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旭
摘 要:在我國樹林的分區域種植過程中,楊樹是較為普遍的一種樹苗,在南方和北方均有大量的種植,在其生長期間,主要的干擾因素是楊樹外表的爛皮病和潰瘍病,其能夠侵蝕干部部分,導致整體樹林的生長質量受到影響,嚴重時還會出現大面積的死亡。本文對北方楊樹人工林干部病害立地研究進行分析,通過胸徑分布結構對感病指數作用規律、枝下高分布結構對等問題做以深入探討,希望能為相關人士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楊樹;病害;人工林
中圖分類號:S763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200330023
引言
針對目前的人工林種植環節進行對楊樹林的改善分析,應當從生態環境入手,強化整體生長的外部環境,減少病原的生長和擴散,再通過立地因子和林分因子的總體性比較,明確干部危害的規律和林分內部結構的變化,從而實現對楊樹林種植基地的高質量監管,減少因為病害而造成的不必要經濟損失。
1 北方楊樹人工林干部病害立地研究
1.1 立地因子主成分分析
有關研究人員要想明確立地因子和楊樹干部存在的病害之間所存在的聯系性,就需要明確病害發生的多種條件和外部環境的干擾因素。由于因子上所攜帶的信息較多,所以工作人員能夠從對因子的分析中明確具體病害以及相對應的病理信息,而因子內部存在較強的聯系性,以至于在對楊樹干部分析的數據中會有一定的關聯性,工作人員應當根據實際狀況,結合外部環境做有效排查,屏蔽多種重復信息,從而明確核心的關鍵點。一般情況下,工作人員在開展統計學方式研究因子過程中,經常會由于因子過多,以至于整體的計算運作量和分析問題較為繁瑣,相對應的,定量分析就會出現較多干擾因素。針對此類狀況,研究人員需要強化定量分析的過程,采用降維的方式,將大部分的因子轉變為有少量的綜合性因子構成的結構。此種分化有利于降低參與的因子數量以便于后期得到的信息量較多,針對立地因子的研究期間,需要工作人員分析土壤腐殖質層厚度、土壤含水率、枯落物蓋度、枯落物厚度、土壤容重、植被蓋度。
1.2 林分因子主成分分析
林分因子內部構成較為復雜,并且內部信息會存在多種病蟲害的信息,與測算立地因子方式較為相似的是,此類因子需要采用主成分研究的方式,確定相對應的獨立主分量。工作人員要想加強對林分因子的研究,就需要選取林分子,其中包括林分密度、郁閉度、平均胸徑、平均樹高、平均枝下高、平均冠幅、平均陽性冠幅。林分結構同樣包含著林分的所有信息,僅通過平均胸徑、平均數高、平均枝下高、平均冠幅、平均陽性冠幅來描述林分結構是不全面的。工作人員需要明確因子表征林分結構的特點,根據冠徑確定冠幅和胸徑具體數據,只有明確上述情況,才能實現對林分因子主要成分的研究。
1.3 立地、林地綜合因子和病害之間的關聯性
對立地、林分因子的系統化研究,能夠明確立地因子、林蔭程度和病害存在一系列的聯系,通常情況下,立地林分綜合因子和相對應的病害聯系順序能夠決定人工林中多種環境因素的分布狀況。對軟性系數影響較大的是垂直分布因子,最小的是林分水平分布因子,其余的樹冠因子水分因子、衛生因子、養分因子和生物量因子均處于平衡狀態。工作人員對此類的研究需要明確上述因素之間存在的聯系性和染病系數,以及后期的發病效果,均會與垂直分布呈現較為明顯的關聯性,因為林分垂直分布因子數量的遞增,會使楊樹的染病概率被影響,不斷增加楊樹整體的郁閉程度,容易影響相對應的胸徑和樹高,從而與垂直分布呈現反比。一旦林分垂直分布因子不斷增大,相對應的郁閉程度和胸徑就會慢慢降低,工作人員利用對上述密度和因子存在的聯系性做以研究,就能明確林分密度、郁閉度和高數比值存在穩定的聯系。林分的郁閉度增長,相對應的樹冠垂直比例不斷縮小,促使林間密度直徑和陽冠幅度均會呈現反比狀況。如果林間內部的密度增大,相對應的分子就會提升,枝下高和樹高的比值就會提高,導致楊樹干部的染病概率不斷增大,相反此類數據也成立[1]。
2 針對林分調控機制的調查
2.1 胸徑分布結構對感病指數作用規律
歐美楊樹內部的胸徑特征因子中感病面積最大的林木胸徑、感病面積最小的林木胸徑、位置參數、形狀參數和感病指數相關關系顯著,新疆楊樹的胸徑特征因子中的感病面積最小的林木胸徑、位置參數、尺度參數、形狀參數與其感病指數相關關系顯著。根據此類狀況,可以明確胸徑特征因子中,無論是歐美楊樹還是新疆楊樹內部的聯系性均最為密切。而歐洲楊的胸徑分布特點也決定著楊樹胸徑位置以及形狀等多種因素,和后期的染病狀況呈現正比。根據此類數據的研究可以得知,無論是歐洲楊樹還是新疆楊樹,兩者之間的關聯效果較為密切。經過對數據的有效分析,染病樹林中病斑存在較少的是林木的胸徑,此區域位置范圍越小,就說明楊樹的整體抗逆性效果較弱,以至于后期能夠染病的概率就會不斷上升。在此過程中,因為受到此類因素的影響,導致楊樹林中患病較為嚴重的楊樹成為一個嶄新的病源,不斷向外擴散并侵蝕抵抗性較弱的楊樹。此類染病狀況會不斷的循環,導致整體人工林染病效果逐漸嚴重。針對此類情況,工作人員需要利用砍伐胸徑較小的楊樹,從而抑制病害的蔓延情況,有效提升整體人工種植的效率和質量。
