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譽凡
摘 要: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和小區域氣候干燥等綜合因素,為大沙鼠的存活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條件。尤其是金川區西灘林場和金川區芨芨泉省級自然保護區深處內陸,又以戈壁、荒漠為主,主要生長荒漠植物為合頭草、珍珠豬毛菜、紅砂、鹽爪爪、錦雞兒等,全年降水稀少,為大沙鼠提供了適宜的生存空間,更有利于大沙鼠的存活和繁殖,造成金川區天然林鼠害發生率高。
關鍵詞:金川區;鼠害防治;技術方案
中圖分類號:S764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200330019
1 金川區鼠蟲害防治的必要性
1.1 鼠害防治是保護生態環境的一項重要措施
近年來,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和小區域氣候干燥等綜合因素,造成區域內鼠害發生率較高,如果不及時加以防治,將會進一步加劇天然植被退化、沙化的趨勢,使脆弱的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特別是春季沙塵暴肆虐,嚴重影響廣大群眾的生產和生活。因此,加強天然林植被保護及恢復,遏制土壤沙化、鹽堿化、荒漠化現象的發生,是解決生態環境破壞,保障生態安全的重要措施。
1.2 鼠蟲害防治是治理天然林退化的重要途徑
金川區以荒漠為主,天然林退化較嚴重。加強鼠蟲害防治,加強對天然林的管理和保護,改善生產條件和自然環境,遏制天然林退化,保護資源,是治理天然林退化的重要途徑。
1.3 鼠害防治可促進金川區經濟可持續發展
金川區天然鼠蟲害防治的實施,可加快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的步伐。通過減少鼠害對天然林的侵蝕,防止鼠蟲害爆發并擴散到農區,可改善生態環境,實現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同時對保護綠洲農區,實現保護生態與地方經濟發展“雙贏”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2 金川區基本概況
金川區是金昌市市轄區,地處金昌市北部。地理座標在E101°23′~102°34′,N38°20′~39°00′。西北與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右旗相鄰,西部與張掖市山丹縣相鄰,東北及北部與武威市民勤縣接壤,南部與永昌縣相連。東西長99km,南北寬74km,總土地面積30.6萬hm2。金川區處阿拉善臺地,屬殘丘平川地帶,地形復雜,平川山巒相間,戈壁綠洲相連,山地、平川、戈壁東西展開,地勢西南高,東北低,依次分布著山地地貌和平川地貌。平川區為沖洪積平原和綠洲盆地,海拔在1327~2600m之間,平川區戈壁與沙地地貌相間分布,全區海拔在1327~3052m之間。平原區平均坡降為1/150,適宜農業生產。區內植被呈現荒漠特征,主要是早生灌木和半灌木荒漠植被,種類單一,有藜科的鹽爪爪(Kalidioum gracile)、珍珠(SalsOra passerrJna Bunge)等;蒺藜科的白刺(H.eangutOtum)、駱駝蓬(Pepanum harmala);檉柳科的紅砂(Beaumuria soongayca);蝶形花科的錦雞兒(Caragana spp.);菊科的冷蒿(Artemisia frigida Willd.)等。農區人工植被是以二白楊(PopulUSX gansuensfSC.)、沙棗(Elaeaguns angustifolia 1.)為主的骨干防護林、農田林網和四旁樹,沙棗和沙生灌木組成的防風固沙林。
金川區境內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由低山丘陵地貌、綠洲平原和戈壁沙漠組成。南部為龍首山山區丘陵帶,中部為雙灣、寧遠綠洲平原帶,北部為騰格里沙漠南緣戈壁沙漠帶,全區呈山地平川交錯,戈壁綠洲相間地貌。境內最高點為成山掌,海拔3052.4m,最低點為張家坑,海拔1327m。主要山峰有龍首山、成山掌、前山和營盤頂等。金川區冬季寒冷,夏季干旱少雨,組成植被的建群植物大多數是超旱生、強旱生的灌木和半灌木及超旱生的小喬木和鹽生薄肉質的小半灌木等。這類植物從植物生理特征上看,抗生理干旱、大氣干旱及耐極端高溫能力強;這類植物植株矮小,多貼近地面逆溫層附近,葉片細小,多絨毛,植株細胞小,氣孔多關閉,具有一系列減少水分蒸騰的能力。
政區范圍包括寧遠堡鎮、雙灣鎮、金昌市區和西北部荒漠區。全區轄2個鎮(寧遠堡、雙灣),6個街道辦事處,2個農墾國營農場(天生炕分場、小井子分場),3個區屬農場(種苗場,園藝場,良種場),1個市屬農場(市園藝場),1個國有林場(金川區西灘林場),27個行政村。
3 金川區氣候狀況
