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瑜
【摘 要】科技改變生活的同時,也改變了文化藝術的發展。戲劇作為一種傳統文化在傳承歷史傳統的同時,也要注入新鮮血液。戲劇的發展需要不斷融入時代、革故鼎新,也需要外在條件的助力。本文選取了幾個成功的演出案例,從科技角度來分析戲劇在新時代的創新與發展。
【關鍵詞】戲劇;科技;創新;發展
中圖分類號:J820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10-0025-01
科技創新和“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使得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新事物的發展帶來舊事物的淘汰,意識形態的轉變也促進了戲劇的發展變革。每個民族都有高雅精致的藝術來體現本民族的精神風貌,如英國的莎劇、俄羅斯的芭蕾劇、意大利的歌劇、中國的戲劇、日本的能劇等,這些藝術都通過獨特的表演形式傳遞著各民族的文化。戲劇想要源遠流長,除了繼承經典,更應當不斷注入新的時代內容。藝術的科學在今日與往日大有不同,往日單是藝術本身就可使人滿足,而今日藝術卻邀請我們對它進行思考,用科學的方式去認識它究竟是什么,而不是僅僅再現藝術。[1]新時代下科技與戲劇的融合,推動了戲劇形式和內容的發展創新,為戲劇的發展奠定了新的基礎。
科技的發展不僅改變了戲劇的傳播媒介,也給觀眾帶來了新的視覺體驗。科技創新的時代意味著大眾不只是能在現場看戲劇,也可以在電視、電腦、手機上欣賞戲劇藝術。以劇場媒介為中心的傳播方式不斷受到新興媒體的沖擊,打破了劇場“一家獨大”的傳播格局,使戲劇傳播可以擁有更多的選擇。[2]科技不斷引導戲劇傳播媒介的轉換,從而提供更便捷的方式讓更多的人觀看戲劇。
2018中國戲曲文化周突出戲曲的傳承發展和創新融合,運用現代科技詮釋演繹傳統戲曲魅力。新增設的戲曲科幻秀《夢回·牡丹亭》,利用全息成像、智能人機互動等技術手段,通過聲、形、意的藝術呈現,配合舞臺表演,打造出一場動態沉浸式視覺觀賞秀。戲曲科幻秀將“展”與“演”相結合,營造出沉浸式的戲曲文化空間,古典與未來的碰撞為觀眾呈現了一場超現實的夢。新科技與戲劇的融合呈現出不一樣的視覺盛宴,同時能夠吸引不同年齡段的觀眾。
國家經濟的發展、新一代大師的產生加上有識者的支持,戲劇電影、電視劇和錄音、錄像、影碟必能得到快速發展。[3]滕俊杰作為一名導演,在戲劇與科技的創新方面做出了杰出貢獻。2015年5月他執導的中國首部3D全景聲京劇電影《霸王別姬》在上海影城舉行首映儀式;2017年6月他執導的3D全景聲京劇電影《蕭何月下追韓信》在上海主題展映;2018年6月也是由他執導的3D全景聲京劇電影《曹操與楊修》在香港首映。每一部影片都是傳統經典與前沿科技結合的成果,通過新載體京劇煥發出新的生命力,令人嘆為觀止。電影《曹操與楊修》改編自同名新編京劇,由著名的京劇藝術家尚長榮和言興朋主演。這部電影在很多方面有革新借鑒之處:采用杜比公司最新聲音系統——Atmos全景聲,是電影聲音里最新的科技成果,也是目前電影最高水準的聲音系統,技術的發展推動聲音的變革,一次次進步把國粹的聲音呈現得更飽滿美妙;3D效果更考慮整體的空間體驗,能讓觀眾完全沉浸在電影場景中,采用近景和特寫鏡頭將角色飽滿細膩的表演呈現給大眾;一大創新之處在于使用特效加意念的手法,生動體現了曹操痛失郭嘉的悲痛之情。傳統戲劇通過新的電影方式和多種技術的融合,呈現了沉浸式的視覺效果,能夠更加吸引年輕人,因為比起劇院,現在的年輕人更喜歡去電影院,而用電影的方式把戲劇經典、靈動的內容呈現出來,或許就是傳統與現代一次彼此打動的開始。
戲劇表演傳播方式的轉變、特效的使用、燈光的多樣、聲效的立體化等成功吸引了更多的年輕觀眾??萍寂c文化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科技促進文化的發展,文化又反作用于科技的發展。因此,科技對戲劇在形式和內容上的創新為戲劇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藍凡.中西戲劇比較論[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8:3.
[2]趙健.論大數據時代下的戲劇傳播[D].廣東:深圳大學,2017:10.
[3]羅夏.淺析戲劇教育與多元藝術融合[J].廣西:大眾科技,2018,20(225):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