解讀和思考,當學生在學習《論語》時,教師為了更好地方便學生對于重點內容的理解,可以鼓勵學生對于文言文知識進行深層次的掌握,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和開拓學習思維,讓基礎較差的學生進行學習和探索。教師可以將論語當中的重點知識結合視頻的形式,向學生進行閱讀的深層次探究,引導學生借助視頻能夠有效地理解《論語》當中復雜的知識和含義。教師也要根據初中學生的年齡進行科學的引導,借助教學工具進行翻譯,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拓展學習思維,使初中學生能夠更好地對文章內容有所了解。
(五)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突出語文文體特性
教師要確立教學目標,通過結合語文文體的特性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引導,使學生在閱讀當中能夠體會語言的美感,從而增強學生對于語言結構的探究能力和感悟能力。教師也要重視對學生的語言進行科學的訓練。由于文本當中涉及眾多的知識點和內容,所以教師需要理清學生的學習思路,在探究當中增強學生對于教材內容的查閱和思考。當學生在學習《天上的街市》時,教師就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目標,讓學生學會在朗讀當中逐步培養,讀詩的興趣和愛好,提升學生的思想感悟能力,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和探究熱情。教師要對天空當中的牛郎星和織女星進行介紹,使學生在語文閱讀學習當中,對于天文也有所了解。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閱讀教學引導當中要改變以往傳統式的教學思路注重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由于以往教師在教育教學當中忽視了對學生的閱讀引導,所以學生的學習思路和學習觀念受到一定的抑制。教師需要在閱讀教學當中保證學生對閱讀學習的技巧和閱讀學習能力進行全方面的拓展,給予學生充足的課堂時間,引導學生在活動當中進行主動的閱讀和探究。教師也要利用灌輸式的教學策略啟發學生,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思維,讓學生與教師之間形成互動和交流的良好教學氛圍。教師通過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和探索,向學生展示閱讀的魅力,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活躍性。當學生對《孔乙己》這篇課文進行學習和探究時,教師為了讓學生在學習當中感悟作者筆下的人物特點,就可以讓學生通過分角色閱讀對話的形式使學生能夠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學生在對話的過程當中能夠深入到文章的核心,站在人物的立場進行思考和探索,從而提高理解能力和拓展學習思維,豐富對文章探究熱情。
四、 結語
結合上述內容,我們能夠總結得出閱讀是作者通過文字與讀者進行對話的重要渠道作品,能夠為讀者以及作者之間的文化交流提供橋梁。所以教師在此過程中必須要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使學生熱愛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從而促進學生的語文素養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王霞萍.論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疑難與解決方法[J].小作家選刊,2015,41(30):105.
[2]王學芹.芻議構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少教多學”模式[J].新課程導學,2016,15(6):45.
[3]鄧光蕓.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及其應對[J].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版,2017,16(7):180.
[4]孟慶文.試分析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考試周刊,2017,51(84):35.
作者簡介:白文軍,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第三鋪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