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晨

剛果共和國的首都布拉柴維爾
廣義的剛果地區,包含了剛果(金)、剛果(布)、安哥拉北部,還有加蓬部分區域。其中,剛果(金)從地圖上一眼望去占據著非洲中部,甚至比中非共和國更適合稱為“中非”。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就有過進占大剛果區域的想法。這一地緣戰略就被冠以“中部非洲”的概念。
剛果地區的重要性,超乎一般人想象。它出產的鈾礦是1945年美國制造原子彈的原料,鈷、鉭、鋰和鈮是每個人使用的手機、電腦、電動車所需的關鍵材料。該地區還有世界上存量最大的鉆石礦、銅礦與鋅礦,沿海有非洲最大的油田。
這些資源不只對各種工業重要,還是全球數字產業與高新技術產業的基礎。剛果(金)、剛果(布)與安哥拉合起來,也稱得上是中國近年來在非洲最重要的投資地區。
但這里也是美洲黑奴最重要的故鄉,最早踏上北美的黑奴就來自這里。而比利時控制下的剛果,也是殖民暴力引起國際人道關注的最著名案例。為此,康拉德寫作了著名的小說《黑暗之心》。當人們談到帝國與種族主義的災難時,剛果一直提供了其中最血淋淋、最持久延續的實例。
無論在自然資源還是文化層面,剛果都屬于非洲最具潛力的地區,有大量礦產,有非洲最早成立的國家公園,有知名的音樂家與知識分子。但不幸的是,資源容易遭受掠奪,文化則常淪為未能實現的理想。
剛果地區的各種復雜問題,大多數都與族群沖突有關。剛果這個名稱,就來自巴剛果族(Bakongo)。
2017年在剛果(金)的首都金沙薩,一批武裝分子闖入當地知名的馬卡拉監獄,救出被關押的首領內·姆安達·恩瑟米。他們屬于一個特殊的政治宗教團體,教主恩瑟米和教徒身著紅黃服飾,主張現在分布在剛果(金)、剛果(布)、安哥拉與加蓬的巴剛果族人建立一個專屬于巴剛果人的國家。
這次劫獄行動成功后,官方顏面無光,忙于追捕教徒刻意釋放的三四千名囚犯。而教徒們還繼續在各地向警方與地方官員發動恐怖襲擊,直到2019年恩瑟米再次被捕。
對外人來說,恩瑟米的組織“剛果聯盟”十分奇異,融合了以反殖民主義為號召的剛果傳統信仰,還有令非洲驕傲的古埃及、埃塞俄比亞文化,以及各種關于神秘能量的教義,但究其實質的政治主張來說倒是十分明確:巴剛果分離主義。

已經天主教化的古代剛果國王接見葡萄牙使節
從14世紀末開始,到1914年王室被葡萄牙廢除為止,巴剛果族一直在剛果河出海口一帶維持著一個相對獨立的王國。該王國最著名的君主阿方索一世,開始將天主教作為國教,與葡萄牙國王長期通信,向梵蒂岡派遣使節。這個王國在17世紀下半葉開始衰落以前,還多次擊敗了葡萄牙軍隊的侵略企圖。
剛果(金)和鄰國盧旺達、烏干達的族裔糾葛不清,那里有最多的反政府武裝勢力。
巴剛果族現今廣泛分布在剛果(布)、剛果(金)的西南部,還有安哥拉西北部。剛果王國的都城“姆班扎剛果”位于安哥拉境內,距離剛果(金)邊境只有五六十公里,遺跡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重要的貿易城鎮索約,與剛果(金)只隔著剛果河;重要部族中心順迪,則就在剛果境內。
雖然該地區以古代剛果王國的“剛果”為名,但比利時、法國、葡萄牙的殖民擴張,使該地區各個殖民地的領土變得巨大,連帶殖民后獨立的國家領土也遠超過剛果王國,聚集了眾多族群,例如剛果(金)就有多達250個民族。
在古代,剛果王國坐落在西南,勢力范圍向北覆蓋到沿著剛果河貿易的眾多部族,以及從蘇丹等地區南遷的各種內陸民族。
往東南方,遭遇到的大族群有盧巴人(Luba)與隆達人(Lunda)。他們曾經建立自己的王國,但經常也臣屬于剛果。剛果(金)礦產最豐富并且曾經獨立的加丹加省,就在這塊區域。
向南方走,當時特別受剛果王國壓制的姆本杜人(Ambundu),是現在安哥拉最重要的族群之一,也是執政黨“安哥拉人民運動”的群眾基礎。
所以,大剛果地區大致是這樣一幅畫面:對于一定程度上承繼了剛果王國地緣構造的現代剛果來說,西南部沿海與剛果河下游地區是政治經濟重心,往剛果河上游和東南方向有一些強大的地方重鎮,但是最遙遠的東方靠近大裂谷一帶最為復雜—剛果(金)和鄰國盧旺達、烏干達的族裔糾葛不清,那里有最多的反政府武裝勢力,例如新聞上常聽到的北基伍省就在這片地區。
近代來到剛果地區的殖民勢力眾多,但成功建立殖民地的主要分為兩波:首先是從15、16世紀就開始建立海岸殖民據點的葡萄牙,所留下的殖民遺產主要是剛果河南岸的安哥拉(包括北岸的卡賓達飛地);接下來是19世紀末的比利時與法國,它們的殖民地構成了剛果(金)和剛果(布)的基礎。
在原本的族裔與地區資源的構造上,殖民勢力進一步加上自己的操作,打造支配的鏈條即是在打造殖民統治。比如說,剛果王國本來有捕捉戰俘為奴的傳統,葡萄牙人則進一步向剛果人購買這些戰爭奴隸,這樣就逐漸建立了穩定且不斷擴大的供應鏈,最后連剛果人本身都開始被販為奴。

