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敏

3月26日,G20以視頻方式召開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
北京時間3月26日晚8點,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G20成員領導人跨越不同時區,出席了一場特別的網絡視頻會議。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危急關頭,習近平主席提出“中國策”,為全球戰“疫”開出“中國藥方”。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以來,中國政府和人民展現出無與倫比的責任意識、勇氣擔當和犧牲精神,早已刷新整個世界的認知。從受到質疑到贏得世界尊重,中國的角色已悄然發生轉變。人們開始反思中國的道路、制度、文化優勢,反思應該如何重新認識這個偉大的國度。
《紐約郵報》3月25日報道,紐約市長白思豪警告,超過400萬紐約人(約50%的紐約人口)將會感染新冠病毒。當天晚間,紐約市官方通報確診病例20011例,相比前一天新增4414例。
在這里,醫療資源已經嚴重不足。一名紐約醫生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采訪時描述:“一切都亂套了……這就像個第三世界國家。”
此前,有美國公共衛生專家警告,美國“可能變成意大利”。沒成想,一語成讖。
從3月23日起,美國日新增病例均超過1萬例。截至北京時間3月27日上午5時37分,美國境內共確診新冠肺炎病例82404例,成為全球確診新冠肺炎病例最多的國家。
即便如此,美國政界還在著急考慮復工。3月24日接受福克斯新聞采訪時,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希望能在復活節(4月12日)前“開放美國”。
“總統是正確的,抗疫所帶來的損失不能比疾病本身更糟糕。”白宮首席經濟顧問拉里·庫德洛急著表態;“國家經濟比老年人生命更重要。”得克薩斯州副州長丹·帕特里克更是語出驚人。
如果說,西班牙、意大利之前將有限的呼吸機選擇性用于更年輕者是出于無奈,那美國的行為就是赤裸裸的有意為之。在生命和經濟面前,他們毫不猶豫選擇了后者。
中國以“封城”和犧牲經濟為代價給世界換取的寶貴機會窗口,就這樣被一些國家白白浪費掉。不一樣的選擇意味著不一樣的價值觀,不一樣的價值觀催生不一樣的行動力。
“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要求各級黨政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一定要“堅守崗位、靠前指揮”“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
生命重于泰山。在生命和經濟面前,中國堅定選擇了前者。
“中國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所采取的措施在資本主義國家是聞所未聞的。在危機中或緊急情況下,人民的福祉優先于資本主義利潤。”美國政治作家薩拉·弗朗德斯的文章一針見血,“當危機來臨的時候,共產黨領導著國家有能力作出不受資本主義利潤支配的決定。”
在中國考察的9天里,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冠肺炎聯合專家考察組見證了中國舉國上下團結一心、抗擊疫情的堅定信心和勇氣。《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聯合考察報告》指出,中國采取了歷史上最勇敢、最靈活、最積極的防控措施。
“我有一個很危險的想法:如果人們最終發現威權體制比自由民主體制更擅長應對當前的新型冠狀病毒危機,那該怎么辦呢?如果中國共產黨最終給我們上了一課,那該怎么辦呢?”
早在2月27日,澳大利亞廣播公司資深時事評論員、CNN前高級記者斯坦·格蘭特的一篇文章中,一開篇就提出這樣的疑問。
彼時,中國單日新增確診病例還維持在好幾百例的高位,累計確診病例也已接近8萬例。而超級大國美國,本土確診病例不過15例。
“雖然這場危機還遠未結束,但中國似乎已經控制住了疫情擴散的勢頭,每日新增病例數量也已經大幅下降。”“封掉”一個人口兩倍于澳大利亞的省份,讓14億人“禁足”,格蘭特驚嘆于中國的果決,“只要中國政府想做的事情,幾乎總能做成。”
果然,不到1個月,全球抗疫形勢發生重大逆轉。
3月中旬以來,中國連續多日本土新增病例“清零”,境外輸入病例超過本土新增病例,成為新的防控重點。
歷經兩個月“封城”,3月23日,中國宣布以武漢為主戰場的全國本土疫情傳播基本阻斷。而同一天,中國以外的全球疫情蔓延卻呈燎原之勢,180多個國家累計確診病例超過25萬例。

一批軍隊醫務人員馳援武漢。(資料圖)
關鍵時刻,中國的制度優勢成為外方關注的焦點——
德國《世界報》網站刊文表示:面對緊急形勢,中國制度發揮出巨大效力,強大的應對措施只有在人力物力充足和管理完善的制度下,才可能實現;
法國前總理、法國政府中國事務特別代表拉法蘭指出,在疫情面前,中國政府展現出強大高效的組織和動員能力,令人印象深刻,這正是中國制度的優勢;
“關鍵時刻,更見中國制度優勢。”俄羅斯《勞動報》發文稱,確診病例數在中國不斷下降,這無疑要歸功于中國政府采取的強有力舉措;
“中國體制之有力和中國舉措之有效,世所罕見。”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對中國強有力的動員力和執行力驚嘆不已……
“我們要認識到武漢人民的貢獻,世界欠你們一句感謝。”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2月24日在新聞發布會上的這句話令無數人為之動容。
艾爾沃德何以發出如此感慨?原來,在中國考察期間,通過近距離接觸,他被無數場景感動過。
北京有兩千多萬人口,可當他走出飛機,發現偌大的機場冷冷清清,他震驚了。“這一下讓我明白了中國人民所作的巨大犧牲。”3月6日,回到世衛組織日內瓦總部的艾爾沃德接受中國日報記者專訪時說。
“疫情暴發初期,中國政府承諾如果保險不能報銷,那么國家就會介入來支付費用。”艾爾沃德說,“這可以讓人們知道,檢測結果是陽性不會讓人破產或遭受重大財務損失。”要知道,在一些西方國家,連新冠肺炎檢測費都會讓民眾買單,而且價格不菲。

援鄂醫療隊隊員斗志昂揚。(范顯海 攝)
同時,令他深有感觸的還有中國人民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中國文化傳承千年,歷久彌新。長久以來,人們認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是很東方的,與西方大不一樣。西方是個人至上,只有一定程度的社會責任感。”危難中,艾爾沃德見證了無數醫務人員和志愿者舍生忘死、奮戰在抗疫最前線。
即使在本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吃緊之時,中國仍源源不斷向其他出現疫情的國家和地區伸出援助之手——向日本援助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向韓國捐助大量醫用口罩,向伊朗捐贈核酸檢測試劑盒及醫療設備,向伊朗、伊拉克、意大利、塞爾維亞、柬埔寨等派出醫療專家組……
阿根廷共產黨表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為疫情防控作出了巨大努力和犧牲;
菲律賓民族主義人民聯盟國際事務負責人留典輝表示,中國政府和人民不僅經受住了考驗,而且在逆境中愈發強大;
埃及記者工會主席特別代表艾哈邁德·薩拉姆表示,中國通過應對這場疫情向世界證明了自身的大國地位,這是對自己人民負責、對全世界負責的真正大國……
在這場抗擊疫情的偉大斗爭中,中國政府和人民一往無前,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正贏得世界各國人民的普遍尊重和廣泛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