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靖晗
摘? ?要:大學教育主要是負責培養理論與技術相結合的高端人才,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高端人才的需要。大學生在畢業后,經過實踐的鍛煉,往往在崗位上擔當著重要的角色。而大學生的工作大都和專業相關,因此,其在高校的教育就尤為重要。對大學生來說,思想是其核心和靈魂,具備法制意識是一個大學生遵紀守法的基礎,因此,大學生法制教育在大學教育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文章基于大學生法制教育的現狀,對現階段大學生法制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找出問題的根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和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法制教育;法制意識;法律規范
1? ? 高校開設法制教育的情況
隨著我國依法治國的深入開展,人民的法律意識也越來越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權利??v觀世界,每一個發達國家都是法律比較完善的,中國由于特殊的國情,形成了特有的法制發展模式。中國的法制現代化正在全面推進,將全面依法治國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法制是社會和諧問題的保障,隨著人們經濟活動的頻繁、維權意識的增強,法律成為維護自身權益的重要武器。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政府將普法教育納入各級政府的工作中。法制作為維護公平正義的主要途徑和抓手,全面實行法制有利于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隨著普法教育的向前推進,人民群眾使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越來越強,也對社會的公平正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法律工作者合理運用法制的權利義務機制和責任機制,科學合理地調整和規范各方面的關系,用法制思維去解決社會關注的焦點熱點問題,做到立法機關科學立法,司法機關嚴格執法,全民守法,全力維護社會的公平和正義。
2? ? 當前大學生法治教育存在的問題
2.1? 大學生法治教育定位不準確
當前高校的教育還是以專業課的教學為主,對大學生開設的法制教育課程少、覆蓋面小,不能滿足國家教育部門頒布的加強學校法制教育意見的要求。我國將法制教育納入到高校德育的教學之中,實際上,德育和法制教育并不是同類教育,德育更注重的是個體教育,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品德;法制教育是針對社會成員的整體,強調學生要有法律意識,不僅要遵紀守法,更要學會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身的權利。所以德育和法制教育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并不能相互涵蓋。而我國教育部門將法制教育定位為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樣的界定不利于高校法制教育課程的開展。一方面將法制教育納入到德育之中,不能突出法制教育的重要性,隨著我國法制社會的建設,大學生做為社會的高端人才,知法、懂法、守法是每一個大學生必備的素質。另一方面將法制教育納入到德育之中,不利于創建專業的法律教學團隊,導致法制教育老師很多由德育老師兼任,老師專業性不強致使大學生法制教育工作開展難以取得實效。
2.2? 大學生法治教育不重視
法者,天下之儀也。黨中央提出要完善中國特設社會主義法制體系,提高依法治國、依法執政的能力,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體系,使人民群眾獲得幸福感、安全感的保障。再加上高等教育逐步由少數精英教育轉化為大眾型教育,大學生法制教育也從零散的法律知識培養向提升大學生法制素養轉換,這也對大學生的法制教育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目前我國高校的法制教育中,在思想認識方面依舊存在著與法制教育不匹配的部分,一是高校認識不到位,部分高校對法制教育依然是按照向大學生普及法律知識的方式,未意識到培養大學生法律素養是高校的責任和義務,高校開展的大學生法制教育與實際需求存在脫節行為。二是從事大學生法制教育的老師認識不到位,當前高校教學依然是以專業課教育為主,大學生教師隊伍的培養更是以專業課教學為主,從事法制教育的教師隊伍普遍存在專業性不強、人員少的問題。更有部分高校從事法制教育的老師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師擔任,缺少專業老師,法律知識儲備不成體系,教學中依舊是按照傳統模式,教學過程沒有吸引力,教學效果不理想。三是大學生對法制教育的不重視,高校的期中期末考試依舊是以專業課的考試為主,法制教育大多數淪為考查的地位,高校不重視、老師專業性不強,導致學生在思想上對法制教育也不重視,以至于學生在法制課程學習過程中缺乏動力與積極性。根據調研,部分地區的高校教學中,針對法制教育并未形成明確的教學體系,沒有建設獨立的法律教學隊伍,教學方式主要是以課程教學為主,相應的社會實踐少之又少,這對于大學生法制意識的培養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2.3? 法制教育課程設置不合理
