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圓夢
摘 要:桉樹作為我國主要的速生樹種之一,廣泛應用于造紙制漿等工業生產中,也可用于刨花板制作和實木家具制作,越來越受到市場的重視和青睞。在大規模的桉樹速生林營造過程中,暴露出了諸多問題,本文從林地選擇、造林優化、加強撫育等多方面論述了現階段造林管護撫育相關技術。
關鍵詞:桉樹;營造林技術;經濟效益
中圖分類號:S72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200330025
植樹造林工程是貧困山區脫貧致富、發展當地經濟的主要手段之一。筆者進行了大量資料調研,并結合多年實際工作情況,總結了現階段高效科學的桉樹造林撫育管護技術,只有“適地適樹、良種壯苗、集約經營、平衡施肥”,才能推動桉樹林區的持續經營和高效經營。
1 林地選擇及苗木選擇
廣西國有七坡林場擁有林地38186.67hm2,其中,場內經營面積18400hm2,場外合作造林19786.66hm2,通過FSC森林認證28933.33hm2,森林總蓄積328萬m3,森林覆蓋率84.9%。已營造國儲林16666.67hm2多,桉樹大徑材、無節材培育林分13333.34hm2多,實施人工林近自然改造3333.33hm2,開展生態公益林功能提升改造933.33hm2。
1.1 林地選擇
部分地區的林地產權分散在當地農民手中,大規模租用和成片成規模的租用較為困難,而現階段的大型種植機構和造林公司種植愿望較為強烈,在林地選擇過程中沒有嚴格按照規范執行,盲目地將不適合桉樹種植的林地作為桉樹速生豐產林造林區,部分林地巖石裸露,坡度過大或者土壤層較薄,甚至有部分人員將高海拔、高寒山地、臺風頻發區域,或者長期干旱的荒地作為種植園區。最終導致種出的桉樹生長不良,早衰、彎曲、主干不明顯等情況較為多發,無法最大化實現桉樹速生的特點。
結合大量案例總結分析,桉樹速生豐產造林應選擇土質肥厚,坡度在25°以下丘陵、平原和低山的下部區域。部分農戶拋棄的坑垅地、舊果園是桉樹生長的優良環境,在當地條件滿足的情況下,建議規劃一定的造林區域。
1.2 苗木選擇
在桉樹樹種的選擇過程中,應堅持良種壯苗、適地適樹的原則,綜合考慮種植地區的土壤、氣候、地理因素,建議高寒地區應選擇巨桉、鄧恩桉等耐寒的品種,沿海地區應選擇抗風性強的品種,溫度較高地區應以速生作為主要的優選指標。最終選擇的品種最好是在當地有過種植經驗,并表現出了較好的抗病性和抗風寒特性。
在大規模連片種植區,應選擇2個以上的無性系品種,嚴把苗木質量,避免病苗和弱苗進入林區,應選擇苗高在35cm以上的壯苗。天氣晴朗時,提前將苗木運上林區或就地擺放,加強期間管護,每4d噴淋1次消毒劑或殺菌劑,始終保持苗木底端濕潤。質量好的苗木是桉樹種植和造林的首選,對于質量較差的苗木,應按照進一步培育的要求開展集中培育。
2 造林技術
2.1 林地清理
在鏟除林地內的灌木并進行充分暴曬之后,提前做好防火帶,林地清理應以火燎煉山為主,煉山過程中將雜物、雜草和鏟除的灌木集中清理。煉山應報當地的森林防火部門備案,同時保證煉山要徹底充分。必要時可采用草甘膦稀釋溶液噴灑,去除雜草。
2.2 整地挖穴
