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于CiteSpace可視化的銻污染研究進展

2020-04-16 12:55:39翟全德張瑞雪吳攀肖艷桐
江蘇農業科學 2020年4期
關鍵詞:污染研究

翟全德 張瑞雪 吳攀 肖艷桐

摘要:相對于其他重金屬,銻作為一種污染物質進入人們的視野較晚,但由于銻的毒性和可能造成的環境風險,銻作為一種污染物已逐漸引起重視。當前,關于銻污染研究進展的文章較少,為了進一步了解銻污染領域的研究現狀和熱點進程,本文基于CiteSpace軟件,對從Web of Science核心數據庫集檢索到1986—2019年期間有關銻污染的2 303篇文章進行分析統計,從發文數量、研究主題、關鍵文獻、研究熱點及主要研究力量進行可視化分析。結果表明,自2000年以后,有關銻污染的文獻逐年增加;且每個時期對銻污染的研究主題不同,銻污染先后經歷了來源研究、各環境介質中銻遷移轉化、銻污染防治及其風險評估等。每個時期研究主題的不同導致了對于銻污染的研究熱點也不同,而當前對銻污染的研究熱點趨于對銻污染的治理技術及其對人類生活帶來的健康風險。我國發表的關于銻污染研究的文章遠多于其他國家,但發文質量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關鍵詞:銻污染;CiteSpace可視化;研究趨勢;研究熱點

中圖分類號:X502?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20)04-0023-10

自從銻在20世紀90年代被認為與嬰兒猝死綜合癥狀有關[1],就進入了公眾視野并引起關注,銻(Sb)作為一種全球性污染已經被列為優先控制污染物[2]。中國銻資源豐富,儲量占全世界80% (U.S. Geological Survey,2013年),年產量超過15萬t,許多地區如云南、湖南、貴州等地由于銻礦的大量開采使得當地環境受到不同程度的銻污染[3]。國內外關于銻在環境方面的文章,主要集中在銻污染的程度、銻遷移轉化過程、毒理學研究、銻污染風險評價以及全球循環等。隨著銻在環境相關領域的文獻大量涌現,有必要對銻環境污染的知識現狀進行梳理和總結,從而了解銻污染的研究歷程并掌握其現階段研究方向和未來發展趨勢。現階段關于銻污染綜述研究的文章主要側重在銻的某一研究領域,如銻在單一環境介質中的污染、銻對植物的毒性研究等方面,缺乏從宏觀領域研究銻在環境中的現狀、前沿熱點和主題演進等分析。CiteSpace是在科學計量法和數據可視化分析條件下發展起來的一個引文可視化軟件,可以分析某領域文獻的研究熱點、演變情況等[4]。相關學者已經將CiteSpace運用于經濟學[5]、生態學[6]、土壤科學[7]等領域進行文獻分析。本研究運用CiteSpace軟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對1986—2019年Web of Science核心數據庫收錄的關于銻污染文獻的相關研究進行全面分析,旨在用科學直觀的方法來展示銻污染相關領域的研究熱點、趨勢等。

1?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1?數據來源

數據來源于Web of Science的核心數據庫集,在2019年7月,數據檢索有關銻污染的文獻,檢索詞為“antimony pollution”“antimony pollute”“antimony contamination”“antimony contaminate”“Sb pollution”“Sb pollute”“Sb contamination”“Sb contaminate”,條件為主題,時間段為1986—2019年,8組檢索詞累積檢索到2 303篇文獻。

1.2?研究方法

CiteSpace是由美國費城德雷克塞爾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陳超美博士基于Java語言系統所研發的應用程序,它可以分析作者、機構、國家、關鍵詞、期刊或科學文獻引用之間的聯系,基于分時動態的可視化圖譜展現學科領域的宏觀結構和發展脈絡,從而對某一領域知識的所有內容、發展趨勢、研究熱點和前沿方向進行表征[8]。本研究選用5.3版本的CiteSpace軟件(5.3.R4),對在Web of Science 核心數據庫搜索生成的完整2 303篇文章進行可視化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發文數量分析

