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黨利
摘 要:本文通過對漢中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現狀的分析,指出了漢中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中的制約因素,并提出了建立健全相關法律制度和政策體系,加強農產品質量標準化體系建設,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農村信息網絡,培養電子商務人才、提高農民素質,完善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等一系列發展措施,希望可以對漢中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有所幫助。
關鍵詞: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措施研究
中圖分類號:[S-9]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200330055
1 漢中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近幾年,漢中緊緊抓住電子商務發展浪潮,對農產品電子商務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推進。目前,漢中已有1598家電商注冊企業。在淘寶、京東、1號店等電商平臺上,30多個縣、區有超過560種特色產品進行交易。目前,漢中已建立農村電子商務綜合示范縣5個,省級示范縣1個,示范企業2個,市級電子商務產業園2個,培訓中心1個,縣級公共服務中心9個,112個鄉鎮級電子商務服務站和757個貧困村網站。同時,漢中市積極協調阿里巴巴、京東等知名電子商務平臺和當地電商企業,通過招聘員工和“村淘合伙人”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819個,鼓勵支持本地電商企業累計投入516萬元參與脫貧攻堅,2017年帶動826名貧困人口實現增收,引進知名電商平臺,推動了漢中電子商務的發展。但是漢中電子商務的發展依然有其不足之處,具體表現如下。
目前,漢中農業局、漢中農業網、漢中市電子商務網、漢中商務局等相關機構在漢中農產品電子商務方面都沒有頒發具體的政策法規來保障電子商務的運行,相關網站都是提出電子商務發展以及農業發展意見,沒有明確的部門制定關于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法規。因為各個地方農業情況以及電子商務發展情況的不同,必須要因地制宜,制定適合當地電商發展的相關政策法規。
目前,農產品在質量方面的問題層出不窮,漢中農業局雖開展了一系列關于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市場監管等措施,但成效并不顯著,許多農戶仍存在使用農藥、添加劑等行為。許多農產品在進行電子商務交易前,沒有經過相關部門安全質量檢測,流通過程中物流包裝配送等也沒有在標準化的體系下進行。
漢中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政府在其中起了主導作用。漢中大部門涉農網站都是以政府為主體建設的,如漢中農業網等,基本都是由政府在其網站內進行網站建設,產品信息發布等活動。涉農企業以及農戶參與度不高,或許是受傳統觀念,以及技術水平等原因限制,企業及農戶沒有完全接受或應用電子商務,導致對其積極性不高,沒有完全利用和發揮電子商務這一新型交易模式的作用。大部分的農業網站都沒有完全起到產品交易的作用,網站建設首頁都是以農業動態、政策法規、企業宣傳、產品供需等信息服務為主,進行網上交易的很少,大多還是進行線下交易。
漢中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仍缺乏專業化的人才,雖然政府部門一直在組織進行職業農民的培訓教育,也在大力招募以及培訓專業電商人才,但由于農民基數龐大,其對農產品的培育具有一定經驗,但對電子商務的使用仍不熟練。有些農戶在與電商平臺簽訂協議后,仍不按照協議進行生產,亂使用肥料添加劑等,嚴重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而一些文化水平高的農業人才又大多從事的是教學與科研工作,對于農產品電商的發展缺乏實質性的指導。
漢中農產品生產規模較小,在農村地區較分散,漢中本身又位于陜西西南部地區,配送難度較大。加之農產品自身在包裝、保險、防破損等方面的要求較高,相應的物流配送成本較高。
2 漢中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 相關的政策法規不健全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各行各業出現競爭與摩擦是不可避免的,為了更好地促進電子商務的發展,相應法律法規的完善與規范也應快于電子商務的發展速度。在中央提出“互聯網+”計劃后,電子商務在我國各個行業發展迅猛,但相應的問題也層出不窮。雖然我國在2004年就提出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電子商務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但之后我國在電子商務立法方面的工作卻陷入了停滯。雖然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相關的法律規章制度,但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電子商務方面的問題,不能滿足電子商務發展的需要。網絡欺詐、支付安全等問題依然阻礙著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