金川區全年平均氣溫9.4℃,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7.0℃,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4.2℃,年平均最高氣溫16.2℃,年平均最低氣溫2.6℃。歷年平均降水量119.5mm,年均蒸發量2575.2mm。全年平均日照時數達2991.7h,年日照百分率為67%。
金川區干早少雨,蒸發強烈,境內河流主要是西大河末端支流金川河,屬石羊河流域,20世紀60年代上游建成金川峽水庫后,金川河下游已斷流。全區綠洲農區沿金川河及下游形成半環形,屬井河混灌區。農業灌溉水源主要由上游調配的地表水和境內地下水2部分組成,每年水資源可利用總量只有7827.83萬m3,其中,地表水總確權量為4403萬m3,但近10幾年來平均每年從金川峽水庫調配給金川區的水量只有3746萬m3;金川區地下水資源量為4504.75萬m3,地下水可開采量為4081.83萬m3。
4 金川區鼠害的分布區域
金川區位于甘肅省河西走廊東部,地處龍首山北麓,阿拉善臺地南緣。氣候干旱少雨,風大沙多,天然林均為特灌林,主要生長的植物為合頭草、珍珠豬毛菜、紅砂、鹽爪爪、錦雞兒等旱生、耐鹽堿固沙植物。
天然林區的自然環境條件及生長的植物均適宜大沙鼠的生存和繁殖,金川區天然林主要有害生物發生種類為大沙鼠,分布于金川區西灘林場和金川區芨芨泉省級自然保護區。
5 金川區鼠害防治技術
5.1 防治期限
防治期限為30d,全年集中開展防治1次,時間為9—10月份,根據天氣狀況擇期完成。
5.2 防治方法及藥物選擇
為了減輕防治作業對自然保護區的影響,采取人工投餌的方式進行防治,藥物選擇“鼠道難”生物滅鼠制劑。“鼠道難”有效成分為地芬·硫酸鋇餌劑,為生物制劑。產品優點是適口性更強,起效更快,投放更方便;對生態環境人畜等一切有益生物安全,有利于維持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綠色環保,確保生態和環境不受破壞;使用方便,省時力,降低成本。
5.3 作業方式
采用人工投藥,整體規劃,分組分片,多人并排同向前行,按照條距10m×10m投放1堆,每堆5~10g,可根據鼠口密度適當增加投放量。保證防治效果,避免出現漏治和重治的現象。
5.4 鼠害防治注意事項
5.4.1 新物反應
老鼠生性多疑,面對新生事物,會有明顯的回避、觀察等行為,一般新物反應時間最長可以達到5d左右。
5.4.2 保持原有的環境
滅鼠投藥時,不要刻意去改變原有的環境,否則老鼠會更加多疑,不利于鼠藥的取食。
5.4.3 投放地點
老鼠的行動軌跡一般都是重復的、固定的,把藥劑投在其行動的路線上,而且投藥的地點要隱蔽、陰暗,不要放在易被人看到的地方。投餌劑時注意防潮。
判斷滅鼠的效果,不要單純以是否看到死鼠為標準,應該以是否還有老鼠的危害為標準,同時定期的進行投藥。
6 環境保護措施
為了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需采取相應的具體措施,將環境影響降至最低限度,針對影響環境的因素,在實施過程中應采取下列措施。
根據《環境保護法》及本地有關規定進行宣傳教育,提高防治人員和管理人員的環境保護意識,形成全民保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尚。
防治過程中的生活垃圾等要在指定地點堆放,藥品空瓶要單獨進行碼放,并適時外運、填埋、無毒化處理;防治期間的生活污水不得隨意排放。
7 鼠害防治藥物使用管理
7.1 藥物的配制
必須按指定劑量,使用適當的容器配藥,配藥應在遠離飲水源和居民點的安全地方進行。藥物包裝要立即燒毀或按要求深埋處理。
7.2 藥物的儲存和保管
庫房保管人員必須由具有初中以上文化、身體健康、有經驗、經過專業技術培訓、掌握農藥基本知識和安全知識的成年人擔任;鼠蟲害防治藥物存放應設專用庫房,與居民區、水源分開;有完整無損的包裝和標識,包裝破損或無標識的應立即處理;不同種類藥物應分開存放,避免陽光直射,保持通風,采取防潮防滲措施;庫房中避免存放對農藥品質有影響的其它藥物;嚴禁與食品、糧食、飼料、種子等一起存放;嚴格執行藥品入庫、出庫登記制度,入庫時要檢查包裝和標志,記錄品種、數量。
7.3 安全用藥
施藥人員必須佩帶相應的防護裝備;施藥作業中,施藥人員不準喝酒、吸煙、飲水、進食,不得直接接觸皮膚;放置在野外的藥物及施藥器械,必須有專人看管。
參考文獻
[1] 馮紀年.鼠害防治[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
[2]關繼東.林業有害生物控制技術[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7.
[3]薛建輝.森林生態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6.
[4]宗彥平.淺議林木鼠害防治原理及對策[J].山西林業,2008(1):38-39.
(責任編輯 常陽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