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放,李治飛,董朝菊,饒述軍
【導讀】2016—2019年的短短4年時間,四川省武勝縣晚熟柑桔產業從無到有,并一躍成為全國“大雅”雜柑新品種栽培面積最大的縣。作為行業主管部門的主要領導,武勝縣農業農村局李云峰局長對“武勝大雅柑”產業發展的關鍵數據幾乎是爛熟于心,對產業發展的各個節點都有深入思考,產業發展給出了許多妙招和高招。對其進行專題采訪報道,可以讓廣大讀者對武勝縣晚熟柑桔產業業主規模化經營與果園標準化生產等情況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
柑桔種類多,適栽區域廣,是我國目前種植面積和產量最大的水果之一。但由于成熟期過于集中、品種類型趨同,進入本世紀以來,隨著產量的快速增長,柑桔果品市場競爭日益加劇,價低銷滯,區域性、季節性“賣難”現象此起彼伏。如何挖掘自然與資源優勢,突出區域特色,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提高柑桔種植比較效益,已成為各地引導發展柑桔產業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武勝縣作為傳統的農業生產大縣,雖然氣候適宜柑桔種植,民間種植柑桔的歷史也十分悠久,無論規模還是品質,武勝柑桔在周邊地區也曾經表現出一定的比較優勢,但相對于全國其他眾多柑桔產區,武勝柑桔的特色與優勢并不明顯。尤其是近年來,四川眉山、廣西南寧、云南玉溪、重慶萬州和湖北秭歸等地晚熟柑桔生產異軍突起,武勝縣以中熟甜橙為主的柑桔產業與這些產區相比毫無特色和優勢可言,種植效益不斷走低,市場影響力式微,柑桔產業在促進當地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實現鄉村振興等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小,作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武勝臍橙”漸漸淪落為本地人的一種記憶和自戀。
2016年以來,武勝縣緊盯市場,挖掘自身優勢,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突破口,立足發展現代農業、特色效益農業,充分尊重農民發展晚熟柑桔的積極性,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編制了 《武勝縣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6—2025)》,并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大力引導發展晚熟柑桔產業。到2019年底,短短4年不到的時間,武勝縣就已發展成為全國種植“大雅”雜柑面積最大的縣,實現了由中熟甜橙生產為主向晚熟雜柑生產為主的快速轉型。不僅如此,為了確保產業發展的高質量,從一開始武勝縣就堅持以業主規模經營為主體,以標準化生產為抓手,高起點打造“武勝大雅柑”產業,努力實現武勝晚熟柑桔生產經營的現代化、高效化。日前本刊記者就武勝縣在快速培育晚熟柑桔產業方面的成功經驗和主要舉措等話題采訪了武勝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李云峰。
記者:在 《武勝縣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6—2025)》中,武勝晚熟柑桔產業的產業定位和發展目標是什么?
