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偉
(廊坊市大廠回民中學,河北 廊坊)
全世界范圍內,由于近視眼的發病率在持續的攀升,嚴重危害了人們的視力健康,使得近視眼問題早已超出了醫學領域而成為受廣泛關注的社會問題。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眼發生率高于全球增長趨勢,近視在造成兒童、青少年視力低常的同時,給眼睛帶來難以逆轉的病理性改變,故近視的防治工作迫在眉睫[1]。作為近視的初始階段,假性近視往往起病隱匿,致病因素復雜,有數據統計這一階段的時間各人長短不一,平均為14 個月[2],如若對病情不重視,治療方法不科學,則會進一步加重至真性近視,但如若采取科學合理的治療方式和優質的護理措施,假性近視是完全可以逆轉甚至是避免的。本研究通過基礎治療聯合引導式護理干預,探究其在治療青少年假性近視患者,幫助該類患者逆轉病情的效果,為臨床逆轉假性近視提供理論依據。
1.1.1 初步篩查
選取2018 學年初入學的高一學生502 人進行視力篩查,其中男性為262 人,女性為240 人,年齡為16±0.3 歲,診斷方法 選取睫狀肌麻痹法,使用睫狀肌麻痹藥放松眼調節,使眼處于靜態屈光狀態,再檢查視力然后驗光確定。用0.25% 托品酰胺,滴眼藥水前后分別檢查小孔鏡下裸眼視力,如果散瞳后視力不變就是真性近視,視力增加則是假性近視;驗光有近視屈光度為真,無近視屈光度是假性近視[3]。排除條件:眼部器質性病變及藥物刺激形成的假性近視、無家長監護者。達到初篩標準的共有112 人,其中男性60 人,女性52 人,隨機分為倆組,每組56 人,倆組一般資料無差別,P>0.05。
1.2.1 基礎規劃
兩組患者均給予0.25%復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治療,每晚睡前滴2 次,兩次用藥間隔15min,連續使用4 周,使用后結合眼保健操進行穴位按摩,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開展優質臨床護理干預[4]。
1.2.2 健康宣教
通過對患者及家屬以座談會的形式經行科普,消除患者緊張情緒,科普假性近視的發病原因及治療方法。保持正確的坐姿,眼睛和書本保持33cm 以上的距離,切不可側臥看書或邊走路邊看書,在光線充足環境中看書、寫字及用電腦時應。連續用眼不宜過久,用眼45min~1h 后,采用遠眺等方式休息5~10min,有利于調節視力。
1.2.3 生理干預
遠眺法:①每用眼45min 后,遠眺遠處顏色柔和建筑過自然景觀,再看近處,交替進行,每次10 分鐘,一日兩次;②云霧法:每日戴約+2.5D 即250°的老花鏡一次20min,持續遠眺;③近霧視療法:在日常閱讀用眼時,佩戴約1.5D 即150°的凸透鏡,與書本或者手機電腦保持32~34cm,以視物不模糊且不產生眩暈感為佳。
1.2.4 物理干預
堅持做眼保健操進行穴位按摩,緩解眼周肌肉緊張狀態,消除視疲勞,建議積極參加室外體育活動,并保障睡眠時間。
1.2.5 飲食干預
囑患者保障營養均衡,避免攝入過多糖和蛋白質,多食用蔬菜、粗糧、水果及豆制品等,保障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均衡攝入。
應用國際標準視力表檢測評定兩組患者裸眼視力改善情況,治愈:裸眼視力在1.0 以上,且合并眼周酸脹、影響閱讀等視疲勞癥狀消失;有效:裸眼視力提高2 行以上,視疲勞癥狀均明顯減輕;無效:裸眼視力提高2 行以下,或未提高,視疲勞癥狀無改變。總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裸眼視力治療總有效率為91.07%,遠高于對照組53.57%,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倆組假性近視者治療及護理效果比較
臨床上常有報道假性近視有向真性近視轉變的病例,假性近視通常以調節性痙攣的形式出現,這種痙攣通常表現為雙側遠視調節性痙攣,可能因為電子產品普及、功課繁重、用眼不衛生引起睫狀肌緊張甚至痙攣不能及時放松,導致視力下降,但其具體機制尚未有學者闡述[3]。
本次研究主要通過引導式護理幫助患者提高對假性近視的認知以及自我護理方法,引導式護理整合了引導式教育,延續性護理,Orem 自護理論等諸多先進理論和模型[5]。研究中所用的0.25%復方托吡卡胺滴眼液主要成分為復方托吡卡胺及去氧腎上腺素,可以通過興奮交感神經,抑制副交感神經,抗膽堿效應起到調節虹膜括約肌及睫狀肌緊張狀態的作用,半衰期為5-6h,因此在睡前使用,是一個合適的時間段,并不會影響隔日的生活和學習,目前已廣泛應用于臨床,未見主流文獻報道有明顯副作用[4]。
青少年處于生理和心理改變的重要階段,強化意識應作為首要任務,為此本研究開展了優質的引導式護理干預,通過講座健康宣教等形式,提高患者及家長對假性近視的認識及重視,使患者對自身情況及疾病進展有更深入的判斷,同時也進行心理疏導,降低了患者因患假性近視而導致的心理壓力。作為研究過程關鍵,引導患者自覺規避不良用眼誤區,改變不衛生用眼行為,培養科學健康的用眼習慣。根據青少年的生理發育特征,要對青少年進行飲食護理,有文獻表明,微量元素的長期缺乏會導致球壁擴張,睫狀肌緊張,眼睛前后徑過伸,加速向真性近視的轉變,以上護理管理方式在結合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對改善患者假性近視有至關重要的意義[6]。
如表1 所示,在引導式護理的干預下,觀察組裸眼視力有效率為91%,而對照組的有效率僅為54%,這提示我們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優質的護理干預,對逆轉假性近視有著顯著的療效。
綜上所述,在應用藥物的基礎上,通過聯合引導式護理干預,可以指導患者用眼衛生,消除誘因,改善生活方式,緩解患者睫狀肌痙攣,消除眼部疲勞,逆轉假性近視向真性近視轉變,進一步降低真性近視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