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斌
【中圖分類號】R71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5-239-01
小兒麻痹后遺癥在五歲以下的兒童里較為多見,主要為嗜神經病毒感染運動細胞所致。常見的小兒麻痹后遺癥臨床表現有全身疲憊、肌力減退、骨質疏松、關節(jié)疼痛等,行走或上樓困難,多因肌肉癱瘓而引起畸形病癥,常累及下肢。手術矯正成為小兒麻痹后遺癥治療的有效手段,能夠改善機體非正常功能,重建肌力。兒童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在手術麻醉過程中與成人相比有著明顯的特殊性,因此我們要加強對手術麻醉的認識,更要時時刻刻地想到麻醉時的注意事項。
1 麻醉方法
對小兒麻痹后遺癥患者而言,如果麻醉所選擇的方法不當,則很有可能造成麻醉阻滯不全或失敗,最終使后面的手術不能順利地進行,所以要根據具體的手術來選擇合適的麻醉位置,常用的麻醉方法包括連續(xù)硬膜外麻醉、全麻、基礎麻醉加硬膜外麻醉、臂叢神經阻滯麻醉。
硬膜外麻醉是指硬膜外間隙阻滯麻醉,將局麻藥注入硬膜外腔,以便阻滯脊神經根,達到支配區(qū)域產生暫時性麻醉。給藥方式有連續(xù)注藥法和單次注藥法。下肢軟組織手術常用連續(xù)硬膜外麻醉。使用的藥物要求具有彌散性強、穿透力強、毒性小的特點,而且藥物起效的速度要快,在較長時間里藥物的作用不會失效,臨床上常用藥物是利多卡因和羅哌卡因 [1] 。麻醉的穿刺部位分為高位、中位、低位、骶管,根據手術部位的不同選擇合適的麻醉部位,下肢手術常在腰3-4腰椎棘突間。
神經阻滯麻醉又被稱為傳導麻醉,是指將局部麻藥注射到外周神經干附近,以達到切斷神經沖動傳導的目的,使神經所支配的區(qū)域麻醉,具有用藥少、作用時間長、范圍廣的優(yōu)點,能夠有效消除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的疼痛。
全麻是指從呼吸道吸入或靜脈注射麻醉藥物,產生中樞神經系統的暫時抑制,使患者的意識喪失、痛覺消失,減輕手術過程中的痛苦。藥物被代謝或從體內經過尿液排出,病人的意識和痛覺便可以逐漸恢復。此麻醉方法適用于學齡前兒童及畸形嚴重的患者。
2 麻醉出現失誤可能導致的后果
對于硬膜外麻醉而言,如果出現失誤則有可能導致全身中毒反應、誤入蛛網膜下腔、誤入蛛網膜下間隙、導管折斷、硬膜穿破、頭痛、神經損傷等。硬膜外腔下方位置分別是硬脊膜下腔、蛛網膜下腔,如果麻醉時沒有規(guī)范地進行操作,如垂直插入,則很有可能破壞蛛網膜,誤將藥物注入蛛網膜下腔和蛛網膜下間隙,可能導致病人全脊髓麻醉,發(fā)生休克,甚至呼吸驟停 [2] 。硬膜外隙有豐富的血管叢,當穿刺時,如果穿刺針或導管誤入血管而沒及時發(fā)現,將引起全身中毒反應。穿刺針刺入蛛網膜下腔,會同時損傷脊神經根和脊髓,導致神經受損,術后有神經麻木及運動障礙 [3] 。無菌操作不嚴謹可能導致硬膜外感染和膿腫。
對于臂叢神經阻滯麻醉而言,麻醉失誤則有很大的可能性導致急性局麻藥中毒、氣胸或張力性氣胸、全脊髓麻醉。急性局麻藥中毒主要為麻藥被誤注入血管內,病人出現興奮、全身驚厥、呼吸循壞衰竭。氣胸主要是由于鎖骨上法麻醉時,針尖越過了第一肋骨而刺破了胸膜甚至肺組織。全脊髓麻醉是肌間溝法麻醉時,穿刺針以水平方向刺入過深造成的。
對全麻后可能產生的并發(fā)癥如果沒有做出正確的防范措施,則很可能導致呼吸系統疾病,如呼吸道梗阻、舌后墜、喉痙攣等。舌后墜是由于全麻或昏迷時,舌因其重力貼向咽后壁,引起呼吸不暢。喉痙攣的原因是淺麻醉和缺氧。
