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蒂斯作為野獸派的領軍人物深深地影響了現代藝術的發展。與傳統西方古典畫派不同,他的畫無論在線條、構圖還是色彩的運用上都有著革命性的創新。在繪畫上,他不追求物體形態的客觀真實性而旨在表達畫家內心的真實感受:他在用色方面也十分大膽,常常選用明亮、大塊的顏色給觀者強烈的視覺沖擊。他獨特繪畫風格的形成受到東方藝術的影響,也與他樂觀、平和的生活態度緊密相連。
關鍵詞:馬蒂斯;野獸派;色彩;剪紙藝術:安樂椅
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 03-0047-02
一、引言
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是20世紀杰出的法國藝術家,他是野獸派的創始人也是現代藝術的先驅者。馬蒂斯出生于法國北部一個商人家庭,早年他曾從事法律工作,21歲那年,因患闌尾炎而在住院期間與繪畫結緣,繪畫讓馬蒂斯頭一次感受到“自由、安寧和平靜”,年少的馬蒂斯從此迷上了繪畫并決定將一生的時間和精力獻給繪畫創作。在馬蒂斯追求藝術的道路上,曾師從象征主義畫家古斯塔夫·莫羅(Gustave Moreau),莫羅強調藝術創作的簡約和單純性,他曾對馬蒂斯說:“在藝術上,你的方法越簡單,你的感覺就會越鮮明”。這句話引導了馬蒂斯一生的繪畫創作之路,以致最終形成了簡約到極致而又色彩明快的獨特畫風。
二、馬蒂斯簡約且富有表現力的繪畫風格
(一)線條簡潔而流暢
馬蒂斯的畫作以簡潔而流暢的線條著稱,這一點尤其表現在他的人物創作中。馬蒂斯擅長用極簡的線條勾勒出人物的形象,筆法不失凝練和傳神。以畫作《舞蹈》為例,馬蒂斯用簡練的線條勾畫出五位圍圈跳舞的女子,雖然用筆不多,但生動的舞者形象卻躍然紙上。畫家省去了許多身體和面部的細節以及服飾等外在裝飾,用裸體表現了他們的原始美,并用生動的曲線展現了舞者矯健的身姿和生命的原始活力。舞者們各不相同的舞姿表現出動態的節奏感,讓人仿佛聽到畫中充滿韻律的音樂聲。同時,馬蒂斯還簡化了手指的細節簡單表達了舞者之間手拉手的造型,好像正進行著某種儀式,沉浸在歡愉的氣氛中,正動態地舞動著。
(二)分散式構圖的和諧性
馬蒂斯常常采用分散式的構圖來增強畫面整體的表現力,雖然畫面中各個事物之間好像沒有必然的邏輯聯系,但整體卻有一種強烈的和諧感。在他的著名作品《生活的歡樂》中,畫面塑造了很多人物和景物并散落在各個角落,構圖分散但整體安排卻不失平衡。畫中所有的人物都是裸體給人一種統一感,相鄰的人物或雙人或單人,或靜態或動態,或臥躺或站立,均有協調的搭配。遠處還有六個小人手拉手圍著圓圈跳舞,與近處相對慵懶的靜態畫面形成對比和補充。雖然整副作品由許多獨立的畫面組成構圖較為分散,但處處表現著“歡樂”的主題,整體畫作具有十足的表現力。
(三)大膽用色表達濃烈情感
野獸主義向來以用色大膽著稱,馬蒂斯作為野獸派的核心人物,其用色之熱烈和明艷常常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馬蒂斯曾坦言自己在用色時并非根據自然科學理論,而是完全依賴于自己的主觀感受。他曾說:“我把色彩用作感情的表達,而不是對自然進行抄襲。我使用最單純的色彩”。在《紅色的和諧》中,馬蒂斯大面積使用了紅色,傳遞出對美好生活似火般熾熱的愛和向往。窗外又選取了綠色與屋內的紅形成鮮明對比,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感。桌布和墻紙上的花紋選用冷色調的藍色與窗外的天空相呼應,而桌上的水果與椅上的坐墊采用暖色調的黃色作為點綴,表現出對生活的熱情和希望。整個畫面雖然所用顏色種類不多,但卻帶給人明快、和諧、喜樂的美好感受。
