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數字媒體藝術的發展、普及和跨界應用,藝術和科技的結合推進了藝術不斷向前沿發展,同時也給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承和國際化發展帶來了無限可能,本文從數字媒體藝術跨界表現入手,對數字媒體藝術跨界應用和其價值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數字媒體藝術:跨界:藝術傳承
中圖分類號:G642;J4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 03-0018-02
一、引言
西方的數字媒體起源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經過幾十年的普及和發展,己在世界各地產生廣泛的影響,我國是在互聯網興起后的本世紀初期進入數字時代,數字媒體逐漸開始影響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其中當數字媒體進入藝術領域,科技與藝術相互融合后,數字媒體藝術這種新的藝術表現形式應運而生。
二、數字媒體藝術跨界表現
數字媒體藝術集藝術和技術于一身,是用數字化的方式表達藝術,所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既體現了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又能通過技術的手段塑造藝術作品、傳遞藝術觀點或引導大眾的藝術審美,由于數字媒體藝術的跨界性、交叉性極強,幾乎任何一個藝術領域的發展都離不開數字媒體藝術,這種藝術與技術的高度結合,為藝術的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為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想象力和創新力。
數字媒體藝術的藝術跨界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領域:
(一)表演藝術的跨界
1.音樂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是用各種各樣的樂器和聲樂技術演奏、演唱的旋律;音樂也是聽覺的藝術,通過聽覺的刺激,產生豐富生動的聯想和想象,進而引起強烈的感情反應,體驗音樂家在作品中表達的思想感情和情境。
當數字媒體藝術出現,并在音樂領域開始應用后,音樂開始“可視化”。比較常見的形式是多媒體視聽音樂會。2000年,美國好萊塢電影樂團率先拉開了新年視聽交響音樂會的序幕。音樂會取名為“從百老匯到好萊塢”,樂團在演奏樂曲的同時,利用舞臺上的多媒體大屏幕播放經典的音樂劇或電影片段,向全球各地的觀眾介紹百老匯音樂劇和好萊塢電影,這種形式一經出現便廣受好評,至此音樂家、制作人開始關注多媒體在音樂表演中的運用。
2.舞蹈
作為一種表現人體美的藝術,舞蹈一直注重動靜結合、視聽結合,通過有節奏的動作姿態、表情以及不斷變化的身體造型,構造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象。因此,數字媒體藝術在舞蹈中的跨界應用更為廣泛和成熟。
以中國民族舞蹈家楊麗萍的最新作品《雀之戀》為例,整個作品的舞美和舞蹈的完美融合,大量使用了高科技的電視拍攝及剪輯技術,并利用全息影像技術,在舞臺上虛擬出一個高度真實的森林場景,其中生活著各種動物和植物,使觀眾仿佛置身在現實的森林之中,尤其是通過3D投影打造出的孔雀開屏場景,是整部作品的神來之筆,視覺沖擊性極強,給觀眾耳目一新的視覺體驗。還有一系列大型實景舞臺劇《云南印象》、《印象·劉三姐》、《印象·麗江》等,都在以歌舞與數字媒體藝術相結合的方式,對中國的民族民間舞蹈進行推廣和創新,這也是藝術與時代接軌、藝術與科技融通的重要表現。
(二)造型藝術的跨界
1.繪畫
繪畫是主要運用形、色、質以及點、線、面等造型手段構成一定的藝術形象的一種二維、平面的藝術,隨著數字媒體藝術的跨界應用,繪畫在呈現、傳播與創作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打破了傳統繪畫展示技術的限制。例如,故宮博物院將其館藏畫作的高清數字版本放到網上,方便人們隨時自行觀賞和游覽。這不僅給大眾的觀賞提供了實質性的便利,也促進了中國繪畫作品的快速傳播,同時,由于數字媒體的高清功能,可以更清晰的放大電子版繪畫作品,方便受眾觀賞和研究畫中更為精細的局部。
另外,隨著數字媒體藝術的跨界和創新,繪畫作品突破了二維的呈現方式,藝術家開始嘗試讓靜態的繪畫作品“動”起來。比如2010年中國世博會中國館推出的“會動的《清明上河圖》”,就是利用了投影拼接、三維制作和電影等技術,讓這部國寶級的、五米多長的名畫巨作動了起來,人們可以看到行走的人流、騎著駱駝的商隊以及小橋下潺潺的流水甚至小酒館里傳來的猜拳聲,這種創新,比靜態的作品更能引起受眾的共鳴。
2.建筑
建筑是一種具有象征性的視覺藝術,充分體現了功用和審美、技術與藝術的有機結合,近幾年隨著投影技術的快速發展,立面投影、3D全息投影燈技術和燈光技術在樓面投影領域運用十分廣泛。例如2020年12月31日晚上,天津市便上演了數起燈光秀表演,比較有特色的是鼓樓跨年燈光秀。鼓樓本身是天津一處具有歷史內涵的標志性建筑之一,藝術家利用全息設備,將煙花、楊柳青年畫、傳統曲藝表演、媽祖、天津之眼、海洋世界,以及鼓樓前世今生的多個故事一一投射到樓體上,呈現出十分震撼的3D效果,再配合樓體四周的燈光變幻,為天津觀眾打造了一場炫美奪目的視覺盛宴。
