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華

【摘 要】??目的: 通過臨床觀察探究在肺部腫瘤疾病診斷治療中應用放射技術的價值和臨床應用優化途徑。 方法: 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9年5月期間共收治了700余例肺部腫瘤疾病患者,按照隨機選取的原則選擇其中的160例作為研究對象,且這160例患者均具有較為完整且系統化的材料,均具有明確且準確的病理癥狀以及病癥類型。對這160例患者進行放射技術診斷,將放射技術診斷的結果與病理情況比較分析。 結果: 對被選作研究對象的肺部腫癌患者進行放射診斷后,共診斷出肺錯構瘤、早期肺癌、中央肺癌、肺癌病變部位轉移等多種病理類型,且與病理結果相比較,診斷準確度為100%。 結論: 在肺部腫瘤診斷中,放射技術不僅具有費用低、效率高、速度快的特點,且可以高效準確的對患者的病變部位進行精確定位,在肺部腫瘤疾病的診斷治療中具有廣泛應用意義。
【關鍵詞】? 放射技術;肺部腫瘤;臨床診斷
【中圖分類號】 R734.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5-257-01
引言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全國范圍內生態環境屢屢遭到破壞,越來越多的人過多的追求經濟效益,而忽略了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將一些高污染的氣體物質不加處理便隨意排放到大氣中,從而導致空氣環境惡化,造成空氣質量也呈現出不斷下降的趨勢;其次,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中老年群體的吸煙人數比例也逐年遞增,許多惡性腫瘤疾病的產生都是受呼吸空氣質量較差而導致的;且近年來,肺部腫瘤疾病的發作在全國范圍內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做好肺部腫瘤疾病的準確定位與及時高效的診斷就變得尤為重要。多年的臨床經驗發現,放射技術在肺部腫瘤類病癥的診斷治療中具有準確高效的特點,且值得未來臨床實踐上推廣應用。下面,本文選擇我院放射科收治的160例肺部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索放射技術的診斷準確度,現探索過程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的從我院近期四個年度收治的700余例肺部腫瘤疾病患者中隨機性的選擇16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111例,女性患者49例;50周歲以上患者123例,50周歲以下患者37例;有抽煙史患者119例,無抽煙史患者41例;有抽煙史的患者占據研究對象總數的74.38%。患者的肺部病癥種類臨床表現主要有咳嗽吐痰、發熱不退、胸悶疼痛、四肢粗大、呼吸急促且伴有不同程度上的哮喘等等。這160例患者均具有清晰的意識,且能夠清楚的描述自己的病癥特點與身體的不舒服狀態部位,并且患者與家屬都給與了較高的配合度。
1.2 檢查方法
對這被選作研究對象的160例被確診為肺部腫瘤的患者進行X線和胸部CT掃描相互結合的方式;首先,在X線檢查中,應該引導患者始終保持站立的姿勢,通過應用醫學專用X線機器完成常規正側位胸片的檢查掃描。其次,在CT掃描中,應該采用常規掃描和增強掃描相互結合的手段,保證患者處于平臥位的姿勢,為了消除呼吸造成掃描曲線的干擾,在掃描檢查前還應該設法平息患者的心情,患者進入CT和X線檢查室時,心情難免復雜,由此,做好心理情緒的疏導,平息患者接受檢查時的呼吸,減緩或者避免呼吸頻率加快對檢查產生的干擾就變得尤為重要;最后,還應該注重掃描檢查中的智能化、全面化和自動化功能,實現對于病變部位、病癥程度的準確判斷。
1.3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采用SPSS系列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采用例表示,計量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當P<0.05時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通過對160例肺部腫瘤患者進行X線掃描和CT診斷掃描,共診斷出以下幾種癥狀:肺錯構瘤36例,早期肺癌41例,中央肺癌52例,肺癌病變部位轉移31例;與患者病理相比,診斷準確度為100%。具體結果見表1:
3 討論
肺部腫瘤常規的檢查手段具有滯后性、操作復雜性、準確度低等弊端,而許多先進的放射掃描技術已經逐漸取代了當前的單一化檢查手段;而在諸多的放射技術中,X線檢查和CT掃描檢查是應用最為成熟的技術手段,不僅改善了過去病灶定位不準確的弊端,還可以將患者肺部腫瘤的病癥類型、大小形態、邊緣癥狀等一一展現出來。
首先,X線檢查的最大優點在于價格低廉、操作使用步驟簡單,術前準備環節緊湊,可以大大縮短過去的傳統檢查時間,且低廉的檢查價格也往往能夠被多數患者和家屬所能接受;所以在諸多的放射技術中,X線檢查是最受歡迎的一種,我院每年接受X線檢查的患者在35%-50%之間。而X線檢查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那就是分辨率較低,尤其是在觀察發現一些直徑在0.5-1厘米之間的病變時,難免存在敏感度低、檢查縫隙不準確不徹底的弊端,而肺部腫瘤一旦發作又會產生較為復雜的病變結構,由此,便嚴重不利于疾病的針對性診斷。
其次,CT掃描檢查則顯著彌補了X線檢查中敏感度低、分辨率低的弊端,且還具有增強掃描、薄層增強處理、多維成像等,可以將一些隱蔽的細小病變部位直觀清楚的展現出來,甚至可以清楚的看清肺部毛細血管的血流顏色和狀況。由此,X線掃描和CT掃描相互結合的手段,對于患者病變部位的準確診斷具有顯著意義。
本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的方法對我院近幾年收治的160例肺部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放射性掃描檢查,檢查結果與患者的病理癥狀完全相符,由此放射檢查技術在腫瘤性疾病的診斷中值得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 肺多形性癌的影像表現與臨床病理對照分析[J]. 趙艷娥,周長圣,胡裕效,張龍江,盧光明.國際醫學放射學雜志. 2014(02)
[2] 肺多形性癌的影像表現與臨床病理對照分析[J]. 趙艷娥,周長圣,胡裕效,張龍江,盧光明.國際醫學放射學雜志. 2014(02)
[3] 肺癌患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及其受體表達與FDG攝取的關系[J]. 黃曉紅,游金輝.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 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