三、馬蒂斯藝術風格中的東方色彩
(一)伊斯蘭細密畫
馬蒂斯的繪畫既有西方現代藝術特征,也流露出東方藝術色彩。馬蒂斯曾多次坦言自己的創作靈感時常來自東方。馬蒂斯曾在慕尼黑觀看了一次近東藝術展覽,其中伊斯蘭細密畫中大量使用高飽和度的互補色和極具裝飾性的抽象紋飾等特征使馬蒂斯深受啟發。他在其后的創作中融入大量裝飾性元素并運用紅綠、藍黃等沖突色以增強作品的表現力,這大大提升了馬蒂斯繪畫作品的裝飾性效果。以《紅色的和諧》為例,畫中桌布和墻紙上大量的抽象植物花紋以及大面積紅與綠的顏色對比安排,正是馬蒂斯裝飾性極強的一幅代表性作品。
(二)日本版畫
馬蒂斯的藝術風格也受到日本版畫的巨大影響。在顏色上,日本版畫不考慮透視和陰影只是將顏色大面積的平涂在畫面上。這一點被馬蒂斯廣泛地運用到了他的作品中,在《舞蹈》中,馬蒂斯運用平涂的藍色表達天空,綠色表達大地,整個畫面雖只有三種顏色卻毫不單調,給人一種自然、寧靜的感覺。日本版畫中,黑色是不可或缺的顏色,馬蒂斯也常常選用黑色來協調和穩定畫面。在《國王的悲傷》中,正在彈琴的大衛王就是用平涂的黑色來表現,如此突出了主角的重要地位也烘托出畫面里其他色調所表現的愉悅感。
(三)中國畫
中國畫和西方的寫實主義不同,往往推崇“寫意”和“傳神”而排斥細節上的臨摹。這一點和馬蒂斯的藝術理念發生共鳴,他曾說“畫家不用再從事于瑣細的單體的描寫,攝影是為了這個而存在的。它干的更好,更快。”因此,在馬蒂斯心目中,透視關系、光影關系、人體結構和色彩準確性等這些傳統西畫要素統統不值得留戀,他更在意的是畫家創作時內心真實感受的表達。和中國畫家追求“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類似,馬蒂斯的創作也追求“物我相融”,但不同的是,中國畫更多的是“我融于物,融于天地”;而馬蒂斯的畫作常常是“物融于我”,有著強烈的,要表達畫家自身主觀情感的需要。
四、馬蒂斯獨特的藝術創作哲學
(一)馬蒂斯藝術的童真與童趣
在野獸派剛出現時,馬蒂斯的畫作常常被貼上“過于簡單”、“幼稚”等標簽。但后來人們漸漸認識到,這充滿童真和童趣的畫風正是馬蒂斯藝術的寶貴之處。孩子們因未受固有思維的束縛而更加充滿好奇心和想象力,因涉世未深而更有天真和單純的心,因此兒童繪畫總傳遞給人愉快、輕松的感覺。馬蒂斯的藝術理念正是鼓勵人們像孩子一樣去看世界,他曾說“藝術家應該那樣地去看一切事物,就像他第一次看到這些東西那樣,他一輩子都應該用兒童的眼睛去看世界”。可見,一個成年人保持兒童般的純真之心去創作是十分難能可貴的。在馬蒂斯的畫中,簡單線條的背后其實是對復雜細節的整理歸納,明艷奪目的色彩背后是積極情緒的表露。在《藍衣少女》中,馬蒂斯用簡單而夸張的造型將一位正在深思的少女形象表現得栩栩如生。為了呼應少女裙擺夸張的造型,馬蒂斯還特意將手的比例也放大了,雖有些失真卻顯得協調和恰到好處。在色彩上,衣裙采用了大面積的藍色表現出少女的優雅與高貴;花邊采用白色增加了純潔氣質也同時起到了分割畫面的效果。部分背景和沙發扶手選用了對比強烈的黃色形成強沖擊力的視覺效果。總之,馬蒂斯的畫面絕非“過于簡單”和“幼稚”,而是他化繁為簡的藝術結晶和樂觀生活的態度體現。
