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尼日利亞、南非、埃及、阿爾及利亞特派特約記者 姜宣 呂強 曲翔宇 呂楊

非洲大陸人口眾多,醫療物資相對匱乏,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工作更為艱巨。截至東部非洲時間4月15日9時,非洲共有52個國家報告確診病例累計超過1.6萬例。為抗擊疫情,中非之間一直互相支持,非洲國家重視中國的抗疫經驗,中國政府和企業也向非洲國家提供了大量的物資援助。針對非洲國家的疫情,一些西方國家卻借機挑唆中非關系,有西方媒體“很不道德”地炒作“非洲學生遭到歧視”,妄言“中國面臨外交危機”,試圖激化非洲民眾的對華負面情緒。《環球時報》駐非洲多國的記者近日調查采訪,當地民眾都認為,疫情復雜多變,中國采取的相關措施“一切為了精準抗疫”,絕對不是要歧視誰。
1 尼日利亞律師:中國舉措合理,別被西方挑撥
非洲各國正在采取非常嚴格的防控措施。根據非盟統計,55個成員中有43個國家完全封鎖入境口岸,7個國家停止國際通航,其余國家也對出入境設置特殊限制。南非等國還延長了原定的封城期限。對不遵守規定者,一些國家也采取了強硬措施。
尼日利亞是非洲人口大國,已超過2億人。截至當地時間14日晚11時,尼官方公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為373例,死亡11例。2月28日,一名25日從米蘭抵拉各斯的意大利人經檢測成為尼首例確診病例。尼政府陸續采取了停飛國際航班、部分城市封城等應對措施。封城影響到一些百姓的生活。在尼首都阿布賈市區瑪布齊橋附近,街上幾乎看不到人,但靠賣花生米為生的婦女布萊辛背著嬰兒,仍想著能賣出一點是一點。做服裝生意的伊曼努爾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疫情遠遠沒有結束,為賺錢養家我寧愿出去冒險。我還年輕,興許感染上疾病也能扛過去。”
尼日利亞抗疫之路還存在不少實際困難。目前尼各州醫療條件普遍較差,具備檢測能力的實驗室目前只有12處。尼國家疾控中心人員表示,受限于檢測能力,每天只能計劃檢測1500人。尼人口眾多,更顯防疫物資缺乏,口罩、洗手液等又少又貴,醫療機構也缺少防護服、呼吸機等物資。尼已出現社區傳染,安全隱患非常大。
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尼方很認可中國的防疫經驗。4月7日,尼國際問題評論員薩勒發表題為“新冠肺炎疫情:
中國援助會帶來什么”的評論文章,高度評價中國的舉措,并建議尼方要加強同中方的合作。阿布賈大學政治學與國際關系教授謝里夫也強調中國復工復產的重要性。《國民報》社論版還刊登一位讀者來信,信中說:“歐美國家都在加強同中國醫護人員的合作,尼更需要張開雙手去擁抱中國經驗。”中國駐尼日利亞機構、在尼僑團也大力組織捐款、捐物活動。一家名為聯信盈達集團的中資企業向尼軍方、國家疾控中心、醫院、國家電視臺、移民局、內政部和一些駐尼使館捐贈。尼華人婦女協會在拉各斯封城前緊急籌措大批物資送往當地孤兒院。4月8日,中國鐵建赴尼防疫工作組抵達,其下屬單位中國土木工程集團還將為尼援建兩處方艙醫院。
談到近來社交媒體上流傳的非洲人在廣州的視頻,很多尼日利亞人都認為是“誤會”。2017年畢業于華東政法大學的尼日利亞律師雅哈雅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他知道很多中國人親切地叫尼日利亞人“尼鐵”,也高興地看到中尼兩國關系越來越好。據雅哈雅介紹,在中國做生意的尼日利亞人中有很多來自尼東部的伊博族。他也聽說一些人的簽證甚至護照都已過期,有的擔心被查出來,會對防疫人員有所隱瞞。雅哈雅表示:“我們千萬不能受到西方的挑撥。作為一個法律專業人士,我完全理解中國做法的合理合法性。這些年我從來沒有看到中國對哪個國家有歧視行為。中國現在唯一目的無非是要找出患者并救治他們。連中國人自己都必須遵守防疫規定,我們作為外國人就更沒有理由挑戰它。”
