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王續智
摘? ?要:實現會計準則國際化,能夠使我國更好地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對于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會計準則與多國接軌也受到了廣泛關注,特別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方方面面都在與國際接軌與融合,而會計作為企業與企業間的溝通工具,同樣要融入國際法則。在準則制定的過程中,我國應做到集思廣益,力求能夠使各方面的意見協調一致,充分借鑒國際通行的做法,使各國之間的差異降到最小。經過多年的學習、研究和嘗試,我國會計行業已對國際會計準則有了較為深入的理解和認知。同時結合我國市場經濟特色,找到了我國會計準則國際化的道路,若要做到完全接軌,仍需一段過程。
關鍵詞:會計制度;會計準則;國際化
1? ? 我國會計制度現狀
1.1? 會計準則工作所取得的成績
當提出會計準則與國際接軌這一目標后,各大機構相繼展開相關問題的研究和討論,例如:我國國情、制度與準則建設等。隨后相關制度的建設小有成就,目標在一步步達成。1992年,我國頒布的《企業會計制度—基本準則》使得中國的會計模式從原本的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模式得以轉換。在隨后頒布的基本會計準則與行業會計制度中,我國打破先例,采用了國際會計思想,采納了借貸記賬法,該種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同時形成了會計要素的分類,這一分類方式被廣泛使用,成為借貸記賬法、編制財務報表、報表分析的基礎,與此同時,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利潤表等也逐步出現在我國的會計編報中。在2006年新出臺的會計準則系列中,在關聯方認定、企業合并、資產減值的沖回等方面,根據我國的國情而采取了不同的核算方法。自1997年后,我國作為會員參加了每一次的國際會計制度委員會,同時根據本國國情,發表了相關的意見與建議。通過多次與國際領域接軌、融合,我國會計的發展逐漸在國際會計界獲得認可與好評,樹立了良好的國際形象,同時也享有一定的話語權,為我國會計制度的發展拓寬國際空間。
1.2? 從政治上看
任何國家的會計準則都不能跨越其體系,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會計準則由財政部制定,政府在我國經濟中還扮演著主要角色在會計準則的發展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意義,同時在積極推進準則國際化方面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會計準則的國際化并不是照本宣科,一味照搬國際會計準則,應在我國政治環境的影響下,逐步限制或縮小差異。在修訂我國的會計準則和制度時,不可一味照搬國外先進的政策與思想,要考慮本國國情,結合我國特色,有目的地加以學習和借鑒,并非所有的外來物都是好的,要一一鑒別,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避免因盲目學習和生搬硬套而導致制定的制度和準則脫離本國國情和實際。
2? ? 我國會計準則國際化的必然性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生產力的提高是現階段的主要任務。任何一個國家脫離世界貿易市場和資本市場謀求自身發展,難度是難以想象的。隨著全球資本市場的流動,世界經濟被帶入了全球化的進程。改革開放使得我國的社會經濟生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同時,世界經濟也在此階段發生了深刻的變革。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尤其是跨國企業進入資本市場,通過上市、發行企業債券等形式籌集資金,提高知名度。并且相當一部分企業在外設立子公司、分公司,降低稅負和相關成本,達到提高利潤的目標。在我國設立的外資機構,為了達到自身目的或利益,提供國際慣例使用的相關會計事項那么各國的會計準則應該逐步國際化以消除其差異。會計作為一種溝通的橋梁,也可以說是企業與企業之間溝通的語言,連接了銀行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企業與第三人等。作為一種通用工具,在使用的時候就要達到統一。從事對外事務,免不了要分析對方的資產狀況、信用風險,而由于中國受制于現有的社會環境、法律環境、教育現狀、文化特點,導致中國的某些在海外上市的公司的財務報表不能得到外國的認可,從而造成一系列的麻煩和資源浪費。同時,在會計的特性中,有可理解性和可比性,采用相同的準則和制度,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麻煩,使相關會計信息可以在國際間可比,真正了解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差異,方便日后的貿易往來。
