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 王鵬 馬磊 劉波 趙良俊



摘? ?要:結合某軌道交通工程預制U型梁工程實例,采用“樁基+筏板”一聯多片式長線法張拉臺座,設計時進行臺座的抗傾覆穩定計算,通過超過50次的現場張拉試驗,以數據統計分析臺座的變形情況。根據累計張拉試驗的數據觀測結果,提出在“一聯多片”張拉臺座的設計案例下,采用“樁基+筏板”式的張拉臺座在技術上是可行且穩定的。
關鍵詞:一聯多片;U梁;張拉臺座;拉應力;抗傾覆穩定性
U梁生產越來越多地采用“一聯多片”先張法臺座,其施工技術的關鍵是預應力在反力墩的張拉與固定。但是在拉應力的作用下,臺座及下方的土體容易發生“向上起拱”,從而造成質量事故。本文以某城市軌道交通工程預制U梁為實例,提出一種“樁基+筏板”式的張拉臺座施工技術,以張拉后的數據統計分析為依據,驗證該施工技術可行且穩定,為類似工程提供參考。
1? ? 工程概況
某城際軌道交通工程,區間高架橋梁結構部分采用預制U梁形式,全線U梁總計1 500余片,梁長22~35 m不等,斷面形式為開口薄壁U型,梁寬分為5.21 m,5.41 m,5.61 m 3個梯檔,梁高1.80 m,底板標準厚度0.26 m,腹板厚度0.26~0.38 m,“一聯多片”式先張法工藝施工,鋼束全部采用直線形式,布置在底板上,張拉臺座采用“樁基+筏板”式結構。
2? ? 臺座結構設計及參數擬定
2.1? 臺座結構設計
根據工程地質情況及設計要求合理進行張拉臺座的施工設計,案例中預制U梁標準跨徑為30 m,其余配跨22~35 m不等,根據成熟案例及經驗,本文所述臺座抗傾覆的穩定計算模型選擇“一聯兩片式”張拉臺座長度為85 m,具體設計如下:
抗拔樁的樁徑、數量及布置方式,根據臺座受力反算求得,本文先設定位于粘土層的張拉臺座每個反力墩的抗拔樁(鉆孔灌注樁)布置4個,臺座端頭位置采用水泥土攪拌樁加固,反力墩砼強度等級不低于C40,其余砼強度等級不低于C30。
反力墩為張拉或是固定端,是整個張拉臺座結構荷載最為集中的地方。支撐臺座設計為兩條上翻梁,直接承受上部荷載,在臺座上L1位置處增加2道次梁,L2位置處增加3道次梁連接到L1。臺座結構設計模型具體如圖1—2所示。
2.2? 端頭抗拔樁設計參數設定
抗拔樁樁長24 m,截面類型為圓形,樁徑1 200 mm,樁身重度25.00 kN/m?。樁位巖土參數如表1所示,根據設計要求,預應力采用直徑15.2 mm高強度低松弛預應力鋼絞線,標準強度fpk=1 860 MPa,截面面積140 mm2,錨下張拉控制應力為0.7 fpk。預應力鋼絞線配束107根,張拉工藝采用單端整體張拉。
3? ? 臺座抗傾覆穩定性分析
3.1? 樁抗拔承載力計算
臺座抗傾覆計算執行規范《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 94—2008),本文簡稱《樁基規范》。非整體破壞抗拔承載力計算如下。
(1)計算基樁自重Gp。根據《樁基規范》5.4.5式5.4.5-2計算,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樁身自重:G'p:G'p=Ap[γpHuw+(γp﹣γw)Hdw]
非擴底樁:Gp=G'p=409.64 kN
(2)基樁非整體破壞的抗拔極限承載力標準值Tuk。基樁的抗拔極限承載力標準值(根據《樁基規范》5.4.6式5.4.6-1):
Tuk=7 111.279 kN
(3)計算基樁抗拔極載力Tu。計算基樁抗抗承載力Tu(根據《樁基規范》5.4.5式5.4.5-2計算):
非整體破壞抗拔承載力:3 965.28? kN。
3.2? 臺座抗傾覆計算
