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琪
[摘 要]國家審計作為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組成部分,是國家治理過程中的重要武器,但是審計人員職業道德缺失的事件卻時有發生,降低了人民群眾對國家審計工作的信任感。在新時代背景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加強國家審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培養審計人才“工匠”精神,有利于國家審計人員全心全意踐行為人民服務宗旨,領悟國家賦予審計人員的權利與責任,提高自我約束能力,激發審計工作活力,充分發揮國家審計監督作用。
[關鍵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職業道德;工匠精神
[中圖分類號] F239.0[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5-3283(2020)02-0150-04
Abstract: As a part of the supervision system of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national audit is an important weapon in the process of national governance. However, the lack of professional ethics of auditors often occurs, which reduces the people's trust in the work of national audi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we should take Xi Jinping's new socialist ideolog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s the guideline,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ethics of national auditors, cultivate the spirit of "craftsmen" of audit talents, deeply learn the purpose of serving the people by new ideas, and understand the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state to the auditors.In this way, auditors can improve their ability of self-restraint, stimulate their vitality and play a better role in the supervision of national audit.
Key Words: Xi Jinping's Socialist Ideolog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Professional Ethics; Craftsman Spirit.
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解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首次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2017年10月2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關于《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黨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涵蓋了政治、經濟、民生、科技、文化等多方面,為建設強國道路提供可操作性政策指導,為推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作出全面部署。
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國家審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的指引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一是該思想所傳達的為人民服務立場與國家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要求吻合,國家審計作為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組成部分,具有預防重大風險、揭示潛在問題、維護社會穩定等功能。2015年12月8日,中國政府網公布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實行審計全覆蓋的實施意見》。在審計全覆蓋的背景下,國家審計人員通過對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的審計監督,其越是擁有廉潔奉公的職業精神,越能提高審計工作質量,進而為人民服務,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穩健發展。二是該思想立足于新時代,全面分析當前國內外環境,推進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國家審計人員在工作中也需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發現存在的風險隱患,并提出積極有效的改進意見,有利于提升國家治理能力。
二、新時代視角下開展國家審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的必要性
國家審計人員深入學習領悟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利于繼往開來、開拓創新。對于歷史的總結有利于吸取教訓、積累經驗,站在歷史的新起點,要將理論落在實踐當中,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鮮明的理論基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國家審計人員實際操作中的指南針,指引行動方向,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結合。
