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克飛,王春江,宋凱杰,王滿樓
河北威遠藥業有限公司,河北石家莊 050000
長久以來,寄生蟲病是危害養豬業的重要疾病之一。作為一種慢性疾病,寄生蟲病會導致豬只生長發育受阻,浪費飼料,增重緩慢,體質下降,誘發多種疾病,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特別是人獸共患寄生蟲的感染和流行嚴重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寄生蟲病的防控對促進養豬業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伊維菌素作為新型廣譜抗寄生蟲藥物,因其高效、用量小、副作用輕等優點,已廣泛應用于畜禽體內和體外寄生蟲病的防治。自從1981年伊維菌素成功投入生產后,5年時間內伊維菌素便成功在全球46個國家注冊,在動物寄生蟲防治中起到突出作用。然而部分養殖戶存在重治療、輕預防的錯誤觀念, 也基于降低成本的需要,并不接受伊維菌素定期驅蟲的方式。因而本文就豬寄生蟲病危害以及伊維菌素在豬寄生蟲病防治中的應用介紹如下。
豬寄生蟲病一般可以劃分為體外和體內寄生蟲。體外寄生蟲主要包括螨、虱、蜱、蚊、蠅等。而體內寄生蟲主要包括蛔蟲、鞭蟲、結節線蟲、腎線蟲、肺絲蟲等。無論是體外還是體內寄生蟲,都會影響豬的生長發育,影響正常的養殖經濟效益。李培英等(2012)調查發現,安徽省規模化養殖場豬蛔蟲卵感染率為13.22%,豬球蟲卵囊感染率為5.75%,豬結腸小袋纖毛蟲包囊感染率為4.02%。而王權等(2015)調查發現甘肅省武威市4個縣區內豬蛔蟲感染率為65.4%,圓形蛔狀線蟲感染率為28.7%,細頸囊尾蚴感染率為41.6%,棘球蚴感染率為24.7%。說明豬寄生蟲病在我國大部分地區規模化養殖場中已普遍存在。然而寄生蟲病傳播大多造成的是隱性損失,而且在臨床上還容易與其他疫病的癥狀相混淆,更多的時候是寄生蟲不易被引起高度重視。
寄生蟲病嚴重影響豬只健康,攫取營養,傳播疾病,是影響養豬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體內寄生蟲,如蛔蟲等,在豬體內獲取營養物質,造成生長發育不良,增重速率下降,飼養周期延長。嚴重寄生蟲感染的仔豬生長發育停滯,形成“僵豬”,甚至造成死亡。研究發現,寄生蟲可致育肥豬生長速度下降8%~15%,飼料利用率下降13%~25%,導致生豬的養殖成本上升,直接減少生豬養殖的經濟利潤。另外,一些寄生蟲在豬只體內移行過程中,造成組織細胞出現機械性損傷,同時寄生蟲新陳代謝產生的各種代謝物質或毒素等容易使豬出現細胞水平的反應,降低豬免疫抵抗力,這樣的豬更加容易直接或間接地遭受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侵襲,加重豬的損傷狀態。如豬肺絲蟲成蟲蟲體大量聚集,堵塞肺支氣管,從而引起支氣管炎和肺炎;豬球蟲主要是引起初生8~10 d仔豬導致腹瀉,阻礙著仔豬的生長發育,嚴重的可造成死亡。
豬體外寄生蟲,如疥螨等,寄生于豬體表或皮下組織內,移行造成豬只煩躁不安、蹭癢等異常行為,嚴重可導致皮膚出血、增厚、局部脫毛等,直接或間接降低豬生長性能。另外,體外寄生蟲造成豬只體表損傷,為其他病原體入侵創造條件,容易發生葡萄球菌、鏈球菌等細菌性或病毒性繼發感染。
同時,如果誤食了被寄生蟲感染的豬肉,會嚴重威脅人類身體健康,更有甚者會導致流產、死胎、失明等嚴重性問題。如在農村地區,人發生豬旋毛蟲和豬囊蟲感染情況時有發生。因此,人畜共患寄生蟲病嚴重危害著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防治豬寄生蟲病已尤為關鍵。
阿維菌素(Abamectin,ABA)屬于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是由阿佛曼鏈霉菌( Streptomyces avermitilis)發酵產生的,而伊維菌素(Iverme-ctin,IVM))是阿維菌素選擇性加氫衍生物,其中起到驅蟲效果的主要成分為H2B1a。中國獸藥典規定,伊維菌素H2B1a含量不得少于伊維菌素H2B1a與伊維菌素H2B1b含量之和的90.0%。伊維菌素與阿維菌素相比,在實際生產中更穩定、安全、效果也有所提高。因此,伊維菌素被廣泛應用于畜禽寄生蟲病的防治。
