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啟發 吳蘭英 龍志友
摘 要:近幾年來銅仁市青花椒產業迅速發展,栽培面積超過1萬hm2。栽植時間是2014—2019年春,投產面積不足667hm2。海拔超過800m的地方九葉青花椒冬天受凍害,基本上死亡。通過對思南、印江、松桃和沿河縣青花椒產業發展調查研究,按照產業發展“8要素”要求,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如培訓農民、技術服務等方面。本文的技術要點和觀點能夠對銅仁青花椒產業發展有所幫助,助推脫貧攻堅。
關鍵詞:銅仁;青花椒;產業發展“8要素”
中圖分類號:[S-9]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200330057
青花椒產業列入了2019年銅仁市中藥材產業專班發展項目,種植青花椒是一項生產周期長、見效快(2.5a)的農業產業。建設綠色發展先行示范區,讓荒山變成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農業產業發展要全面落實農業產業“8要素”,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其中農業產業選擇的品種是關鍵,要根據品種的特征特性和各地的環境氣候,因地制宜,進行種植,并且按照產業發展“8要素”要求,有效有序有組織地進行生產。
1 銅仁市青花椒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1.1 品種選擇單一
品種選擇只有九葉青花椒,當地政府、公司和種植戶對九葉青花椒品種的特征特性不了解,沒有因地制宜。如,松桃、印江有的地方種植在海拔800m以上的區域,冬天遭受凍害,大面積九葉青花椒死亡。青花椒品種有九葉青花椒和藤椒(學名竹葉花椒)。九葉青花椒不耐寒,適宜海拔650m以下區域種植,生長旺盛,不受凍害,2~3a內能夠進入生產期;藤椒耐寒性強,適宜海拔2000m以下區域種植。
1.2 培訓農民不到位
許多鄉鎮在農業技術培訓這項工作中沒有目的性,要有針對性進行當地主導產業培訓。扶貧先扶智(志),很多地方沒有對種植青花椒的村民開展種植技術培訓。
1.3 技術服務不到位
技術服務是前提,是實現農業技術融入農業產業的根本手段。一些縣和鄉鎮農業部門沒有組織專業的技術服務團隊,即使組織了也是形同虛設,對青花椒種植專業合作社和農戶開展的技術服務工作未落到實處;個別公司專業技術人員少,對整個產業生產過程知識欠缺。
1.4 資金籌措不到位
資金籌措是農村產業發展的發動機。資金籌措應當遵循成本低、風險低、額度高、效率高、可持續的原則,不斷創新籌措資金的具體方式。如,松桃種植青花椒平臺公司,組織不力,按季節該給青花椒施肥、除草,但由于資金不到位,使整個青花椒產業管理不理想,導致今年有部分地區青花椒長勢良好但沒有進入投產。
1.5 產銷對接不到位
產銷銜接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貴州農村產業革命必須打好產銷對接的市場牌,建立起交易市場,引進企業,樹立起自己的品牌。
1.6 基層組織對青花椒產業重視度不夠,只種不管
村子強不強,要看“領頭羊”。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尤其是帶頭人,要促進村支兩委人員投入到農業產業發展中來,不能不重視,不學習技術,不有效組織生產。
2 九葉青花椒和藤椒特征特性和種植技術
九葉青花椒為喜光照喜溫樹種,在同仁市適宜海拔650m以下區域種植。較耐干旱,一般在年降水量600mm左右的地方,生長良好,大量結實。萌芽力強,能耐強度修剪。生長快,結果早,見效快,一年生苗高可達1m左右,栽后2~3a就進入生產期,4~5a進入豐產期,并延續15~20a。不耐寒,在海拔800m以上區域容易受凍害死亡。最不耐澇,花椒生長需要大量的氧氣,短期積水或洪水沖淤都能使花椒樹因缺氧而死亡。
藤椒為喜光喜溫樹種,適宜在海拔2000m以下地區種植。藤椒生長發育期間需要相對較高的溫度,如遇氣溫下降到-18℃時,枝條即受凍害,同仁市屬于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海拔650~1500m種植藤椒是充分可行的。藤椒耐干旱而不耐澇。藤椒對土壤適應性很強,在紫色大土、黃色小土以及沙質土壤上都能生長。藤椒的萌芽力強,能耐強度修剪,隱芽壽命長。
2.1 九葉青花椒種植技術
2.1.1 栽植時間
九葉青花椒栽植時間可分為冬季定植和春季定植。冬季定植選擇在10—11月,春季選擇在苗木芽體剛萌動時栽植。
2.1.2 栽植密度
根據地形、土壤、管理和規劃確定。對土層深厚、質地良好,肥力較高的土地,栽植密度為2m×2m(160~170株/667m2);對土層較薄,質地較差,肥力低,坡度較大的土地,栽植密度為2m×3m(110~120株/667m2)。
2.1.3 栽植方法
2.1.3.1 挖坑
一般栽植坑深度為30~40cm,直徑30~40cm,挖坑時,表層20cm土壤與深層土壤分開堆放。栽前苗木要求分級,高與高的一起栽,矮與矮的一起栽,高矮基本一致,花椒苗要栽正栽直。
