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淺議《合同法》框架下的智能合約適用問題

2020-04-17 08:56:56張可胡悅
行政與法 2020年3期
關鍵詞:智能

張可 胡悅

摘? ? ? 要:智能合約是運行在區塊鏈上能夠自動履行合同義務的新型合同,因其具備“自動履行”和“去中心化”等優勢,故可降低合同履行成本、提高合同運行效率,但也導致了智能合約難以直接適用現行合同制度的訂立規則、生效要件和救濟方式等問題。本文從理論角度分析了智能合約的運行過程,通過對合同法理論的解釋使智能合約與合同制度相契合;從技術角度分析了智能合約的原理與架構,利用技術手段對其進行修正,使智能合約符合《合同法》的規定。

關? 鍵? 詞:智能合約;《合同法》;區塊鏈

中圖分類號:D923.6?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7-8207(2020)03-0108-09

收稿日期:2019-11-05

作者簡介:張可(1995—),女,吉林白山人,東北師范大學民商法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合同法;胡悅(1960—),男,吉林長春人,東北師范大學教授,研究方向為經濟法學、民商法學、經濟行政法學。

基于智能合約的優勢,一些領域已經開始廣泛應用,其中最典型的是The 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眾籌組織,它利用智能合約運營組織以及管理共同資產。除此之外,智能合約還在理財、數字化資產等方面得以應用。但與傳統合同不同,智能合約是在區塊鏈上運行的一系列代碼,它改變了合同的訂立、運行以及救濟方式,給合同法的適用帶來了挑戰。

一、智能合約訂立階段和傳統制度的差異與融合

(一)智能合約在訂立階段與“要約——承諾”規則的沖突

⒈難以識別智能合約的要約和承諾。在訂立智能合約之前,當事人首先需下載區塊鏈軟件進而成為區塊鏈的用戶,隨后區塊鏈系統為用戶分配公鑰和私鑰,公鑰是用戶在區塊鏈上的唯一地址,私鑰是用來操作該賬戶的唯一鑰匙,[1]二者互相匹配,用公鑰加密的文件只能通過私鑰解密。智能合約的發起人在編寫合約代碼之后,利用接收用戶的公鑰對代碼進行加密,并通過發起人的用戶地址將代碼發送給接收用戶。當另一方當事人通過區塊鏈節點接收到加密文件后,可用自己的私鑰解密代碼,從而獲悉合約內容。如果接收方同意合約的內容,就可用私鑰簽署合約,以達成智能合約。但從智能合約的訂立過程來看,當事人并未明確地發出要約或作出承諾,因此難以直接適用合同法所規定的“要約——承諾”規則。

⒉智能合約限制了要約自由和承諾自由。合同法規定了要約的撤回、撤銷制度以及承諾的撤回制度,從而賦予當事人在合同成立生效前修改意思表示的空間。但智能合約的電子屬性導致其難以適用這一制度,限制了締約人的要約自由和承諾自由。一方面,締結智能合約難以撤回要約或承諾。智能合約采用數字形式將合同內容記錄在計算機代碼之中,但由于計算機程序具有不可逆性、迅捷性,因此合約代碼的傳輸具有即時性,這就導致撤回要約或承諾的通知無法提前或者同時到達受要約人或要約人;另一方面,締結智能合約難以撤銷要約。[2]由于受要約人很可能對要約設定了“自動承諾”,當要約到達時受要約人的系統便會自動發出承諾,合同即告成立,因此,要約的撤銷并不具有可行性。可見,雖然智能合約可以縮短締約人意思表示的傳播時間,但同時締約人也喪失了重新協商和選擇的機會,給要約的撤回、撤銷制度以及承諾的撤回制度帶來一定的沖擊。[3]