伊維菌素能與敏感寄生蟲細胞上的特異性、高親和力位點結合,進而增加節肢動物(如疥螨)和線蟲(如蛔蟲)的神經細胞抑制性神經遞質γ-氨基丁酸(GABA)的釋放,打開谷氨酸控制的氯離子通道,增強寄生蟲細胞膜對氯離子的通透性,導致突觸后膜超極化,突觸后膜的興奮性突觸后電位去極化程度達不到閾值而不能興奮,從而產生抑制,導致蟲體麻痹、死亡。伊維菌素臨床應用安全性較高,這是因為包括人和豬在內的哺乳動物的外周神經的傳遞介質不是GABA,而是乙酰膽堿,因此不受伊維菌素影響;雖然哺乳動物中樞神經系統受GABA調節,但是伊維菌素不能通過血腦屏障。因此,伊維菌素對哺乳動物的安全系數較高。
在藥物動力學方面,無論何種給藥方式,所給劑量的90%的伊維菌素在動物體內通過糞便排出,而通過尿液的排泄小于2%。肝臟和脂肪是伊維菌素在體內藥物分布濃度最高的組織和器官,也是機體代謝的兩個主要場所,并且代謝速度最慢。Craven J等研究表明,由于不同豬的體型不同,機體脂肪含量差異性很大,因此豬的藥代動力學參數在個體差異上非常明顯。如果豬體脂肪含量高,那么伊維菌素在體內吸收速度會更慢,但利用率卻更高,一般在18 d內血漿水平上依舊保持在2 ng/mL以上。而脂肪含量低的豬僅能夠保持到11 d以內。因此,伊維菌素在高脂肪的豬中有效作用時間會更長。
1981年伊維菌素被正式投放市場,針對驅蟲市場需要和伊維菌素本身特點,已研制出一系列制劑,主要分為兩大類:其一是口服制劑,包括預混劑、片劑、膠囊劑、口服液、糊劑和緩釋巨丸劑等;另一類是非口服給藥制劑,包括注射劑、透皮劑和氣霧劑等。為擴大驅蟲譜,伊維菌素和阿苯達唑的復方制劑被廣泛應用,因此,還可根據劑型配伍組方的不同,分為單一制劑和復方制劑。而預混劑、注射劑、透皮劑以及一些復方制劑都已在現代養豬業中廣泛應用。
王慶光等研究表明伊維菌素粉和伊維菌素注射液較賽巴安澆潑劑對在豬疥螨病治療過程中操作更加方便、成本相對更低,且治療效果更好。楊應棟等應用1%伊維菌素注射液對自然感染蛔蟲豬驅蟲效果進行觀察,發現0.2 mg/kg劑量組消化道線蟲蟲卵轉陰率、減少率分別為93.33% 和95.66%,說明伊維菌素驅除豬蛔蟲高效、安全。郭致君等應用不同劑量伊維菌素預混劑對妊娠后期母豬體內寄生蟲驅蟲效果進行研究,結果表明,驅蟲7 d后, 中、高劑量組(日糧中添加0.1%、0.15%)糞便中蛔蟲蟲卵的減少率和轉陰率均達到100%,而且直到用藥40 d后,糞便中都檢測不到蟲卵,表明伊維菌素預混劑能有效驅除豬體內寄生蟲,且能保持較長時間不再感染,并且對妊娠母豬安全性較高。周秀霞采用復合伊維菌素預混劑治療蠕形螨感染病豬,發現每噸日糧中添加2 kg伊維菌素治療效果最佳。
長期以來,包括伊維菌素在內的抗寄生蟲藥物被廣泛應用,寄生蟲的耐藥性也隨之產生,致使驅蟲效果不理想,同時也增加了養殖成本。
藥物耐藥性的產生和發展是寄生蟲長期進化的結果,一般會經歷敏感、低水平耐藥、中等耐藥、高水平耐藥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耐藥基因的出現是耐藥性產生的第一步。只有大量的基因突變和耐藥基因的累積,才能達到高的耐藥水平。李有業等研究認為,寄生蟲對伊維菌素的耐藥性產生的主要機制包括受體與藥物親和力改變、寄生蟲抗性遺傳、寄生蟲體內消除蛋白活性增高或承擔電興奮的蛋白突變等。
由于谷氨酸門控氯離子通道和γ-氨基丁酸門控氯離子通道是伊維菌素抗寄生蟲作用的兩個主要機制,因而其耐藥機制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這兩方面。Blackhall W J研究結果顯示GABA 受體與抗寄生蟲藥的耐藥性有關。Feng X P 等通過研究證明捻轉血矛線蟲分離出編碼GABA受體α/γ亞基兩個HG1的等位基因與其對伊維菌素的敏感性(HG1A)和耐藥性(HG1E)有關。最新研究結果還表明,寄生蟲的主動外排泵系統也是影響伊維菌素驅蟲效果的因素之一。Mratinez M等針對捻轉血矛線蟲的伊維菌素抗藥性株和敏感株的研究發現,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基因在伊維菌素抗藥性株中表達水平增高,說明Pgp基因可能也是影響伊維菌素耐藥性產生的關鍵因素。
寄生蟲病已逐漸成為制約我國養豬業發展的重要疾病。養豬生產中,為預防寄生蟲病帶來的威脅,就要做好養殖環境,合理的飼養方式以及驅蟲藥物的科學選擇與正確運用,早預防、早處理,從而減少疾病的傳播與危害。雖然由于長期、大劑量使用驅蟲藥,部分寄生蟲已出現對伊維菌素的耐藥性,但因為伊維菌素具有廣譜、高效、低毒、對環境污染小的優點,在當前豬寄生蟲病防治過程中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針對寄生蟲耐藥性的產生,最簡便、高效的辦法就是在臨床上實行科學、合理用藥,采用輪換用藥和穿梭用藥的方式來延緩耐藥性的產生。因此,應用伊維菌素需要結合豬場當前流行寄生蟲的種類和特點,制定最合適的用藥方案,確保安全并達到最佳防治效果。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