2.1.3.2 栽苗
栽前剪掉傷根,表層土壤回填上部,在小丘頂定植點挖穴,將花椒苗放入穴中,使其根系自然分布于穴內,邊填土邊用腳輕踩,讓根系與土壤充分接觸,同時用手輕提椒苗,讓根系自然舒展。定植完后要確保根頸部位不深埋土中,蓋土做盤,盤內灌透清水,缺水地方可用地膜將定植坑覆蓋,提高成活率。
2.1.4 施肥管理
促芽肥,施肥時間選擇在1月份,以氮、磷、鉀配合綜合施肥;保花保果肥,在3月份施用以鉀肥含量較高的花椒專用肥和清糞水灌施并肥窩覆土;壯果肥,施肥時間選擇在4月中旬,以磷鉀肥為主,結合施肥進行適當葉面根外追肥;月母肥,施肥時間宜在6月下旬—7月上中旬,即花椒采摘、修枝前施放花椒專用肥;越冬肥,在冬季摘心清園時施放花椒專用肥,間作豆科綠肥。幼齡花椒,除重視施用農家有機肥外,還宜間作豆科綠肥,也是綠色食品花椒生產重要措施之一。
2.1.5 修剪技術
九葉青花椒整形修剪應采取“小樹冠,多主枝的夏季強剪回縮,冬季壓枝摘心”的修剪原則。采取1a定桿,2a定枝,3a定型,開心形樹形。修剪方法為疏剪、短截、回縮、摘心、抹芽或抹梢、拉枝或壓枝。
2.1.6 田間管理
嚴格按照綠色農產品生產要求進行田間管理、施肥和病蟲害防治。
2.2 藤椒種植技術
2.2.1 栽植時間與密度
定植時間于當年9月—次年3月底均可,春栽宜在土壤解凍后至苗木萌芽前,秋栽宜在雨后進行。栽植密度以株行距在4~5m為宜,種植密度可依地勢而定,一般為30株/667m2左右。定植方法與九葉青花椒相似。
2.2.2 栽后管理
栽植后根據苗木狀況及時定干,在0.5~0.6m以內多余部分剪除,保留上部3~5個枝條。同時,注意防治蟲害,保障幼苗健壯生長。肥水管理與九葉青花椒相似。
2.2.3 整形修剪
當年栽植的幼樹采取主枝長放,其余枝打尖,促發側枝第2年結果;整形以自然開心形為主,一般留主枝5~7個,每個主枝上再選留2~4個側枝。結果樹修剪以疏為主,疏除病蟲枝、交叉枝、重疊枝、密生枝、徒長枝,交錯占空,樹高一般不超過2.5m,以利于采果、修剪和病蟲害防治。
3 銅仁青花椒產業發展關鍵措施
3.1 品種選擇
因地制宜,針對不同海拔地區選擇種植九葉青花椒或藤椒。海拔650m以下地區種植九葉青花椒,海拔650~1500m地區種植藤椒。
3.2 培訓農民
要培訓農民,教會農民種植方法,加強技術服務,在整個生產過程、育種、田間管理都要搞好服務;不間斷地對農民進行培訓,培育造就一支龐大的、創新力強的職業農民隊伍。采取課堂理論教學和現場實地修剪講解教學相結合方式,選擇有一定文化層次的人作為主要培訓對象,要求這部分人接受能力強,可作為技術骨干培養,能起到傳幫帶的作用。
3.3 技術服務
技術服務是實現農業技術融入農業產業的根本手段。市級層面在涉農部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相關企業抽調有實際經驗的專家組成團隊進行總的技術把關;各縣涉農部門以及各鄉鎮農業服務中心要有效組織起一支專業化隊伍,建立起網絡服務平臺及微信關注公眾號平臺,有層次、有梯隊進行技術跟進和技術服務。銅仁組工智慧黨建云專家服務操作程序過于復雜,只能黨員進入,有一定局限性,不利于一般群眾進入咨詢。
3.4 籌措資金
資金籌措是農村產業發展的發動機。資金籌措應當遵循成本低、風險低、額度高、效率高、可持續的原則。可通過平臺公司融資、退耕還林政策、大戶投資、散戶眾籌等方式進行籌資。
3.5 組織方式
創新組織方式,公司加專業合作社加農戶、公司加大戶加農戶、專業合作社加農戶。要以公司為龍頭,市場經濟為導向,組織發展生產。
3.6 產銷對接
擴大招商引資,招商引進專業的青花椒公司進行深加工和銷售。有規劃地在各地建設凍庫、烘干廠和青花椒集中產區建立交易市場。
3.7 利益聯接
創新利益聯接模式,充分考慮各方利益,有效組織生產,實現利益分配公平公正。“721”模式的分配方式:農戶占70%,公司或專業合作社占20%,集體經濟占10%,這種分配模式下不利于公司和專業合作社發展;公司或專業合作社占70%,集體經濟占10%,農戶占20%,這種模式扶貧效果不理想。“451”模式:農戶占40%,公司或專業合作社占50%,集體經濟占10%;農戶占50%,公司或專業合作社占40%,集體經濟占10%。“451”模式是根據資金來源情況確定利益分配方式,既有利于公司或專業合作社發展,又有利于貧困戶增收,提高大家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 劉汝乾.九葉青花椒縮枝矮化密植技改豐產管理技術初探[J].安徽農學通報,2012,18(16):168-170.
[2]劉祥.九葉青花椒高產管理栽培技術[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4(11):112-113.
[3]余啟發,梅伍明.九葉青花椒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林業產業,2016(09):147.
[4] 余啟發,梅伍明,吳蘭英.青花椒豐產“二四”法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8(10):61。
(責任編輯 常陽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