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榮
【摘要】企業管理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靈魂,直接影響企業的發展質量。本文首先分析了管理模式概念及企業管理模式創新的重要意義,然后論述了企業管理模式創新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最后對促進企業管理模式創新的可行性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企業管理模式? 創新現狀? 可行性策略
近些年國內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各個行業內的競爭激烈程度,同時受到世界經濟發展以及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國內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壓力不斷增加。在這種情況下,迫切要求現代企業應該積極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企業管理模式,轉變傳統企業管理理念,來不斷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企業還應該不斷優化和完善企業內部的管理機制,調整企業長期發展戰略,確保企業長期發展目標的實現。
一、管理模式概念及企業管理模式創新的重要意義
(一)企業管理模式概念
管理模式主要是指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為了實現經營發展目標,而對企業內外部資源進行優化配置以及開展多元化生產經營活動的框架模式。管理模式是企業管理工作開展的重要基礎,構建科學合理符合時代發展的企業管理模式是現代企業提高管理質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管理理念是管理模式形成的重要基礎,在科學的管理理念下,綜合系統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策略、管理工具以及管理程序,共同構成了企業完整的管理體系架構。近些年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管理水平也隨之提高。創業型管理模式是近些年提出的一種符合時代發展特征的新名詞,在創業型管理模式下知識管理是企業管理核心思想,機會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內容。
(二)企業管理模式創新重要意義
企業管理模式只有匹配時代的發展特色以及市場的發展趨勢,才能夠在企業發展中更好地發揮作用,更好地實現企業長遠發展目標。近些年網絡信息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同時對人們的思維模式和行為規律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現代市場經濟快速發展以及互聯網經濟體系不斷擴張的大背景下,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已經難以有效地滿足企業在新時代背景下進一步發展的需求,已經成為限制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企業應該秉承與時代共同進步的發展理念,積極創新企業管理模式,在傳統管理模式的基礎上融入新時代特色,為企業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提高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二、企業管理模式創新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便進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經過近幾十年的發展,目前我國已經成功躍居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我國綜合經濟實力顯著提升,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績。針對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現狀,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國經濟發展要積極踐行科學發展觀,在經濟發展中要繼續貫徹走出去和請進來的發展理念。隨著世界經濟發展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世界經濟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逐漸與世界經濟接軌,這在促進我國企業發展的同時,也為我國企業發展帶來了全新的挑戰。就目前我國企業經營管理來說,雖然近些年企業管理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是相比西方發達國家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在具體工作開展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和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企業的發展。
(一)企業管理模式較為落后
部分企業管理者不具備創新意識,在企業管理中仍然采用傳統閉門造車的思想,安于現狀,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形勢,導致企業的管理模式難以有效滿足現代企業發展的需求。雖然部分企業采用傳統管理模式在企業發展中獲得了短期的經濟效益,但是對于企業的長期發展具有非常不利的影響。因此,如果企業管理者只是盲目追求企業發展的短期經濟效益,將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企業的長期發展,導致企業在未來的發展中很可能被市場所淘汰。
(二)企業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企業中接受正規教育的工作人員僅占全部工作人員的四分之一,并且絕大多數的企業為家族式企業,雖然在發展過程中逐漸轉入商業市場,但是仍然以家族式企業管理為主。這部分企業管理者不具備專業的企業管理知識,對于企業管理一知半解,其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受到我國傳統企業管理模式影響嚴重。一方面企業內部組織機構與企業的長期發展利益不匹配,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管理者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企業管理較為混亂,難以達到理想的企業管理目標。在這種情況下,由于沒有形成健全的企業內部管理制度,降低了企業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質量,導致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巨大的經濟風險。
(三)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不完善
在我國傳統企業管理模式下,企業管理主要由企業高層進行決策指導,但是相對來說企業高層對于企業經營發展中的具體問題并沒有基層工作人員了解,這樣導致企業的整體運營始終處于被動的局面中。對于企業高層管理者來說,雖然具有非常豐富的企業管理經驗和商業經驗,但是個人思維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受到個人特質的影響,難以從多個不同的視角來全面看待問題,疊加對于基層工作的不了解,導致其在戰略決策過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同時在企業高層為主導的企業管理模式下,很容易出現企業管理者一人獨大、只手遮天的情況,這樣企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管理者個人的判斷,如果企業管理者決策失誤將會為企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經濟風險,情況嚴重的將可能導致企業陷入發展困境或者破產。
三、促進企業管理模式創新的可行性策略
(一)采用企業經營管理可持續性發展模式
現代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必須以長遠的眼光來看待問題,避免為了過分追求眼前利益而影響了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因此企業應該轉變傳統思想觀念,注重企業長期發展規劃和發展戰略的制定,實現企業短期發展目標和長期發展目標的有機結合,既注重企業的健康穩步發展,也注重企業的長期可持續性發展。同時,在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的信息知識時代,企業在發展中應該將戰略重點轉移到能夠促使企業可持續性發展的業務中,提高管理質量和管理效率。
(二)提高企業經營發展的持久動力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競爭要素開始逐漸發生變化,越來越傾向于經營持久動力的競爭。現代企業要想提高生產經營持久動力,首先需要確保企業是一個系統完善的經營體系,然后在生產、營銷、組織、管理等多個方面進行工作理念的創新,保障各項工作的開展均積極服務于企業經營發展持久動力的建設。在生產方面,企業要順應主流市場的發展趨勢,基于市場的需求,來創新產品類型和性能,同時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提高消費者對于企業產品的滿意度。在營銷方面,企業必須基于當前的網絡市場環境,拓展營銷渠道,建立多元化的市場營銷體系,形成系統完整的產銷鏈條,確保將產品信息能夠更好地傳達給消費者。在內部組織方面,企業應該優化當前冗余的組織結構,優化資源配置,有效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企業生產運營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可靠的組織保障。在管理方面,企業應該積極轉變傳統管理理念,在管理過程中更多地體現民主、創新、信任和引導,實現企業強制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的有機結合。
(三)積極實施外部戰略合作
在現代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之間的競爭壓力不斷增加,同時企業之間的聯系和溝通也更加密切,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如果僅依靠自身往往難以得到高質量的發展。因此,企業為了提高市場競爭實力,彌補自身的競爭缺陷,應該積極尋求對外合作,并且將傳統的對外合作模式逐漸向供應鏈、產業鏈協同合作方式發展。通過供應鏈和產業鏈企業將自身利益與上下游企業捆綁在一起,進而在發展中實現不同企業之間的優勢互補,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實力。
(四)提高企業員工的綜合素質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其在企業生存和發展中的重要性已經形成共識。企業員工作為科學技術的掌握著和應用者,直接影響了企業的發展質量。因此,企業在經營管理中應該加強對于人才戰略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企業員工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一方面企業應該加強對企業員工的教育培訓,為企業員工的成長和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另一方面企業應該本著人文關懷理念,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員工的企業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讓企業員工能夠踏踏實實服務企業的發展。此外,企業應該形成系統完善的績效考核機制和薪酬激勵機制,對于在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員工給予表彰獎勵或者崗位晉升,充分調動企業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企業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在企業發展中創造更大的價值,同時實現自身的發展,最終實現企業和員工的共贏。
四、結束語
基于以上分析,在新時代背景條件下,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企業依然采用傳統的管理模式,已經難以滿足企業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進一步發展的需求,這就要求企業要針對目前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基于企業實際情況,采取有效措施,不斷提升企業管理效率和管理質量,提高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最終實現企業的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方.大數據環境下企業管理模式創新研究[J].2017,(26):125-126.
[2]趙芳.法治型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管理模式的創新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 2017,(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