發文數量可以從側面反映某研究領域的發展速度,在Web of Science上檢索銻污染相關文獻的發文數量與時間進行繪圖,并與中國知網(CNKI)上檢索到關于銻污染的文章進行對比,對比結果如圖1所示。銻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才作為一種污染物進入人們視野,所以在此之前關于銻污染研究的文章極少,自21世紀起,核心數據庫中銻污染相關文章逐年上升,2008年后快速增加,說明銻污染研究逐漸受到關注并快速發展起來。

2.2?研究主題分析

文獻被引分析的前提是同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間秉承同一研究脈絡或有相似的研究主題,因此對原始的參考文獻進行共被引網絡聚類可以得到細分的主題。本研究共導入2 303篇參考文獻,得到76 434篇被引參考文獻,對其進行聚類得到主題,繪制時間線圖,圖2為文章聚類節點較多的前14個聚類主題。

2.2.1?銻污染研究初始階段

文獻聚類識別由CiteSpace自動生成,它可以高度客觀地反映特定學科的研究熱點[9]。研究持續時間的長短,可以客觀體現銻污染的熱點研究主題以及研究價值。從圖2可以看出,2000年以后,研究人員對銻污染的研究逐漸增多,在初始階段,銻污染研究集中在大氣污染,該階段包含了3個聚類主題,即#1大氣顆粒物、#4大氣中的銻、#12焚燒空氣污染控制(apc)殘留物。由于對銻污染的研究甚少,缺乏數據支撐,大多數研究人員使用銻的地殼濃度值和巖石的基準元素來計算大氣氣溶膠中銻的富集情況。 Krachler等通過研究北極冰芯中的銻,從而探索16 000年以來北極大氣銻沉積的完整數據,結果表明,由于人類工業活動,使得大氣氣溶膠中的銻含量增加,并且這些氣溶膠會從工業國家遠距離運輸進入地球的偏遠地區,如北極。因此,Sb應該被認為是一種全球性的大氣污染物[10]。隨后Canepari等通過化學分餾的方法研究大氣顆粒物中重金屬,區分大氣顆粒物中重金屬元素[11],對大氣中重金屬的來源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早期對大氣銻污染的研究闡明了其來源,表明銻應該作為一種污染物質受到關注并且重視,為之后的銻污染奠定了基礎。

2.2.2?銻污染研究細化階段

在經歷早期階段后,銻污染受到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其研究方向逐漸

轉向水體、土壤和植物。該階段包含了5個聚類主題,分別為#0土壤環境、#5生理作用、#8重金屬生物有效性、#9礦山廢棄土、#10污染特征、#11商業果汁、#13街道塵土,其中土壤銻污染經歷的時間跨度最長,土壤銻污染的研究涉及范圍廣。在該階段,對銻污染的研究逐漸細化且多元化,其研究包含了銻在水-沉積物、土壤-植物體系的濃度及其檢測、形態、地球化學行為、毒理等:

(1)銻在環境中濃度和形態對其在環境中的循環、毒性、行為和生物有效性有很大影響。銻在地表水、土壤和沉積物中的濃度已經被相關學者進行了全面的總結分析,并得出未受污染的海洋、土壤和沉積物的銻濃度的背景含量[12]。雖然目前總銻含量的研究不再困難,但仍然存在2個問題:銻樣品污染和技術檢測極限。銻樣本污染主要是測定樣品中某些物質干擾儀器,導致分析信號有誤以及采用含銻容器如PET材料盛放樣品所導致;除了樣品污染問題,對于銻含量極低的樣品,儀器靈敏度是一個重要的挑戰。

