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東


摘要:本文在介紹潮劇鑼鼓經這一潮劇藝術基本構成要素的基礎上,思考如何把鑼鼓經作為一門潮劇專業教學的基本課程,使得司鼓、伴奏樂手和潮劇演員的舞臺配合,都能建立在一個共同的基礎節奏上,從而形成一種高度默契的舞臺狀態。
關鍵詞:潮劇打擊樂;鑼鼓經;基本課程
中圖分類號:J632. 52;G633. 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 03-0152-02
一、前言
中國戲曲劇種繁多,各有其淵源和發展脈絡,但是在運用鑼鼓伴奏這一點上卻是相同的,而且也同樣產生了一個相同的記譜方法—“鑼鼓經”。這個鑼鼓經,就是中國傳統戲曲打擊樂旋律的記譜方法,主要是記錄鼓、板、鑼、鈸等打擊樂器的聲音所組合成的各種不同節奏,以烘托舞臺上各種不同的情緒及氣氛。
潮劇打擊樂有著嚴謹的組合結構和豐富的聲音色彩。潮劇鑼鼓經是用潮汕話進行記譜及嗆唱,通過人聲模仿鼓、板、鑼、鈸等打擊樂器的聲音以及敲擊出來的節奏旋律,讓演員能夠直接感受到鑼鼓特有的聲音色彩和節奏氣氛,從而幫助演員更好進行表演。
二、潮劇打擊樂介紹和樂器的分類
潮劇自脫胎于宋元南戲,經過580多年的發展,吸收了弋陽腔、昆曲、梆子、皮黃、漢劇、西秦戲等特長,結合本地潮州音樂、潮州歌冊等傳統民間藝術,最終在表演、唱腔、音樂和伴奏樂器各方面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形式和風格。
潮劇的伴奏音樂分文畔和武畔兩個部分。文畔即管弦及彈撥樂器,武畔是打擊樂器。其中,武畔的司鼓是整個樂隊的指揮,除了直接指揮擊樂群體進行演奏之外,還擔負著指揮樂隊、掌握演出節奏的任務,司鼓的技巧和方法與演員表演的配合將直接影響整臺戲的氣氛和效果。經過發展完善,目前潮劇武畔的打擊樂器有皮屬樂器、木屬樂器、銅屬樂器三大類。
(一)皮屬樂器
主要涵蓋:中鼓(曲鼓)、戰鼓(哲鼓)、柿餅鼓、高音鼓、低音鼓。
(二)木屬樂器
主要涵蓋:低音木魚、中音木魚(中音板)、高音木魚(輔板)、木板。
(三)銅屬樂器
主要涵蓋:深波、蘇鑼、曲鑼、蘇鑼鈸、大鈸、小鈸、欽仔、鑼仔(小鑼)、狗仔鑼、戰鑼、吊查、磬、銅鐘等。
潮劇的鑼鼓經,就是記錄鼓、板、鑼、鈸等打擊樂器的聲音以及敲擊出來的節奏旋律。
三、潮劇打擊樂的演奏組合及鑼鼓經表示方法
潮劇打擊樂以皮屬樂器、木屬樂器作為基礎,將銅屬打擊樂器分為三大組合。各種組合所發出的聲音不同,鑼鼓經的記譜上也不同。
(一)皮屬、木屬樂器的鑼鼓經記譜
冬——單槌擊鼓聲音
隆——雙槌連擊鼓聲音 隆——雙槌壘鼓聲音
嘟(哆)——雙槌連續擊鼓聲音
主——單槌或雙槌壓擊鼓面發出半死聲音或左槌壓鼓面右槌擊左槌聲音
○——單槌或雙槌起暗介(比劃手勢),沒有聲音
告——木板、木魚或大鼓沿單擊聲音
哲——戰鼓、中音木魚或高音木魚單擊聲音
列(力)——戰鼓、中音木魚或高音木魚壘擊聲音
達——左手壓鼓面右手鼓槌打鼓邊的聲音
珍——大鼓邊單擊的聲音
良——大鼓邊壘擊的聲音
乓——雙槌同時擊打大鼓邊聲音
乙——與休止符同
(二)欽仔組合(小鑼組合)
多用于節奏輕松跳躍,生活氣息濃厚的喜劇或鬧劇場面,花旦、丑行當的做工戲較為常用。由:欽仔、小鈸、鑼仔、大鈸、深波等打擊樂器組成。鑼鼓經記譜表示如下:
沖——大鈸、深波、欽仔、小鑼合擊聲音
查——大鈸或小鈸打擊聲音
充——欽仔、小鈸(大鈸)、小鑼合擊聲音
空——欽仔敲擊聲音
鮮(青)——小鈸、小鑼合擊聲音