阿布賈英語老師斯瓦齊認為,“有關中國的負面內容在尼主流媒體中并不常見,主要是那些社交媒體對民眾的影響太大了”。尼信息文化部官員奧初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有西方媒體把剪輯拼湊的視頻上傳到社交平臺上,誤導非洲人,他們“整天都在玩這些伎倆,散布關于中國的謊言”,試圖造成排華現象。他提醒說,中國在這段時期要格外小心,由于語言、文化等問題,中國的宣傳沒有西方那樣強大,要防止成為眾矢之的。尼《每日信報》高級記者阿祖說:“現在一些國家的人被忽悠說‘5G傳播新冠病毒,這簡直讓人無法理解!美國人敗壞中國,就是不想讓中國在非洲搞5G。如果他們自己有這個能力,肯定會大肆宣揚5G有多么多么好!”尼一些有識之士希望民眾不信謠、不傳謠。尼總統、衛生部長、疾控中心主任近日也強調:“恐慌是最大的敵人!”尼外長奧尼亞馬14日也表示,廣州防疫舉措無可厚非,有人僅據社交媒體視頻做出錯誤解讀。▲
2 坦桑尼亞留學生:感謝學校照顧,欽佩中國醫生
埃塞俄比亞等非洲國家的衛生部官員、防疫專家和醫護人員還同中國專家網絡連線,通過對話交流抗疫經驗。南蘇丹《朱巴觀察家報》近日用整版刊登13個東部非洲國家駐華使節的聯合聲明,支持中國及中國采取的防控舉措,認為中國從保障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福祉出發,采取最堅決的舉措,贏得世界的欽佩。在湖南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就讀的坦桑尼亞留學生伊曼紐爾在坦《衛報》頭版介紹了校方在疫情期間關心和幫助外國留學生的情況,并對中國的醫護人員表示由衷的欽佩。
很多非洲國家留學生都像伊曼紐爾一樣,向國內民眾講述中國抗疫期間的親歷。3月12日,肯尼亞最大報紙《民族日報》對從中國長安大學返回的肯尼亞留學生穆圖里進行了報道,但讓該學生感到氣憤的是,標題中竟然寫著“從中國‘地獄回來很高興”。在穆圖里向報社表示抗議后,《民族日報》才修改了網絡上的標題。該報還多次跟著西方媒體炒作所謂的“中國病毒”。在肯尼亞社交平臺上,也流傳過向亞洲人呼喊“你是冠狀病毒”的視頻。中國駐肯使館迅速就此在社交媒體上作出回應,稱這是“種族主義言論”,呼吁當地“對華人采取理性和科學的態度”。在肯尼亞的一位中企負責人認為,有些非洲國家的反對派過去借中國債務等問題大做文章,現在又想借疫情進一步渲染排華情緒。
利比里亞大學教授努塔4月13日撰文說:“根據我在華游學7年的經歷來看,近日有報道聲稱中國政府對非洲國家在廣州的人員采取強制隔離、檢測等防疫措施的行為帶有所謂的‘歧視意味,這并非事實,更不可能動搖中非友好合作大局”。努塔說,中國已盡一切努力滿足包括非洲留學生在內的外籍人員的生活和醫療需求,并為他們提供及時治療。他留意到,前期中國疫情嚴重時,非洲在湖北和武漢的3000多名留學生除1人感染并被很快治愈外,其他人都安然無恙。努塔同時強調,中國反對一切形式的歧視和偏見,但要求包括非洲人在內的所有在華人員都應嚴格遵守中國有關法律法規,“在廣州的非洲人應積極配合,只有這樣才能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與安全”。
“無論是哪國人,出門在外,遵守當地法規是國際慣例,更是義務。”埃及政治分析人士侯賽因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疫情期間,中國采取嚴格措施“外防輸入”,是維護公共衛生安全的正常舉動。他認為,相較其他國家,中國舉措并非最嚴格的。以隔離為例,埃及政府日前已將外來人士的隔離期從14日延長至28日。侯賽因多年從事中國研究,他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到,在北京、上海等外國人聚居的城市,最近也出現多例外國人因不服從防疫規定被實施強制措施的情況,其中有的來自歐美國家,因此,不應對中國的舉措過度解讀。