李云峰:在我國經濟增速放緩背景下,武勝縣委縣政府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邀請四川農業大學,共同編制了《武勝縣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6—2025)》。 按照“穩糧增收、提質增效、創新驅動”的總要求,遵循“規劃先行,統籌安排,分步實施,穩步推進,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的原則,以建設全省農村改革綜合試驗區和現代農業示范縣為抓手,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理念為指導,按照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發展、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市場化運作、信息化服務的發展理念,重點打造優質糧油基礎產業,晚熟柑桔和優質生豬兩大主導產業,以及優質蠶桑、生態水產兩大特色產業,建設特色突出、優勢明顯、集中連片、效益顯著的現代農業產業基地。規劃編制完成后,縣委、縣政府就發布了《中共武勝縣委、武勝縣人民政府關于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意見》(武委發〔2016〕14號),堅持“黨政主導、業主主體”原則,出臺了系列支持發展現代農業的獎勵扶持政策,統籌推進科技支撐、金融保險、社會化服務、基礎設施配套等產業發展重點工作,大力扶持業主發展“一基兩主兩特產業”適度規模經營,逐步優化產業結構,夯實產業基礎,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推動全縣現代農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根據規劃,到“十三五”末,武勝全縣晚熟柑桔種植面積發展到15萬畝(1萬hm2。這一目標到2018年底就已實現),到2025年,全縣晚熟柑桔種植面積達到25萬畝(1.67萬hm2),總產量超過50萬t,總產值達到50億元以上;形成一個特色鮮明、全國知名的優質柑桔產業帶,兩個有較強競爭力的柑桔產品和知名品牌,500個水果專業合作社,3 000名水果專業技術人員,建成一批規模較大、市場穩定的生產基地,同步做好以晚熟柑桔為主的農產品初加工業、鄉村旅游與休閑農業,延伸和完善產業鏈條,使晚熟柑桔這一特色產業成為武勝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支撐,推進產業升級,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在生產出具有高附加值、市場潛力大的優質果品的同時,把武勝縣打造成為全國最佳鄉村生態休閑旅游目的地,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協調發展,將武勝縣建設成為全國知名的晚熟柑桔產業強縣。
記者:相對過去的武勝柑桔產業,今天的武勝柑桔產業有哪些不同?
李云峰:武勝縣的自然氣候條件適宜柑桔生長,是發展柑桔生產的適宜區,柑桔種植歷史悠久。新中國成立后至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縣內種植的柑桔主要為紅桔、普通廣柑(甜橙)、溫州蜜柑以及少量的羅伯生臍橙與華盛頓臍橙,大都屬于11—12月成熟的中熟品種。這些品種在果品緊缺的年代銷售尚可,但隨著果品市場的逐漸飽和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它們已經跟不上市場形勢,不僅銷售價格低迷,而且競爭力不斷下降,迫切需要更新換代。大力引導發展翌年1月以后成熟的晚熟柑桔,是武勝縣經過實地考察和多方論證,變自然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和產品優勢,發展現代農業和特色效益農業的重要舉措。過去,武勝柑桔生產以農戶自發種植為主,種植分散,品種雜亂,栽培管理措施千差萬別,品質極不穩定。今天,武勝大力發展的以“大雅”為主的晚熟柑桔產業,特色更加鮮明。一是品種相對集中。“大雅”這一個雜柑品種就占了整個柑桔種植面積的95%以上。二是果品成熟期延遲。從以前的11—12月集中上市延遲到翌年2月以后成熟上市,錯開了國內柑桔集中上市期,增強了市場競爭力。三是以業主規模化種植為主。按照“大園區、小業主”的發展模式,全縣已發展新業主近520個,且由這些業主組成連片面積在千畝以上的基地80個,發展規模大,集約化程度高。四是標準化程度高。縣政府出臺了專門政策,支持集中連片程度高的基地配套水利、道路等基礎設施,改善生產條件;同時,以獎勵扶持政策為導向,指導全縣晚熟柑桔基地嚴格按照“大窩、大肥、大苗、深溝、做廂、高壟”的要求進行高標準建園。五是生產經營者綜合素質提高。我們在晚熟柑桔業主引進中,重點著眼于本地種養能手、畢業大學生、復轉軍人等群體,這類人不僅有知識、有文化,而且有資金、有資源,還有一定的經營管理經驗,主動融入產業各個環節的意識和能力較強。同時,在產業發展中,我們每季度、每月都要組織晚熟柑桔業主進行培訓,利用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項目,在西南大學等高校開設精品職業農民培訓班,遴選一批業主中的佼佼者參與培訓,不斷提升業主的綜合素質。六是組織化水平更高。從一開始我們便成立了由縣農業農村局牽頭、各個業主加入并自主管理與運營的全縣晚熟柑桔產業協會,規范柑桔生產經營行為,合力展開品牌建設和市場營銷等工作。在政府的支持下,協會在強化基地建設質量監督與統一的同時,便謀劃發展與產業發展相配套的果品初加工生產線,適時開展市場銷售隊伍建設和“武勝大雅柑”區域公共品牌建設,產業鏈條不斷完善,產業化發展基本成型。七是領導高度重視。全縣晚熟柑桔產業發展,不僅縣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抓,親自督導產業發展各項重點工作,研究制定涉及產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而且安排超過4億元的資金,支持晚熟柑桔標準化基地建設中的調形整地、種苗補助、有機肥補助及基地管護等。
記 者:相對全國他晚熟柑桔產區,武勝縣發展的晚熟柑桔產業其特色與優勢是什么?
