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斌
【摘要】本文首先介紹了推進書法教育的現實意義,其次詳細闡述了高校書法專業在推動鋼城書法文化傳承過程中所采取的具體措施,包括讓書法教育進校園、讓書法教育進社區和讓書法教育進培訓機構三方面。
【關鍵詞】高校書法專業? 書法文化? 傳承與發展
書法與傳統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書法教育作為書法藝術普及的重要途徑,作為傳統文化傳承的橋梁,在文化傳承中理所應當承擔這一重任。高校書法專業作為推行書法教育的有效載體,通過助力書法教育的全面系統開展,必將推動書法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一、推進書法教育的意義
新時代,隨著文化的繁榮發展,傳統文化被賦予了更為深刻的時代價值。作為我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書法能夠很好地詮釋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中國書法最鮮明地體現了中國文化的精神”,黑格爾曾經這樣說道。在世界藝術之林中,中國漢字書法藝術是堪稱獨一無二的,世界各國使用著多種多樣的文字,唯有中國書法形成了一門獨特的藝術門類。其承載著中華民族對生命、情感、文化、哲學、宇宙、自然以及人生的獨特見解,既是中華傳統文化精髓的主要代表,又可視為中國光輝燦爛歷史文化的縮影,更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千年沉積的活化石。因此,系統推行書法教育最為重要的意義在于: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增強國民對祖國傳統文化的自信力,實現建設文化強國和民族的偉大復興。而新時期我們鋼城的文化建設中,就需要大力推行書法教育,從而使廣大市民自覺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從傳統文化中感受和領悟民族發展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高校書法專業推動書法文化傳承的具體措施
(一)讓書法教育走進中小學校園
中小學生是書法文化傳承和發展的主力軍。以書法教育實現對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培養中小學生漢字書寫、書法審美和傳統文化的領悟能力,提升中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程度,從而在傳統文化教育實踐中形成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幫助中小學生自覺的承擔起傳統文化繼承和發展的現實任務。2013 年2月國家教育部出臺了關于《青少年書法教育指導綱要》,對于中小學書法教育作出詳盡的規劃,明確的指出書法教育的教育內容、教學規范和教學任務,書法教育被納入正式的中小學教育體系。從鞍山市目前的中小學書法教育現狀來看,由于缺乏專業教師指導、專業的書法教材和統一的書法教育規范,在應試的學業壓力下,書法教育仍舊無法落到實處,政策的實施情況并不樂觀。書法教育在多元化的文化發展情況下,對于傳統文化理念的滲透存在著很大程度的困難。在中小學教育體系當中,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現象表現的尤為明顯。為此,依托鞍師書法專業,讓書法教育走進鞍山的中小學校園。具體措施如下:
(1)派遣實習生,有效解決中小學師資不足問題。鞍師書法專業的大學生都經過高校書法專業訓練和系統培養,雖缺乏實踐教學經驗,但經過短暫培訓,定能勝任中小學書法教育的工作。鞍師書法專業與鞍山市教育局聯合,簽訂書法專業學生定向實習協議書,每學期向城區內有需要的中小學選派學生,做兼職書法教師,有效解決各個中小學書法教師師資不足的困難。
(2)建立激勵機制,充分調動書法專業學生參與積極性。修訂書法專業培養方案,規定實踐課程和頂崗實習的學分,學生必須通過參與社會實踐教學, 用實踐授課的方式獲得社會實踐課程和頂崗實習的學分。并且各個學校最好是能有一定的課時補助, 進一步提升大學生參與書法教育的積極和主動性。
(3)舉辦寒暑假培訓班,助力貧困學生品味書法文化。每年寒暑假,鞍師的各個師范專業都會組織開展面向全市中小學生的義務輔導,書法專業也將選派優秀學生代表參加,助力貧困學生,開展系統的書法教育。
(二)讓書法教育走進社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的精神生活也越來越豐富。社區居民的文藝活動增多、業余生活豐富,文化素質教育活動也在不斷的增加,社區居民對書法的欣賞、學習也在不斷的加強。在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環境中,對社區居民進行書法教育,提升社區居民的書法水平,應是社區基層書法活動開展的核心,對于增強居民素質,傳承和發展書法文化,增強民族自信都具有重要意義。
(1)派遣見習生,組建社區書法教育培訓班。鞍師書法專業與市內的各個社區聯合,簽訂學生見習協議書。依托鞍師的“大學生潤德行動計劃”,書法專業學生可以利用周末和平時晚上的時間,到各個社區組建書法教育培訓班,開展書法教育,滿足成人書法教育的需求。
(2)開展惠民大講堂,普及書法理論和歷史常識。通過鞍山惠民大講堂,聯合各個社區居民參加,定期舉辦講座,普及書法理論和歷史常識,使廣大居民更加深刻地感受漢字和書法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審美能力和文化品位。
(3)發揮地方高校、基層政府及社區居民三者聯動作用。高校書法專業作為教育資源的提供者,要保證教學、師資培訓的正常開展,通過社區書法教育收集數據,深入基層教學,將理論知識轉化成實踐教學,使書法教學不再是高高在上,空有其表的理論知識,而是實際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地方政府作為社區書法教育的護航者,對社區書法教育的開展提供物質、財力上的支持,以保障人們精神文化的開展;社區居民作為積極參與者必能滿足對精神文化建設的需要,提升辛福指數。
(三)讓書法教育走進培訓機構
鞍師書法專業與鞍山市書協聯合,定期舉辦書法培訓機構師資培訓班,通過系統培訓和相互切磋,竭力改善鞍山市當前各書法培訓機構師資力量良莠不齊的現狀,為培養更多的書法教育者提供有力保障。
總之,傳承鋼城書法文化,必須依托鞍師書法專業的有利教學資源,特別是人才資源,通過橫縱聯合的方式,在鞍山的中小學、社區及各書法培訓機構開展系統的書法教育,全面普及書法教育,讓更多的人感受書法的魅力,品味書法的價值,自覺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增強對祖國傳統文化的自信力,領悟民族發展的歷史和文化內涵,營造和提升鋼城的書法文化氛圍。
參考文獻:
[1]常雯婕.傳承傳統文化與地方高校書法教育的意義[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18.
[2]陳勁松.突出書法辦學特色 傳承民族傳統文化 [J].江蘇教育,2019.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度鞍山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立項課題“高校書法專業推動鞍山地區書法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研究”的階段性成果之一。課題編號:as2019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