整地挖穴的主要作用包括提升和改善林地的土壤結構、增強土壤的持水能力、改善土壤透氣性能、提升幼苗的成活率,同時還能達到控制雜草和灌木生長的目的,為桉樹幼苗的生長提供良好的條件。整地挖穴的最佳時間應在秋末冬初,因為這項工作用工量較大,可與農忙和外出務工錯開,降低用工成本;定植穴開挖之后,應進行充分的陽光照射,提高土壤的墑值,以適應幼苗的前期生長需求;秋末冬初進行整地準備時間較長,能為春季的造林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桉樹苗種植要求樹穴應在60cm×30cm×30cm尺寸以上,科學的回土方法應將表層土粉碎,去除其中的樹根和塊石之后進行回填。現實調研發現,部分整地工作并沒有按照要求開展,樹穴排列不整齊、規格不達標、石塊草根去除不徹底等,最終影響了整體質量和幼苗成活率。
2.3 基肥施放
在山地進行桉樹造林,推薦基肥配方為100~150g復合肥加400~500g鈣鎂磷肥。在基肥施放過程中應先將進口復合肥放于穴底,然后回土至2/3,在此基礎上用表土和鈣鎂磷肥混合攪拌土壤,最后回填1/3表土覆蓋。實踐證明該配方具有良好的環境適應性。
按照測土配方施肥的標準,完成基肥的施加工作,依據土壤的肥力選擇肥料品種和比例關系。現階段使用較好的造林基肥配方,可選擇400g左右的鈣鎂磷肥加150g左右的復合肥。科學的方法應先將復合肥放于林木穴低,再回填2/3的土,在此基礎上釋放鈣鎂磷肥和表層土的混合物,最后再回土1/3。
2.4 種植時間以及方式方法的合理選擇
分析桉樹的生長特點,為提升苗木成活率,建議在每年的春末夏初進行種植,種植應盡量選擇陰雨天氣,同時要求溫度在適宜范圍內,保證空氣和土壤濕度。在進行種植前,應為苗木淋足水分,同時施用加入殺菌劑的混合肥,并去掉苗木容器袋(如使用輕基質網袋,可保留)。用雙手或工具壓實容器土,然后撕開營養袋,施加營養液。定植處理前應注意,挖一小坑放置苗株,扶正后用手輕輕壓實苗袋泥,在此過程中應避免根系與基肥相互接觸,可有效提升其成活率。
3 煉苗與定植
3.1 煉苗
煉苗是定植和補苗工程中的第1步,煉苗的主要作用是提升桉樹的環境適應性和成活率,同時增強桉樹的生長能力。煉苗過程中,時間的選擇十分關鍵,建議在定植之前的4~5d內完成,間隔時間不應過長,以免降低煉苗效果。選擇平坦且通風好、光照強的地塊進行,安排工人將幼苗整齊擺放在土地上,并早晚淋水1次,保證根部充足的水分。有條件的單位可以使用一定量的鈣鎂肥料噴灑在桉樹葉面上,以增強桉樹苗的抗性。
3.2 定植
定植之前需將桉樹苗木進行分類,及時去除弱苗、傷苗和病苗等不可栽植的苗木。在將桉樹幼苗送上山之前,應淋足水分,保持根部濕潤,同時苗木應做到隨起隨栽。在桉樹幼苗的運送過程中,應全程保持輕拿輕放,避免過度震動影響根部土的密實度。在將苗木運送到定植穴后,及時去除塑料袋,如使用無紡布袋可帶袋種植。幼苗放置于定植穴中后,回填過程應保持營養土和表層土的緊密結合,不能留過大孔隙。蓋土應高出平面2~4cm,使用工具或腳進行踩實。
4 當年撫育
當年撫育的最佳時間節點應在栽植后的30d之內,當年哺育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提升苗木的成活率,提升造林的成功率。造林過程的當年撫育應格外重視,應用較好的撫育措施包括擴穴培土、割灌除草、追肥、補苗等。
4.1 擴穴培土
擴穴培土作業之前應將周圍的雜草去除,作業范圍建議在以苗木為中心的半徑為0.5m的圓內。擴穴作業后,應將周圍的表層土刨起來,并形成以幼苗為中心的半徑為0.4m、高度在10~15cm之間的圓形平臺。擴穴培土有助于幼苗的穩固,提升抗風性能,提升幼苗存活率,有利于后期生長。
