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玉松 馬帥
摘 要:本文以國有淄川林場為研究對象,分析國有淄川林場森林資源狀況及管理現狀,指出國有淄川場林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邊界劃分不明確、基礎設施滯后、專業人才不足和生態公益林管護資金投入不足等,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國有林場;對策建議;淄川區
中圖分類號:S750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200330028
國有林場是國家培育和保護森林資源的林業生產性的事業單位,是中國林業的重要組成部分[1]。我國國有林場在培育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發展林業經濟等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國有淄川林場位于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東部,魯中低山丘陵區,地處孝婦河與淄河之間丘陵地帶,地勢南高北低,山脊多為東南—西北走向,海拔在260.5~742m之間,總經營面積1689.8hm2。林場現有森林全部為生態公益林,屬省級貧困林場,下設五松山、井筒、田莊、竹林寺、龍泉5個營林區。林場周邊與淄川區洪山、龍泉、西河、太河、寨里鎮及臨淄區金山鎮等6個鎮42個村接壤。林場植被起到了水土保持和土壤改良的重要作用,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
1 國有淄川林場概況
1.1 人員及收入情況
國有淄川林場為省級一類生態公益型林場,主要任務為管護1666hm2生態公益林,林場本身沒有產業,沒有額外經濟收入。林場的運作靠地方財政撥款,項目建設資金為向上級爭取。截至2019年11月,全場共計職工98人,在職41人,退休57人,其中黨員30人。林場職工自2012年執行差額單位按全額財政撥款方式進行后,職工收入大幅度提高,人均年收入為5.4萬余元。
1.2 自然條件情況
1.2.1 土壤情況
國有淄川林場位于青石山區,基石大多為石灰巖,成土母質薄而緊實,土壤由石灰巖風化母質發育而成的褐土,多為輕壤質,呈中到微堿性反應,少數為變質巖,土壤系林地棕壤,多為砂壤質,呈中到微酸性反應。淄川林場經過多年封山育林,對青石山的水土保持和土壤改良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從土壤調查來看,厚層土(土層厚度61cm以上)只有9.5hm2,僅占林業用地面積的0.6%;中層土(土層厚度31~60cm)523.5hm2,占林業用地面積的32.1%;而薄層土(土層厚度30cm以下)1098hm2,占林業用地面積的67.3%。
1.2.2 森林資源情況
國有淄川林場經營面積1689.8hm2,其中林業用地面積1631.9hm2,占總面積的96.6%;裸巖57.9hm2,占總面積的3.4%。現有林地全部為生態公益林,林木總蓄積量73000m3。林場有豐富的草、木本植物,其中,喬木類有側柏、刺槐、板栗、柿、香椿、核桃、花椒等;灌木類以黃荊最多,酸棗、胡枝子次之;草本類有鵝冠草、黃背草、羊胡子草、地柏等。林場植被蓋度多在80%~90%,分布均勻,長勢良好。
2 國有淄川林場管護現狀
2.1 狠抓森林撫育,確保林分質量
嚴格按照森林撫育作業的要求,在符合條件的中幼齡林中,對林區內的林木進行修枝、除草、林地清理和撫育剩余物的清理工作。選定有豐富經驗的專業施工隊伍,對職工進行技術培訓和相關政策學習,對各林區定期進行苗木撫育,確保留優去劣、留強去弱,不斷提高林內衛生狀況,提高了林分質量和生長量,增強森林抵御火災和病蟲害的能力,對生態文明淄川的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2.2 多方爭取資金,改善基礎設施
2.2.1 進行防火道路建設
為便于林區護林員巡邏和縮短到達火場時間,淄川林場加強了防火道路的建設,投資約65余萬元在龍泉林區黃櫨頂修建了長約3km的沙石防火道路;在田莊林區北龍洞修建了1.2km的防火道路,并進行了硬化。
2.2.2 開展林區瞭望哨修繕工作
在除貧困林場項目的投資外,對曹家林區和五松山林區瞭望哨進行整修,進一步提高值班人員的工作、生活條件,改善職工的工作生活環境,極大地提高了林場職工的工作積極性。
2.2.3 場部基礎設施修繕工作
利用改革資金,對林場屋面、地面進行修繕,辦公環境得到改善。
2.3 真抓實干,推進林場改革工作
2.3.1 積極學習林場改革經驗