針對歐洲楊樹和新疆楊樹的胸徑對比,經過對數據的研究,可以明確歐洲楊樹和新疆楊樹會因為樹種的問題,以至于胸徑和患病指數之間的聯系性不穩定。由于新疆楊樹的種植區域位置較高,相對應的染病樹林就會提升。針對患病的樹林面積以及相對應的胸徑做以研究期間,能夠明確胸徑和染病數據之間的聯系性,經過對染病系數的檢驗,最后的數據表明,歐美楊樹的患病面積較小,并且染病的數據和胸徑的大小存在相反關聯。也就說明患病的樹林胸徑,雖然和染病指數存在一定的關聯,但是也會因為樹種的原因發生變化。
通過上述對歐美楊樹和新疆楊樹的對比分析,能夠明顯得知林木的胸徑和患病數據存在較強的聯系性,通常情況下,楊樹的抵抗效果會因為胸徑的提升而提高,林間病害的傳染源速度就會減弱,工作人員應當針對患病區域和范圍開展有效監管。在上述的結論中可以得知,染病面積和林木胸徑成正比,在減小的同時,楊樹的抗逆性效果不斷下降,后期患病的概率和風險逐漸增加,不利于人工林的發展,如果有關工作人員沒有開展有效控制,就會促使后期的樹木不斷成為新的傳染源,并將大量的病害傳染到附近抵抗能力較弱的楊樹中,導致經常發生惡性循環,工作人員針對此情況,需要根據楊樹的生長過程,砍伐胸徑較小的楊樹,從而實現對整體人工林的有效控制[2]。
2.2 枝下高分布結構對感病指數作用規律
經過對數據的研究,當最低枝下高過低或過高時,感病指數較大。枝下高和其它林分因子的相關分析結果顯示,枝下高較高時,林分的密度較大,此時的感病指數較大。枝下高過低時林分的遮陰量過大,枝下高和其的分界線較不明顯,林相不整齊,此時的患病系數就會增大。如果枝下高較低,就會導致整體人工林內部的分配量較大,相對應的高度分界存在模糊性,整體人工林的高度和形狀比較不整齊,相對應的患病系數也會因此上升。但是如果楊樹林生長的尺度數據較低,相對應的穩定系數也會因為參數的下降而減少。一旦尺度數據增長,就會導致染病的系數會因為位置的提升而有所變化,尺度數據也會由于染病效果,從而實現負增長狀態。工作人員針對上述數據,應當注意仔細研究,全面調查枝下高分布對總體染病的影響,以便于明確相對應的染病狀況。楊樹枝下高度分布的情況在略寬時,相對應的染病系數也較低,這就說明如果枝下高高度越分散,構成越龐雜,就會在指定的范圍內減少孢子的橫向傳播,此類原因才是減少染病系數的主要因素。如,有關人士在針對楊樹的潰瘍病分析過程中指出,病斑的集中區域以及相對應的病菌分散存在相關性孢子與病斑彼此成正比的關系,在集中區域和孢子揮散范圍存在一致性。此類數據的調查就說明孢子和病斑存在正比的聯系,因為楊樹在此區域內部存在的病斑數量多,使得可以在短時期釋放的孢子數量受到影響,并且主要集中在枝下高范圍以下,發病狀況就會受到影響。
與此同時,林分因子能夠減少來自垂直傳入的孢子散播狀況,也就降低了楊樹的染病概率。一般情況下,楊樹能夠在多種復雜的環境中生存,但是自身的更新狀況較弱,樹木的冠形通常情況下是穩定不變的,但是枝下高的長度可以經過工作人員的調節而發生變化。針對上述的研究,工作人員就應當在栽培楊樹的過程中,調節早期的枝下高度,從而有效減少后期生長過程中受到病害侵擾的概率,可通過在幼齡期控制林木的枝下而推遲或降低病害發生的嚴重程度。但是隨著樹齡的增長,樹冠中央枝葉變得稀疏,枝下高隨而升高,感病無性系的發病高度也會相應升高[3]。
3 結論
綜上所述,近幾年國家開始重視人工林的種植工作,在楊樹種植期間,經常會因為楊樹干部出現嚴重的病害,導致整體人工林的質量和生產效率降低,針對此類情況,有關人員應當把握細節,明確干部患病的干擾因素,積極調控多種數據,增加數據采集以及后期的分析,明確楊樹生長中的普遍規律,以便于在實際種植期間開展高質量的管制措施。
參考文獻
[1] 梁守正.楊樹植根苗造林套袋防蟲技術要點[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0(01):119-120.
[2]徐帥.楊樹速生豐產林栽培技術重點分析[J].種子科技,2020,38(01):77-78.
[3]孫玉栓.楊樹食葉害蟲楊扇舟蛾發生情況及其綜合防控研究[J].農業科技通訊,2020(01):206-208.
(責任編輯 賈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