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蓮


【摘 要】??目的: 觀察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護理中的效果。 方法: 選取2018年3月-2019年4月收治的80例腦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行臨床護理路徑,觀察兩組護理效果。 結果: 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知識知曉率及護理滿意度等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腦出血患者采用臨床護理路徑,可以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縮短住院時間,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提升其護理滿意度,促進患者病情恢復。
【關鍵詞】? 臨床護理路徑;腦出血;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969.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5-152-01
腦出血具有高致殘率、高死亡率的特點,并且在老年人中極為常見,嚴重者可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威脅。在護理中,最大程度恢復患者身體各項功能,提高生活質量是重點 [1] 。根據患者需求,一種全新的護理模式應運而生臨床護理路徑,其作為一種全新的護理模式,是由專業的具有較多經驗的護理人員組成,結合患者情況根據最新標準來制定的標準化護理,護理人員依據該標準對腦出血患者進行日常護理,并且在實際工作中針對患者不同體質,不同需求做出適當調整,最大程度對患者實行全方面護理,以提高效率。本研究選擇80例腦出血患者,觀察臨床護理路徑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3月-2019年4月收治的80例腦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其中觀察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56~78歲,平均年齡:66.2±1.9歲;發病至就診時間:3~15h,平均時間:7.61±0.88h。對照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57~80歲,平均年齡:66.5±2.0歲;發病至就診時間:3~14h,平均時間:7.63±0.82h。排除標準:(1)深度昏迷者;(2)并發腦疝者;(3)伴有嚴重腎肝心等器質性疾病者。兩組年齡、性別等方面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主要內容有常規用藥指導、定期檢查等方面。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臨床護理路徑,主要內容包括:(1)組建臨床護理路徑小組及量表:由經驗豐富的醫護人員共同組建護理小組,并根據臨床實際情況,以患者為中心,建立護理路徑量表。主要內容有入院指導、心理護理及用藥指導等方面;(2) 護理人員必須將量表內容引入護理全程,并將相關數據進行仔細記錄。主要內容有:①細節護理:護士應主動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醫療條件、相關規章制度等,進而減輕其緊張、不安等情緒;另外對患者實施常規檢查時,應積極向其講解治療時間、方案等方面,并耐心地解答患者的問題;②用藥護理:護理期間,護士應仔細記錄患者用藥的時間、次數及用量等,避免發生遺漏。并積極向患者介紹按時用藥的意義,提高其治療依從性;③飲食護理:護士應指導患者食用富含維生素、蛋白質的流食,保持科學合理的飲食方式,確保營養的均衡,有利于患者體力的快速恢復;④心理護理:部分病情較重者往往心理負擔較大,因此治療、護理依從性較低,此時護士應以更加細致、耐心的服務態度感化患者,并用溫和的語言改善其不良情緒,指導其對抗疾病的信心。待疾病明顯改善后,護士可按照患者意愿,為其制定相應的戶外訓練計劃,這不僅有利于緩解患者的內心壓力,還可通過增強患者的免疫力 [2] ;(3)護理小組成員應每天定時查房,并檢查量表內容的落實程度,并仔細觀察患者病情的變化,若出現異常情況應積極采取相應措施;(4)出院前,護理小組應對詳細評估護理效果,并調查護理滿意度。同時護理人員還應囑咐患者定期復檢,并進行適度的戶外訓練,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以及樂觀的心情。
1.3 觀察指標 (1)生活質量評分:使用GQOL-74量表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該量表內容主要包括物質生活、軀體功能及心理情況等四個項目(每個項目滿分100分),分數越高表明生活質量愈好;(2)護理滿意度;(3)知識知曉率;(4)住院費用;(5)住院時間。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 ±s)表示,組間差異、組內差異采用t值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 2值檢驗 ,P<0.05時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知識知曉率、住院費用及住院時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腦出血是臨床中神經內科較為多見的急性腦血管病變,它具有起病驟然,病情發展快等特點。臨床主要表現為劇烈頭痛、嘔吐等癥狀,嚴重者甚至發生呼吸衰竭而導致患者死亡, 威脅了患者的生命健康。所以積極有效的治療、護理對于降低患者死亡率,促進患者的快速康復具有重要的意義。常規護理手段因護理目標不明確而造成臨床效果較差 [3] 。近幾年,臨床護理路徑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臨床工作中,它是以“患者為中心”的新型護理方法,可使患者入院期間享受健全嚴謹的護理體系,同時在護理過程中,護理小組成員還會根據臨床具體情況對護理內容進行相應的調整及規范,進而提高護理方案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為促進患者快速康復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知識知曉率及護理滿意度等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可有效改善腦出血患者的生活質量,縮短了住院時間,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復,值得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安娜,楊亞婷. 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9,11(9):144-146.
[2] 章燕紅. 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護理中的應用體會[J]. 心血管外科雜志,2019,8(2):182.
[3] 孔巖. 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18):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