(二)馬蒂斯“安樂椅”式的藝術理想
馬蒂斯的繪畫無一例外的向人傳達著歡快與興奮,他曾將自己的創作理念比喻為一把“安樂椅”:“我所夢想的是一種均衡、純粹和寧靜的藝術,一種沒有煩惱或沮喪題材的藝術,一種為每個腦力勞動者,不管他是實業家還是作家的藝術;是一種類似一張舒適的安樂椅的東西,人在身體疲乏時坐在里面可以得到休息。”馬蒂斯在繪畫中用凝練的線條省去了那繁雜的細節,同時也幫助人摒棄了那許多無謂的煩惱;他擅長用明艷的顏色沖擊人們的視覺,用繽紛的色彩帶給人們積極的力量,時刻提醒人們不要停滯在眼前的困境中,而要定睛在心中的幸福之田,去努力快樂。
倘若馬蒂斯是一個盲目的樂觀主義者或者不諳世事的空想家,那么他所傳遞的愉快和達觀或許會顯得略為膚淺。然而,馬蒂斯經歷過歐洲歷史上最殘酷的時期 一戰和二戰時期,且在二戰期間,他的女兒,學生和朋友都曾被納粹迫害過,想必馬蒂斯比誰都了解戰爭的殘酷,命運的無奈和人性的黑暗,在他身邊一定不缺乏那些極度現實的、壓抑的、悲傷的題材。令人驚嘆的是,馬蒂斯卻從未在畫作中表現出一絲一毫的消極情緒,他的畫作總像一縷陽光一般驅散人們心靈的黑暗;又像一把舒適的安樂椅一般消除人們身體的疲憊。
(三)馬蒂斯的創作是因“愛“而作
馬蒂斯晚年時期因為疾病的原因而無法長久的站立作畫,這對任何一個視繪畫為生命的人而言都是一場災難,但馬蒂斯卻沒有意志消沉。年近八旬的馬蒂斯競發明了一種全新的藝術創作形式即剪紙藝術。在剪紙的世界里,馬蒂斯將他畢生的創作理念提煉到更加精簡的境界,對顏色的運用也更加的爐火純青,馬蒂斯的藝術境界也由此升華到了全新的高度。因為身體原因馬蒂斯無法外出散步,他就將整個臥室貼滿了彩色剪紙,他說:“由于我不能經常起來,我必須為自己營造一個去散步的小花園。所有我喜歡的一切都在那——水果、花朵、樹葉、一兩只鳥兒……”。無論病魔如何糾纏,直到生命的最后,馬蒂斯都沒有抱怨和沮喪。
馬蒂斯的作品和他一生的喜樂態度向人們詮釋了無論生活多么艱辛我們始終可以找到超越的路徑。我們不禁對這位大師敬佩不己,到底是什么樣的力量讓他始終如孩子一般滿懷熱忱地創作呢?也許正如他自己所說的:“創作這樣的作品,需要愛。只有愛,才能給你力量,去發展和支持自己不疲倦地去尋找真理……難道不正是愛,是一切創作的開端嗎?”。
參考文獻:
[1](法)杰克·德·弗拉姆,馬蒂斯論藝術[M].歐陽英(譯).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1987.
[2](法)亨利·馬蒂斯.畫家筆記[M].錢宗平(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法)熱拉爾,馬蒂斯一杰出的色彩大師[M].沈志紅(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
[4](英)凱瑟琳·英格拉姆.這就是馬蒂斯[M].李亦然(譯).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
作者簡介:駱璿(1988-),女,湖北武漢人,中國人民大學在職研究生,研究方向: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