(一)當前國家審計人員職業道德缺失的客觀形勢要求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家審計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但是審計人員貪污腐敗的案件卻時有發生,降低了人民群眾對國家審計工作的信任感。如原某市審計局局長,由于工資收入不能滿足于自己的高消費,思想開始慢慢松懈,利用國家賦予其的公權謀取私利,貪污受賄,從一開始膽戰心驚受賄到理所應當受賄,一步錯步步錯。如部分高層審計官員權限過大,由于扛不住利益誘惑,缺乏自我約束意識,開始收受賄賂。這些事件反應出審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一是問責制度不完善,二是審計行業對職業道德教育不夠重視,忽視審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三是審計人員缺乏自我約束意識,對于突如其來的利益誘惑,利用職業便利獲取私利,不能堅守自身職業立場。
(二)提升國家政策跟蹤審計工作質量的戰略考慮
在社會大變革、大發展的背景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強調國家要現代化治理,落實各項宏觀政策,盡快達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政策落實情況跟蹤審計是審計在重大政策落實成效方面的具體應用,指審計機構在某一時刻介入,對國家政策的具體落實情況進行監督,包括資金發放、資質審批和指標制定等。以精準扶貧政策為例,審計監督的著力點要聚焦于解決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上,審查公共權利的分配、基礎設施的建設、扶貧資金的流向等。政策跟蹤審計有利于確保國家宏觀政策的落實情況,加快實現預期的政策成果。高水平、高素質的審計人員會進行系統性和戰略性的政策落實情況跟蹤審計工作,重視公共權力的運行水平,合理分配公共資源。加強國家審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提高審計人員素質,領悟國家賦予其的使命,可以及早發現和揭示阻礙國家重大政策落實的困難和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及早促進相關政策完善,及早實現政策落實效果,出具更為公正的審計意見,真正做到為國家為人民服務。
(三)打破審計工作固有模式的發展趨勢要求
以往的審計項目僅僅依靠于傳統審計方法,事后收集證據,事后進行監督,審查人、力、物的分配情況,但這種審計方法不利于及早發現問題,提早預防潛在的風險。而且現行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太強,缺乏與其他職能部門的溝通聯系,降低數據銜接的連貫性,不利于發現存在的管理問題。加強國家審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有利于審計人員開拓創新,在新時代背景下,激發審計人員的活力,打破傳統審計模式,優化審計機制。
三、新時代視角下培養國家審計人員“工匠”精神的內容
所謂“工匠精神”正是一種職業態度,既包含對待工作的熱情,又具有開拓創新的意識。對于審計行業,職業精神是審計人員對待工作的一種行為表現和職業價值取向。審計作為一個具有高度職業化的行業,更應當繼承和發揚“工匠精神”,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培養審計人才。“工匠”精神是自身道德素養的體現,它沒有具體且明確的外在形式,更沒有嚴格且準確的評判標準,它依賴于審計人員在工作學習中積累的經驗。審計工作中的職業精神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一)專注專一與持之以恒
審計工作對審計人員的專業性要求較高,而且審計工作往往需要處理分析大量數據,耗費大量時間,是一段枯燥繁瑣的過程。只有國家審計人員具備專注的職業精神,才能從堆積如山的審計資料和紛繁龐雜的數據中找出疑點,從千頭萬緒的事項中理出關鍵,及早發現重大問題和潛在風險,立足國情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取得實質進展。專注專一的職業精神要求國家審計人員在審計工作中遇到疑難問題和復雜情況時,要沉下心來,耐心思考,追根溯源,不能隨意定性,要始終保持職業懷疑能力和查實審計問題的危機感和緊迫感。持之以恒的職業精神要求審計人員在審計工作中進行全程監督,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監察,面對繁瑣艱巨的審計事項,按照審計流程認真嚴謹處理,不可半途而廢,避重就輕,降低審計工作質量。
(二)愛崗敬業與盡責奉獻
正所謂,做一行愛一行,愛崗敬業,是審計人員的基本工作要求。愛崗是指審計人員對從事的工作含有熱情,愿意將一腔熱血注入審計行業中,盡職奉獻;敬業是指審計人員對自身工作行為的嚴格要求,加強自我約束意識,從大量繁瑣的數據信息中找到問題所在。審計是一項光榮、神圣的事業,在審計全覆蓋的背景下,國家審計人員要重新認識黨和國家賦予的責任,需要保持對職業的熱情,關注行業發展,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盡責奉獻精神是指國家審計人員重視集體榮譽感,對于審計事業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國家審計的工作性質必然會讓審計人員面臨突如其來的利益誘惑,只有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的為人民服務宗旨牢記心頭,才能在利益面前,不畏困難找到違法違紀案件線索,才能揭示問題、提示風險,與貪污腐敗行為斗爭,遵循法律法規,捍衛廣大人民的利益。劉家義審計長在全國審計工作會議上,闡釋了審計人員核心價值觀 “責任、忠誠、清廉、依法、獨立、奉獻”,這十二個字高度概括了審計工作的精神內涵和執審理念。正是審計工作的特殊性,國家審計人員更需要加強審計職業道德教育,讓“責任、忠誠、清廉、依法、獨立、奉獻”的核心價值觀融入國家審計人員的血液中。
(三)一絲不茍與精益求精
一絲不茍精神是一種追求卓越的工作態度。審計質量是審計工作的生命線,而一絲不茍是審計質量的保障線。一絲不茍的職業品格是指審計人員要培養認真細致、審慎細微的審計職業道德。審計人員需要保持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深入探究問題,將可能出現的差錯降到最低。應用在審計人員在具體審計程序中:依法依規、數據收集充分、信息分析準確、仔細編制審計底稿、出具客觀審計報告。
精益求精的精神是指審計人員在審計項目的全過程中,不要只注重表面現象,立足于全局,排查潛在的風險或問題,始終客觀細致對待每一環節,及早發現潛在的審計問題和風險,精益求精的精神還要求審計人員應努力提高審計工作的專業化水平,積累豐富的審計經驗和技能,爭取成為審計行業的專家,提出具有建設性的審計意見。
(四)矢志創新與追求卓越
矢志創新精神要求國家審計人員樹立創新精神,打破原有的思維定勢、模式和路徑,將新時代新精神融入審計理念、審計理論中,積極推動管理制度創新、運行機制創新、人才培養創新,審計人員要主動適應新體制、新職能、新使命,促進國家審計工作質量有效提升。國家審計人員要拓展審計監督的廣度和深度,歷史、辯證、客觀地看待經濟運行中的問題,不完全依賴過去的審計管理的經驗,探索新的審計方法,切實推動國家政策落實情況跟蹤審計工作。在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要創新手段,提高審計效能,要推進審計工作向法制化、制度化和科學化發展,推進審計工作順應時代潮流,加快國家現代化治理。在大數據背景下,審計人員應該重視政策跟蹤審計結果的應用,加強各方數據銜接的連貫性,探索數據共享的方式和途徑,以提升審計工作的社會效益。