近年來,雖然漢中市政府在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支持輔導政策,但是在農產品電子商務相關法律規章制度方面卻停滯不前,沒有做出相應措施。漢中農業部門以及政府部門目前沒有出臺關于電子商務方面的相關規章制度,涉農企業以及農戶,消費者的相關利益并沒有得到完全保障。漢中各個部門職能交叉,當消費者需要維權時,各個部門對待問題的尺度不一,沒有合適的法律法規以及部門來正確地解決電子商務的問題。而漢中目前尚未有正規的電子商務協會等來建立以及維護一個健康、公平、良好的電子商務環境。
2.2 農產品標準化體系建設不健全
目前,漢中農產品在生產、質量、包裝、配送、驗收等方面的標準尚不完善。通過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實現農產品的流通,就要求對農產品進行嚴格標準化的包裝,嚴格化的質量分級。但由于目前農產品生產仍以小規模農戶為主,大部分農戶以及涉農企業標準化意識淡薄,缺乏市場意識和市場信息,在生產規模小、種類多、資金不足的情況下,造成同一農產品質量標準不統一,品質參差不齊的情況。所以,在農產品質量標準化體系建設不健全的情況下,漢中農產品生產者普遍存在過量使用農藥、化肥、生長激素的問題,農產品質量難以得到保障,影響食品安全,嚴重損害消費者健康,從而也使得農產品品牌在消費者心中大打折扣,以至于影響農產品的銷售。
同樣,漢中目前在市場準入、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方面尚沒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機制,大部分農戶以及涉農企業都是自產自銷,通過接收互聯網訂單,自行進行產品銷售,但是卻沒有經過嚴格的市場質量安全檢測。由于目前農村地區沒有形成相關的農民合作專業社,或是合作社存在規模小、缺乏資金和相關的管理人才,職能尚不完善,內部管理不夠規范,以及品牌宣傳滯后等問題,明顯跟不上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快速要求。交易各環節缺乏質量安全的管理標準,尤其是網上交易商戶更是缺乏相關部門的監督管理。由于電子商務的交易存在虛擬性,商家以及消費者都不可能直接觀察到農產品的污染情況,這同樣需要相關部門在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的檢查與監督。
2.3 信息化基礎設施薄弱,投入不足
漢中位于陜西省南部,近年來經濟穩步增長,但農村的經濟發展較為緩慢。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薄弱,網絡覆蓋率有待提高。尤其是縣城到周邊,村莊與村莊之間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網絡循環系統,基礎設施的薄弱導致農民不能及時獲取相關的農業信息,只能沿用之前的習慣和技術進行農產品的生產以及銷售,同時也延緩了電子商務在鄉村發展的步伐。雖然近年來漢中政府根據國家相關政策加大了對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投入與建設,但是由于農村地區分布較廣,地域比較分散,而相應的,互聯網基礎設施成本較高,網絡營運商由于考慮到利潤不高,缺乏主動為農村提供網絡服務的志愿,這同樣成為制約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因素。
目前,農村部分地區還面臨道路設施未完全暢通,信息以及交通不能迅速及完整地到達鄉村區域;物流設施不到位,未能建立起完善的物流輸送體系及營運過程中生鮮物品的冷鏈設施。
2.4 農業電子商務應用人才匱乏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電子商務平臺的發展離不開專業的人才,而農產品電子商務需要的不僅僅要掌握各類法律知識、電子商務營銷、網絡安全與操作,同時也需要了解相關農產品知識的復合型專業人才。農產品電子商務不僅僅是簡單地在網絡上進行農產品的生產與銷售,而是要對電子商務涉及到的農產品的宣傳推廣、營銷、運營、物流配送、安全技術以及售后服務等各方面進行系統、科學的管理與掌握。在電子商務的背景下,農產品電子商務正從傳統模式向現代模式轉變。目前漢中市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經營模式主要以個體農戶為主,還有少數涉農企業,但其中大部分人知識水平較低,學習能力較差,對目前電子商務的了解與接觸較少,不能夠獨立以及完整的進行電子商務的運營。同時政府部門對此也沒有完全相關的專業人才,缺乏對這方面知識的培訓和業務指導,不能對農戶以及企業進行指導和幫助。
雖然國家不斷提出對農產品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的需要,各地院校也在加大對農業及技術人才的培養,但市場需要的農業人才還是嚴重不足。陜西省以及漢中高校內都有相關專業的畢業生,但大都沒有涉及農業專業的教育。而且目前大學畢業生大都流向一線城市,極少有畢業生愿意回到農村工作。同樣,相關技術人才也必須跟上如今互聯網信息技術發展的速度,及時提高和鞏固自己的專業知識與技能。
2.5 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不健全
漢中市位于我國西北地區,轄漢臺區和南鄭區2個區,城固、留壩、勉縣、西鄉、略陽、鎮巴、寧強、洋縣、佛坪9個縣,市政府駐漢臺區。在漢中部分農村地區,仍然存在道路不暢的現象,使得物流的觸角無法延伸到每個地方,仍有少數鄉鎮及村莊成為物流盲點。同時,由于農產品是一種實體商品,物流配送在農產品交易中顯得尤為重要。農產品的種類繁多,產品的配送需要高質量的運輸設備、保鮮設備,專業化的第三方運輸車輛和保險設備,但因為農產品季節性以及地區性等約束,自營物流的成本高且利用率低,且對物流技術有較高的要求,配送難度相對較大。冷鏈物流仍是物流發展的短板之一,由于生鮮物品的特殊性,其對低溫儲存、保鮮水平、質量安全、新鮮度和營養性等方面都具有較高要求。而漢中市冷鏈物流起步較晚,發展較為滯后,難以滿足生鮮農產品的要求。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農產品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制約了漢中市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
