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云 戴欽 殷宇光



摘 要:為明確13%井岡霉素·低聚糖懸浮劑對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效果,開展了田間藥效試驗,結果表明,該藥劑對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效果較好,且對水稻安全。推薦在水稻破口前7~10d施用,施藥量為1500~1600mL/hm2,采用二次稀釋法均勻噴霧。
關鍵詞:井岡霉素·低聚糖懸浮劑;水稻;稻曲病;田間藥效
中圖分類號 S43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06-0097-02
13%井岡霉素·低聚糖懸浮劑是江蘇省邦盛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開發的新型殺菌劑,為明確其對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效果、最佳使用劑量以及對水稻的安全性,筆者于2018年8月進行了13%井岡霉素·低聚糖懸浮劑防治水稻稻曲病田間藥效試驗,以期為該產品的推廣應用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供試水稻品種為“萬象優111”,于2018年5月28日直播,播種量22.5kg/hm2。試驗藥劑:13%井岡霉素·低聚糖懸浮劑、50%戊唑醇·百菌清懸浮劑,均由江蘇邦盛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提供,包裝完好。對照藥劑:430g/L戊唑醇懸浮劑,寧波三江益農化學有限公司生產,市售,包裝完好。
1.2 試驗田概況 試驗安排在太湖縣新倉鎮惠民村的太湖縣秀云家庭農場(東經116.425°、北緯30.445°)進行,試驗田面積4300㎡,地勢平坦、排灌方便,肥力中上等。各小區栽培和管理基本一致,符合本地農業生產實際。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8個處理:(1)13%井岡霉素·低聚糖懸浮劑1350mL/hm2;(2)13%井岡霉素·低聚糖懸浮劑1500mL/hm2;(3)13%井岡霉素·低聚糖懸浮劑1650mL/hm2;(4)13%井岡·低聚糖懸浮劑1050mL/hm2(第1次用藥)+50%戊唑醇·百菌清懸浮劑450mL/hm2(第2次用藥);(5)13%井岡·低聚糖懸浮劑1350mL/hm2(第1次用藥)+50%戊唑醇·百菌清懸浮劑450mL/hm2(第2次用藥);(6)對照藥劑1次用藥:430g/L戊唑醇懸浮劑300mL/hm2;(7)對照藥劑2次用藥:430g/L戊唑醇懸浮劑225mL/hmhm2(第1次用藥)+430g/L戊唑醇懸浮劑225mL/hm2(第2次用藥);(8)清水對照。每處理重復4次,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30m2。各小區間做小壩埂隔離,獨立排灌,小區埂插1.7m細竹桿,在桿上拴用紅色尼龍繩從稻冠層分隔各小區,便于施藥時區分小區位置。空白對照區先噴等量清水。采用二次稀釋法,用工農-16型背負式手動噴霧器按兌水675L/hm2折算各小區用水量,充分混勻后,采用順風單側平行推進法勻速均勻噴霧。第1次施藥時間為2018年8月10日上午9∶30,水稻處于破口前期。第2次施藥時間為8月20日上午9∶00,水稻處于破口期。從施藥當日(8月10日)到本試驗結束(9月15日)未防治其他病蟲害。
1.4 氣象情況 施藥當天為晴天,微風,氣溫26~36℃,平均氣溫32℃,空氣相對濕度55%。施藥當天至試驗結束,無影響試驗結果的反常氣候。
1.5 調查分析
1.5.1 調查時間和次數 共調查2次,第1次調查時間為第2次藥后15d(2018年9月5日),病情尚未穩定;第2次調查時間為藥后25d(2018年9月15日),此時病情基本穩定。
1.5.2 調查方法 (1)有效穗調查:每小區隨機順行調查10叢總穗數并記錄;(2)病情調查:每小區5點取樣,每點調查20叢,共計調查100叢,以穗為單位按下列分級標準對病情分級并記錄。
稻曲病病情分級標準:
0級:無病;
1級:單穗1粒病粒;
2級:單穗2~5粒病粒;
3級:單穗6~10病粒;
4級:單穗11~15粒病粒;
5級:單穗15粒以上(不含15粒)病粒。
1.5.3 藥效計算方法 相關計算公式如下:
[病情指數(%) =Σ(各級病穗數×相對級數值)調查總穗數×5×100];
[防治效果(%)=空白對照區病情指數-藥劑處理區病指情數空白對照區病情指數]×100
1.5.4 對作物的安全性 藥后目測觀察各藥劑對水稻有無藥害,記錄藥害類型、程度以及變化恢復情況。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的防效 由表1可知:只用藥1次,單用13%井岡霉素·低聚糖懸浮劑防治稻曲病,1350mL/hm2、1500mL/hm2、1650mL/hm2的防效分別為69.38%、85.21%、89.80%,3個濃度間防效呈極顯著差異,以1650mL/hm2濃度處理的防效最佳,3個濃度下的防效均極顯著優于對照藥劑只1次用藥的防效。施藥2次,13%井岡霉素·低聚糖懸浮劑1050mL/hm2、1350mL/hm2 ?2種濃度分別與50%戊唑醇·百菌清懸浮劑搭配,防效分別為89.83%、93.23%,搭配藥劑的濃度越高,防治效果越好。由于試驗期間水稻破口抽穗期降雨較少,稻曲病發生相對較輕,各處理均表現出了較好的防效,但處理間防效仍存在顯著差異,防治2次的效果明顯高于1次。
2.2 安全性 藥后至本試驗結束,目測觀察在試驗劑量內各處理均對水稻安全,無藥害發生。
3 結論
13%井岡霉素·低聚糖懸浮劑是防治水稻稻曲病效果較好的藥劑,能滿足大田防治的需要,其適宜施藥時期為水稻破口前7~10d,根據天氣和病害發生情況,間隔7~10d再施1次。具體用量如下:防治1次,推薦13%井岡霉素·低聚糖懸浮劑1500~1650mL/hm2;防治2次,推薦13%井岡霉素·低聚糖懸浮劑1050mL/hm2(第1次用藥)+50%戊唑·百菌清懸浮劑450mL/hm2(第2次用藥)。按照推薦劑量,采用二次稀釋法,藥液混勻后對水稻冠層勻速均勻噴霧。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