(2)銻形態研究是銻污染研究的重要分支。銻形態研究主要包括銻形態測量研究、不同環境中銻主要存在形態及形成機制、影響因素等[13]。形態測量的目的是為了明確其在系統中形成的所有化學形態,銻形態測量研究從提取到分析整個過程具有很大的挑戰性。如何從環境樣品中提取銻且不改變其原有形態是形態研究熱點,如對于水樣中銻如何區分其2種氧化態、土壤樣品中銻的萃取和連續提取、大氣中銻的存在形態以及生物樣品中如何提取銻。其中,銻在土壤環境中的化學浸出方法是研究土壤銻形態的一個重要方法。迄今為止,銻從樣品到分析過程仍然沒有一種公認的測量方法,這意味著各種分析工具仍然需要改進。銻在環境中的形態主要是Sb(Ⅴ)、Sb(Ⅲ)、Sb(0)以及Sb(-Ⅲ),銻在環境中的無機態比有機態更為普遍,銻在土壤環境中主要存在的形態為Sb(Ⅲ)和Sb(Ⅴ)[13-14]。環境中常存在的Sb形態物質在Li等的研究中已經被列舉[15]。銻在環境中存在的形式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銻在土壤介質中的存在形式主要取決于土壤理化性質、吸附解析過程及是否有無機或有機配體的存在。

(3)銻在各介質中的吸附解吸、氧化還原、溶解沉淀及生物有效性等行為是其毒理學和污染風險研究的基礎。目前關于銻在環境中的行為效應和循環方面的研究仍有很大的不足[16],如哪些化學形式的銻更具有移動性和生物有效性等。銻的污染過程與砷相似,因此銻環境行為的研究經常參照砷在環境中的行為效應。在這類比較研究中,的確得到了一些關于銻在環境中的行為效應,但這種比較研究也并不總是有效,如Gebel就證明砷在生物系統中可以通過甲基化進行解毒,而得不出銻也同樣發生該過程的證據[17]。銻在土壤-植物-水系統中的遷移轉化過程及其機制研究越來越受到關注,由于溶解態銻易被植物所吸收[18],它如何通過土壤介質轉換到環境中,在植物尤其是可食用植物體內如何吸收、轉化和積累等過程對了解銻污染十分重要,但這方面的研究和數據很少。研究表明,銻在植物的各部分(從根部到果實)都有分布[19]。

(4)作為一種具有潛在毒性的元素,銻的毒理學研究也十分重要,銻毒理學研究主要包括銻毒性測試、銻毒性機制研究以及銻污染區生態學毒性研究等方面,其中銻污染所造成的人體毒理危害是銻污染的重要研究熱點。確定污染物所造成的環境風險和人體風險是研究污染的重要一環,也是污染物防控和管制的基礎。雖然銻被認為是具有重大潛在毒性的物質,但由于缺乏毒理學效應和毒性數據的支撐,它所造成的污染風險尚不明確[20]。因職業接觸銻化合物而引起的健康影響,由于Sb、Pb 和 As 之間的共同關聯而難以辨別,而現在可以用可靠的方法來測量人體的血液,未來可能會發展評估暴露和未曝光人群的監測工具。此外,銻常用于阻燃劑(彈藥中的Pb-Sb合金),使得射擊場銻污染情況嚴重[21];電子垃圾回收場地附近的土壤中也發現銻等重金屬污染[22]。

2.2.3?銻污染研究治理階段

污染物研究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對污染物質的治理。該階段包含了3個聚類主題(#2泥漿生物反應器、#3去除技術、#6重金屬富集植物、#7苧麻)。隨著銻污染的不斷擴大,銻污染嚴重地區的政府和相關學者開始開展銻去除方法和技術的相關研究。由于銻和砷的污染性質相近,因此用于砷去除的修復技術也常用于銻的處理,并且往往會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銻污染治理技術主要包括氧化固定技術、吸附技術、電解技術、膜分離技術等[23]。

每種治理技術有其各自的優缺點,如何選擇適合的方法須要與實際的污染場地相結合。目前,土壤銻污染治理技術主要有氧化和固定技術、土壤清洗技術。其中氧化和固定技術主要包括生物氧化法、共沉淀法和化學氧化法。生物氧化法通過利用適合的植物或微生物改變重金屬的氧化狀態,從而實現凈化[24],該方法是一種經濟有效的土壤凈化方法。研究表明,苧麻可以累積砷、銻等重金屬元素,因此可以作為土壤修復植物對受到銻污染的土壤進行治理[23,25]。土壤清洗技術已運用于多種土壤重金屬污染處理,但對于土壤銻污染治理還未實際運用。

