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的書籍裝幀設計存在形式單調、技術含量低、適用范圍有限等問題。對于林徽因作品集的書籍裝幀設計,要從科學的原則出發,在題材上博采,材料上增強其特色和美觀性,形式上突出民族特點。在設計理念上,兼顧審美價值、文化價值和功能價值,實現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
關鍵詞:林徽因;作品集;書籍裝幀
中圖分類號:J5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 03-0176-01
書籍裝幀設計屬于傳統的美術設計領域,但又隨著時代審美觀念的演變而不斷與時俱進。在過去的歷史時代,書籍更為側重其內容上的價值,其裝幀設計變化幅度較小,形成了較為固定的版式和外在形象系統。
一、傳統書籍裝幀設計的主要問題
從傳統的書籍裝幀設計來看,主要存在三個問題:(l)形式較為單調。一般而言,書籍裝幀設計主要分為以線裝書為代表的東方書籍裝幀和以羊皮書為代表的西方書籍裝幀兩種樣式。以文字敘述為主要內容,整體形式較為單調,長期以來缺乏革新,忽略了視覺整體形象設計。(2)技術含量較低。傳統書籍裝幀僅僅將紙張進行組裝和裝訂,即便是較為高級的皇室用書也僅僅使用了金銀等一些貴金屬進行裝飾,裝幀技術含量和創作設計理念均處于較低水平。(3)適用范圍較為有限。傳統書籍裝幀的使用范圍為權貴或有一定經濟實力的社會組織,能夠有條件獲得裝幀較好的書籍,在審美趣味上也就限定在上層階級趣味。
隨著時代發展,現代社會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更廣泛的讀者對于書籍裝幀有著更高的品味和需求,視覺文化的勃興,使書籍的外在形象系統與內在有機構成成為一個統一體。尤其在傳統書籍不斷電子化的今天,內容固然是書籍重要的組成部分,但紙質書籍越來越呈現出一種象征性價值。針對這種現象,對于林徽因四大作品集《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九十九度中》、《一片陽光》和《林徽因詩集選》的設計包裝,既要突破傳統書籍裝幀設計的藩籬,也要結合書籍的特質進行一定程度的開拓和創新。
二、設計原則
1.從題材入手,改變傳統書籍裝幀設計的陳舊觀念。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想改變書籍設計的思維局限,就要考慮當今社會需求的復雜性,注意提煉日常生活細節,并且和對象有效結合,對其進行提煉和構建,賦予無限的創意,通過逆向思維方法,打破傳統的模式,利用創新視覺藝術形態來表達書籍的內容和思想。
2.從材料進行探索,增強書籍裝幀的特色和美觀性。在進行書籍裝幀設計時,可以巧妙的利用自身新感受和強化的設計創意來提升設計表現效果。不同的物質材料會給閱讀者帶來迥然不同的觸覺和視覺感受,所以應當主動去接觸材料、理解和把握不同材料的本質屬性,從而充分發揮創造精神和想象力,帶給讀者完美的想象空間和意境體驗,提升整部書籍的意趣和品位。
3.從形式上探索,突出民族特點。利用獨特的民族文化,為書籍裝幀設計提供新穎的設計思路,更新書籍的視覺形象,與讀者產生交流與互動,通過民族元素的引入,使其獲得更廣泛的情感共鳴和特殊的審美品性。
三、設計理念
書籍裝幀設計要兼顧共性和個性。所謂共性是設計的文化屬性,要在設計中融入本民族的文化性格,同時,要考慮書籍裝幀的個性表達,在文化傳承的基礎上進行形式革新。藝術設計是一種立體的思維活動,不應被已有的模式所桎梏,在林徽因的四部作品集原來的裝幀設計中,均采用了飽和度較低的配色,即冷灰。封面沒有過多的裝飾和累贅,并沒有采用對比度強烈的夸張性配色,整體色調清新淡雅,符合其文化定位,字體均采用了簡約線條式的抽象設計,使讀者一目了然,與書籍內容相映成趣。封面的紙張帶有磨砂的紋理質感,書型采用緊湊開本,輕巧且便于攜帶和翻閱。四本書的裝幀方式也都采用了裸背鎖線工藝,這種工藝的優點就是可以使整本書籍完全平攤開來,同時隱約傳達了民國情懷的詩情畫意,帶給讀者身臨其境的效果。在設計之初,首要考慮的是藝術通感的作用,在以人為本的觀念下,應注重藝術通感對書籍裝幀設計的啟發性,通過利用書籍裝幀的大小、形態、顏色、材質和排版等,充分傳達作者氣質,回歸人性化,以讀者的需求為中心,加深書籍與創作者、讀者之間的交流與共振,使讀者加深對書籍自身價值的深刻理解。
同時,要注意書籍裝幀的審美表達不僅僅局限于單一的視覺感受,而是可以在生理和心理上進行感覺的轉換,調動情感和想象層次上的復雜體驗,使讀者獲得身心愉悅。在書籍裝幀設計中,文字也是設計的重要方面。四部書籍均采用纖細俊秀的字體,符合作者的個性形象氣質,中規中矩又不乏靈動,在目錄扉頁和正文中,對于字體的排版和效果也進行了同樣的處理。
總體而言,書籍的裝幀設計不但要符合當代人的精神文化追求,也要符合社會發展的新趨勢,在滿足讀者閱讀需要的同時,還要顧及審美需要、文化消費需要,追求設計的美感、情感與深層次意味。做到內容與形式的統一,使審美價值與功能性價值完美融合。
參考文獻:
[1](日)杉浦康平.造型的誕生[M].北京:中國入民大學出版社,2013.
[2]李淑琴,吳華堂,書籍設計[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0
[3]陳學勇,林徽因的一生[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簡文韜(1993-),男,河北邢臺人,在讀研究生,學科教學美術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