(二)智能合約與“要約——承諾”規則的融合

筆者認為,智能合約的訂立過程仍符合“要約——承諾”規則,但在認定智能合約的要約與承諾之前,應首先明確智能合約的模式。因為在不同模式下智能合約的訂立方式也不相同,從而對智能合約要約與承諾的認定產生影響。根據合約內容代碼化的程度不同,可以將智能合約的模式分為兩類:一類是外部模式,另一類是內部模式。[4]外部模式是指智能合約與傳統合同并存,并以傳統合同為主導的模式。在這種模式下,雙方當事人先訂立傳統合同,再將部分合同條款編寫成智能合約代碼,使其能夠實現自動履行。當智能合約與傳統合同的內容不一致時,應以傳統合同的約定為準。內部模式的智能合約分為兩種——全部代碼化模式和部分代碼化模式。在全部代碼化模式下,智能合約完全替代了傳統合同,包含了當事人間協議的全部內容,具有法律效力。在該模式下,一方當事人事先編寫智能合約代碼,再將合約代碼部署到區塊鏈上,等待另一方當事人簽署該合約。而部分代碼化模式的智能合約只包含當事人間的權利義務條款,在該模式下,當事人需先擬定傳統合同,再將權利義務條款編寫成智能合約代碼。雖然部分代碼化智能合約的內容并不完整,但由于權利義務條款足已構成一份協議,因此代碼不僅是對傳統合同的翻譯,而且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因此,在外部模式下,可以直接依照傳統方式認定智能合約的要約與承諾。因為當事人須依照“要約——承諾”規則訂立傳統合同。此時雙方已經就協議內容達成合意,而智能合約只是將傳統合同的部分條款翻譯成代碼,并未改變當事人合意的內容,且在當事人采用外部模式時已經明確了傳統合同的主導地位,所以,即使智能合約與傳統合同發生沖突,也應以傳統合同的合意為準。但如果當事人采用了內部模式,應從智能合約的訂立過程重新認定當事人間的合意。因為自然語言文本或是不構成完整的合同,或是作為智能合約的補充、解釋,所以難以體現當事人真正的意思表示。

⒈對智能合約要約的認定。如前所述,在訂立內部模式的智能合約時,一方當事人須先將智能合約的代碼部署到區塊鏈,發送給另一方當事人,而這一行為類似于要約人發出要約,但是否構成要約取決于部署代碼的行為是否符合合同法規定的要約構成要件:⑴要約是特定人所為的意思表示;⑵要約須向相對人發出;⑶要約必須具有締結合同的目的;⑷要約的內容必須明確具體。[5]首先,在區塊鏈上部署智能合約代碼即為特定人所為的意思表示。只有獲取公鑰和私鑰的區塊鏈用戶才可以在區塊鏈上部署代碼,而公鑰和私鑰都是唯一的,因此部署代碼的行為人是特定的。其次,在區塊鏈上部署智能合約代碼符合向相對人發出特定意思表示的要件。只要智能合約的發布人將合約代碼部署到區塊鏈上,另一方當事人即可通過區塊鏈節點接收代碼,從而獲取合約內容。第三,將智能合約代碼部署到區塊鏈上的行為具有締結合同的目的。智能合約的發布人明知如果將其編寫的智能合約代碼發布到區塊鏈上,代碼的接收人便可通過簽名(或其他行為)啟動智能合約,合約開始自動履行,發布人將嚴格受到智能合約內容的拘束。因此,自動化的執行機制表明,智能合約的發布人具有締結合同的目的。[6]第四,部署到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代碼是具體確定的。智能合約的編寫需運用計算機語言,而計算機語言具有準確性,因為一個代碼只能表達一種含義,否則程序無法運行。

⒉對智能合約承諾的認定。如前所述,當雙方當事人采取外部模式訂立智能合約時則應以傳統規則認定智能合約的承諾,如果采用內部模式應重新識別其承諾。承諾是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而智能合約的受要約人如果同意要約內容即可用私鑰簽署智能合約,之后合約通過P2P網絡擴散并存儲至區塊鏈中。從這一過程來看,受要約人用私鑰簽署合約的行為即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但是否可以將其認定為承諾還應判斷該行為是否符合承諾的構成要件:⑴必須由受要約人作出;⑵必須向要約人作出;⑶承諾的內容應當與要約的內容一致;⑷承諾必須在要約的存續期間作出。[7]首先,用私鑰簽署智能合約的行為是由受要約人作出的。因為簽署智能合約的只能是已經接收到智能合約代碼的區塊鏈用戶,并且簽署智能合約必須使用用戶唯一的私鑰,因此只能由代碼的接收方簽署智能合約。其次,簽署智能合約的行為是向要約人作出的。為保證交易安全,區塊鏈采用了非對稱加密技術,接收到代碼的當事人在簽署合約之前可以用發起人的公鑰驗證信息來源,因此當事人所簽署的智能合約只能是要約人發出的智能合約代碼。第三,接收到代碼的當事人未對要約的內容進行變更。由于在區塊鏈上代碼只可讀而不可寫,因此,當事人只能作出是否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而無法變更其內容。第四,智能合約的簽署必須在要約的存續期間進行。如果要約人在代碼中事先設定了承諾的期限,則受要約人應在期限內簽署合約,否則要約失效;如果要約中并未規定承諾的期限,由于該要約是以非對話方式作出的,因此當事人在合理期限內簽署智能合約都是有效的。