法制教育本身就存在趣味性差、可實踐性差等因素,再加上高校并未形成完善的法制課程教學體系,法制教學內容單一、吸引力不足。在法制教學過程中,大部分高校的法制教學是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學的必修課,法制教育內容的專業性明顯不足,該課程中的法律知識設置涵蓋了憲法、民法、商法、刑法、行政訴訟法等多種法律內容以及必要的社會主義法理內容。法制教育寬泛有余而深入不足,導致大學生在學習中不夠深入,對法律知識一知半解,不能形成系統的法制素養。再加上針對法制教學的社會實踐內容過少,導致大學生對法律知識的學習缺乏與實踐結合,實用性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
3? ? 大學生法制教育改善的措施
3.1? 明確法制教育的目標
在全國法制建設的大環境下,高校要認真貫徹落實對大學生法制意識和素質的培養,明確大學生法制教學的目標,設置相匹配的教學課程,培養一批專業性強的法制教學教師團隊,擴寬法制教學實踐的內容。高校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銳性,緊跟國家的思路,拓展法制教學的措施和手段,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制建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國家將每年的12月4日定為憲法日,這不僅是因為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更是為了增強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高校要全力引導大學生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要做到知法守法、懂法用法,爭取做好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踐行者和參與者。
3.2? 更新法制教育培養的理念
高校教育已經從精英化教學向大眾化教育轉變,高等教育的目的也從培養社會精英逐步向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公民轉變。隨著我國法制社會的建設進程,培養大學生的法制意識成為高校培養人才的主要抓手,正因如此,大學生的法制教育要根據實際情況由法制知識的傳授向提高大學生法制素質轉變。國家教育部門也要及時調整大學生的教學培養目標,把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納入到高校素質教育的長期培養規劃之中,把法制教育從德育之中分離出來,突出法制教育的重要地位。引導學校對法制教育的創新教學,在高校中開展試點,單獨設立法律教學部門,突出法制教育的重要位置,與德育教育既有交流又有互動。另外積極引導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并為大學生的法制實踐創造條件,讓大學生結合社會法制熱點在實踐中體驗,深入了解法制的本質,配合法制課程教育,加強大學生學習法制的效果。
3.3? 創新法制教育模式
法制教育課程設置一直以來都比較簡單,要想改變這一現象,高校要不斷充實法制教育課程。首先要增加法制教學的學時,在大學生學習法律基礎知識的時候能夠學得更加扎實,盡量做到讓大學生對所學課程能夠深入了解,形成法制思維和素養。其次是增加法制課程的教學內容,大學生法制教育要根據所學的專業,有針對性地開設法律課程,并適當增加和大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制課程。講述與大學生專業相關的法律知識,使大學生能夠在今后的工作中用到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識。另外,大學生的法制教育要根據實際需求開展,不能脫離學生的需求,法制教育的形式要豐富多彩,可以采取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增強法制教育的吸引力;可以利用時政熱點、結合人民群眾關心的法制問題進行分析,一方面增強學生學習法制課程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培養大學生的法制思維能力,增強國際法律基礎知識的學習。開設與時代所需相符的市場經濟和知識產權方面的法制教育內容,以進一步減少和預防犯罪。擴寬法制教育的途徑,法制教育不能因循守舊、默守陳規,利用網絡普及率高、大學生對網絡依賴性強的情況,開拓法制教育新渠道,利用網絡、多媒體等新的手段,提升法制教育的實效性和現代化程度。提高學生群體對法制教育的接受程度,建立規模化的法制教育網絡平臺,為法制教育提供新的陣地。
4? ? 結語
大學生的法制教育對我國的普法教育有著深遠的意義,大學生法制教育是全國普法教育的基礎和中堅力量,在高校開展法制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學生法制教育的認知程度,有助于培養綜合型人才。根據大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拓寬法制教育模式,用更加有效的方式將大學生法制教育課程向前推進。
[參考文獻]
[1]郭天兵.加強大學生法治教育要著力把握好的幾個問題[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6):144-148.
[2]李江濤.淺析大學生法治教育模式的構建[J].現代交際,2017(3):289-290.
[3]楊校偉.大學生法律基礎課程改革方向[J].科教文匯,2017(11):130-132.
[4]王志偉.大學生法治教育實效性探究[J].高教論壇,2017(6):118-121.
[5]劉前峰.大學生法治教育實效性改進研究[J].法治與社會,2014(14):227-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