(1)預應力張拉傾覆力矩計算。
預應力張拉應力:
δk=0.7Rhy=0.7×1 862 MPa=1 302 MPa
由N=η·δk·Ay·n
則N=1.05×1 302×140×107=20 480 kN
考慮最不利位置傾覆力矩:
Moy=N·(h1+1)=20 480×(0.95+1)=39 936 kN·m
(2)抗傾覆力矩安全系數計算。假定臺座傾覆力矩均由抗拔樁承擔,抗拔樁力距L3按6.25 m計算,則抗拔樁所受拔力N1為:
單樁所受拔力為:F拔=1 598/4=400 kN
由樁基抗拔計算,則總抗拔力標準值為:
N2=Qsk×4=3 965×4=15 860 kN
抗傾覆力矩:Mr=N2×L3=15 860×6.25=99 125 kN
抗傾覆力矩安全系數為:
K1=Mr/Moy=99 125/39 936=2.48≥1.5
所以抗傾覆穩定性滿足要求。
張拉臺座的受力性能分析,除了臺座的抗傾覆計算外,尚且對板沖切承載力計算,抗滑移計算,臺座的承載力進行計算,本文不再表述。
4? ? 變形監測數據分析
4.1? 監測方法
臺座的抗傾覆監測以沉降(隆起)觀測為主,輔以地面及結構的裂紋觀察。以樁基橫軸為一個觀測斷面,在距反力墩1 m位置各增加一個觀測斷面,每個觀測斷面各布置5個觀測點,每條張拉臺座每個端部共計布置20個沉降(隆起)觀測點。觀測頻率每天1次,臺座張拉使用后,及時補觀測1次。
4.2? 數據統計與分析
根據監測頻率,對每個觀測點位進行臺座階段張拉后的數據觀測、收集、整理與統計,通過對20個觀測點的數據整理發現,靠近張拉位置的臺座結構位移數據變化并不明顯,遠離張拉位置的數據呈現上升趨勢。本文選擇樁基橫軸及反力墩外側兩個斷面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其中,D1~D5為樁基橫軸線上的5個觀測點,D6~D10為反力墩外側斷面的5個觀測點,具體如表2所示。
4.3? 監測結論
對20個觀測點位進行連續不間斷觀測,經統計分析后得出:20個觀測點位在臺座張拉達50次時,地面最大隆起數據不超過0.13 mm,且所有觀測點位在張拉超過10次后,數據不呈現明顯增長。
5? ? 結語
(1)通過累計50次的張拉階段數據統計,布置的20個觀測點數據均為正值,表現為臺座受力后,地面呈傾覆隆起現象。且樁基橫軸向的觀測斷面的隆起數據變化較小,而外側斷面的數據變化幅度較大。
(2)在臺座張拉次數達到20次時,各觀測點位的數據變化幅度開始變小,數據慢慢趨于穩定,且通過外觀觀察,地面并無明顯的裂紋。
(3)根據累計張拉試驗的數據觀測結果,提出在“一聯多片”式張拉臺座的設計案例下,采用“樁基+筏板”式的張拉臺座在技術上是可行且穩定的。同時,該臺座實用性強,張拉工效高。樁基及筏板設計參數的選擇和優化,應以工程地質情況及受力驗算為依據。
[參考文獻]
[1]林文順,吳宇平.軌道交通U梁預制施工技術[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9(2):174-176.
[2]鄭濤,張強,劉學.統籌規劃、合理配置長線先張法預制U型梁制梁臺座[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9(10):113-114.
[3]周彬,劉國鵬.一種新型U型梁先張臺座的設計與計算[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8(3):81-83.
[4]李雨函.地鐵高架橋U型梁的預制施工技術分析[J].工程技術研究,2018(1):46-47,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