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喬爾·K.伯恩
到1860年時,奴隸構成了美國經濟的基礎,其價值比投資于制造業、鐵路和銀行的資本總和還要高。棉花在美國的出口商品中占比35%至40%,亞拉巴馬大學奴隸史學家喬舒亞·羅思曼說。“美國和全世界的銀行向亞拉巴馬州、密西西比州和路易斯安那州注入大量資金,投資于種植園、南方的銀行和奴隸,奴隸可以用于抵押。”羅思曼說。
美國從1808年起禁止進口奴隸,到1859年,美國國內奴隸價格飛漲,極大削減了種植園主的利潤,促使一些人呼吁恢復奴隸貿易。
奴隸貿易的其中一個堅定支持者是蒂莫西·梅赫。梅赫出生于美國緬因州的一個愛爾蘭移民家庭,后來和幾個兄弟姐妹一起搬到了亞拉巴馬州,他們靠造船、當江輪船長和從事木材生意賺取了大量財富。他們還擁有大片土地,由奴隸勞作。
在一次與一群北方商人的激烈爭論中,梅赫打了一個大膽的賭:他會在聯邦當局的眼皮底下,把一船黑人俘虜運到莫比爾。梅赫沒費吹灰之力就找到了投資人。幾年前,他的造船商朋友威廉·福斯特建造了一艘名叫“克洛蒂爾達號”的豪華快速縱帆船,用來在墨西哥灣附近運送木材和其他貨物。梅赫用3.5萬美元租下了這艘船,并聘請福斯特做船長。
1860年2月底或3月初,福斯特帶領船員起航,前往臭名昭著的奴隸貿易港口維達(位于今天的貝寧),史料最為詳盡的一次向美國販運奴隸的航程就這樣拉開了序幕。
福斯特留下了一份關于此次旅程的手寫記錄,后來,梅赫和那艘船上的幾名非洲人也向記者和作家講述了自己的故事。其中兩名活到20世紀30年代的非洲人還出現在了短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