⒊對智能合約限制要約自由和承諾自由問題的反思。要約與承諾不可撤回的問題具有普遍性,并非僅存在于智能合約的應用中。要約與承諾的撤回制度是建立于“紙質郵遞”時代,郵寄所需的時間為要約與承諾的撤回創造了條件。然而隨著數據電文的廣泛應用,削弱了要約與承諾撤回制度的實用性。由于數據電文的傳播速度快,要約與承諾發出即到達、生效,難以撤回。因此,并非只有智能合約當事人的要約自由和承諾自由受到了限制,其他使用數據電文的締約人都會面臨這一問題。但智能合約并非不可適用要約撤銷制度,只要撤銷要約的通知能夠在受要約人作出承諾之前到達,要約就可以被撤銷①。因此在受要約人簽署智能合約之前,要約人都可以撤銷要約。雖然受要約人可能設置了“自動承諾”功能,但在現實交易中這種設置并不具有普遍性,不宜因此否定智能合約適用要約撤銷制度的可能性。在智能合約模式下,適用自動回復的可能性很小:一是目前智能合約的架構并不兼容設置自動回復的功能,受要約人只能通過用私鑰簽署合約作出承諾;二是即使智能合約可以兼容自動回復的功能,當事人也會慎用這一功能,以避免在未獲悉合約內容的情況下合約已經生效并開始自動履行。

二、智能合約生效與履行階段的適用難題

(一) 難以考察當事人的行為能力

傳統合同當事人在簽訂合同前可以通過自然人和法人的身份證明文件考察對方,以判斷對方是否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但智能合約具有匿名性,難以考察當事人是否具備相應的行為能力。智能合約的匿名性源于區塊鏈的技術構造。與傳統交易不同,進行交易的雙方當事人須通過了解對方身份或其他方式建立信任,但通過區塊鏈交易的用戶間無須建立信任,因為區塊鏈技術解決了節點間信任的問題,因此數據交換甚至交易均可在匿名的情況下進行。由于節點之間的數據交換遵循固定且預知的算法,因而其數據交互是無須信任的,可以基于地址而非個人身份進行,因此交易雙方無須通過公開身份的方式讓對方產生信任。[8]所以區塊鏈的用戶無須提供身份證明可直接參與交易。

(二)難以體現當事人真實的意思表示

與傳統合同所使用的自然語言不同,智能合約須使用程序語言(計算機語言),而程序語言與自然語言的差異易導致智能合約難以體現當事人真實的意思表示。一方面,相較于自然語言,計算機語言的靈活性低,只能以條件語句的形式編寫,而自然語言的語句形式不僅多樣還可以借助語境的變化表達不同的意義。如在計算機語言中,一個代碼只能表達一個特定的意思,難以靈活體現當事人的意思表示,而自然語言可以表達“非確定性”的概念(“合理”“適當”),能夠適應于合同義務復雜的情形。但這類概念難以準確地轉換成計算機語言,因為計算機語言是確定性的,難以表達“非確定性”概念,因此,用電腦代碼表達合同義務可能無法準確反映當事人的意思。[9]另一方面,即使能夠將自然語言的合約內容轉換成計算機語言形式的代碼,當事人也難以確認合約內容是否已經準確地表達出本人的意思。傳統合同通過自然語言呈現,因此當事人可以直接閱讀合同內容從而判斷合同的內容是否與本人的意思一致。但智能合約當事人面對的合約內容是通過計算機所呈現的代碼,而當事人一般都不具備閱讀計算機語言的能力,難以讀懂合約代碼,所以智能合約當事人通常都無法直接獲悉合約的內容。加之當事人往往不具備編程的專業能力,也無法編寫智能合約。因此智能合約的締約人必須委托專門的程序員將合同內容轉化為代碼,這樣一來不僅在轉化的過程可能產生翻譯的誤差,導致合約代碼偏離當事人真實的意思表示,而且當事人也難以直接確認轉化后的智能合約代碼所表達的意思。