漢中當地許多物流企業的管理比較混亂,管理上的混亂就會直接導致服務上的混亂。常有購買的產品發生丟失、滯留、損害、盜竊等現象,以及物流服務人員配送服務態度差等,不僅會直接損害消費者利益,更會使該物流在消費者心中留下較差的印象,從而影響農產品銷售。
3 漢中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措施
3.1 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制度和政策體系
農產品電子商務要想健康發展,必須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規政策體系。在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方面,政府除了加大財力物力的投入,保證農村基礎信息的暢通之外,還應建立相關的政策,保護網絡交易環境的安全,確保農村電子商務的健康有序發展。隨著互聯網電子商務的發展,無論是相關的消費者還是企業,都有一項不可回避的問題就是網絡安全問題。在有關的法律糾紛面前,農民維權艱難,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保障,企業的發展受到嚴重影響。因此,加快有關法律規范的完善迫在眉睫。
漢中市政府及相關部門應該在我國電子商務立法逐步完善的基礎上,根據漢中市目前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實際情況,加快完善電子商務政策法規,逐步探索制定出一套適合漢中市電子商務發展的新機制。政府應制定包含漢中農產品電商發展的總體目標、發展方向、后續規劃等當地法規,明確各個部門相關職能劃分,避免職能交叉或重疊的出現。
要采用多元化的方法,讓廣大群眾知法守法,在農民、企業當中加大執法宣傳力度。對于黑客、網上詐騙等,政府部門應提高警惕,加強監管,提高網絡交易安全性。要營造一個健康、有序、公平的電子商務市場環境,加大對網絡電子商務監督管理力度,依法查處網絡違法經營活動。政府部門要及時處理解決電子商務投訴、維權等問題,要盡快建立健全電子商務領域執法協作機制。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有關個體、企業、電商等都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堅守法律底線,深刻了解到問題的嚴重性,為群眾的安全健康負責,確保食品安全。此外,電商行業也必須建立完善規章制度,加強行業自律,建立健康的企業文化制度。同時,漢中市政府應組織成立各種類型的行業協會等自律組織,要充分發揮電子商務行業協會、中介組織的作用,規范企業行為,加強行業自律與行業監督,共同促進漢中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健康有序發展。
3.2 加強農產品質量標準化體系建設
農產品自身的質量安全是必須關注的。同時,由于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特殊性,更要加強農產品質量標準化體系建設。必須加快農產品質量標準制定修訂進程,在建立完善標準體系上力求突破。建立農產品質量標準化體系,其本身就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也需要漢中農業相關部門相互配合,農業主管部門應當與食品衛生、質量監督等部門展開合作,探索建立農產品質量標準和管理制度體系,實施農產品質量追溯,保障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漢中市政府部門也應鼓勵和引導社會各界參與其中,尤其是農業生產者和相關企業,漢中市相關部門和各涉農企業應當向農產品標準化體系比較完整的省市學習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結合漢中市農業自身特點,建立符合實際情況的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
漢中政府部門、農業相關部門應加快農業質量標準化的推廣實施,強化產前農資、產地以及產品質量從源頭到加工的全過程認證。建立漢中農產品質量追溯機制,從農產品的源頭開始進行質量監管,并要求企業在農產品的包裝上附帶追溯基本信息,標明農產品的農藥殘留檢測結果、營養成分等信息,以便于消費者能夠清晰直觀地了解到農產品的基本信息,對其質量安全給予信任,在消費群體以及網絡平臺上迅速形成市場品牌效力和影響力。保護環境,給農產品提供優質的生態環境,合理使用化肥農藥,注重食品安全,政府和相關部門加大監管和審查力度,對存在食品安全隱患的企業進行嚴厲查處,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可靠。同時各級政府相關部門和企業要加大對農產品的科技投入,聘請專家在漢中市各農業產地及企業進行實地考察,對農戶和涉農企業在農業種植方面進行專業的指導,保障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對漢中特色農產品要充分開發其特色,樹立品牌意識。
3.3 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農村信息網絡
要想使農產品電子商務得到發展,必須要迅速普及互聯網基礎設施。與城市相比較,漢中農村地區信息化基礎設施明顯薄弱,許多偏遠鄉鎮地區至今還未得到互聯網的完全普及。針對漢中市部分農村網絡信息基礎設施薄弱、農產品信息傳遞方式落后等問題,政府部門必須要加強網絡基礎設施投資,應設立專門款項用于農村地區的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把農村劃為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加快實施農村寬帶進鄉入村工程,實現城鄉寬帶網絡全覆蓋。
