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耕慧 姚越 仉玉泉 劉庶珠 李冬冬 王大偉 丁立民 徐瑋


【摘 要】??目的: 分析血栓彈力圖(TEG)用于指導老年冠脈介入術(PCI)后抗血小板治療的應用效果。 方法: 將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間在我院接受PCI進行治療且術后應用TEG進行抗血小板治療的100例冠心病患者納入研究,根據ADP抑制率進行分組,將ADP抑制率<50%患者用隨機數字法隨機分為A、B兩組,A組患者接受氯吡格雷治療方式,B組患者接受替格瑞洛治療方式,對TEG用于指導PCI后抗血小板治療的效果進行分析。 結果: A組不良反應發生幾率為4.00%,B組不良反應發生幾率為16.00,組間對比P<0.05,證實差異性存在;A組臨床療效94.00%,B組臨床療效86.00%,組間對比P<0.05,證實差異性存在;在100例患者中,52例患者的抗血小板藥物反應低下,其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引誘的血小板抑制率顯著低于抗血小板反應正常的患者,組間對比P<0.05,證實差異性存在。 結論: 應用TEG能夠對PCI術后患者的血小板凝聚情況進行有效的監測,因此該種措施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 血栓彈力圖;老年冠脈介入術;抗血小板治療
【中圖分類號】 R54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5-275-02
對PCI圍手術期患者實施抗血小板診療,有利于減低支架中血栓的出現,而TEG能夠對清晰反映患者的凝血情況,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具體見正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間在我院接受PCI進行治療且術后應用TEG進行抗血小板治療的100例冠心病患者納入研究,根據ADP抑制率進行分組,將ADP抑制率<50%患者用隨機數字法隨機分為A、B兩組,患者年齡區間為75歲-88歲,中位數年齡為(81.54±3.21)歲,基礎數據對比差異為P>0.05。入選標準:(1)所有患者關于冠心病的診斷標準都參考依據ACC/AHA,且嚴格按照介入診療規范行冠脈內支架植入術;(2)未應用其他影響血液凝集的口服抗凝藥物,如華法林、達比加群等。排除標準:(1)不能耐受與試驗相關的抗血小板藥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以及替格瑞洛);(2)同時應用與本課題非相關的抗血小板藥物,如西洛他唑、GPⅡb/Ⅲa等;(3)近期(<6個月)有嚴重出血性疾病或活動性出血及外科手術 [2] 。
1.2 方法
(1)在所選研究對象PCI術后均給予阿司匹林100mg/d,硫酸氫氯吡格雷75mg/d,一周后進行血栓彈力圖檢測(TEG) [1] ;(2)根據ADP抑制率進行分組,將ADP抑制率<50%患者用隨機數字法隨機分為A、B兩組,A組(氯吡格雷組)患者規律服用阿司匹林100mg/d,硫酸氫氯吡格雷150mg/d,三個月后恢復硫酸氫氯吡格雷75 mg/d,B組(替格瑞洛組)患者規律服用阿司匹林100mg/d,替格瑞洛90mg/d,一年后隨訪比較不同用藥組研究對象相關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支架內血栓、腦卒中、靶血管再次血運重建、心源性死亡、胸痛癥狀再發作、心電圖 ST 段改變、因胸痛再次入院治療),判斷不同治療方案的有效性。
1.3 觀察指標
研究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其不良反應主要以支架內血栓、腦卒中、心源性死亡、胸痛癥狀再發作為主;同時觀察兩組患者接受不同藥物治療的臨床療效效果,其中臨床療效主要以顯效、有效以及無效為標準。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A組不良反應發生幾率為4.00%,B組不良反應發生幾率為16.00,組間對比P<0.05,證實差異性存在。如表一所示。
2.2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療效作用
A組臨床療效94.00%(47/50),B組臨床療效86.00%(39/50),組間對比(X 2=5.3156,P=0.0211),證實差異性存在。
2.3 患者PCI術后血小板凝聚抑制情況分析
在100例患者中,52例患者的抗血小板藥物反應低下,其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引誘的血小板抑制率顯著低于抗血小板反應正常的患者,組間對比P<0.05,證實差異性存在,數據對比內容見表3。
3 討論
冠心病的主要發病群體為老年人,隨著我國逐漸進入老齡化,冠心病的發生率有明顯的上升,TEG是一種有效的測驗手段,具有用血量少、操作簡單等優勢 [3] ,本文對其在PCI后抗血小板治療的作用進行了分析。
通過數據顯示,A組不良反應發生幾率為4.00%,B組不良反應發生幾率為16.00,組間對比P<0.05,證實差異性存在;A組臨床療效94.00%,B組臨床療效86.00%,組間對比P<0.05,證實差異性存在;在100例患者中,52例患者的抗血小板藥物反應低下,其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引誘的血小板抑制率顯著低于抗血小板反應正常的患者,組間對比P<0.05,證實差異性存在。可見在冠脈介入治療術后的抗血小板治療中氯吡格雷治療措施尤為關鍵,有利于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發生幾率,發揮臨床療效作用。此研究方法與王凱、榮良群、魏秀娥等人研究結果相一致 [3] ,說明此次研究具有可行性
綜上所述,應用TEG能夠對PCI術后患者的血小板凝聚情況進行有效的監測,因此該種措施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 崔永亮.CYP2C19基因多態性聯合血栓彈力圖指導冠心病介入術后抗血小板治療的臨床研究[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18,16(1).
[2] 吳丹娜,余成,韓方璇,etal.血栓彈力圖對CABG后抗血小板治療遠期缺血事件的指導價值[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8(7):685-690.
[3] 王凱,榮良群,魏秀娥,etal.血栓彈力圖對急性非心源性腦梗死患者抗血小板聚集治療的臨床價值[J].中華生物醫學工程雜志,2018,24(5):337-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