七——小鈸打擊聲音
丁(的)——小鑼、狗仔鑼敲擊聲音
立(里)——左手指貼壓小鑼鑼心,右槌壘擊小鑼聲音
仄——小鈸、深波壓擊發出死聲
圈——深波單獨敲擊聲音
例:《相思介》
(三)曲鑼組合(大鑼組合)
多用于戲劇情緒較為激越或是深沉悲慘的場面。由:曲鑼(一對)、大鈸、深波等打擊樂器組成。鑼鼓經記譜表示如下:
焦——曲鑼、大鈸合擊聲
刁——曲鑼敲擊聲
沖——曲鑼、大鈸、深波合擊聲
立——曲鑼悶擊聲(左手掌按壓鑼心,右手敲擊發出半死聲)
乾——曲鑼沿敲擊聲
例:《大鑼綜合介》
(四)蘇鑼組合
多用于場面龐大、氣勢磅礴的情景,如三軍統帥升帳、排兵布陣等。由:蘇鑼、蘇鑼鈸、小鈸、小鑼等打擊樂器組成。鑼鼓經記譜表示如下:
倉(鋤)——蘇鑼、蘇鑼鈸、小鑼合擊聲音
查——蘇鑼鈸或小鈸打擊聲音
村(勤)——蘇鑼沿、蘇鑼鈸(輕打)合擊的聲音
圈——蘇鑼單獨敲擊聲音
鮮(青)——小鈸、小鑼合擊聲音
七——小鈸打擊聲音
丁(的)——小鑼、狗仔鑼敲擊聲音
仄——小鈸壓擊發出死聲
圈——蘇鑼單獨敲擊聲音
例:《蘇鑼號頭站》(五)三大組合通用的鑼鼓經記譜:壯——任何組合加上撐鑼所發出的聲音
叮——銅鐘碰撞聲音
乾——磬敲擊聲音
K——吊镲發出的聲音
鑼鼓經實際上也是將各種打擊樂器以不同的方式加以組合,并通過各種不同的節奏形態演奏出來,形成一套套的鑼鼓點,再將各種鑼鼓點按其實際音響色彩與節奏通過人聲模仿唸唱出來。
四、鑼鼓經對潮劇伴奏、潮劇表演專業教學的重要性
潮劇的鑼鼓經,不僅是司鼓專業學生的必修功課,對潮劇伴奏專業學生和表演專業的學生來說同樣重要,所以我覺得可以把鑼鼓經作為整個潮劇專業學生的專業基本課程來認識。
(一)幫助司鼓專業學生準確掌握板眼節奏
能熟練地嗆唱各種鑼鼓經,是每個潮劇司鼓者必須具備的基本功,是學習各種打擊樂器演奏技術的階梯。只有先熟記各種鑼鼓經,方能熟練地掌握各種打擊樂器的演奏技術,在實際演奏時,才能準確地掌握板眼節奏。
(二)幫助其他伴奏器樂專業的學生掌控樂隊情緒
熟悉鑼鼓經也應該是作為一種必備的專業素養。因為在潮劇伴奏音樂的樂隊體系中,雖然分為文武畔,而且文畔設有“二弦”領奏,但整個伴奏樂隊的指揮和演出節奏的掌控,是由司鼓擔負的。司鼓根據鑼鼓經中的鑼鼓點,在演奏中控制著樂隊的音樂情緒節奏。這就需要所有樂隊成員必須熟悉這一套套的鑼鼓點,才能真正做到配合默契,為演員的表演營造出理想的舞臺音樂情緒。
(三)幫助演員掌握身段臺步節奏
鑼鼓經同樣是戲曲演員必須熟悉掌握的一項專業知識。因為戲曲表演中的身段動作很講究節奏性與舞蹈性,許多特定的身段動作總是在一定的鑼鼓點的配合中完成的。如不熟悉鑼鼓經,身段臺步的節奏就難于準確地掌握。特別是一些復雜、驚險的動作,在節奏的準確性上要求更為嚴格,節奏掌握不穩往往容易導致失誤,讓表演效果大打折扣。至于演員的唱、唸,也不能離開鑼鼓的配合,只有熟悉鑼鼓經,才能掌握唱、唸應有的速度、節奏與分寸。
五、結語
總之,潮劇鑼鼓經作為潮劇傳統藝術的一個基本構成要素,不只是司鼓者必須掌握的一項專業技能,同樣也是所有潮劇專業人員不可或缺的一門基本藝術素養。如果司鼓、伴奏樂手和潮劇演員、還有舞美燈光人員,都能建立在鑼鼓經這個共同的基礎節奏上,那么在舞臺配合上將會形成一種高度默契的完美狀態。所以,把鑼鼓經教學作為一門全專業的基本課程,在專業教學實踐中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和有效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