政府部門應該制定漢中市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規劃,健全漢中市農業信息網。漢中市政府要加大對網絡體系建設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培養網站建設人才。建設專業性的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為當地農業生產基地及農戶和涉農企業提供網站建設,供求信息發布,產品展示等服務。在網站上發布的農產品信息能夠做到及時更新,讓農戶以及消費者能及時、迅速地了解更新、更全面的農產品信息。政府應該積極引導以及鼓勵農戶以及涉農企業積極參與到電子商務中來,必須跟上時代發展的趨勢,加入相關的電子商務平臺,鼓勵農戶以及企業踐行網絡下單,送貨到家服務。
同時,應該引導、積極幫助漢中鄉鎮以及村莊附近的商場、超市、賓館、飯店等公共場所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安裝免費WIFI等,引導電子商務企業加大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在漢中市縣、鄉鎮附近的公共場所,如公園、景區、廣場等地區實現網絡全覆蓋。
3.4 培養電子商務人才,提高農民素質
在鄉村區域,廣大勞動人民的文化水平相對落后,尤其是長期進行農業生產的勞動人民,對現代互聯網的發展,電子商務的應用,計算機技術的使用等更是有一定的限制性,因此其思維模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漢中市城鄉發展差距較大,城市發展迅速,互聯網普及較早,文化水平普遍高于農村地區,人民群眾對于電子商務的普及意識較強,但在漢中部分鄉村區域,由于互聯網基礎設施較落后等原因,農民對于現代化電子商務發展的認識有限。所以漢中市政府在進一步促進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之外,也要對鄉鎮廣大農民進行電子商務知識與技術方面的普及教育,傳播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普及電子商務基本知識,不斷增強農民的科技文化水平,使廣大農戶以及農民群眾樹立電子商務意識。此外,將基本的農產品電子商務知識與互聯網技術教給農民,發揮互聯網在信息搜索與信息傳播方面的巨大優勢,讓農戶學會使用互聯網進行農產品的銷售。漢中市政府以及農業部門要開展形式多樣的信息化知識和技能普及活動,組織電子商務建設實訓教學等,增強農戶獲取和利用信息的意識和能力。同時,鼓勵農民以及村干部外出參觀、學習,使其開闊眼界,更新思想,樹立信息意識、市場觀念,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
漢中當地需要培育與引進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對于農村部分知識文化水平較高、思想較為活躍的青年人,鼓勵其參與電子商務相關培訓教育活動,能夠熟練掌握互聯網技術與電子商務基本技能和相關知識,具備獨立解決電子商務基本問題的能力。政府應出臺相關人才引進政策,引導各大院校專業相關的學生深入到農村基層,幫助各地農村建立電子商務專業平臺。推動校企合作,可以與漢中當地電子商務協會、陜西理工大學、陜南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合作,整合專業師資力量,借助高校創業指導團隊,帶動產業升級,為產業發展提供決策支持。鼓勵和扶持各類專業化人才投資創辦電子商務企業,支持大學畢業生、個體工商戶以及返鄉青年等從事電子商務創業。引進擁有電子商務策劃能力和運營能力,能夠進行電子商務策劃和編輯策劃、營運推廣、具有貿易平臺應用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專業人才。
3.5 完善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
物流是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關鍵環節,其直接決定了農產品經過一系列環節最終能不能流通到消費者手中;物流環節中對產品的損害程度,同樣決定了消費者對產品的滿意程度。漢中市要想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必須盡快建立現代物流體系,完善物流配送體系。漢中政府應加大對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科技研發以及專業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完善物流硬件設施。此外,漢中市應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整合商貿、供銷、交通、郵政等公共資源,積極推進物流信息資源的開發共享利用。漢中市政府以及企業也應當結合漢中當地農業以及農產品特點、自身地理位置等條件,盡快建立一個適合農產品運輸的物流配送體系,積極引導鼓勵市場、企業以及郵政速遞等第三方傳統物流配送企業,采用現代物流管理理念和技術,建立面向漢中各個縣區、村鎮的物流配送中心,切實有效解決漢中農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使得現代物流的觸角延伸至每一個區域,增加農產品物流在漢中各個縣以及鄉鎮區域的配送。同時,漢中市也應大力發展對冷鏈技術的研究發展,以保障生鮮物品的流通。
