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嬙


【摘 要】??目的: 探究凝聚胺介質配血和卡式配血在臨床交叉配血檢驗中效果。 方法: 選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到中心血站檢驗的患者62例,分為實驗組、對照組,各31例,實驗組采用卡式配血法進行檢驗,對照組采用凝聚胺介質配血法進行檢驗,對比檢測結果。 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陽性檢出率、假陽性率、主側陽性率和次側陽性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卡式配血在臨床交叉配血檢驗中應用已經獲得良好的臨床效果,陽性檢出率顯著極高,該種檢驗方法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關鍵詞】? 凝聚胺介質配血;卡式配血;交叉配血;檢驗;效果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5-063-01
目前我國臨床中各種疾病均具有著較高的發病率,臨床中疾病的治療和搶救對血液也有了更高的需求。在對患者進行輸血治療前,應由交叉配血確定患者所需要的血液,以保證輸血治療的安全性。當下臨床中,常用的交叉配血方式種類有很多,常見的交叉配血方式為鹽水法、卡式配血、凝聚胺介質配血法,不同方法結果也會存在一定差異性 [1] 。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到中心血站檢驗的患者62例進行研究,分為實驗組、對照組,各31例。實驗組中男15例,女性16例,最大年齡為55歲,最小年齡為19歲,平均年齡為(37.85±1.92)歲,對照組中,男14例,女17例,最大患者的年齡為55歲,最小患者的年齡為18歲,平均年齡為(37.99±1.93)歲,將兩組患者的一般數據輸入到統計學軟件中進行計算,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凝聚胺介質配血法,采集患者的血清2滴血清作為實驗標本,將其與紅細胞相融合,向其中加入低離子強度介質0.6ml,并充分將其搖勻,隨后滴入凝聚氨介質,滴入計量為6滴,充分混合后,搖勻,隨后將上述標本進行離心處理,離心后的試管內留有液體0.1ml,隨后加入重懸液,滴入劑量為2滴,混合并充分搖勻,于顯微鏡下進行觀察,若1min內聚集、不散開,則檢測結果為陽性,若紅細胞無凝集現象,則檢測結果為陰性。
實驗組:卡式配血法進行檢驗,采集患者血清50μl作為檢驗標本,同時需要將供血者紅細胞血液50μl加入其中,將上述混合液放置于37℃下靜置,靜置時間為15min,取出后進行離心處理,離心時間為5min,用肉眼觀察紅細胞沉積現象,若紅細胞沉積底部為陰性,紅細胞聚集于凝膠帶則為陽性。
1.3 觀察指標
對比陽性檢出率、假陽性率、主側陽性率和次側陽性率。
1.4 統計學分析
SPSS17.0,用率(%)表示陽性檢出率、假陽性率、主側陽性率和次側陽性率,行x 2檢驗,當P<0.05時,統計學意義存在。
2 結果
2.1 對比陽性檢出率、假陽性率
實驗組陽性檢出率、假陽性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統計學意義存在(P<0.05),見表1。
2.2? 對比主側陽性率和次側陽性率
對兩組主側陽性率和次側陽性率進行計算,實驗組主側陽性率和次側陽性率較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血液是臨床中多種疾病治療和搶救的主要手段。交叉配血主要是指將血清中加入供血者的紅細胞血液完成相關凝集實驗,只有交叉配血兩側均無凝集反應,才能夠進行輸血 [2] 。若一側出現凝集反應,則說明配血基本相合,只有在緊急情況下能夠進行輸血治療。就需要進行輸血治療的患者而言,進行交叉配血可明確患者的血液類型以及輸血需求。近年來,交叉配血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只有在保證交叉配血的前提下,才能夠保證輸血的安全 [3] 。
臨床中,進行交叉配血的方法有很多種,卡式配血和凝聚胺介質配血較為常用。凝聚胺介質配血在臨床應用過程中具有操作簡單的優勢,該種檢驗方法常應用于快速交叉配血,但由于受到時間限制的影響具有較強的局限性,可受到多種因素影響,檢測結果會出現一定偏差,例如,滴管洗頭和玻片過干、過濕、污染等均可使檢測結果受到影響,容易導致溶血現象的發生 [4] 。卡式配血方法近年來在臨床中得以應用,屬于一種新型技術,可對紅細胞的抗體、抗原反應清楚顯示,以判斷凝集程度,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在實驗過程中人為干預較少,使人為誤差得以降低,以提高檢驗標本的準確性,同時避免了血清標本感染,目前臨床中已經將該種交叉配血方法作為首選方法 [5] 。
綜上所述,卡式配血在臨床交叉配血檢驗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可獲得較為較高的準確結果,該種檢驗方法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松坤. 凝聚胺介質配血和卡式配血在臨床交叉配血檢驗中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8,23(31)126-127.
[2] 李清, 古麗扎爾, 李志強. 吸收放散試驗在高效價冷凝集素致ABO血型鑒定不符及交叉配血不合的應用[J]. 中國醫藥科學, 2018, 2(22):118-120.
[3] 王華玲. 卡式微柱凝膠試驗在臨床輸血檢驗中的應用[J].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8, 14(35):216-216.
[4] 包健. 兩種配血方法在臨床工作中的比較[J]. 醫學信息:中旬刊, 2017,23(3):947-947.
[5] 馮力彬, 王艷彬. 不同配血方法在交叉配血試驗中的應用效果[J]. 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 2018, 33(2):225-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