貧窮但喜愛頂級名牌服飾的“薩普潮人”
相較于法屬剛果,比屬剛果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就極為稀少。
殖民勢力對不同的區域進行操作,產生了差異甚大的后果。比如,早期葡萄牙人把奴隸貿易從剛果王國轉向更南部的恩哥拉王國(N'gola),這改變了原本剛(果)強、恩(哥拉)弱的政治局面。至于后來比利時人與法國人對殖民地的不同操作,也形塑了剛果(金)與剛果(布)的不同命運。
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首都金沙薩,與剛果共和國的首都布拉柴維爾,只隔著一條剛果河彼此相望。盡管政權不同,但兩邊的人民一直往來密切,不管是做生意、通婚還是政治人物及難民的移動,都十分頻繁。
但兩國之間也有不少差異:剛果(金)的人口有8700萬,剛果(布)只有500多萬;金沙薩是千萬人口的大城市,布拉柴維爾的人口剛接近200萬;布拉柴維爾延續社會主義時代的風格更樸素一些,金沙薩則是非洲最貧困、混亂但也華麗的大城市,貧窮但喜愛頂級名牌服飾的“薩普潮人”在金沙薩更多些。

1960年美國中情局制作的剛果(金)族裔分布圖
另一方面,盡管剛果(布)也有貧窮和族群沖突的問題,但教育程度與城市化水平都居于非洲前列,各種問題的規模遠比混亂的剛果(金)要小。從殖民時期就可以看到這種差異的開端。
比利時對剛果(金)地區的統治,是近代殖民史上最悲慘的案例。利奧波德二世發動殖民時,先做了大量的公關慈善工作掩蓋其企圖,以此為幌子設立由他私人控制的國際剛果協會,聘請著名的探險家斯丹利為他探勘剛果地區,建立貿易站及交通路線,運用各種手法強取或誆騙各部族的土地。
盡管利奧波德二世試著避開歐洲各國的注意,但法國察覺之后也聘請了探險家布拉薩探勘剛果河流域。盡管布拉薩也為殖民任務效力,但據說卻以對當地人溫和、反對奴隸貿易的態度聞名。在1880年,他成功避開斯丹利建立了布拉柴維爾,也就是現在剛果(布)的首都;斯丹利發現后,也很快在剛果河對岸建立了利奧波德維爾,也即現在的金沙薩。這就是兩國首都的由來。
雖然一樣都是殖民統治,法國在法屬剛果亦有惡行,包括布拉薩本人就被傳可能是在調查官員惡行時被毒死的,但比起利奧波德二世將剛果變為私人產業“剛果自由邦”后的各種暴行,已經是遠遠勝出。法屬剛果的知識分子有較多受教育機會,與其他殖民地的反殖民運動有更多往來,也有較多的政治權利。即使同樣陷于貧窮,但剛果(布)相較之下更為穩定。
比屬剛果的人民,則受到各種殘虐。“血橡膠”一詞,即象征了對橡膠奴工的虐待殺害。各種任意射殺、砍手、鞭打、燒毀村落,只為達成生產目標。殖民當局造就一批習慣殘殺的士兵,他們用籃子裝滿砍下的手交差。許多難以描述的暴行,完全可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日本或德國相比。
社會受到的破壞,加上伴生的大瘟疫與饑荒,使得殖民期間死亡的人數可能高達數百萬到1000萬。最終,國際上的壓力逼迫利奧波德二世將這塊“私人領土”送交給比利時政府。但比屬剛果已受重創,各方面發展條件都極為不利,譬如相較于法屬剛果,比屬剛果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就極為稀少。
1960年,剛果(金)與剛果(布)在不同的條件下各自獨立。兩國承繼的是原本殖民地的領土劃分,比較復雜的剛果(金)有超過250個民族,其中人數最多的盧巴人或巴剛果人最多也不過數百萬,各種小民族多不勝數。由于長期貿易互動與殖民政策的塑造,各民族既有交融也有沖突,關系極為復雜。
考驗很快就來到了。剛果(金)的首任總理盧蒙巴,來自一個人數很少的小民族。他主張團結所有民族打造一個新國家,打擊受到比利時支持的加丹加省分離主義運動。至于總統卡薩武布,則和剛果(布)的首任總統尤盧一樣是巴剛果人,雖已成為全國領袖,卻以巴剛果人利益為本位。尤盧的計劃,是鼓勵鄰國剛果(金)的分離主義,待其分崩離析,就可以重建巴剛果人國家或建立跨國的巴剛果邦聯。
但剛果(金)并未解體。以全國為范圍的沖突動蕩,也使得以全國為范圍的穩定成為目標。盡管盧蒙巴遭到罷黜身死,但他的政治遺產可以說延續了下來,后續還產生了蒙博托,一個熱衷于把剛果(金)打造成一個新國族的獨裁者。
終究,剛果(金)250個小族群不可能各自獨立發展,但要統合在原殖民地的疆界框架內共同維持一個國家,卻也極不容易。這是真正的困難,在兩個剛果獨立60年之際,前路依然漫長。就在此時,戰爭仍在北基伍省進行,在金沙薩的監獄里被夢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