水體銻污染處理技術主要有吸附沉淀技術、電解技術和膜分離技術。其中吸附和沉淀常被用于銻污染治理,如Castaldi等利用2種水處理殘渣(Fe-and Al-WTRs)吸附水中的銻[26],該方法簡單且有效,成本較低。電解技術主要包括電滲析、酸萃取和溶劑去除,是廢水中銻處理和去除的新技術,目前已在實驗室規模上使用但應用電流的效率和系統的經濟性還不清楚[27]。膜分離技術有反滲透(RO)、納米過濾(NF)、超濾(UF)和微濾(MF),其工藝復雜,運行成本高。

2.3?關鍵文獻分析

將1986—2019年每年劃分為一系列時間切片,提取每個時間切片前50名的引文分析為出版物代表,在此分析中每個時間切片設置為1年,根據科學網提取文獻記錄得到的文獻共被引網絡圖(圖3),在該網絡圖中共生成697個節點和1 551個連線。其中,節點表示收集到的文章的被引情況,連線表示共被引的關系。表1列出了1986—2019年與銻污染相關的8種被引用最多的出版物。該表列舉的出版物都是期刊文章,其中有3篇是綜述類文章。第1篇綜述是Wilson等2010年的文章,主要介紹銻在環境中的各種行為以及其與As相關內容[28];第2篇綜述是關于中國銻污染的現狀,云南、廣西、貴州等地由于銻的開采和冶煉過程以及煤炭燃燒中的銻副產品導致的銻污染問題在全世界都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問題[29]。第3篇是對環境中銻的行為的知識現狀進行系統性評論的綜述,從銻污染的主要研究領域到研究空白都進行討論,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未來銻進一步研究的方向[1],這3篇綜述的中心度很高,說明它們是研究銻污染問題中比較重要的文獻資源。其他的文章是關于銻污染在特定領域或者環境介質中銻的研究,例如He和Okkenhaug等的2篇文章都是關于銻礦周圍土壤和植物體內銻的各種形態和分布的[30-31]。Johnson等則是對射擊場周邊的土壤進行采樣,分析其銻污染狀況以及對銻的形態及溶解度進行研究[21]。Wu等通過飲食暴露及毛發調查?對銻礦區周邊居民長期接觸銻的健康風險和主要途徑進行了評價[32]。而Shotyk等的文章都是關于以PET為材料的桶裝水銻污染及其衍生問題[33-34]。

2.4?研究熱點分析

關鍵詞一般被視為文章的靈魂,在研究前沿分析中,可以為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提供學科演變的最新動態,預測研究領域的發展趨勢[35]。在CiteSpace研究前沿分析中,常使用突現詞來表達某時間段學科研究熱點的改變趨勢。突現詞是指在某一時間段內出現頻率變化較高的關鍵詞,其基本原理是根據文獻的標題、摘要及關鍵詞的增長頻率來確定該領域的熱點詞匯,從而得知研究領域的熱點[36]。相對于傳統使用高頻主題詞進行前沿分析,突現詞能更好地探測學科的變化趨勢和新興方向。本研究使用CiteSpace對引文中的關鍵詞進行探測,得出銻污染研究領域的關鍵詞圖譜(圖4),得到了1986—2019年關于銻污染的48個突現詞(圖5)。

2008—2009年,出現的主要突現詞有“地衣”“排放物”“生物監測”“PM10”“運輸”。該時間段處于銻污染的早期研究階段,對銻大氣污染的研究和探討急劇增加,由于空氣可吸入粒子與人類肺部健康的關系,銻在大氣中的形態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小方面。銻主要以離子形態存在于大氣顆粒物中,主要是人類活動的金屬冶煉和燃燒過程[37],而未受工業影響地區,會由于大氣的運輸產生銻污染。因此,“排放物”“PM10”“運輸”在該時期呈現較高的熱度。相關研究表明,地衣可作為評估空氣中元素的生物監測器,對大氣污染進行評價[38-39]。

