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民營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國內到國際,實現了快速發展,經濟實力大大提升,競爭地位不斷提高,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顯著增強,已經發展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但當前,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升級進程加快,國際形勢復雜嚴峻,民營企業發展既面臨國家重大戰略、重大改革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機遇,也面臨治理結構不健全、競爭力不強、可持續發展差等內部問題,同時面臨國內國際環境制約、稅費負擔重、融資難融資貴等諸多外部困難和挑戰,民營企業能否健康持續發展直接關系我國全面改革開放事業的成敗。認清問題是為了明晰努力方向;辨明機遇是為了更好的搶抓機遇。為此,正確評析新時期我國民營企業發展中的問題和機遇是重中之重,關鍵之關鍵。
一、我國民營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民營企業治理結構不健全。科學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和管理制度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保障,經過30多年的發展,隨著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突出表現在,一是家族式治理模式較多。民營企業的典型組織架構是以企業創始人為集權核心治理結構,家族成員在企業中擔任主要管理者角色。企業的所有權、經營權、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均由家族內部成員控制,缺乏來自內外有效的監控、反饋和制約,導致民營企業戰略決策的正確性和準確性大打折扣,甚至造成重大失誤,導致企業破產倒閉。二是企業運行大多靠親情。許多民營企業內部職能的運作很大程度上依靠家族成員之間形成的一系列非正式制度、行為,“人治”色彩濃厚,以人情代替制度,缺乏科學有效的治理機制,易造成經濟損失,甚至因分配不公而使企業運行低效,內部交易成本上升。
(2)民營企業市場競爭力不強。我國民營企業大多數從事傳統制造業、服務業等一般競爭性行業,長期依靠低成本、低層次模仿、低層次加工在市場上競爭,產品技術含量低,創新較少,缺乏核心競爭力,而研發投入不足是導致市場競爭力不強的主要原因之一,阻礙了企業進行技術改進和創新,削弱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制約了民營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3)部分民營企業責任意識、公眾形象較差。隨著經濟實力的提高,民營企業在促進經濟增長、解決就業等方面的貢獻有目共睹,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同時民營企業持續在品牌建設,文化宣傳和社會責任等方面加強投入,民營企業在公眾中的整體形象逐步不斷變佳,但由于部分民營企業的趨利性強、責任意識淡薄,環境污染、不遵守勞動法、勞動強度大、拖欠工資、公司跑路、山寨產品、虛假宣傳、醫療事故、誠信度低等負面形象一度使民營企業的公眾形象受損。
(4)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弱。公司治理結構不健全、研發投入不足、創新能力差、人才流動大、經營管理理念落后、運作方式不規范等使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受到嚴重挑戰,造成企業壽命較短,難以發展壯大,難逃“富不過三代”的魔咒,第一代創始人退出、身故后,企業常常陷入股權重新分配、爭奪繼承權、管理權等混戰之中,致使企業分裂甚至破產倒閉。
(5)民營企業產業低端化現象突出。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已形成一批國內甚至世界知名民營企業,如華為、美的、格蘭仕等,但從整體上看,90%以上的民營企業是中小企業甚至微型企業,處于產業鏈低端,缺乏關鍵核心技術和自主品牌,產品附加值低、能耗高、投入產出低、競爭力弱,制造業總體上還處于“微笑曲線”底端。
二、我國民營企業發展面臨的新機遇
我國經濟增長方式正在發生轉變,市場新機會不斷涌現,民間資本市場準入放寬,民營企業發展的制度環境、政策環境持續向好,營商環境大大改善,“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戰略等國家重大戰略、PPP、混合所有制改革、軍民融合戰略等重大舉措為民營企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1)國家重大戰略舉措給民營企業帶來新機遇。2014年以來,我國相繼提出了“一帶一路”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戰略等三大國家戰略以及東部率先發展、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等重點區域發展戰略,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日程加快,以PPP為代表的投融資機制建立,民營企業表現出較強的參與熱情,并在不同程度上參與了國家戰略和重大改革舉措,但參與度仍需提高。
(2)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不斷向好。在2018年11月1日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總書記深入分析當前我國民營經濟發展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提出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六個方面政策舉措,強調當前一些民營經濟遇到的困難是發展中的困難、前進中的問題、成長中的煩惱,一定能在發展中得到解決;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這給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安心謀發展吃下了定心丸,也讓民營經濟發展迎來新的春天。
(3)民營企業發展的營商環境不斷改善。2014年我國啟動了商事制度改革,2015年,全國工商和市場監管系統完成了“三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攻堅,改善了營商環境。2016年又啟動了“五證合一”等登記制度改革,企業營商環境進一步改善,微觀主體進入市場的成本大幅降低。2017年工作集中在“多證合一”、雙隨機抽查監管、電子營業執照和全程電子化、“證照分離”試點、商標注冊便利化改革、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建設6個方面展開。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市場監管體制等改革任務,從培育微觀市場主體、完善宏觀政府治理兩個維度明確了改革方向和任務,這對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具有重要意義。總書記指出:“在我國經濟發展進程中,我們要不斷為民營經濟營造更好發展環境,幫助民營經濟解決發展中的困難,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變壓力為動力,讓民營經濟創新源泉充分涌流,讓民營經濟創造活力充分迸發。”目前,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利好政策不斷出臺,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創新創造創業離不開中小企業,我們要為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發展創造更好條件”。無論從制度的頂層設計,還是從推進環節的求真務實;無論是從大的環境營造,還是從小的細節維護,都不難看出:民營企業迅猛發展的春天已經來臨!民營企業將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進征程中大有可為,大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