4.2 追肥回土
追肥回土首先應開挖施肥溝,將肥料放置于施肥溝內,建議每棵幼苗使用0.25~0.3kg復合肥,施肥之后使用表層土覆蓋施肥溝,并進行壓實作業。追肥過程中使用的肥料應檢測其是否符合國家和行業標準,主要關注總營養物質含量,應不低于30%。追肥回土之后應注意檢查,保證每棵幼苗都追上肥,一旦發現遺漏應及時補上。
4.3 病蟲害防治
為有效防治大蟋蟀和黑赤土白蟻,建議結合當地特點,將桉樹種植栽培時間選擇在兩者開始活動之前,正常情況下是2月份。可以省工省料,還能保證林木的快速茁壯生長。為防止紫斑病和凍害,桉樹種植之后的追肥時間應在9月底之前。為有效殺滅病菌,應提前完成整地和暴曬工作;因地制宜,針對當地的主要病蟲害優選桉樹品種,嚴禁將攜帶病菌的苗木帶入林區。為提升整體的病蟲害抗性,建議多樹種綜合造林,避免單一樹種營造,在桉樹造林的同時,適當引入其它樹種;撫育要及時,清除枯枝,弱樹和病死樹。
5 萌芽更新管護技術
建議在秋季進行采伐工作,主要目的是提升苗木的抗逆性,提升桉樹在第2年臺風季節的抗風能力,減少桉樹苗損失。
萌芽更新管護技術中的高度控制,應嚴格遵循低伐根的原則,在平坦區域作業時應注意提升作業效率,對于地面以下生長出的萌芽條,應結合經驗判斷其是否形成了強壯的地下根系。一般情況下,桉樹伐根的高度控制在7~12cm之間。
對于伐木工作而言,在實際實施的過程中需要遵循技術性原則,采用油鋸合理地進行處理,此時應當注重安全性的管理,杜絕因為深度不夠而出現的抽心現象以及縮回斷裂現象。
撫育管理方式的選擇應根據根基萌芽條培育情況確定,如不及時進行伐根,萌芽條生長容易相互競爭養分和空間,導致生長不均衡。與此同時,部分萌芽條優于競爭關系而相互擠壓,降低了樹干通直度。伐木作業后的6~7個月之內,應及時跟進萌芽條整理工作,在桉樹萌芽條長到2m左右時,是開展萌芽條整理的最佳時間,此時萌芽條具有與壯苗、弱苗相互分化的特征。
可結合施肥進行撫育工作,肥料以復合肥為主,較為科學的施肥量應控制在0.6kg/株左右,以更好更快地促進桉樹萌芽生長。
6 結語
為緩解國內木材供需短缺矛盾,應大力營造速生豐產林,同時將傳統的林業粗放式發展轉變為集約式精細化發展。相比較于國內巨大的林木市場需求,我國森林資源嚴重不足,大力種植桉樹等速生豐產林是現今我國林業發展的一大主要任務。通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到桉樹具有產量高、生長快、環境適應力強、經營周期短等突出優勢,是優良的速生林木品種。本文從林地選擇、苗木選擇、造林技術、煉苗定植和當年撫育等多方面,論述了桉樹速生豐產林的造林管護撫育技術,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 許毅松.詔安縣桉樹速生豐產林造林管護撫育技術探討[J].綠色科技,2019(07):215-216,218.
[2]鐘康勇.桉樹短輪伐期速生豐產林造林技術[J].綠色科技,2018(11):129-131.
[3]黃榮林.桉樹速生豐產林營造技術及效益分析[J].廣西林業科學,2006(S1):27-29,36.
(責任編輯 賈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