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佳 張志新 經 頤
常熟市積極推進黨建網格化,將支部建到網格上,將紅色先鋒站設在網格內,讓黨員成為網格化管理的參與者,讓群眾成為共建共享的受益人,在做實基層黨建工作的同時引領鄉村善治,取得了突出成效。
編者按:為落實中央關于加強基層黨建的要求,從2019 年起,江蘇實施新時代基層黨建“五聚焦五落實”三年行動計劃。該計劃聚焦基本組織、基本隊伍、基本活動、基本制度、基本保障,堅持不懈攻弱項補短板、抓基層打基礎,努力使江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實現新躍升,江蘇基層黨的建設邁上新臺階。本刊特開設“五聚焦五落實”專欄,重點介紹各地貫徹推進“五聚焦五落實”三年行動計劃的特色做法、典型經驗,供大家相互借鑒,共同提高。
在常熟市的各個村莊,類似的對話經常能聽到。2018 年以來,該市在基層聯動治理三級網格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村(社區)黨組織+網格支部+紅色先鋒站”模式,并依據“便于交流、就近活動、有利管理、發揮作用”原則,用好村級公共用房、閑置農房、農業產業基地、黨員活動室等現有資源,在網格內就近設立“紅色先鋒站”,集支部活動組織、黨員日常管理、社會治理參與、政策理論宣講、民情民意收集、黨員便民服務、困難群眾幫扶等功能于一體。如今,常熟市共建成紅色先鋒站491個,已然成為各個村的熱門場所。
“通過建立紅色先鋒站,我們打造黨員家門口的活動站、群眾身邊的服務站、黨群面對面的連心站、基層民意的聯絡站,切實提升了黨組織為民服務的能力與水平。”常熟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周春陽道出了建設紅色先鋒站的初衷。
“之前黨員活動室都設置在村部,有些老黨員住得很遠,腿腳又不方便,想參與卻有心無力。現在,‘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都在紅色先鋒站開展,黨員們走上幾步就能參與黨員活動,學習積極性高了很多。”梅李鎮珍南村大陸網格黨支部書記徐衛英說。
以就近原則吸引黨員參加網格活動,以制度保障規范黨員教育管理,是紅色先鋒站最靚麗的底色。站內不僅規定了學習日、行動日、民情日、議事日、評議日等固定活動日,還設有黨建指導團隊,定期為黨員上黨課,推進基層黨員“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如實記錄黨員參與“三會一課”、民主評議、主題黨日等組織生活情況,作為黨員積分考核管理和黨員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定期與黨員談心談話,對長期不參加站內組織生活的黨員,及時予以提醒教育。
為了讓紅色先鋒站工作更加規范、服務更加有效,常熟各鎮結合實際,制定了獎懲措施。辛莊鎮建立起星級紅色先鋒站動態評選、晉位升級機制,對活動開展好、作用發揮好的先鋒站進行獎勵,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梅李鎮創新運用“兩網融合”管理法,開發具有分級派單、超時預警、雙向推送等功能的網格黨建平臺。平臺每月向各網格黨組織推送《黨建任務清單》,包含4 大類40 項清單任務,明確完成時限及對照標準,以線上管控促線下落實,用信息化手段強化基層黨建力量。
“最近有15 戶居民想把自留地都交給村里統一流轉管理,不知道是否可行。”在海虞鎮肖橋村的黨員紅色先鋒站,網格信息員陸建芬正向“紅色先鋒站”站長同時也是網格長的曹燕萍介紹情況。曹燕萍立即向村委會匯報,對方回復涉及財政補貼,會和鎮里溝通,盡早解決村民訴求。
暢通黨群議事平臺,解決民生發展問題,是紅色先鋒站最鮮明的特色。站內常駐網格員,負責接待到訪的村民,小到村民自家的房屋翻建,大到村里的規劃建設意見,網格員們都會仔細記錄,由網格長匯總、歸納,提交相關部門處理。“我們村依托紅色先鋒站,定期開展‘春來月談’活動,圍繞村級經濟發展中的現狀及矛盾困難、民生事業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組織村民座談。”沙家浜鎮蘆蕩村書記時利明說。
“原來因為人員及精力有限,村委會在服務居民方面容易出現‘盲點’,現在,村民足不出‘格’就能反映問題,并在第一時間得到解決,真正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辛莊鎮雙浜村書記陸建華說,之前有村民到紅色先鋒站反映方家宅基道路狹小,希望擴建道路。通過實地勘察后,網格員將情況提交黨總支,黨總支立即召開“兩委”會,商議方家宅基進出道路情況,并召集村民代表召開重大事項聽證會,村民代表一致同意擴建方家宅基道路,不到兩個月,道路就建成通車。
清晨,“紅色鄉鄰”蘆蕩先鋒站內坐滿了水產養殖戶,他們一邊喝著早茶,一邊向養殖專家詢問水產養殖難題。這是沙家浜鎮蘆蕩村黨總支依托先鋒站平臺開辦的“早茶門診”活動,每天早上5 點到8 點,6名黨員專家輪流“坐診”,為養殖戶提供技術咨詢、水質監測等服務,并去養殖戶池塘現場指導,受到了養殖戶的一致好評。
以黨員為主體,積極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是紅色先鋒站最吸睛的亮色。各先鋒站根據實際情況,設有日間照料中心、老年活動中心、老娘舅調解事務所等多種服務陣地,建立起一支以先鋒站為主場的志愿服務團隊。除了定期開展理發、縫紉、義診等便民服務,主動走訪低保戶、殘疾戶、孤寡老人等弱勢群體之外,在“233”專項整治、安全生產、河道維護等村內事務中,這些黨員志愿者也積極貢獻力量。雙浜村的黨員姚招榮曾經開了一家小塑料廠,每年盈利數十萬元。在“233”專項整治中,他帶頭關掉了廠房,如今,被推選為村里的副網格長,主動擔負起監督網格內各項事務開展、化解村民矛盾的職責。
“在村里實施的污水管網敷設、美麗村莊建設等工作中,都能看到黨員群眾的影子,真正實現了社會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肖橋村黨委書記程剛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