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部《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教發〔2015〕)中提到,現代高等教育水平尤其是在人才綜合素質培養方面與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不相符合,深層次矛盾逐漸顯露。因此,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成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題。文章介紹了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所面臨的新變化,分析了目前財經院校會計人才培養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轉型升級背景下應用型會計人才的培養思路。
[關鍵詞]大智移云;會計教育;財稅系統
[DOI]10.13939/j.cnki.zgsc.2020.06.191
2015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當前地方本科院校正面臨培養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內外壓力。作為應用性極強的會計學,在知識經濟主導的大前提以及瞬息萬變的信息更替的大環境下,會計環境也發生著改變,大數據、智能化、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等的發展和應用,記賬、算賬、報賬工作已經大量用計算機軟件和智能機器人所替代。在此背景之下,本科院校傳統的會計學專業在培養目標和培養理念、專業課程設置、實踐教學、教學方法等方面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
1 轉型升級下的新變化
1.1 電子發票和電子檔案的出現
2016年開始的“營改增”項目進度的不斷完善,促進了電子發票等新技術的發展,企業電子發票的PDF可以掃碼或者進行郵箱收發,再通過線上網絡報銷技術,省去了貼票填單的步驟;電子發票,省去購票過程以及開票過程。電子會計檔案法規的相關規定也為會計檔案電子化提供了有關的法律依據,使其合法合理有效,也使得傳統財務工作量減少。
1.2 報銷手段向無紙化的發展
利用現代先進的網絡技術,線上結算逐漸成為主流。當下,企業通過攜程等線上網絡系統來完成車票以及住宿等要求;通過滴滴等軟件解決日常出行問題;通過運用淘寶等購物軟件來購買辦公用品,日常資產;通過美團等軟件滿足吃喝玩樂的需求。這些線上平臺的誕生,使無紙化報銷成為主流,企業通過與這些線上平臺直接進行線上結算,單據的審核便自然交給了網絡系統完成,直接促進了無紙化報銷的技術發展。
1.3 新型企業財務軟件、財稅系統等的改進
隨著企業財務軟件系統的發展更新,核算會計的工作逐漸軟件化電子化。不斷發展完善電子發票、商旅系統、電子報銷、銀企對接、發票管理、ERP等一條龍運作機制,從而使報銷、付款、生成憑證流程和進項發票、應付結算、生成憑證流程以及銷項發票、應收結算、核銷清賬流程實現自動化一體化,大幅度減少人工操作。
1.4 公司中財務共享中心的建立
所謂的財務共享是將企業旗下各個子公司原本需要人工操作的流程轉移到一個共享系統中進行集中操作,減少操作流程,降低運作成本。比如費用的審批報銷、款項的收取、票據的獲得、報表填寫、資金流動、生成憑證、納稅申報表制作、納稅申報等都可以交給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來處理。
2 財經類院校會計人才培養問題及原因分析
2.1 會計教育及實踐水平不能滿足現代企業實際需求
隨著“大智移云”時代的到來,大數據、智能化、移動互聯網、云計算也促進了企業財務工作的發展,隨之企業對需要的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也有了新的要求。但現如今會計教育及實踐水平卻和企業的實際需求有著較大差距。學校的對于會計教學中的實踐部分要求較低,缺乏重視,還是以傳統會計核算教育為主。會計實訓教學環節薄弱,學生實務操作能力差,很難達到就業單位的要求。會計模擬實驗教學過程簡單,內容設置滯后,軟、硬件環境與會計用人單位實際情況有較大出入。
2.2 傳統課程設置和教學模式沒有結合互聯網的發展
近年來,“大智移云”的快速發展和廣泛運用與高校課程設置體系的滯后性的問題日益凸顯。在我國,高等院校的教學模式還是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理論知識、課后布置紙質的書面作業為主,缺少現代會計實操中計算機方面的使用教學。對于實踐更注重的是實踐理論的傳授,缺少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引導與培養;注重學生會計核算能力的訓練, 忽視了綜合能力的鍛煉。從而導致學生學習興趣降低, 創新意識匱乏, 嚴重阻礙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2.3 實踐教學內容不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經濟業務需求
目前會計實踐教學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學習內容深度與廣度不足, 無法滿足現代大網絡背景下企業經濟業務全面化的要求。會計實踐教學發展停滯, 整個教學體系中缺少關于互聯網背景下經濟業務及互聯網業務以及互聯網商業模式等的知識教學及實踐教導。教學環節中的模擬實訓與企業運作的實際情況差距較大, 更無法實踐互聯網大背景下本企業之間存在的數據交流與信息資源共享流程。
2.4 教學考核方式不能客觀評價學生的能力
目前學校對于會計教學考核的方式比較固定, 一個是以完成記賬憑證、賬簿、報表等環節進行考核, 以正確與否來判定學生成績, 另一個是以試卷考試方式進行考核。這兩種方式都側重于學生的記憶以及理論知識的考核, 難以體現網絡化背景下學生的會計實操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團隊協作能力。
3 轉型升級背景下應用型會計人才培養思路
3.1 明確應用型會計人才的培養目標
首先,成為一名優秀的應用型會計人才就是要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職業素養是會計行業最基本的品質,它具體體現在會計人才在工作中所表現出的誠信,不弄虛作假,對待事情具有責任心,不推卸自己的責任。其次,在“大智移云”時代飛速發展的今天,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學習新的會計法律法規,提高他們的業務能力來適應這個時代。最后,培養學生的戰略頭腦,要學會為公司的發展出謀劃策,培養對企業未來所面臨資本市場的掌控能力。
3.2 優化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
改進現有相對單一的教學模式,不斷推陳出新,以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以教學觀念現代化、教學內容動態化、教學方法多樣化、教學手段現代化和實踐化、教學管理規范化的教學體系運行理念,堅持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相結合,知識傳授與學生能力培養相結合,專業教育與素質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切實落實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3.3 強化實踐性教學功能,突出應用型專業特色
首先,構建完整的實習教學體系,保證學生的實習質量,扎實推進人才培養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結合的步伐,增強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其次,組織學生參加具有專業特色的競賽活動,例如會計知識競賽、ERP大賽、ERP沙盤模擬大賽、會計技能大賽等學科競賽,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動手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團隊意識;最后,構建校企合作,實現學生理論與實踐貫通,增長學生的實操能力。
3.4 考試評價制度的更新
會計人才的培養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主,建立以實踐為主導的考核評價制度。在考核評價方式上, 在以期末卷面考試的基礎上,添加對日常表現的綜合考核, 使學校對學生的考核更加的客觀、全面。
4 結論
總之,在會計行業變革的今天,我們要充分認識并考慮到技術進步對財會行業帶來的改變,對于會計人員來說,綜合型會計人才已是大勢所趨。作為培養人才的高校,也要順應形勢要求,努力培養社會需要的綜合型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溫毓敏.“大智移云”背景下本科會計教育的改革與創新[J].經貿實踐,2018 (23):238-239.
[2]史應梅.“互聯網+”時代會計人員轉型的思考[J].財會學習,2017(14).
[3]張秀珍.轉型背景下本科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 問題及對策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2):42.
[作者簡介]貢曉軍(1967—),女,漢族,安徽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會計理論與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