李云峰:相對于全國其他成規模發展的晚熟柑桔產區,武勝縣發展晚熟柑桔起步相對較晚,目前雖然規模上去了,但大都是剛剛栽植一兩年的幼齡果園,投產面積很少,栽培管理經驗積累較少,在業界及市場上的知名度也較小。但也正是由于起步較晚,武勝縣晚熟柑桔產業在發展之初就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努力打造自身的特色和優勢。一是果園集中成片。全縣發展的晚熟柑桔以新建園(含老果園推倒重建)為主,不僅集中成片規模大,而且溝渠管網道路配套,現代化機械與設施利用率高,“靠天吃飯”問題得到了基本解決,同時也為集約化管理、輕簡化栽培提供了條件,為解決農業勞動力日益緊缺的矛盾和提高勞動生產率奠定了堅實基礎。二是品種相對單一。“大雅”一個品種就占整個武勝晚熟柑桔種植面積的95%以上,單品面積可以說獨冠全國,這不僅有利于技術措施的統一、規范和推廣實施,而且也有利于形成標準化的產品,有助于區域特色的形成、品牌的打造與市場的拓展。三是組織化程度高。從生產基地建設的一開始,武勝便引導成立了全縣晚熟柑桔產業協會,在相關技術人員的組織下,全縣規模化生產經營的業主都加入到了這個協會,并在政府的扶持下有效運轉,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在規范建園標準、提高栽培管理水平、打造“武勝大雅柑”區域品牌、拓展果品市場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突出武勝晚熟柑桔產業特色優勢的同時,針對先栽植的部分果園將陸續進入結果期的實際,我們將牢固樹立質量安全意識,通過產業協會全面普及和推廣規范化、標準化的技術措施,堅持產品安全第一,努力提高產品質量,將以品質最優的“武勝大雅柑”去參與市場競爭,讓消費者從安全和品質兩個方面完全接受 “武勝大雅柑”,成為“武勝大雅柑”的忠實消費者。
記 者:業主規模化經營是武勝晚熟柑桔產業顯著特征之一。請簡單介紹一下當前武勝晚熟柑桔產業業主經營的相關情況。
李云峰:全縣幾乎所有的晚熟柑桔基地建設均有引入的業主介入。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全縣從事晚熟柑桔生產的業主達520個(戶),種植面積占全縣晚熟柑桔面積的99%以上,零星發展的面積很少。這些來自社會各界的有志之士,不僅有新近畢業的大中專學生、退伍軍人、村社干部、進步青年,還有跨行業的企業代表、房地產老板和優秀商界人士等。其中,規模種植面積在1 000畝(66.67 hm2)以上的業主有39個 (戶),合計種植面積達6萬畝(0.40萬hm2),占全縣晚熟柑桔種植面積的36%;規模種植面積在 100~1 000 畝(6.67~66.67 hm2)的業主有253個,合計種植面積6.6萬畝(0.44萬hm2),約占全縣晚熟柑桔種植面積的40%;種植面積在 30~100 畝(2~6.67 hm2)的業主有 211個(戶),合計種植面積 4.06 萬畝(0.27 萬 hm2),約占全縣晚熟柑桔種植面積的24%。
其中,以公司化的形式參與晚熟柑桔生產的業主有40家,最小種植面積78.5畝(5.23 hm2), 最大種植面積 2 803.61 畝(186.91 hm2), 合計種植面積 40 536.99 畝(2 702.47 hm2),約占全縣晚熟柑桔種植面積的24%;以家庭農場的形式參與晚熟柑桔種植的業主有35個,最小的種植面積30.2畝(2.01 hm2), 最大的種植面積 1 967 畝(131.13 hm2), 合計種植面積 21 097.96 畝(1 406.53 hm2),約占全縣晚熟柑桔種植面積的13%;專業大戶340個,最小種植面積30.7畝(2.05 hm2), 最大種植面積 1 759.2 畝(117.28 hm2), 合計種植面積 55 630 畝(3 708.67 hm2),約占全縣晚熟柑桔種植面積的33%;農民合作社37家(入社農戶共296戶),最小種植面積30.6畝 (2.04 hm2),最大種植面積3 325.66 畝 (221.71 hm2), 合計種植面積29 451.31 畝(1 963.42 hm2),約占全縣晚熟柑桔種植面積的18%。
記 者:為什么要推動武勝柑桔產業業主規模經營?政府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舉措?
