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相鋒 孫楠
【摘要】中國文明上下五千年延綿不絕,特別是周代之后,中國文明進入繁榮昌盛的快車道,從歷史來看,中國此后長期處于世界發展進步的領先地位,這與周代之后中國社會哲學思想的層出不窮、百花齊放不無關系。中國傳統哲學的爆發式發展為滋養中國文明進步提供了不竭的源泉,是從古至今促進中國社會發展的根和魂。本文從中國傳統哲學的主流思想代表開始,簡要介紹了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主要代表和主流價值觀,并重點分析中國傳統哲學的優點和不足,最后淺談傳統哲學對現代企業管理哲學的影響和啟示。通過對中國傳統哲學的認識和分析,發現和總結企業管理哲學中的中國智慧,為管理哲學實踐提供更多參考和啟示。
【關鍵詞】中國傳統哲學? 傳統優點和不足? 管理哲學啟示
引言:中國傳統哲學大約產生于夏商周時期,發展于春秋末期,戰國時代已經出現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是一個多元的動態的體系,學派紛呈。經歷百家爭鳴后,儒道兩家在此后兩千多年中占據社會思想主流地位,
一、中國傳統哲學的優點
(一)儒道家的君子文化
在中國傳統哲學中,以道家、儒家為代表主流哲學思想,都十分注重個人的修養。老子、孔子等諸子所處的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面對混亂的社會秩序和戰亂割據,諸子百家都在尋求匡扶正道、醫治社會弊病的良方。道家尊崇“無為而治”,而儒家認為,要以仁和禮教化萬民,恢復社會基本倫理秩序。諸子百家,各派各家雖觀點不同,但在做人方面的觀點殊途同歸。道家的“無我,利他”,“上善若水”,儒家的“仁、義、禮、智、信”,都是從不同角度,對個人修養方面提出了要求,“君子”觀念在傳統哲學思想各家中出現,樹立起道德高尚、品行優異的典型形象,成為后人行為處事的典范和榜樣。即使是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積極營造一個具備君子文化的良好生態環境,對企業健康發展仍然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二)悟道、修德、持法
悟道、修德、持法是諸子百家,特別是道家、儒家推崇的行為處事方法。在中國傳統哲學關于道、德的表述也有很多,如老子道德經中講述了兩個道:“天之道”和“人之道”,提倡敬天愛人;孔子在論語中多次提到德行對于人的重要性,強調自我修養,這是傳統哲學告訴了我們的人生三個境界:悟道、修德、持法。企業管理的本質就是管人,管理的基本內涵是修德、持法,而管理的至高境界便是悟道。這是領先企業與普通企業在管理哲學上的最本質差異。
二、中國傳統哲學的不足
(一)看重教化而忽視本性,感性認知多于理性探究
“人之初,性本善”,傳統哲學對人性的思考,更多偏重理想化、感性化,缺少去偽存真、直面本性的勇氣。以儒家哲學為代表,把家國治理更多寄希望于人民自我道德修養和素質提升,提倡無為而治,但縱觀歷史長河,中國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發展階段,存在的社會主要矛盾不同,物質基礎與人民需求也不同,單純依靠自身“內圣”修養而沒有外部健全的法治約束,不易實現“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人性本私并不可恥,也不應有善惡之分,只有正確、理性認知人性,才能更準確引導、教化本性,激勵其主觀能動性發揮。
同時傳統哲學注重對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塑造,卻忽視了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論探究。傳統哲學多來自于對可觀世界的主觀感悟,常識性道德,缺乏對未知領域的具體實踐,對物質本原的探尋及一般規律的總結。比如中國較早發現矛盾現象,但沒有深入提煉其中邏輯關系和方法論,只是單純用感官認識世界,通過悟道總結規律,帶有主觀和唯心主義色彩,缺乏唯物辯證思想。
(二)看重主流而忽視旁支,百花齊放不敵一枝獨秀
哲學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精神食糧,理應適度自由,對立統一,百花齊放才能多姿多彩、營養均衡,但現實中,從秦始皇焚書坑儒到漢武帝獨尊儒術,中國傳統哲學早早就跟政治捆綁在了一起,其發展也擺脫不了統治階級意志。統治階級對法家、儒家或者其他哲學派系的偏好造成的主流思想排他性,就如同自然界中的“頂芽優勢”,一定程度抑制了其他哲學思想的發展,破壞了哲學世界的多樣性、競爭性,此后以儒家為主流的中國傳統哲學也更多承擔了維護封建統治的效用。對主流哲學思想的偏愛,一定程度影響了哲學思想自身發展和指導社會發展時的客觀性、全面性。
(三)看重傳承而忽視創新,追求穩定勝過尋求突破
中華民族素來重視傳統,講究對文化、思想、道德的傳承和延續,中國傳統哲學是中華五千年燦爛文明史中一顆的璀璨明珠,但如果一分為二的看,過度傳承可能導致思想束縛,造成后來者對認識自我、探索世界過程中的認知慣性和思維定式,甚至可能致使整個社會墨守成規、循環踏步。按馬克思對封建社會的廣義定義,從戰國中期(公元前475年)開始至清朝后期鴉片戰爭(1840年),中國經歷了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即使期間朝代更替10余次也沒有打破這種封建制度內循環,而西歐封建社會存續時間只有短暫的400年左右。這與中國傳統哲學中一脈相承地追求穩定,倡導自我修身、綱常倫理,“中庸”的儒家等主流思想不無關系。
三、啟示與結語
哲學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因循守舊不行,固步自封不行,哲學發展需要具有前瞻性、創新性。自戰國諸子百家后兩千多年間,中國哲學界少有思想巨匠。但在西方,除與孔孟、老莊、韓非同時代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外,思想家、哲學家不斷涌現,特別是近代以來,以黑格爾、尼采、康德、馬克思等一大批哲學巨匠橫空出世,不僅帶來西方哲學世界的蓬勃發展,也極大促進了西方經濟社會各方面發展取得巨大成功,不禁讓人感慨哲學與思想的力量。
現代企業管理哲學多來自于西方世界,對中國企業而言,處于中西哲學思想碰撞交融的核心區,應秉持開放的態度,不僅要西學中用,也應積極汲取中國傳統哲學精華,不斷豐富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管理哲學體系內涵,促進企業管理水平提升和文化繁榮進步。
作者簡介:邢相鋒(1985-),男,漢族,山東日照人,本科學歷,經濟師,日照港集團有限公司;孫楠(1987-),男,漢族,山東日照人,本科學歷,經濟師,日照港集團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企業管理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