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薇
摘要:長沙民間剪紙工藝在湖南傳統文化中歷史悠久且獨具特色,剪紙形式多種多樣,隨著時代進步,越來越多的傳統元素被設計領域廣泛運用和吸收,這些剪紙造型元素也被設計師運用到各個領域之中。本文主要圍繞長沙剪紙文化以及兒童立體書進行探討,對長沙剪紙文化元素進行分類提取,并尋求將與兒童立體書設計創作進行結合的方式方法,將長沙民俗文化特色融于兒童立體書的設計,達到內容與形式的統一。
關鍵詞:民俗文化元素;長沙剪紙工藝:兒童立體書設計
中圖分類號:J5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 03-0179-01
一、長沙民間剪紙溯源
剪紙是湖南民間美術中最為普及,最受人民群眾喜愛的藝術形式之一。湖南民間剪紙于全國各地的民間剪紙一樣,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在湖南的一些地方志中都能尋覓到剪紙在民俗活動中的蹤跡。如清同治(1871年)編修的《長沙縣志》上就有“元宵剪紙為燈,或懸之庭戶,或列之街巷,或為龍燈鰲山游繞里蒼”。到了清代末年,民間剪紙幾乎處處可見。剪紙藝人在民間非常普通,不少農人操起剪刀來都能剪的一手好花樣。湖南民間剪紙從分類上看,基本概為兩大類。一類為銼花,流行于湘西少數民族地區和苗、漢雜居的一些地區。另一類為剪紙,其制作工藝與全國各地民間剪紙一樣,廣為人們熟悉。
長沙地區廣為人知的剪紙藝人。文震坤,1913年出生于望城。其父文正欽是方圓數十里有名的紙扎藝人。她七歲隨父學藝,畫、剪、刻、扎俱佳,用刻紙裝飾宮燈、走馬燈、風鏡燈是她的絕活。她的剪紙作品以神話傳說人物和花鳥居多,常采用折剪重復的手法,于對稱中找變化,規整中求靈秀。
二、剪紙藝術在兒童書籍設計中的運用
(一)長沙剪紙元素在兒童書籍中的圖案語言
湖南民間剪紙,若論其風格,不免要提及郭沫若先生對南北剪紙曾做過的一首詩:曾見北國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渾厚,今見南方之刻紙,玲瓏剔透得未有,一剪之巧奪神功,美在民間永不朽。”民間剪紙根據地域和風俗習慣的不同剪紙的特點也風格各異,不同地域有各自的獨特風格。那么剪紙藝術作為兒童繪本的創作表現上的養料,在形象的造型以及色彩表達上有很多的借鑒和發揚的地方。
在剪紙中我們可以提取很多適用于兒童讀物的造型元素,可使書籍創作從內容到視覺效果、從文字圖畫互動到裝幀設計,都可以帶給兒童新穎的閱讀感受。兒童對世界的觀察方式是直觀的,他們不會做更多的分析和理解,這種認知方式決定了他們會更愛色彩鮮明、生動有趣、夸張變形的造型。長沙民間剪紙中蘊藏著大量值得兒童書籍設計借鑒的元素,無論是花鳥魚蟲的裝飾紋樣還是各種神話故事人物,都是極為簡練、單純、穩定的造型。這種通過抽象簡化、夸張簡練并富有神話色彩的造型,很符合兒童對圖畫簡單、童趣的認知審美特點。
(二)長沙剪紙元素在兒童書籍中的色彩語言
在兒童書籍設計里,色彩最是引人注目。兒童對色彩敏感度已經開始具有初步的認識,他們喜歡具有強烈色彩感的事物。而剪紙藝術色彩艷麗,造型生動活潑,顏色搭配協調,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彩色拼貼剪紙造型獨特,這些都能讓孩子在感受到美的樂趣的同時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傳遞。現在剪紙的種類很多,黑白剪紙、套色剪紙、分色剪紙、刻金彩襯等,色彩艷麗各具特色。長沙地區的傳統剪紙以黑白剪紙和套色剪紙為主,色彩鮮明造型生動。隨著時代的發展,更多的剪紙種類融入湖湘地區,色彩的運用也更加豐富多變。剪紙文化獨特的色彩運用能讓兒童書籍設計耳目一新,濃郁的民俗文化元素讓書籍獨具特色,不僅能傳遞傳統文化更能樹立孩子良好的認知與創造能力。
(三)長沙剪紙元素在兒童立體書籍中的結構語言
剪紙的呈現主要是在紙面上的刻畫表現,點線面的創意組合構成畫面。剪紙主要是在平面上進行表現,所以對于具有立體形態和光影變化的事物的表現則非常有限。因為這個原因,剪紙需要把三維空間中的立體形象通過藝術表現轉變成二維平面形象,把立體空間感藉由二維平面的概括刻畫來進行表達。長沙民間剪紙藝人文震坤所剪的人物多采用對折鏤剪,于對稱中求變化,人物造型神形兼備。除了對稱型,長沙地區剪紙中的基本造型可以概括為方塊形、月牙形、棗核形、圓形以及毛刺形。為了使某些對象在畫面中表現的更為突出明確,在剪紙時往往會在這些對象上加入一些裝飾紋樣以突出主體,達到吸引眼球的效果。民間剪紙的表現將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或者是想象的觀念化的形象進行藝術表現,來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對大自然的熱愛,具有感人的藝術魅力。剪紙的造型特點與直抒胸臆的塑形方式為兒童立體書的藝術表現形式提供了參考。
兒童立體書集書籍與玩具兩者于一體,它的游戲趣味性、互動傳達性、審美藝術性以及教育閱讀性能夠吸引兒童,讓兒童主動與其產生互動,進行翻看與閱讀,通過積極主動探索而學習相關知識,以達到教育兒童的最終目的。運用兒童立體書的書籍設計創作形式,承載中國傳統文化內容,讓兒童在玩樂閱讀的過程中體驗傳統文化特色,了解傳統文化,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