侯賽因注意到,傳出所謂“非洲國家公民在廣州遭遇不公”的視頻后,有美國國務院非洲事務主管官員在社交媒體上批評中國政府,對此,他表示:“須謹防別有用心的勢力借此挑撥中非關系。病毒是中非共同的敵人,理性包容,共克時艱才能戰勝疫魔。”侯賽因說,在埃中國人和在華埃及人都做了很好的自我防護,這與中埃兩國政府及雙方駐外機構間及時分享信息,提醒本國公民配合并理解當地政府依法采取的防疫措施有很大關系。▲
3 阿爾及利亞教授:中國人團結有序,我們應學習
自2月25日發現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至今,非洲面積最大的國家——阿爾及利亞累計確診病例突破2000,死亡人數超過300,成為非洲大陸新冠疫情病死人數最多的國家。針對疫情,中阿兩國展開密切合作。《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阿社會中存在的一些雜音,同時也有很多有識之士通過各種方式向當地民眾詳細介紹中國的抗疫舉措,強調合作的重要性。
3月30日,一位名為弗朗西斯·吉爾斯的法國學者在法國24新聞臺的節目中,對阿政府抗疫舉措以及中方對阿的幫助橫加指責。他聲稱,阿政府抗疫效率不高,中國援助“僅是一家在當地賺了大錢的中企對艾因·納德賈軍方醫院的私人援助,該醫院收治的只是高級官員”,“如果將這說成中國援助,那將是對阿爾及利亞人民的羞辱”。吉爾斯的挑撥言論在阿爾及利亞國內引發強烈不滿,多家媒體紛紛發表文章,抨擊其言論是阿中友好關系的嫉妒心理在作祟。阿爾及利亞總統阿卜杜勒-馬吉德·特本也在次日會見媒體代表時高度贊揚阿中兩國友誼,稱“中國是阿爾及利亞的友好國家,兩國關系幾乎可用親密來形容,因此招致部分國家的不滿”。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阿爾及利亞成為第一批向中方主動捐助疫情防控物資的國家之一,但同時也有當地人跟著一些西方人說中國人是“冠狀病毒”。阿一些人就認為,是中國人的不良生活習慣導致病毒傳播,“中國人什么都吃,難免感染上不好的病毒”。對此,阿爾及利亞權威抗疫專家——公立醫院執業醫師公會(SNPSP)主席萊斯·麥拉白譴責那些對中國人喊“新冠病毒”并試圖挑起摩擦的行為。
在上海親歷隔離的阿爾及利亞教授艾敏·哈馬迪也在媒體上撰文,向當地人介紹解釋中國文化和中國科技如何在全民團結抗疫中發揮重要作用。他詳細講述自己在中國任教期間的所見所聞,認為中國人民樸實、講紀律、具有集體意識,并號召本國人民行動起來,向中國學習。他寫道,“平時你也許會認為中國人只考慮自己,可一旦發生哪怕再小的危機,他們都會展現出高度的有序與團結。我認為,這正是中國人對國家的歸屬感和認同感造成的。盡管這是一個有著56個民族的大國,但人民卻團結而有序”。他還強調,中國發達的高科技產品和通信網絡也為居家隔離的人們提供了很大便利。
在阿方急需醫療防護物資之際,中國政府緊急籌集醫療物資捐贈,在阿華商華人也紛紛響應。阿爾及利亞中華總商會慷慨解囊,先后捐贈抗疫醫療物資兩批次。中建集團、中土集團、中國鐵建國際等公司紛紛向阿提供醫療物資,派遣醫護人員,開展各種形式的抗疫援助。中建駐阿分公司還將在阿建設一座小型醫院,為該公司4000名中國員工和5000名阿爾及利亞員工提供應對疫情的醫療服務。這些友好舉動,被當地媒體廣泛報道并高度評價。
3月27日,中建集團派出的疫情防控工作組抵達阿爾及利亞,有當地朋友欣喜地聯系《環球時報》記者,并表示:“中國派來醫療專家,大家都覺得有了希望”。走在街上,開始有陌生人向記者主動豎起大拇指,表達對中國的友好情誼。▲
環球時報202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