2010—2014年的突現詞主要有“等離子體質譜法”“原子吸收光譜法”“樣品”“溶解度”“富集因子”“中子活化分析”“毒性”“吸附作用”“萃取”“連續提取”等。對比前2年,這個時期的突現詞表現出多樣化,銻污染已經開始受到廣泛研究并逐漸細化。在該階段,銻在土壤-植物體系內形態及遷移轉化特征得到大量研究。相關學者對銻礦周邊所產生的銻污染進行了研究,銻的浸出率決定銻污染的嚴重程度,而重金屬的形態對其毒理有著關鍵作用。土壤污染所帶來的連鎖反應就是植物的污染,而植物尤其是可食用植物的污染將會直接影響到人類健康。因此,在該時期“樣品”“富集因子”“毒性”“吸附作用”“萃取”“連續提取”等詞呈現較高的熱度。

有學者研究發現,桶裝水的使用會產生銻污染[40-41]。天然地下水中的銻含量是萬億分之一,而剛出廠的瓶裝水的銻含量平均為萬億分之一百六十,并且時間越長,溫度越高,塑料瓶中的銻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越大[33-34]。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人們對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材料的使用增加,三氧化二銻(Sb2O3)是制備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的一種最重要的催化劑。研究人員對在實驗室測定環境介質中銻總量問題時是否會因為使用該材料的容量瓶而產生二次污染,從而導致銻含量測定不符合實際情況進行分析[42]。在這些研究中,樣品的采集及處理方法、檢測分析方法受到了廣泛的關注,銻樣品的采集、保存,樣品的檢測方法具有強烈的挑戰性,因此在這個階段各種改進的分析技術的研究也不斷增加,等離子體質譜法、原子吸收光譜等用于銻含量測定的關鍵詞,在這個時期也呈現一個較大的熱度和突現性。

2015年以后出現的突現詞主要有“飲用水”“礦山”“去除”“地下水”“健康風險”“酸性礦山廢水”“空間分布”“農業土壤”“風險評估”等。近年來,隨著銻礦的開采,在選礦和處理尾礦和礦渣的過程中,造成了礦區周邊的河流、土壤、植物不同程度的銻污染,因此,對銻污染的研究逐漸轉向了其去除技術及風險評估。銻污染治理技術須要根據其污染性質進行選擇,首先須要考慮的是處理技術的可行性及經濟效益。目前對于水體和土壤銻污染治理技術研究較廣泛的主要有植物修復技術、吸附沉淀法,這2種技術工藝簡單、成本低,去除效果好。

揭示環境污染狀況須要對其進行風險評估,生態風險評估可以利用重金屬的各種化學形態、毒理學和生態學等來評估重金屬對環境的影響[43]。由于銻礦的長期開采,對銻礦區周邊的居民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構成巨大威脅,因此,銻的風險評估受到許多學者的關注。Fei等對對湖南省玉溪河流域銻及相關重金屬污染物(鉛、鋅、砷)的時空分布及人群暴露風險進行了大量調查,得出每種重金屬的危險系數(HQ),評估了重金屬污染對健康和生態的危害[44]。Long等對湖南省錫礦山礦區周邊土壤中銻(Sb)、錳(Mn)、鋅(Zn)、砷(As)、鎘(Cd)、鉛(Pb)的總含量進行了測定,通過計算生態風險指數(RI),了解土壤重金屬污染程度和潛在生態風險[45]。但是,迄今為止,許多關鍵方面,包括不同環境系統中銻的檢測、痕量和形態以及人類對其實際接觸情況的了解仍然很少,這也是銻污染今后研究的重點和方向[46]。

2.5?主要研究力量分析

2.5.1?主要發文國家對比

通過對發文國家研究(圖6和表2)分析得出,在1986—2019年,發文量最大的國家是中國,其次是美國。說明在對于銻污染研究領域來說,中國對其研究和關注度是屬于世界前列的。但是,對比發文量前10的國家的中心度,西班牙、法國、意大利、德國和英國的發文量雖然遠不及中國的發文量,但其中心度較高,說明其發表的文章有較高的參考價值。中國的發文量雖然很大,但是中心度較低,發文質量相對于歐洲國家而言較差,未來在發文質量上應更為關注。