漢中各快遞企業也應不斷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當地物流企業需要樹立現代化的企業管理理念,提高快遞服務人員自身素質,建立企業文化,將服務客戶作為自身宗旨,合理制定物流配送計劃與安排,及時根據市場需求變化,調整自身問題所在。漢中市政府部門還應制定有關漢中市快遞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在陜西、甘肅、四川毗鄰地區建立快遞物流中心,促進漢中農產品走出去;鼓勵快遞企業與電子商務企業合作,建設具有倉儲、轉運、分撥、配送等功能的電商快遞園區。同時,漢中相關部門和行業協會也要加強監管力度,對物流企業進行相關監督與管理,使消費者受益,同時也有利于建立一個健康的市場環境,促使好的管理理念真正在企業的行為中得到充分體現。
4 總結
綜上所述,通過對漢中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措施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十分肯定漢中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前景。漢中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正處于起步階段,而且電子商務的發展本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必須要對其發展有足夠的肯定以及耐心。目前,漢中主要農產品的銷售還是以傳統交易模式為主,而且在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的互聯網基礎設施、相關法律法規、物流配送體系以及專業電商人才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缺陷。但是,電子商務帶來的改變是顯而易見的,相信隨著政府與企業、農戶的共同努力,農村基礎設施的改善,國家政策對于電商的大力支持,農民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物流配送體系的完善,電子商務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一定會越來越好。
由于農產品都有其自身的屬性,所以漢中發展自身農產品電子商務時,不能生搬硬套別的地區與國家的成功模式,應結合漢中當地地理位置以及漢中農產品自身特點,探索出一條適合漢中自身發展的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道路。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是時代的需要,也將是中國經濟未來幾年新的增長點,相信在市場經濟與漢中當地政府共同作用下,漢中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將會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 劉韜,王妍.“互聯網+”背景下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問題初探[J].中國農業會計,2017(07):48-52.
[2]方曉霞.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基本措施分析[J].山西農經,2017(22):50.
[3]田茹,熊英,湯紅娜.河北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研究[J].河北企業,2017(01):71-72.
[4]陳俊.地方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策略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6,37(10):61-62.
[5]王松.銅山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及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2016(22):113,123.
[6]盛麗魟.武定縣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及對策[J].云南農業,2017(02):73-75.
[7]李瑋,王璐.河南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思路與對策[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6,36(03):42-45.
[8]林錦.互聯網時代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模式創新[J].閩江學院學報,2017,38(01):29-34.
[9]陳真.酉陽縣農產品電子商務物流發展探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7(18):66-67.
[10] 甘甜.基于電商環境談我國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J].商業經濟研究,2017(07):170-172.
[11]石鵬.平涼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與對策[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35):109-111.
[12]宋瑛,楊建安.重慶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7(02):159-162,2.
[13]劉金紅,趙延君,黃榮.產業價值鏈視角下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探討[J].商業經濟研究,2017(24):133-136.
(責任編輯 賈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