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謙
【摘 要】?兒科急診過程中,需要改根據危重患兒的實際情況進行分診,流程分析和管理,注重早期患兒的治療情況和治療標準需求,逐步降低患兒的死亡率水平,從而減輕患兒的醫療糾紛問題,從而提升家屬的綜合滿意度水平。 方法: 選取兒科急診發生潛在威脅的患兒20例,其中包含早期膿毒血癥的患者5例,腸道病毒的5例,爆發性心肌炎的患者4例,重癥感染的患者6例。根據醫療糾紛分析20例中實施有效的急診潛在風險管理后,從20例逐步下降到6例。 結論: 兒科急診潛在危重患兒臨床處理中,需要加強有效的管理,提升家屬的綜合滿意度。
【關鍵詞】? 兒科急診;潛在危重;流程與方法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5-224-01
引言
兒科急診患兒的發病快,反應急,病情發雜,面對急診患兒需要實施分診護理操作,明確醫生的實際診治標準,分析可能存在的護理問題,避免延誤患兒的診治時間,導致病情發生惡化。大量患兒急診,容易引發病情惡化,危機患兒的生命健康,產生嚴重的醫療糾紛問題。
早早期患兒潛在急診治療過程中,需要注重對患兒的危重情況識別,以有效的方式,及時處理患兒的潛質風險問題。
1 方法
1.1 建立完善的患兒急診管理系統 按照國內外的急診分診模式標準,分析兒科急診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患兒急診分診標準參考分析。
1.1.1 明確急診分診的評分標準
按照兒科急診分診的分析標準,注重評價分析。急診分診護理過程中,需要加強對患兒的外包特征分析,明確其實際的反應,清醒程度、是否疼痛、肌肉張力、運動情況、坐姿、體位、提醒、面色、呼吸系統等。通過呼吸速率、呼吸力度、空氣進入的狀況等進行評估,分析患兒的循環系統標準,加強心率、血壓、脈搏、毛細血管、皮膚顏色等情況的分析。
依據兒科急診分診標準流程,制定合理的兒科分診評分模式,明確實際分流診斷的操作標準。候診時候,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實施分診操作,注重動態評估,及早發現患兒的潛在危機情況,注重綠色通道的搶救操作。
1.2 注重潛在危重患兒的篩選
對于早期識別危重患兒,急診醫護工作者需要掌握疾病的整體臨床特征表現,注重患兒實驗檢查標準項目、臨床反應的實際情況標準。對敗血癥、全身炎癥、反應綜合證、手足口病、爆發性心肌炎等癥狀進行分析。
1.2.1 敗血癥的早期治療
早期敗血癥的發病不明顯,發熱、腹痛、皮疹,冬季出現不明原因的嘔吐,發熱,高熱不退等。需要根據末梢血管,實施C反應蛋白的檢測,分析抗干擾治療的惡化情況。依據住院標準,根據護理情況實施培養。手足口病治療過程中,需要實施短期的危機病理分析,注重持續高熱、冷汗、嘔吐、心率、血細胞數增加、高血壓、高血糖等輔助數據的檢測。明確患兒的發熱處理過程,對發熱的患兒實施血常規的檢驗分析,明確早期對患兒的細菌感染情況分析,實施短期的診斷。護士急診評分標準分析中,需要對患兒出現的心率、血壓等進行檢測。
1.2.2 患兒高危情況的快速處理
患兒的發病快而急,有四分之一的患兒會出現高危情況。根據患兒候診期間的實際情況,需要實施分診護理,注重患兒的動態病情評估分析,實施定期的巡檢,明確診斷區域,確定分診標準。按照巡視的操作流程,及時進行溝通。與患兒家屬進行溝通,這有利于護理人員對患兒病情的早期判斷。
1.2.3 護理人員的臨床培訓
傳統的護理分診方法是根據患兒情況、病史進行分析。患兒需要通過掛號、診斷順序進行。但對于危重患兒,需要先治療就補手續。根據急診崗位護理的分診流程標準,需要對護理人員實施不同標準的考核,對患兒的血壓、脈搏、提問、血氧飽和度等進行評估,充分掌握患兒的基本情況。護理人員需要嚴格做好護理工作,明確分診的標準。對護理人員需要進行必要的考核,做好評分和分級標準判斷,對護理人員實施必要的急診分診評估分析,明確患兒的分診標準,做好記錄。
2 結果分析
依據2018年-2019年收治的患兒5000例急診患兒,發生糾紛的有50例,經過實施潛在危機患兒早期識別管理后,降低到8例,下降率達到84%。
3 談論分析
3.1 早期患兒潛在危重病的識別與管理
按照早期醫護人員的實際情況,需要實施早期接診潛在風險分析,注重患兒早期發病突變的因素。依據患兒的安全隱患,及時處理醫療糾紛問題。依據患兒的嘔吐,及時轉入危機護理操作階段,避免了患兒可能產生窒息的風險。對于患兒進入昏迷的情況,需要及時實施CT檢查,發現患兒的腦內腫瘤后,及時轉入專科部門進行手術治療,避免醫療糾紛,耽誤患兒病情的診治。通過急診醫護的治療,可以有效的將危重疾病進行轉化,降低死亡率,改善患兒的早期病情,做好必要的病情篩選工作,定期培訓醫護人員,實施早期的癥狀評估,逐步降低的醫患糾紛問題。
3.2 提高醫護人員的綜合合作模式水平
急診護理人員需要加強綜合意識的提升,注重患者的特殊情況調配。根據被動執行的操作,需要結合醫生的實際管理評估標準,充分了解患兒的病情發展可能性,以便實施動態的數據評估。醫生需要結合患兒的搶救情況,對護理人員實施有效的維持操作,注重患兒的生命護理搶救情況,實施必要的積極配合。對于危重患兒,需要醫護人員配合,盡可能短時間內滿足護患的標準需求,注重護理操作的動作、思維、判斷的準確性,加強患兒的診治操作。護理人員通過有效的病情診斷,以細致的觀察分析為標準,加強對醫療相關信息的溝通,逐步增強醫護之間的信任度和感受效果。
4 結語
綜上所述,兒科急診危重患兒臨床處理操作過程中,通過有效的分層管理,提高醫護人員在接診急診患兒的操作流程化,注重患兒早期的危重風險意識規劃,明確實際管理的操作模式,提升早期的診斷和分析標準,不斷提升患兒的綜合治療效果分析。通過合理的危重患兒診斷分析,及時調配操作流程,注重治療識別、管理水平的提升,解決醫護人員的綜合操作管控模式辦法,實現兒科急診危重病情的有效的診斷和治療標準分析,提升危重患兒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金匱要略》對危重病的預后判斷[J]. 盧藝,鄧旻.中醫雜志. 2017(08)
[2] 小兒危重病護理評分在危重病患兒護理中的應用[J]. 張秀玲.齊魯護理雜志. 2017(07)
[3] 急診危重病合并感染的降階梯治療研究[J]. 張帆,張艷,王波.當代醫學. 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