李云峰:農民一家一戶分散種植經營,在我國改革開放初期為激發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主動性,促進縣域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發展和市場供求關系的改變,小規模生產和分散經營已經不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也很難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導致產業發展效益不斷走低。為了擺脫傳統農業生產的束縛,提高產業經營效益,促進武勝晚熟柑桔產業現代化經營,必須吸納各方面的有志之士,示范帶動武勝晚熟柑桔產業標準化發展,加速武勝農業現代化進程。
從事現代農業生產的業主可以說是農業企業家,他們在開放意識、風險意識、效益產出意識等方面比傳統意義上的農民要強得多,他們更在乎產業的效益,也更有能力確保產業的健康高效發展。同時,業主規模經營也是實現武勝晚熟柑桔生產標準化、現代化的前提條件。為此,我們“按照政府主導、業主(農民)主體、社會參與”的原則,積極推動以本縣居民為主體的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以城市工商資本為主體的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武勝縣晚熟柑桔產業發展,適度規模種植晚熟柑桔。其中,對于種植規模在30~200畝(2~13.33 hm2)的適度規模業主,每畝(667 m2)給予調形整地補助400元,優質種苗補助500元,前3年每年每畝給予管護資金獎勵300元;種植規模在500畝(33.33 hm2)以上的企業類業主,除了在適度規模業主的獎勵資金基礎上,每畝還增加500元的基地標準化獎勵;同時鼓勵企業類業主實行返租倒包,帶動本地農戶發展生產,連續3年每年每畝再獎勵600元。
記 者:標準化生產是提高農產品質量、創建農產品品牌、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重要保障。武勝縣在推動晚熟柑桔產業標準化生產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李云峰:標準化生產是現代農業的一項重要標志,也是武勝縣晚熟柑桔生產最為顯著的特征之一。作為我國晚熟柑桔產業的后起之秀,武勝縣在推動晚熟柑桔標準化生產方面具有許多優勢,如地理地勢等自然條件相對一致,果園基本上以新建為主,生產經營以規模化種植的業主為主等。為了推動全縣晚熟柑桔產業標準化生產與經營,為將來提高果品質量、創建果品品牌奠定基礎,我們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首先是制定了從建園到栽培管護的一系列技術標準。2016年以來,我們邀請相關的專家和學者,結合武勝縣晚熟柑桔產業發展實際,先后制定了 《武勝縣大雅柑綠色生產技術規程》《綠色生產與現代化經營》等技術標準,指導業主和農戶按照標準進行改土建園、苗木定植、幼樹撫育。如,針對業主來源與類別復雜,掌握技術標準不一,有可能影響標準化生產的實際情況,我們邀請西南大學相關專家編制了《武勝大雅柑綠色生產技術規程》一書,要求各業主根據生產實際要求,全面貫徹綠色生產規程技術精髓,科學使用相關技術措施;縣晚熟柑桔產業協會組織人員編寫了晚熟柑桔各階段實用技術指南,包括施肥、病蟲害防治、整形修枝、保花保果、土壤改良和果品采摘與貯運等;邀請西南大學相關專家編寫了晚熟柑桔果實品質提升技術規程,以保證“武勝大雅柑”質量,增強果品的市場競爭力。