2.5.2?主要研究機構

中國銻研究的發文量遠超世界上其他國家,發文前10的機構中(圖7),中國的研究機構和主要發文量有中國科學院(Chinese Acad Sci)169篇、北京師范大學(Beijing Normal Univ)55篇、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Chinese Res Inst Environm Sci) 47 篇、中國科學院大學(Univ Chinese Acad Sci)46篇、中國地質大學(China Univ Geosci)22篇、中南大學22篇。其他國家的發文機構主要有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CSIC)38篇、俄羅斯科學院(Russian Acad Sci)23篇、法國圖盧茲大學(Univ Toulouse)21篇、美國地質調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20篇。

3?結論

本研究利用CiteSpace對銻污染研究進展進行統計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銻污染研究起步較晚,在2000年之前,對銻污染研究的文章極少;但自2000年之后,隨著銻污染的發生,使得其相關的文章數量逐年迅速上升,有關銻污染的研究逐漸受到關注并快速發展。

(2)文獻共被引時間線圖譜可以清晰呈現每個時間段對于銻污染研究的主題。早期對大氣銻污染的探索,闡明了銻污染的來源,為后期銻污染研究得到大量細化奠定了基礎;在銻污染研究細化階段,對環境各介質如水體、土壤、植物等銻的地球化學行為均進行研究,為后期銻污染治理研究提供堅實的理論依據;隨著研究的深化,在前期大量的研究基礎上,對銻污染的研究轉向了銻污染治理技術及其風險評估。

(3)每個時期有關銻污染研究的熱點不同,這與該時間段學者對于銻污染的研究主題和認知程度有關,每個時期的突現詞可以清晰地反映出該階段銻污染的研究方向、熱點,從而得知銻污染的發展趨勢。目前,“去除”“地下水”“風險評估”“健康風險”等突現詞表現出對銻污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銻污染治理技術和風險評估。

(4)現階段有關銻污染的發文量,中國的發文量遠遠超過其他國家,大多發文機構都集中在中國頂尖研究機構和高校,這基于中國是銻儲量大國;但歐洲國家文章質量相對于其他國家而言較為領先。

參考文獻:

[1]Filella M,Williams P A,Belzile N. Antimony in the environment:knowns and unknowns[J]. Environmental Chemistry,2009,6(2):95-105.

[2]Leuz A K,Hug S J,Wehrli B,et al. Iron-mediated oxidation of antimony(Ⅲ) by oxygen and hydrogen peroxide compared to arsenic(Ⅲ) oxidation[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6,40(8):2565-2571.

[3]藍唯源,宋書巧,吳浩東,等. 土壤三價銻污染對甜芥菜生長及品質的影響研究[J]. 環境科學與技術,2009,32(2):20-23.

[4]Chen C M. CiteSpace Ⅱ: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57(3):359-377.

[5]郭?毅,郝?琳,胡旺波. 人的發展經濟學研究的科學知識圖譜——基于CiteSpace的文獻計量分析[J]. 改革與戰略,2016(5):1-7.

[6]祝?薇,向雪琴,侯麗朋,等. 基于CiteSpace軟件的生態風險知識圖譜分析[J]. 生態學報,2018,38(12):4504-4515.

[7]張?穎,陳桂芬. 基于CiteSpace的土壤肥力知識圖譜可視化挖掘與分析[J]. 中國農機化學報,2016,37(3):209-213,229.

[8]陳?悅,陳超美,劉則淵,等. CiteSpace知識圖譜的方法論功能[J]. 科學學研究,2015,33(2):242-253.

[9]Ji Z,Pei Y. Bibliographic and visualized analysis of geopolymer research and its application in heavy metal immobilization:a review[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19,231:256-267.

[10]Krachler M,Zheng J,Fisher D,et al. Atmospheric Sb in the arctic during the past 16,000 years: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impacts[J]. 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2008,22(1):GB1015.