四、新時代視域下加強國家審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的路徑
(一)以院校教育為主導加強職業道德教育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我國應該加強以院校教育為主導的職業道德培養。一是高等院校在培養審計專業學生時,除開設會計、審計專業課程以外,還可以開展相關基礎理論課程,例如:審計職業道德、思想道德修養、法律等相關課程。二是開設審計專業實訓課程,尤其是團隊合作的實訓課程,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案例相結合,一方面可以增加學生的聽課興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團隊合作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 ;另一方面可以實現警示教育,通過實際案例講解來教育學生吸取教訓,進而培養恪守獨立、客觀、公正的職業態度。三是高校定期邀請審計部門或者會計事務所的審計工作人員就“審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話題現身說法,講述工作中親身面臨的相關職業道德問題,強調學習習近平新思想的重要性,深入領悟國家賦予審計人員的歷史使命,強調在面對利益誘惑時提高自我約束能力。四是高校不定期開展職業道德討論會,讓學生集思廣益,自由討論職業道德建設方面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參與度,營造積極的職業道德氛圍。高校通過建設理論和實訓相結合的教育體系,將審計專業精神的內涵轉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將在學校所學精神應用在審計工作中,全面提高審計人員的道德判斷能力和職業素養,推動審計人員成為愛崗敬業的示范者,公正客觀的維護者,矢志創新的倡導者。
(二)選拔審計工匠模范
審計機關可以定期召集成員舉辦“審計先進個人”評選活動,將評選標準具體量化,包括對審計及相關領域知識掌握程度、從事審計的工作年限、基層工作經歷、創新成果等方面的考核,推選身邊先進典型和標兵,宣傳積極的審計職業精神,發揮“偶像”的引領作用。隨著互聯網的深入普及,還可以通過在高校、審計機構等官方公眾號上推送審計人才故事,大力宣傳高尚的個人品質。例如對湖北興山縣審計局副局長朱望先的先進故事講解,讓我們感受到他對審計事業的由衷喜愛,自愿留在基層審計機關實現自身價值,將廣大群眾的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他以對待審計工作專注嚴謹、愛崗敬業、矢志創新的態度詮釋了審計的工匠精神。
(三)建立科學合理的獎懲機制
誠信是審計職業道德之一,是審計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當前鐵路部門已將違反鐵路運行規范的人員納入“黑名單”,定期限制其出行方式,加強道德缺失的懲罰力度,有效遏制霸座現象的發生。同理,審計行業也可以將這種方法移植到審計人才建設中來,以加強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將職業精神指標納入審計人員、審計項目考核體系,設立個人和團隊“優秀審計工匠”獎章并建立專門的獎金制度,對于具有優秀職業精神的審計人員,應當受到應有的獎勵。對于違背審計工匠精神審計人員,除了應受到法律法規的處罰外,還應將嚴重違背者對社會披露,使其受到輿論懲罰。建立獎勵激勵制度,促進審計人才發揮作用,提升人才綜合素質,對于審計人才職業精神的培養有很重要的意義。比如設立審計職業教育節,助推職業精神深入人心,在每年的職業節期間表彰先進審計人才,提高審計人才的物質待遇和社會地位,便于傳播和學習。
(四)采用“互聯網+審計”模式培養審計人員
審計工作時常是分散性的,審計人員分散在不同審計現場,彼此交流溝通的時間少,這也間接降低了審計證據的相關性、對比性、連貫性。審計人員在這種情況下,往往只關注自己負責的部分,思考問題過于局限,忽略某些重大問題。在互聯網審計模式下,需要審計人員對所搜集的數據進行加工、挖掘、整合,進而轉化成審計工作需要的大數據,建成審計大數據體系,增強相關性審計項目的對比性。例如建設“大數據審計資源”“數據信息分類”等,及時更新最新數據資源,增強審計成果的時效性與共享性。同時依賴“互聯網+”創新和拓展信息建設平臺,優化信息工程,強化組織結構等多方面的審計作業,打破原有的審計工作模式,加強審計數據應用的連貫性。在大數據背景下,將“互聯網+”模式融入審計工作中有利于擴大審計人員的眼界,及時了解各方面的最新現狀,更加多元化的獲取證據,創新思維模式,將審計工作轉為一種綜合性業務活動,提升審計工作質量。
五、結語
在新時代背景下,要落實審計全覆蓋,國家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顯得尤為重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導下,培養審計人員工匠精神,深刻領悟思想含義,用新思想武裝頭腦,開展審計工作務實求真,以精益求精的品質探索,以敬崗愛崗的態度來傾注,以創新的思維來踐行,積極適應社會經濟大環境的變化,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發揮主觀能動性,統籌考量具體環節,充分發揮國家審計監督作用,審查各項政策的實際落實情況。
[參考文獻]
[1]定光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價值分析[J/OL].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13[2018-10-19].
[2]劉明慧.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審計[J].現代營銷,2018(9):193-194.
[3]徐彰.國家審計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的作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J].商業研究,2018(7):12-17.
[4]楊芳,杜姝欣.基于職業道德教育的高校審計人才培養改革探索[J].會計師,2018(7):51-52.
[5]郝德華,王國勝.巧用“匠心”鑄就“利劍”[J].中國內部審計,2018(7):96.
[6]邵世芳. 國家審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研究[D].南京工業大學,2016.
[7]高維峰.審計文化視角下審計職業道德的建設路徑[J].市場論壇,2018(07):30-32.
(責任編輯:郭麗春 劉 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