積極參加山東省林業廳組織的壽光機械林場學習培訓班,參觀見學塞罕壩林場,查找問題和不足,迎頭趕上,循序推進國有林場改革。
2.3.2 編制林場改革實施方案
淄川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國有林場改革工作,成立了由分管副區長任組長,編辦、發改、財政、人社、水務、林業、審計、國土、國有資產管理等部門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推進國有林場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國有林場改革工作。通過多次對林場改革進行調研,為林場改革提出指導性意見,在反復征求有關部門和基層林場職工意見的基礎上編制了《淄川區國有淄川林場改革實施方案》。
2.3.3 林場改革順利完成
方案制定后,經區長辦公會研究通過并上報市政府,2017年11月21日省政府對《淄川區國有淄川林場改革實施方案》批復通過。淄川區國有淄川林場根據生態公益屬性,將性質改革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實行全額財政撥款,林場的人員經費、社會保障、機構經費等事業性支出納入同級財政預算。
2.4 嚴防死守,嚴格排查火源隱患
將森林防火列入林場重點督查事項,制定完善的處置森林火災應急預案;實現防火期各林區督查全覆蓋。始終堅持把“隱患險于明火、防范勝于救災、責任重于泰山”理念納入全面工作,打破常規抓封山、看人、管火,禁止一切火源進山入林,最大限度減少火災隱患。防火期內場部每天調度1次情況,在進入林區路口設立檢查站,收繳危險火源。
2.5 發揮自身優勢,保護林場森林資源
利用林場豐富的森林資源和項目優勢、西河鎮土地和人力資源優勢,與西河鎮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打造大防火格局,全力守護綠水青山,雙方實現共享共贏,形成優勢互補,推進林場和地方鄉村振興,打造更美的“森林淄川”。
3 資源保護對策[2,3]
3.1 建立森林經營方案
結合森林資源的調查,摸清家底,弄清林區邊界。結合林場實際,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進行長期規劃,對經營方案的內容做出符合時代特征的調整,科學地編制森林經營方案,既要有短期可以實現的目標,同時也要具有長遠的目光,為后續的森林經營打好基礎。
3.2 加強林場基礎設施建設
廣大國有林場干部職工以場為家,奮戰在綠化荒山第一線,為生態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為了有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爭取政府支持將交通道路、水電供應、工作用房等列入政府建設計劃,同時制定相關政策并有效實施措施,維護林場職工的合法權益,加強林場基礎設施建設,保證林場資源安全、職工生產生活秩序正常。
3.3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以“科技強場,人才強場”為發展戰略,重視林業人才的培養。通過聘請農林院校教授授課等形式,加強現有人才培養力度,確保所教授的知識緊跟時代要求;在基層林業工作人員中開展技術培訓與技術交流,通過本場專業技術人員現場指導的形式進行傳幫帶;積極到專業院校做宣傳,激發高學歷的技術人員到林場工作的熱情。
3.4 多方籌集管護資金
根據實際情況,年初做好林木管護資金預算。足額保質地用好省里對國有林場的管護費;列好需要實施的林木管護計劃,爭取各級政府的管護補貼;嘗試建立林木生態補償機制,從社會生態建設中獲得一定的收益;弘揚林木公益活動,提高群眾的森林保護意識,鼓勵更多的社會人士參與到種植樹木的行列中。
參考文獻
[1] 馬愷,張秀芬,王衛東,等.太子山國有林場功能定位及發展對策研究[J].林業經濟問題,2014,34(6):548-552.
[2]王濤,韋書遠,聶榮勝,等.廣西國有黃冕林場林業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J].安徽農學通報,2015,21(17):84-87.
[3]劉昌勇,玉寶,方懷龍,等.國有林場公益林生態補償政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國家林業局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7(2):37-42,51.
(責任編輯 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