[11]Canepari S,Pietrodangelo A,Perrino C A,et al. Enhancement of source traceability of atmospheric PM by elemental chemical fractionation[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09,43(31):4754-4765.

[12]何孟常,萬紅艷. 環境中銻的分布、存在形態及毒性和生物有效性[J]. 化學進展,2004,16(1):131-135.

[13]He M,Wang N,Long X,et al. Antimony speciation in the environment:Recent advances in understanding the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and ecological effect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9,75:14-39.

[14]Ungureanu G,Santos S,Boaventura R,et al. Arsenic and antimony in water and wastewater:overview of removal techniqu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latest advances in adsorption[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15,151:326-342.

[15]Li J,Zheng B,He Y,et al. Antimony contamination,consequences and removal techniques:a review[J].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2018,156:125-134.

[16]Filella M,Belzile N,Chen Y W. Antimony in the environment:a review focused on natural waters Ⅰ. Occurrence[J]. Earth-Science Reviews,2002,57(1/2):125-176.

[17]Gebel T. Arsenic and antimony:comparative approach on mechanistic toxicology[J]. Chemico-Biological Interactions,1997,107(3):131-144.

[18]Baroni F,Boscagli A,di Lella L A,et al. Arsenic in soil and vegetation of contaminated areas in southern Tuscany (Italy)[J]. 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2004,81(1):1-14.

[19]何孟常,季海冰,趙承易,等. 銻礦區土壤和植物中重金屬污染初探[J].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38(3):417-420.

[20]馮人偉,韋朝陽,涂書新. 植物對銻的吸收和代謝及其毒性的研究進展[J]. 植物學報,2012,47(3):302-308.

[21]Johnson C A,Moench H,Wersin P,et al. Solubility of antimony and other elements in samples taken from shooting range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2005,34(1):248-254.

[22]Zhao W,Ding L,Gu X,et al. Levels and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metals in soils from a typical e-waste recycling region in southeast China[J]. Ecotoxicology,2015,24(9):1947-1960.

[23]Mubarak H,Chai L Y,Mirza N,et al. Antimony (Sb)-pollution and removal techniques-critical assessment of technologies[J]. Toxi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Chemistry,2015,97(10):1296-1318.

[24]Mondal P,Bhowmick S,Chatterjee D,et al. Remediation of inorganic arsenic in groundwater for safe water supply:a critical assessment of technological solutions[J]. Chemosphere,2013,92(2):157-170.

[25]Chai L Y,Mubarak H,Yang Z H,et al. Growth,photosynthesis,and defense mechanism of antimony (Sb)-contaminated Boehmeria nivea L.[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6,23(8):7470-7481.

[26]Castaldi P,Diquattro S,Lauro G P,et al. Water treatment residuals as a resource for the recovery of soil and water polluted withSb(Ⅴ):sorption and desorption trials at different pH values[J]. 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2018,229(6):174.

[27]Bergmann M,Koparal A S. Electrochemical antimony removal from accumulator acid:Results from removal trials in laboratory cells[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11,196:59-65.

[28]Wilson S C,Lockwood P V,Ashley P M,et al. The chemistry and behaviour of antimony in the soil environment with comparisons to arsenic:a critical review[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10,158(5):1169-1181.

[29]He M C,Wang X Q,Wu F C,et al. Antimony pollution in China[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2,421/422(3):41-50.

[30]He M. Distribution and phytoavailability of antimony at an antimony mining and smelting area,Hunan,China[J].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and Health,2007,29(3):209-219.

[31]Okkenhaug G,Zhu Y G,Luo L,et al. Distribution,speciation and availability of antimony (Sb) in soils and terrestrial plants from an active Sb mining area[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11,159(10):2427-2434.

[32]Wu F,Fu Z,Liu B,et al. Health risk associated with dietary co-exposure to high levels of antimony and arsenic in the worlds largest antimony mine area[J]. 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1,409(18):3344-3351.

[33]Shotyk W,Krachler M. Contamination of bottled waters with antimony leaching from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increases upon storage[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7,41(5):1560-1563.