(三)難以適用合同變更制度①

智能合約的自動履行特點導致其難以適用合同的變更或撤銷制度。智能合約的自動履行是依托區塊鏈技術而得以實現的,當智能合約被傳入區塊鏈網絡后,會定期檢查自動機狀態,逐條遍歷每個合約內包含的狀態機、事務以及觸發條件;將條件滿足的事務推送到待驗證的隊列中,等待共識;進入最新輪驗證的事務會擴散到每一個驗證節點,驗證節點會進行簽名驗證,通過驗證的事務會進入待共識集合,等大多數驗證節點達成共識后,事務會被成功執行并通知用戶;事務執行成功后,智能合約自帶的狀態機會判斷所屬合約的狀態,當合約包括的所有事務都順序執行完后,狀態機會將合約的狀態標記為完成,并從最新的區塊中移除該合約,整個事務和狀態的處理都由區塊鏈底層內置的智能合約系統自動完成。[10]但智能合約在區塊鏈上運行的整個過程都是不可變更的,該程序本身并沒有提供修改代碼接口,代碼段也只可讀而不可寫,[11]所以智能合約一旦開始運行,便不可更改。

對此雖然有些學者提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案,但都存在一定的問題:有學者提出可以預先在智能合約中編寫需變更的情況,這樣在發生合同變更情況時智能合約可以自動變更。[12]但在實際交易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情況多種多樣,難以預知所有情況并事先將其全部編入到合約中。而且如此一來也會增加編寫智能合約的成本,因為情況越復雜,編寫代碼的難度越高,同時也越容易發生程序漏洞。有學者提出可在智能合約中編入自動毀滅指令,通過運行該指令從區塊鏈上清除所有的合約代碼,從而終止智能合約。[13]但自動毀滅指令是一種非常嚴密、精細的程序代碼,所以編寫這一指令不僅會增加編寫智能合約的成本還會增加智能合約運行的風險,一旦編寫存在漏洞,可能會引發更多的損失。并且,如果啟動自動毀滅指令,就會破壞整個智能合約,這并不能達到當事人變更合同的目的。可見,依照目前的技術條件,變更智能合約仍舊難以實現。

三、智能合約生效與履行階段適用難題的應對策略

(一)智能合約可以考察當事人的行為能力

訂立智能合約仍可考察當事人的行為能力,只是在不同的模式下考察的方式不相同。如果當事人訂立外部模式或部分代碼化模式的智能合約,由于締約人須在現實世界中進行交涉,因此可直接依據傳統交易模式考察當事人的行為能力,如查看對方的身份證件等。但如果當事人訂立了全部代碼化模式的智能合約,由于雙方當事人的交涉可能只在區塊鏈上進行,因此無法借助傳統方式考察相對人的行為能力。對此,可以通過“去匿名化”的方式改變智能合約的匿名屬性:在用戶注冊區塊鏈時或在用戶部署智能合約時,通過平臺要求用戶提供相關的身份信息,并與公鑰地址對接。如此當事人就可在交易過程中獲悉相對人的身份信息,從而考察其相應的行為能力。

(二)智能合約可以反映當事人真實的意思表示

雖然自然語言與計算機語言難以實現“零誤差”的轉換,但利用計算機語言仍可反映當事人真實的意思表示。在外部模式下,可以通過傳統合同確認當事人的意思表示,因為當事人已經事先確定自然語言版本的優先性,當事人的意思表示應以傳統合同為準。在內部模式中,由于合同的主要內容甚至全部內容都用代碼表達,因此關鍵在于代碼是否可以反映當事人真實的意思表示。

第一,對于“確定性合同條款”的轉換,自然語言與計算機語言的差異較小,因為二者都屬于條件語句“if-x,then-y”的結構。事實上,法律語言的思維方式即為條件結構:如果當事人為或不為某一行為,則會產生什么后果。因此,法律語言與計算機語言的轉換并不存在本質上的障礙。同時計算機語言還可以提高合同的確定性。雖然自然語言具有靈活性,卻存在語義模糊的問題,從而導致理解的歧義。在計算機語言中,每一個代碼只能代表一個含義,因此減少了自然語言的模糊性,避免了對合同理解歧義的問題。