3 麻醉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硬膜外麻醉要格外注意選擇合適的麻醉部位,在麻醉時,一旦麻醉部位出現差錯將極有可能導致種種手術問題。下肢手術腰2-3或3-4間隙,骨盆手術1-2腰間隙,會陰部手術腰4-5間隙或骶管。對麻醉藥物來說,要根據患者的年齡選擇合適的用藥量。14歲以內1.3-1.5%濃度,14歲以上1.6%。在麻醉時還需注意適用的禁忌,主要有低血容量、休克病人、穿刺部位感染者、穿刺部位術后、外傷、畸形者、精神病等。對于穿刺來說,要嚴格消毒,以穿刺點為中心,半徑至少15cm,避免感染;開放靜脈輸液系統,備好氣管插管、給氧設備、急救用品以防治全脊麻 [4] 。穿刺針頭要斜面方向,在最初穿刺部位2-3cm與身體縱軸平行。達到黃韌帶時穿刺針旋轉90度,不可在到達硬膜外腔后再旋轉,此時旋轉可能刺破硬膜。
神經阻滯麻醉主要有頸叢神經阻滯、臂叢神經阻滯兩種情況。小兒常用臂叢神經阻滯,操作方法有三種:經鎖骨、經肌肉溝、經腋窩。穿刺部位有感染者、精神高度緊張者應慎用。病人的身體狀況會直接影響到麻醉的效果,所以麻醉前要了解清楚病史、用藥史,做好各項檢查,對病人的身體狀況準確進行評估。麻醉過程中注意針頭方向不能水平,刺入的位置必須準確,否則很有可能出現意外,要提前做好麻醉的應急方案,備好麻醉機、氧氣、氣管插管用具及急救藥品。在手術后醫(yī)生要注意觀察病人的麻醉效應,如殘留和消退,對病人狀況進行評估,確定穩(wěn)定后,再將病人送回病房。
全麻手術后,由于麻醉藥物的影響、手術的直接創(chuàng)傷、神經反射的亢進,病人較易產生一系列并發(fā)癥,如果在麻醉時無防范措施,很可能造成醫(yī)療事故。術后要使患者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注意清潔口腔嘔吐物,未清醒時不能進食,觀察體溫、呼吸、血壓等,關注傷口敷料的顏色,如顏色加深或變紅,需及時處理 [5] 。
結語
在小兒麻痹后遺癥矯形手術里,麻醉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值得引起高度重視,麻醉醫(yī)師要認真負責,做好麻醉全程的相關工作。
參考文獻
[1]? 曾小琴,藍雨雁.右美托咪定復合硬膜外麻醉在小兒圍術期中的應用進展[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8,11(3):174-176.
[2] 陸輝,劉桂林,劉玲玲.不同劑量氫嗎啡酮復合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的效果[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8,10(35):75-78.
[3] 伍志超,王涵,馮艷,等.硬膜外麻醉對下肢骨科手術患者術后鎮(zhèn)痛的效果比較[J].重慶醫(yī)學,2019,48(11):1860-1862.
[4] 賈瑩.羅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在下肢手術中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6):71-72.
[5] 黃敏,區(qū)少梅,鄧美芳,等.小兒全身麻醉蘇醒期躁動的危險因素研究[J].當代醫(yī)學,2019,25(16):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