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 組
針對組織軟弱、經濟薄弱的“雙弱村”諸多問題,射陽縣大力推動政治素質強、經濟發展強的“雙強”型黨組織書記跨村任職,破解積久癥結,描繪出“雙弱”村的蝶變圖景。

“雙弱”村問題是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一塊“短板”,是當前亟待解決的一大難題。如何解決好基層黨組織建設薄弱的問題,更好地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射陽縣針對10 個省定組織軟弱、經濟薄弱的“雙弱”村“人難選、村難帶、民難富”的現實難題,堅持“縣鎮聯動、縣鎮共管”辦法,挑選出一批政治素質強、經濟發展強的“雙強”型黨組織書記跨村任職,在較短時間內,找準了“雙弱”村組織建設、經濟發展、基層治理、民生實事的突破口,實現從“怨聲一片”到“頻頻點贊”的蝶變。
“雙弱”村軟、弱、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這些村在過去一段時間內制度缺失或者執行不到位,積累諸多矛盾,干群關系緊張,導致班子失去群眾信任。如何化解矛盾、取信于民,成為跨村書記上任后的首要工作。
洋馬鎮賀東村、四明鎮六塘村新班子通過嚴格執行“小微權力”清單制度,抓好“四議兩公開”“四務”公開、村規民約和村務管理等各項制度的落實,凡村級重大決策、“三資”管理、涉農補貼資金發放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事項都及時全面公開,避免了新的矛盾發生;六塘村嚴格執行村干部上班、值班簽到制度,正常上班時間外出、入戶調查、開會等都需履行請假手續,過去“群眾辦事找不到人”的現象沒有了;海河鎮陳墩村建立村干部公開承諾、群眾評諾、組織審諾的評價機制,對群眾滿意度低的3 名村干部及時進行調整。
過去,陳墩村由于成立資金互助社吸儲放貸,直接導致村民2000 多萬元的血汗錢化為泡影,村里干群關系一度非常緊張。2016 年,繆福軍到村擔任黨總支書記后,集中半年時間處理各種矛盾,通過清理賬冊,提請公安、法院等部門幫助追回吸儲資金1300 萬元,并堅持每年新建一批基礎設施。“這才是替我們老百姓辦事的樣子!”讓老百姓看到希望后,村黨組織的威信重新樹立起來。繆福軍自豪地說:“現在我們能一聲喊到底。有什么事情,只要是村干部說的,群眾很響應。”
手里沒有一把米,喚雞怎能靈?村級無集體積累,何談為群眾辦實事?跨村任職的“雙強”書記都深諳這個道理。
賀東村原先是個省定經濟薄弱村,2016 年徐金生調任村黨總支書記,為找準村集體經濟發展落后根源,他深入黨員群眾家中開展調研,發現問題不在于資源缺乏,而是出在村黨組織領導作用發揮上。為此,他推動確立“逢(周)三進戶、逢(月)十議事”制度,讓黨員干部定期入戶走訪,集中化解大量長期積存問題,拉近了黨組織與群眾之間的距離。同時,通過“黨建群”“走訪群”等微信群,及時有效地調動黨員積極性,帶動了許多老黨員主動參與村里工作。
依托當地栽植藥用菊花和林木種植的傳統優勢,賀東村黨總支先后成立林木專業合作社、菊花專業合作社,當年實現村集體分紅11 萬元,截至目前,兩個合作社賬面現金結余120 萬元。同時,搭乘鶴鄉菊海現代農業園發展機遇,流轉土地7733 畝,清查收回村集體土地395 畝,年增收48 萬元。通過一系列舉措,村集體還清296 萬元債務并實現盈余,賀東村也由窮村變成讓人刮目相看的富村。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事關群眾福祉和社會和諧穩定,是跨村任職的“雙強”書記時刻掛在心頭的事。
六塘村、賀東村、陳墩村三位異地任職村書記到任后,積極協調土地指標、籌措建設資金,在不增加集體負債和群眾負擔的前提下,均新建示范性村黨群服務中心。在陳墩村,繆福軍添置各類健身器材,鼓勵成立廣場舞隊,建起藏書近千冊的農家書屋,讓村民在農閑季節有了新去處。此外,還積極爭取支持,讓村民看上衛星電視,60%的農戶實現寬帶上網,和睦融洽、善治有序的文明鄉風正徐徐吹來。
2016 年年底,四明鎮雙六村仍有25 公里的道路沒有水泥路,硬質化路面僅占20%,13 座農橋需新建,19 座閘站需改建,所有村農民都巴望著“夢想照進現實”。“在基礎設施改善上,應當‘快一拍,領著走’,而不是‘慢一拍,跟著走’。”村黨總支書記顧正勇拿出創新創業的魄力,帶領新班子爭取到農業資源開發和財政獎補路、橋等項目資金1500 多萬元,實現全村基礎設施全部“升級換代”。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旱不能灌、澇不能排的窘境一去不復返,村容村貌大改善、河水清潔路又寬成了雙六人津津樂道的新村景。
選派“雙強”型黨組織書記到“雙弱”村任職,是射陽縣在村居黨組織書記用人機制上的大膽創新、有效探索,有效增強了村黨組織書記的責任感和干事創業的內生動力,激活了基層干部隊伍的“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