第二,對于“非確定性的合同條款”,當事人可以通過細化“非確定性條款”的內容來彌補計算機語言的缺陷。“非確定性條款”的作用主要是避免當事人未能適當履行合同義務。對此當事人可以將合同義務的履行細化為具體的標準,如明確約定履行合同義務的時間、地點以及其他方式,同樣可以起到“非確定性條款”的作用;但對合同具有重要作用的“非確定性的合同條款”,當其難以細化標準時,當事人不宜選擇全部代碼化模式的智能合約,在部分代碼化模式或外部模式下,締約人都可保留自然語言文本,并在自然語言文本(或合同)中約定“非確定性的合同條款”,如果對其存在爭議,可以將自然語言文本(或合同)作為解決糾紛的依據。

第三,當事人可以通過聘請程序員編寫、閱讀智能合約代碼。傳統合同的當事人雖然可以閱讀合同的文字,但由于欠缺法律專業能力,難以真正理解合同的內容,因此當事人需通過律師起草、翻譯合同內容。同樣智能合約當事人可以將編寫、翻譯合約內容的工作交由律師和計算機程序員完成,相比于傳統合同,智能合約只是增加了程序員的角色,并不影響合同體現當事人真實的意思表示。

(三)對智能合約變更問題的利益平衡

智能合約并不是完美的,其難以既實現效率而又保證自由,自動履行可以提高合同履行的效率,但同時也犧牲了當事人變更合同的自由。能否變更智能合約是一個技術上的問題,但同時也是一種利益平衡,是應該保證合同自由而拒絕提高效率,還是實現效率而犧牲一定的自由。筆者認為,不宜因智能合約存在難以變更的問題而排除其適用。

智能合約不可變更的特性雖是智能合約的缺陷,但也是智能合約的優勢。不可變更性的設計目的在于防止當事人或第三方對合約運行的干預,從而保障合約最終能夠按照當事人的事先約定履行完成,達到當事人所期待的結果。但如果智能合約可以任意變更,當事人或第三方就可以干預合約的運行過程而使智能合約最終難以實現自動履行,如此也就削弱了當事人選擇智能合約的優勢。締約人有選擇合約模式的自由,如果對于締約人來說,變更合同的自由優于合同履行的效率,那么締約人不宜選擇智能合約的模式,仍應使用傳統合同,如合伙、雇傭、委托等隨著合同存續、相機變化的長期關系型合同。[14]但對于某些交易類型,智能合約不可變更的優勢大于劣勢。一方面,變更合同并非合同運行的常態,正常履行才是常態。[15]相比較于正常履行的合同,變更合同的情況只是少數。因此不宜因少數情況而犧牲智能合約的履行效率;另一方面,對于締約人來說,相較于變更合同的自由交易,效率更加重要,如買賣、贈與、承攬等一次給付的合同,以及短期的租賃、消費借貸合同,[16]更需要迅捷、及時地履行合同,因此對于智能合約的締約人來說,合同效率優于合同自由,智能合約的不可變更特性雖然限制了當事人的合同自由,但提升了合同效率,也符合市場交易的規律。

四、智能合約救濟階段的適用障礙與對策

(一)智能合約救濟階段的適用障礙

⒈難以確定解決糾紛的方式。確定智能合約救濟方式的困難在于是否要遵循智能合約“完全去中心化”的理念。這一理念在于營造一個沒有中間機構(包括法院)參與的交易環境。如果智能合約遵循“完全去中心化”的理念,那么智能合約糾紛僅可通過自動履行的方式解決而不能訴諸法院或提請仲裁。當事人可以預先將解決糾紛的程序編入智能合約中,在發生糾紛時通過智能合約自動履行。但通過自動履行解決糾紛會產生兩個問題:第一,難以認定這種救濟方式的性質。雖然智能合約自動救濟類似于自助行為,但又不符合法律所規定的請求權受到威脅、威脅具有現實性與急迫性、請求權實現出現重大障礙等條件;[17]第二,通過智能合約自動履行的功能并不能解決所有類型的糾紛。當事人難以預先設想所有可能發生的糾紛情形以期通過智能合約自動解決,并且過于復雜的代碼會增加代碼漏洞的風險,可能破壞整個合約的運行。如果不必遵照“完全去中心化”的構想,當事人可以通過訴訟或仲裁等方式解決合約糾紛。但這又違背了智能合約去中心化的理念,因此,如何確定解決智能合約糾紛的方式成為應用智能合約的一個障礙。