(三)綜合藝術的跨界
1.電影
電影是視聽結合的綜合藝術。自從1895年首部電影誕生以來,電影的藝術創造手段、審美表現能力等在短短一百多年中迅速得到了發展和豐富。從2010年的電影《阿凡達》上映引起的轟動開始,3D動畫技術和特效技術在電影創作中呈井噴式發展,例如2019年11月上映的迪士尼電影《冰雪奇緣2》,打造了一部全球現象級動畫大作,電影中大地冰封和冰雪消融的動態場景、細節和流暢度都代表了當下3D動畫電影的最高水平。而“星光噴墨”特效和動態水效果的大量使用,也讓這部電影呈現出更加絢爛的意境,帶給觀影者更加新鮮的感官體驗。
2.戲曲
我國戲曲是由音樂、舞蹈、文學、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各種因素集合而成的綜合藝術,其推廣和普及隨著數字化信息時代的到來也遭遇瓶頸期,于是藝術家開始嘗試利用數字媒體藝術來豐富舞臺的表達形式,營造戲曲舞臺的意境,促使觀眾完成對戲曲意境的理解和想象。比如馮千卉創作的沉浸式空間裝置與昆曲實時互動表演項目作品“Inner Aware-ness”,選取于湯顯祖代表作《牡丹亭》中的《游園驚夢》-折,通過對時間、空間、身體的數字化表現,增強戲曲張力,探索劇場關系新的可能性,在維持原汁原味的唱腔、服裝和化妝的基礎上,顛覆傳統的昆曲表演與觀劇形式,打破觀眾和演員的界限,使觀眾沉浸在如夢如幻的時空里。①
三、數字媒體藝術跨界的價值
(一)提升藝術普及度
數字媒體藝術的發展和普遍應用,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藝術大眾化的難題,其互動性拉進了大眾與藝術之間的距離,甚至讓受眾也成為了藝術的創造者,能夠利用視覺、聽覺等數字化手段,通過突出、強烈的自我體驗來感知藝術、重組藝術、對話藝術。
(二)增強藝術表現力
美術、音樂、電影等幾乎每一個藝術領域的發展,都離不開新技術的助力,藝術需要借助技術來達到更新、更炫的藝術效果,新技術意味著創造和變革,創造和變革帶來新鮮感和新創意,傳統藝術可以利用新形式更好的進行內容創新,實現更多的藝術表達。
(三)有利于藝術傳播
藝術活動的終點是藝術的接受,這也是藝術家及其藝術創作內在價值獲得最終實現的根本途徑。而藝術的接受很大程度上要依賴藝術的傳播,藝術的傳播在藝術活動領域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和顯著。
四、數字媒體藝術跨界應用展望
(一)提高藝術審美能力
數字媒體藝術的跨界應用,使大眾的藝術審美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藝術展示美的形式開始多樣化,大眾的審美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在這個過程中,傳統的藝術表演、藝術展示等由于數字媒體藝術而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藝術效果,視覺和聽覺的結合帶給受眾一種特殊的美感,這也是數字媒體藝術跨界后所產生的新的審美趨勢,藝術家和受眾不僅改變了自身的審美方式,也有效的提升了自身的審美能力,這既是科技的力量,也是藝術的魅力。
(二)推進藝術的傳承和國際化
數字媒體藝術的跨界應用,極大的推進了我國傳統藝術的傳承和國際化發展。我國的傳統文化藝術有著古老的、特殊的、神秘的東方魅力,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其自身在傳承和發展中也存在著不可避免的困難和挑戰,而數字媒體藝術的發展和跨界應用,賦予了傳統文化藝術新的生命力,在保留其藝術精華的前提下,通過創新形式、內容和傳播手段,開始利用數字化的藝術平臺,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接受并喜愛。
五、結語
在這個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資源整合的時代,數字語言在某種意義上成為了一種新的國際通用語言,盡管目前我國的數字媒體藝術還處于新興的發展階段,其跨界應用還不夠成熟和廣泛,但其發展所帶動的相關交叉學科的體制性創新,已經能看出劃時代的發展前景,必將會為我國的文化藝術傳承和國際化發展做出貢獻。
注釋:
①李璟,劉航宇.數字媒體藝術在中國戲曲舞臺美術設計中的應用[J].四川戲劇,2019 (10).8991.
參考文獻
[1]李希,論中國山水畫作品的數字化存在方式[J].美與時代,2019(09).
[2]佟佳妮.非遺傳承中數字媒體藝術應用探究[J].文化產業,2019(21).
[3]程佳,魏芹,數字媒體視角下音樂類非遺的傳承與保護[J].傳播力研究,2019 (20).
[4]李曉.數字媒體藝術的新美學特征表現與應用研究[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19 (21).
[5]鄧軍,孫銀.淺析數字媒體技術對現代藝術的影響[J].南方農機,2019(07).
作者簡介:王亞東(1985-),女,天津人,碩士研究生,藝術管理專業,現就職于天津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