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
摘? ?要:CNNIC發布的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青少年群體已經成為我國8.54億網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熟悉多種手機APP,具有很強的網絡操作能力。短視頻憑借時長短、更新快、內容豐富多變的特點,吸引了廣大青少年,成為其最喜愛的APP之一。但當前短視頻內容良莠不齊、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容易被有害內容誤導,養成不良的生活、學習習慣,急需短視頻平臺、家庭、學校、政府等各方共同參與,引導青少年培養良好的網絡素養。文章對此展開了分析。
關鍵詞:短視頻;青少年;思想行為
在國家“提速降費”政策的大力推動下,手機流量越來越多、速度越來越快且費用越來越低,逐漸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休閑時刻打開手機上的抖音、快手等短視頻APP,已經成為人們娛樂消遣的主要方式。這些時長短、更新快、內容豐富有趣的短視頻,不僅快速抓住了成年人的心,也吸引了廣大青少年,并使其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1? ? 青少年—短視頻重度愛好者
為了解青少年短視頻使用情況,一方面對900名中小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另一方面對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國家共青團發布的《中國青少年互聯網使用及網絡安全情況調研報告》、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的問卷進行了整理研究,初步掌握了青少年使用短視頻的動機、時長、頻率、場所等方面內容。通過對900名中小學生的問卷調查,了解到的信息如下。
(1)使用比例:約83%的學生使用短視頻類APP,其中約20%沉迷其中,對學習影響嚴重(其他17%的學生未使用,主要原因是家長管教嚴格,個別學生是因為不感興趣)。
(2)使用原因:好玩且可打發時間是其喜歡觀看短視頻的主要原因,其次是使用方便、身邊人都在使用,再次是分享生活、交友。
(3)短視頻網齡:已經使用短視頻1年以上的學生約占45%,使用半年至1年的約30%,使用時間半年以內的約25%。
(4)使用場所:約80%的學生在家里使用,其他使用場所包括學校、交通工具上、公共場所,但比例較低,均在10%以下。
(5)鐘愛的平臺:抖音是約70%學生的首選,另有部分學生觀看快手、西瓜視頻,或多個短視頻平臺輪流觀看。
(6)使用時長及頻次:70%的學生每天都使用,時間集中在午飯和晚飯后的休息時間,每次觀看時間40~60 min不等,節假日觀看的時間則會更久,長達2~4 h,頻次也會更高。
(7)觀看內容:90%為休閑搞怪類,極少部分學生會主動觀看知識學習內容。
(8)使用行為:使用短視頻時,約85%的學生以被動瀏覽推送內容為主,瀏覽到喜歡的內容時會點贊、分享、轉發,主動搜索的學生較少,約占15%。
(9)拍攝內容:約15%的學生會主動發布短視頻,內容主要是分享生活、展示才藝、模仿搞怪。60%的學生會在家長的要求下被動配合錄制搞笑短視頻。
(10)對防沉迷系統的看法:約90%的學生不知道抖音、快手等平臺有“兒童/青少年模式”,部分知道該模式的學生表示有多種避開方法。
以上調查問卷結果表明,青少年已經成為短視頻的重度愛好者,“防沉迷系統”未起到“防沉迷”作用,短視頻除了幫助青少年消遣時光,在生活、學習方面價值有限。
這個調查結果受樣本所限,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與國家共青團、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的問卷調查結果有眾多吻合之處。如共青團《中國青少年互聯網使用及網絡安全情況調研報告》表示,“有20%的青少年表示‘幾乎總是在看短視頻,‘每天看幾次的比例也接近10%?!敝袊嗄陥笊缟鐣{查中心對青少年家長的調查結果稱,“72.6%受訪家長覺得青少年容易被搞笑炫酷的短視頻吸引,92.1%的受訪家長覺得青少年沉迷短視頻的現象普遍?!?/p>
2? ? 短視頻內容良莠不齊,誤導青少年思想行為
短視頻的使用門檻低、操作簡單方面、內容簡短、更新頻繁、視頻感染力強等特點,抓住了青少年的關注點,成為其消遣時光的主要方式。短視頻平臺為了增強用戶黏性,也會根據用戶使用習慣通過智能計算,不斷推送更多類似短視頻,吸引青少年頻繁打開、長時間觀看,無形中影響著其娛樂方式、閱讀習慣、價值取向等思想行為。