⒉難以確定司法管轄權。如果可以通過訴訟手段解決智能合約的爭議,則應首先確定法院的管轄權。級別管轄可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事訴訟法》)第十七條至第二十條的規定①加以確定,地域管轄的確定應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三條、第三十四條的規定,合同糾紛可以由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或當事人約定的管轄法院。②然而在智能合約糾紛中難以直接確定這三種地域管轄:一是難以確定智能合約中的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有的學者認為,由于智能合約具有匿名性,難以確定當事人的身份,因而難以確定被告的住所地,并且智能合約是在區塊鏈中運行的,因此也難以明確其合同履行地。[18]二是難以確定全部代碼化模式的智能合約中協議管轄條款的效力。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管轄協議必須是書面形式。但是在全部代碼化模式下的智能合約,當事人只能以代碼形式約定管轄法院,而對于代碼形式是否符合《合同法》對書面形式的要求仍存在一定的疑問。

(二)智能合約救濟階段的適用對策

⒈依照傳統方式解決智能合約糾紛。對于外部模式智能合約的糾紛,由于當事人已經事先確定傳統合同的優先效力,因此應直接依照傳統方式解決合約糾紛。而確定內部模式智能合約糾紛解決方式的關鍵在于是否遵循“完全去中心化”的設計。筆者認為不必嚴格遵循這一理念,因為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智能合約本身難以實現“完全去中心化”,不必因這一理念而排斥法院和仲裁機構的裁決。第一,智能合約并未達到“完全去中心化”的前提條件——智能合約完備(智能合約在運行過程不會產生問題或糾紛)。但事實上,無論是在技術方面還是法律方面,智能合約都不完美。在技術上,智能合約可能存在程序漏洞。因為合約是由一系列代碼組成的,而代碼的編寫通常存在漏洞,越復雜的合約,發生代碼漏洞的可能性越大。從法律的角度來看,智能合約的本質仍是合同,當事人在智能合約運行的各個階段都有可能產生合同效力認定、變更或撤銷合同、違約糾紛等等。因此智能合約并不完備,難以實現“完全去中心化”。第二,智能合約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并未實現“完全去中心化”。因為智能合約的運行需要預言機提供數據,而預言機并非是去中心化的,其部分數據來源于第三方機構,因此智能合約并不能完全排除第三方機構的介入。所以在確定解決智能合約糾紛的方式時不必因 “完全去中心化”的理念而放棄傳統的救濟手段,況且在救濟階段訴諸于第三方機構并未從根本上改變“去中心化”的設計,因為多數合同都可以按照約定履行完畢,不必進入合同的救濟階段,尤其是智能合約的應用也會減少合同的糾紛。

⒉智能合約糾紛司法管轄權的確定。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三條的規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①因此,只要能夠確定智能合約當事人的協議管轄法院、被告住所地以及合同履行地,就可以確定智能合約糾紛的司法管轄權。關于被告住所地的確定,由于外部模式和部分代碼化的內部模式的智能合約當事人都須在現實世界中進行磋商,因此可以確定其當事人的身份,從而可以確定案件的司法管轄權。如果當事人訂立了全部代碼化模式的智能合約,可以通過“去匿名化”識別對方的身份。如前所述,為了保證智能合約在應用初期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可以改變智能合約的匿名化結構,以便考察當事人的行為能力。因此,在全部代碼化的模式下,當事人可通過“去匿名化”的技術手段確定被告住所地。至于合同履行地,應通過當事人的事先約定來確定。根據《合同法》第十二條的規定,合同履行的地點屬于合同的基本內容,締約人應將其編入合約內容中。因此,可以直接依據當事人的約定來確定合同履行地。并且代碼形式并不影響管轄協議的效力。對于管轄協議的書面形式應當適用《合同法》第十一條的規定:“書面形式是指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②因此,如果程序代碼能夠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即符合合同法所規定的書面形式。代碼可以通過計算機閱讀,應當屬于有形形式,因此智能合約中的管轄條款應當滿足書面形式的要求,具有法律效力。而且《民事訴訟法》規定書面形式的目的在于排除口頭形式的協議管轄約定,由于單純的口頭管轄協議不利于證明雙方當事人的合意,因此從實用技術上考慮,立法對管轄協議進行了書面形式的限定,[19]而并非將書面形式限定于紙質合同或紙質的訴訟管轄協議書。所以代碼應屬于書面形式的一種,全部代碼化智能合約中的協議管轄條款應當有效。

總之,智能合約作為區塊鏈技術最典型的應用形式,具有“去中心化”、自動履行、不可篡改等特點,可以為當事人節約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這些特點也導致智能合約難以直接與合同法相契合,如難以確定合同糾紛解決方式、合同不可變更等問題。對此,需要技術的進步,也需要法律的支持。智能合約的本質仍是合同,但與傳統合同相比有很大不同,因此,為使智能合約與傳統法律相融合,應充分運用傳統合同法理論解釋新的技術,并使之相融合。相信隨著智能合約的不斷完善,智能合約的應用會更加廣泛。

【參考文獻】

[1][10]長鋏.區塊鏈:從數字貨幣到信用社會[M].北京: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6.