其次是出臺了嚴格的標準化建園與管護驗收制度。制定了相關的建園、果樹管護驗收標準,組織縣內外專家、技術人員會同業主代表,對標對表一一檢查驗收,合格的果園和業主,根據武委發〔2016〕14號文件明確的適度規模經營概念及獎勵政策,武勝府辦發〔2017〕11號文件明確的土地調形整地獎勵政策,武勝府辦發 〔2018〕34、35號文件明確的千畝產業園配套設施相關獎勵政策,武勝府辦發〔2018〕174號文件鼓勵企業類經營主體發展晚熟柑桔的政策等,在財政上給予一定的扶持和補貼。各有關獎勵措施中,按照打分標準進行獎勵,分值達到90分以上者按照100%兌現獎勵資金,分值在80~89分的按比例兌換獎勵資金,分值在80分以下的不給予獎勵資金。三是強化技術指導與行業監督。聘請西南大學專家作為技術顧問,對全縣標準化技術措施的制訂、貫徹與落實進行實地指導,力爭各項標準化技術落實到位,落地生根;依托縣晚熟柑桔產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規范業主的生產經營行為,促使業主會員按標準進行生產,以此示范帶動周邊晚熟柑桔基地標準化生產。
記 者:經過幾年時間的快速發展,目前“武勝大雅柑”生產規模已提前達到預定目標,業主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業已基本形成。今后一段時間,武勝晚熟柑桔產業發展的重點是什么?政府將把引導和扶持產業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哪些地方?
李云峰:在縣委、縣政府科學決策和大力扶持下,在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下,通過近4年的快速發展,武勝縣晚熟柑桔產業已頗具規模,提前超額完成了種植任務,產業特色日漸明顯。從2019年開始,我們已將產業發展重心從之前的招商引資,引進社會資本規模化種植“大雅”雜柑,擴大生產規模,轉向強化技術培訓和果園管護,完善采后貯藏和商品化處理設施,創建“武勝大雅柑”區域品牌,培育果品營銷體系等方面,政府的扶持重點也從之前的建基地、擴規模轉向“產業增效”和“果品營銷”兩個方面。我們已把2020年定為晚熟柑桔管護質量提升年,將加大扶持力度,強化技術指導、技術培訓與產業宣傳,提高晚熟柑桔果園科學管護水平和標準化生產水平,為全縣晚熟柑桔如期掛果、豐產優質奠定堅實基礎。預計2021年全縣以“大雅”為主的晚熟柑桔產量將達到2萬t,屆時果品能否順暢銷售,并獲得預期收益,這將是事關武勝縣晚熟柑桔產業能否進一步健康發展的重大事件。對此,縣委縣政府未雨綢繆,大力扶持和發展晚熟柑桔采后處理和貯藏加工業,目前正著手培育一座國有大型柑桔產地初加工中心,預計2020年11月前完成建設;鼓勵縣內有經濟實力和技術實力的業主,采取以獎代補方式建設5~10家中小型柑桔初加工廠,旨在大幅提升武勝晚熟柑桔的商品化率,為即將開始的“武勝大雅柑”銷售做好硬件準備;引導和持續組建10~15支晚熟柑桔營銷隊伍,強化業務培訓,做好市場考察,提前做好產銷對接等相關工作。另外,政府還將利用各方面的資源和平臺,對武勝縣晚熟柑桔產業和“武勝大雅柑”進行全方位的宣傳和推介,并采取“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形式,引導和鼓勵重點龍頭企業、合作社創建自己的品牌和產品特色,提升企業的知名度,提高“武勝大雅柑”在業界的美譽度和市場占有率。
(文中配圖除注明出處的外,均由武勝縣農業農村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