首先,妨礙青少年培養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一個短視頻時長15 s,嚴重擠壓了青少年正常的學習時間。刷抖音、上快手、看西瓜視頻取代體育運動、戶外活動、才藝學習、閱讀書籍、參觀展覽等成為青少年的主要休閑方式,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無從談起。
其次,阻礙青少年進行獨立思考。由上面的調查可知,85%的學生是被動瀏覽平臺推送的內容,這讓其習慣于被動接受,而不是主動思考、有效選擇。此外,短視頻雖然畫面感染力強,但內容簡單、形式單一,只能調動視覺、聽覺方面的感受,無法引導其進行深入思考、形成發散思維、培養邏輯框架,無法提高他們甄別是非、解決問題的本領。
再次,妨礙青少年形成健康的審美觀。短視頻平臺雖然在國家監管部門的指導下,逐步走向規范化,但其內容仍然泛娛樂化有余而知識性不足且良莠不齊,有些視頻惡俗、浮夸、出格、危險。青少年的三觀尚未成型,會被誤導認為那些夸張、做作、惡意搞怪的行為便是有趣,從而養成不健康的生活情趣,形成低俗的審美觀。
最后,影響青少年的心理成長。《中國青少年互聯網使用及網絡安全情況調研報告》稱高達71%的青少年遇到過網絡欺凌,在短視頻評論區域會出現諷刺、辱罵和帶有侮辱性的詞匯、圖片、動態圖。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在面對網絡欺凌,多數不愿告訴父母,可能會引發嚴重的心理問題,甚至走向極端,電影《少年的你》已經發出警示。
3? ? 多方合力,引導青少年樹立遠大理想抱負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币虼?,短視頻平臺、家長、學校、政府等各方需要共同謀劃、各司其職、形成合力,共同引導青少年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用網習慣,樹立理想抱負。
首先,短視頻平臺方要優化防沉迷系統,加強內部管理。平臺方要繼續加強對“青少年防沉迷系統”的技術研發力度,不斷提高對青少年用戶的識別精準度,解決監管盲區、容易被破解的問題,擴大系統覆蓋范圍。在推送內容時,利用大數據技術為青少年用戶使用行為進行畫像,設置特定標簽,有針對性地推送人文歷史、科普知識、益智休閑等方面的內容。強化內部管理,落實自糾自查的責任.制定懲罰措施,加大對一些傳播低俗趣味、網絡謠言博主的打擊力度。
其次,家長要以身作則,培養良好的用網習慣。家長要了解青少年使用短視頻的心理動機,在青少年使用時進行陪同,引導選擇青少年模式,幫助選擇觀看內容,逐步提高其甄別優質內容的能力。此外,家長也要改變自身的上網習慣,多利用互聯網進行知識的學習、技能的培養,不要逼迫孩子配合拍攝搞笑視頻,為孩子樹立良好的用網榜樣,因為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30~39歲年齡段的人群是網民的主力軍,主要用網愛好是社交和短視頻。
再次,學校增設時間管理內容,引導青少年合理規劃時間。比如,開設時間管理方面的課程、講座、游戲活動等,培養青少年的時間管理意識,幫助其主動規劃學習、娛樂時間。同時,也要培養青少年業余生活愛好,多進行體育鍛煉、美學熏陶,給予其更多在公眾面前展示自己的機會和平臺。
最后,政府要把握好監管和推動創新的關系,構建新型監管體系。對政府而言,要考慮到短視頻作為一種新興的互聯網模式,已經成為互聯網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監管要審慎。重點要拿捏好管理和推動創新的平衡點,在完善法律法規、確定短視頻平臺責任的同時,不斷豐富監管技術和手段、創新與平臺方的系統治理機制,構建適應短視頻發展特點、懲罰結合的新型共建治理體系。
4? ? 結語
短視頻緊密伴隨著青少年的成長,已經成為其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社會要對短視頻有正確的認識,其并非百害而無一利,比如可以拓寬視野、學習知識,關鍵在于正確引導,讓青少年在合適的時間花費合理的時長觀看適宜的內容,這也是對企業技術、家長素質、學校教育、政府執政水平的多重考驗,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參考資料]
[1]孫山.九成受訪家長覺得青少年沉迷短視頻現象普遍[N].中國青年報,2019-06-13(08).
[2]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全文)[EB/OL].(2019-08-30)[2020-02-10].http://www.cac.gov.cn/2019-08/30/c_1124938750.htm.
[3]央廣網.《中國青少年互聯網使用及網絡安全情況調研報告》發布[EB/OL].(2018-05-31)[2020-02-10].http://tech.cnr.cn/techgd/20180531/t20180531_52425386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