[2][3]周潤,盧迎.智能合約對我國合同制度的影響與對策[J].南方金融,2018,(5).

[4]Smart contracts:is the law ready,https://digitalchamber.org/smart-contracts-whitepaper.

[5][7]崔建遠.合同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

[6]陳吉棟.智能合約的法律構造[J].東方法學,2019,(3).

[8][13][15]郭少飛.區塊鏈智能合約的合同法分析[J].東方法學,2019,(3).

[9]Sklaroff J. Smart Contracts and the Cost of Inflexibility(2017)[J].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Law Review,166:263.

[11]陳逸寧.區塊鏈技術下智能合約意思表示的認定[J].海南金融,2018,(5).

[12]Catchlove P.Smart Contracts:A New Era of Contract Use[J].Available at SSRN 3090226,2017.

[14][16]許可.決策十字陣中的智能合約[J].東方法學,2019,(3).

[17]朱慶育.民法總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18]O'Shields R. Smart contracts: Legal agreements for the Blockchain[J].NC Banking Inst.,2017,21:177.

[19]廖中洪.協議管轄:問題、原因及其改革設想[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8,(1).

(責任編輯:王秀艷)

Abstract:Smart contract is a new type of contract that can automatically perform its contractual obligations on the blockchain.Because of its advantages of “automatic performance” and “decentralization”,it can reduce the cost of contract performance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ontract operation,but it also leads to the problems that smart contract is difficult to directly apply the existing contract system,such as the rules,effective elements and relief method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peration process of smart contract from the theoretical point of view,and makes the smart contract and the contract system fit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tract law theory;analyzes the principle and structure of smart contract from the technical point of view,and makes the smart contract conform to the provisions of the contract law by using the technical means to modify it.

Key words:smart contract;contract law;blockchain

猜你喜歡
智能
智能與自主
讓紙變得智能
一種智能微耕機的研發
智能制造 反思與期望
智能前沿
文苑(2018年23期)2018-12-14 01:06:06
智能前沿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14
智能前沿
文苑(2018年17期)2018-11-09 01:29:26
智能前沿
文苑(2018年21期)2018-11-09 01:22:32
智能制造·AI未來
商周刊(2018年18期)2018-09-21 09:14:46
爭渡智能石化
能源(2018年4期)2018-05-19 01:53:4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在线日本| 91麻豆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国产高清又黄又嫩的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精品波多野结衣| 国产又黄又硬又粗| 99国产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福利片91|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成人一级黄色毛片|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 99这里只有精品6| 欧美中日韩在线| 国产在线视频导航| 亚洲国产91人成在线|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观看|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88国产经典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黄色影院| 在线欧美a| 九九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日本不卡视频在线| 免费看久久精品99| 免费毛片在线|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国产午夜看片| 在线视频亚洲欧美| 国产黄色免费看| 国产人成在线视频| 亚洲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欧美重口| 午夜日b视频| 最新国产精品鲁鲁免费视频|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专区| 四虎国产成人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视频| 国内精品自在欧美一区| 成年人福利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成人| 国产电话自拍伊人|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91口爆吞精国产对白第三集| 亚洲精品大秀视频| 国产黄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a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欧美无遮挡国产欧美另类| 欧美有码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 激情午夜婷婷| 成年人国产网站|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电影| 欧美日韩免费| 国产喷水视频| 久久a级片| 成·人免费午夜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www| 欧美成人h精品网站| 欧美三級片黃色三級片黃色1| 免费一级无码在线网站|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奇米777| 97se亚洲综合| 国产玖玖玖精品视频| 97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欧美a在线视频| 深爱婷婷激情网| 国产91蝌蚪窝| 国产精品密蕾丝视频| 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在线人成大黄瓜 | 亚洲男女在线| 日韩小视频在线播放| 夜夜爽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 四虎永久免费网站| 国产女人18水真多毛片18精品| 91尤物国产尤物福利在线| 色爽网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私拍99pans大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