[34]Shotyk W,Krachler M,Chen B. Contamination of Canadian and European bottled waters with antimony from PET container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2006,8(2):288-292.

[35]包?平,周?露. 基于CiteSpace的學科服務可視化研究[J]. 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4,26(7):40-43.

[36]況?揚,陳明輝. 國內翻轉課堂研究前沿熱點及趨勢——基于CiteSpace Ⅴ可視化分析[J]. 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8,38(1):105-106.

[37]Smichowski P. Antimony in the environment as a global pollutant:a review on analytical methodologies for its determination in atmospheric aerosols[J]. Talanta,2008,75(1):2-14.

[38]Conti M E,Pino A,Botrè F,et al. Lichen usnea barbata as biomonitor of airborne elements deposition in the province of tierra del fuego (southern Patagonia,Argentina)[J].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2009,72(4):1082-1089.

[39]Boamponsem L K,Adam J I,Dampare S B,et al. Assessment of atmospheric heavy metal deposition in the Tarkwa Gold mining area of Ghana using epiphytic lichens[J]. Nuclear Instruments &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Section B,Beam Interactions With Materials and Atoms),2010,268(9):1492-1501.

[40]Andra S S,Makris K C,Shine J P. Frequency of use controls chemical leaching from drinking-water containers subject to disinfection[J]. Water Research,2011,45(20):6677-6687.

[41]郭?豪,宋慶國,邱國福. 不同材質水桶的使用次數對Sb和BPA滲出量的影響[J]. 水資源保護,2016,32(4):127-130,153.

[42]張彥波,王?瑩,呂?亮. 微波消解-ICP-MS法測定PET瓶中的銻[J]. 大連工業大學學報,2014,33(1):25-27.

[43]Wang N,Wang A,Kong L,et al. Calcul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b toxicity coefficient for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J]. 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8,610-611:167-174.

[44]Fei J C,Min X B,Wang Z X,et al. Health and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s pollution in an antimony mining region:a case study from South China[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7,24(35):27573-27586.

[45]Long J M,Tan D,Deng S H,et al.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antimony and other heavy metals in soils from the worlds largest antimony mine area,China[J]. Human and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2018,24(3):679-690.

[46]Herath I,Vithanage M,Bundschuh J. Antimony as a global dilemma:geochemistry,mobility,fate and transport[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17,223:545-559.

猜你喜歡
污染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什么是污染?
什么是污染?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當代陜西(2019年7期)2019-04-25 00:22:18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午夜一级毛片|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国产视频| 亚洲成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杨幂丝袜av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免费电影| 国产在线高清一级毛片|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天堂成人av| 最新加勒比隔壁人妻| 免费大黄网站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视频第一区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在线| 久久公开视频| 一边摸一边做爽的视频17国产| 精品少妇三级亚洲| 夜夜操国产| 国产真实乱子伦视频播放|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青草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在线网| 青青青视频91在线 | 99re免费视频| 国产午夜一级毛片| 国产麻豆另类AV| 欧美在线伊人| 亚洲色无码专线精品观看| 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亚洲欧美一级一级a| 成人国产免费| 久久精品只有这里有| 91美女视频在线|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 午夜少妇精品视频小电影| 久久成人免费|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国产男女XX00免费观看| 99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 欧洲av毛片| 欧美色综合久久| 欧美yw精品日本国产精品| 18禁黄无遮挡网站| 一本久道久综合久久鬼色| 成年A级毛片| 中文字幕色在线| 亚洲天堂免费观看|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视频一区| 亚洲精选无码久久久|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美女丝袜高潮|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AV男人的天堂| 国产毛片高清一级国语| 国产草草影院18成年视频| 欧美日韩v| 色婷婷电影网| 亚洲三级成人| 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 成人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网站| 在线亚洲天堂| 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码| 91精品视频网站| 高清国产在线|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在线国产91| 经典三级久久| 欧美精品影院| 天堂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午夜视频免费试看| 97色伦色在线综合视频| 天堂在线www网亚洲| 国禁国产you女视频网站|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 免费 国产 无码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