近年來,各國交往日益增多,尤其在經濟往來方面。經濟交往的增多推動了全球化的發展,也為各國經濟蓬勃發展起到促進的作用。在經濟往來中,無法避免地要對對方企業的信譽、資金能力、風險等作恰當的評估。因此財務信息顯得至關重要,特別是財務信息的可比性起到了關鍵作用。會計作為唯一的通用語言,互相交換、溝通著依托于相同準則下的會計信息,大大提高了溝通的效率。投資者可以第一時間直觀地看出投資企業真實財務狀況。不必因信息不對稱給經濟發展帶來巨大障礙。在與他國進行國際貿易的過程中,我方需要提供真實可靠地財務信息來使對方對本企業的前景及可能遇到的風險有所估計。提供各國認同的財務信息及統一形式的財務報告,有利于在經濟發展中減少風險,互惠互利。我國已經加入WTO和APEC,這些組織成為推動我國會計準則向國際化方向邁進的重要因素。這說明我國的經濟已經完全與世界經濟大浪潮并軌,同進退,同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國際社會要求我國盡快制定出一份與國際會計準則相適應的會計制度,應用于我國企業的會計領域,提高國際間經濟交流的效率及會計信息的可比性。
3? ? 如何應對會計準則國際化
加快向別國學習,借鑒先進的會計政策,加快制定適合本國國情的會計準則和制度,修改不能適應全球化發展的會計總則。改變當下施行的老舊的會計框架,引進新概念、新方法。加強理論學習,更快適應新會計準則的運用,提高我國在對外經濟中會計信息的可理解性,同時,運用新的會計準則,我國企業會被更多外企所注意到,加大了合作的機會。我國可以舉辦一些交流活動,建設交流平臺,促進會計準則國際化進程,例如:翻譯外文相關書籍,去國外企業拜訪、學習,舉辦交流會議,開辦培訓機構培訓相關會計人員。可以采用先部分企業試行試水,隨后再向眾多企業推廣的方式。積極探索適應加入WTO后的會計準則制定的新模式,強化會計的創新機制。我國應該更加積極、全面、廣泛地參與到國際會計準則的制定工作中,并利用這樣的機會及時把握國際會計行業的新動向,增進國際社會對我國會計準則國際化進程的了解,擴大我國在國際會計準則制定過程中的影響力和發言權,爭取擁有更重要的地位,加快我國會計準則體系的建立。完整的會計準則體系對規范企業行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等因素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逐步將我國的會計思想滲透到國際會計準則的制定中去。同時,加強國際會計與中國會計的比較、研究、分析,將我國特有且高效的會計處理技術和方法加以修改、歸納、總結和推廣,爭取得到世界會計同行的認可和贊同。
我國市場經濟開始較晚,一系列相關的法律政策、制度、標準都不太完善,西方市場經濟制度已經非常完善,可借鑒歐洲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相關會計制度、思想,求同存異,結合我國市場經濟特色,應用于本國的投資發展中。在適應全球化的趨勢中,健全的法律、經濟、會計體系不可或缺,所以必須加強建設相關制度,緊跟國際腳步,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機制規范上市公司的財務行為。同時,應加快有關上市公司在經營過程中所需的法律制度約束和條款,以保證其在經營過程中合法合規操作在此基礎上我國應進一步完善會計準則理論,健全會計準則制定機構以及協調與其他法律法規的關系等。同時也應盡快提高管理人員的管理質量及業務水平、真實披露相關財務信息,企業以真實力獲取投資者的認可,在國際市場中增強競爭力,獲取一席之地。對于內控建設,同樣不可忽視,企業內部可開設內部審計管理部門,監督財務人員、管理人員行為,及時發現違規行為,及時處理。內外部共同規劃、建設,更有利于促進各企業應用并適應國際化的會計準則,使我國的會計信息,會計工作常規化、規范化。只有不斷完善我國的會計準則體系,逐漸消除其對我國的不利影響,才能真正達到會計準則國際化的目標,也才能在會計準則國際化中站穩腳跟,保持競爭力,提高我國的地位。
4? ? 會計準則國際化對中國的影響
趨于國際化的會計準則可促使財務信息、財務狀況的可理解性更強,信息更加透明、真實,同時可以降低由于信息不對稱造成的投資風險問題,保護了投資者的利益。對于上市公司披露的財務報表信息,在國內外同標準的會計準則下,報表信息更加完整、數據更具可比性、真實性,有效提供了知情權,同時也能有效控制管理者的利潤操縱行為。
[參考文獻]
[1]黃世忠,李忠林,邵藍蘭.國際會計準則改革:回顧與展望[J].會計研究,2002(6):4-10,64.
[2]曲曉輝,陳瑜.會計準則國際發展的利益關系分析[J].會計研究,2003(1):45-51.
[3]陳瑜.我國會計準則國際協調研究—歷程與對策[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