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哥聊求職
如果你有工作經驗,離職原因是必考題。面試官會通過這個問題進一步了解你的職業取向、價值觀和穩定性等。即便你之前的工作經歷和當前應聘職位毫無關聯,面試官也希望知道你為什么轉行。
送命的答案
“犯了錯老板就罵人,一氣之下辭職了。”
抗壓能力差……
“世界那么大,我想出來看看。”
沒職業規劃……
“薪資太低了,所以我離開了。”
逐薪而居只關心錢,誰給錢多我就去誰那兒。把工作僅僅當作付出勞動力得到金錢的關系,會讓面試官感覺你太看重短期利益而非個人成長,沒有把工作當成事業在經營。
馬云說:“員工離職原因有很多,只有兩點最真實,一是錢沒給到位,二是心受委屈了。”
有沒有道理?有!可是,錢給多少是到位?心受委屈了怎么受的?
人的欲望永無止境,錢給多少都到不了位。如果你是玻璃心,又有哪家公司會把你“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呢?盡量不要用薪資作為辭職的理由,或者至少不要把薪酬待遇作為辭職的唯一理由,即便真的是因為錢太少了。
可以從自身職業發展的角度去講,如你的職業目標和之前所從事的工作相背離。
不要說因為工作壓力太大了(這家公司未必壓力不大)、和同事相處不愉快(一個巴掌拍不響)、想改變一下職業方向試試(拿我們當小白鼠練手?)之類的理由。
“老板笨,主管傻,沒法干了。”
上家公司你干了一年半,老板是笨蛋,主管是傻瓜,你職位比他們還低,這說明了什么?你還不如笨蛋和傻瓜!不要在背后說前公司或前領導的壞話!
說前任有多么多么不堪,其實就是在詆毀當年的自己,他當年有多渣,你當年就有多瞎。千萬別犯這樣的錯誤,像個怨婦一樣訴說上家公司的種種不是,就是把自己往坑里扔……
面試官會擔心:你到我們公司會不會也有這樣的抱怨?會不會因為類似問題再離開我們公司?
我之前服務過的公司都挺好,才能證明我很好!
不要說前公司的不好,你可以講那份工作不適合自己。沒有壞工作,只有適不適合自己的工作,喜不喜歡和合不合適是兩回事。千萬別把面試現場變成吐槽大會,上演一出怨婦戲。
“我上家公司的老板能力不行,管理一片混亂……”
“經常加班,還不給加班費,我和領導大吵了一架……”
“老板成天給我們畫大餅,一直望梅止渴受不了了……”
“領導總搶我功勞,好事都是他的,壞事都是我的……”
別干挖坑埋自己的事!把前東家說得一無是處,打工的應該是他,不是你。評價別人,多肯定少否定,多說客觀事實,少說主觀感覺,“多肯定”,就是證明自己持心公正,懂得感恩。
一個人的成熟,體現在看問題公正客觀,善于發現他人的優點。
人們會把你用在別人身上的形容詞跟你聯系在一起,這種現象叫“無意識特征轉移”。也就是說,如果你說一個人很真誠,很善良,人們會把這些特征聯系到你身上。如果你總是在背地里說別人的壞話,人們也會把這些負面的評價聯系到你身上。
送分的答案
可以被接受的離職原因,歸納起來,一是求發展,二是不可抗力。
葉子的離開,不是樹的舍棄,而是風的召喚。
“離開上一家公司,對我來說,是特別痛苦的選擇,我和領導、同事都相處得很好,通過我的努力,也取得了大家的信任,他們不愿意讓我走。但我心中一直希望自己在這個領域有所發展,客觀原因,在上家公司不具備這樣的機會,所以我只好做出這個選擇。”
求發展,強調個人發展需要,不歸咎于他人。
要讓面試官相信,你在上家公司工作出色,人際關系良好,只是為了個人的理想和追求,才不得已離開。順便要帶一下,現在應聘的工作可以發揮自己所長,而且自己也非常感興趣,是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這樣說面試官會覺得這份工作確實對你有吸引力,放下戒備心理。
“我目前的工作循規蹈矩,按部就班,公司規模太小,發展空間不大,我希望找一份更有挑戰的工作……”表達自己有理想有抱負,雄赳赳氣昂昂,立場堅定斗志強,上進的小心肝啊,撲通撲通的蓋都蓋不住,一副恨不得馬上肩扛重任的造型!
離職理由應該根據每個人的真實情況來設計,回答時一定要表現得真誠。除了求發展,再就是不可抗力原因的離職,如因為家中有事,需請假兩個月,公司無法準假,無奈只好辭職。這個答案一般面試官也能接受,也就是不可抗力。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隱患不會再次發生,以免對方有歷史會不會重演的顧慮。
每天路上兩個半小時,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不想把自己的人生獻給地鐵和公交;男朋友來這個城市發展,異地戀不靠譜,我選擇了夫唱婦隨;公司破產,老板跑路,心有凌云志,奈何平臺散……諸如此類的不可抗力原因,不會加分也不會扣分。
在職業選擇上,主動出擊比被動接受要好,最好展現積極的一面,就是求發展。
總之,要讓面試官相信,你之前的離職原因在應聘公司不存在。不需要把離職原因說得太詳細、太具體,簡要幾句說明情況就好,言多必失。但也不要躲閃、回避,以“個人原因”“想換換環境”等說辭搪塞。不要摻雜主觀的負面感受,如“工作太辛苦”“人際關系太復雜”“管理太混亂”“公司不重視人才”等。
不要涉及自己負面的人格特征,如懶惰、缺乏責任感、沒有團隊合作意識等。基本原則是,盡量讓解釋的理由為個人形象添彩。
同一個面試問題并非只有一個答案,而同一個答案并不是在任何面試場合都有效,關鍵在于掌握了規律后,對面試的具體情況進行把握,有意識地揣摩面試官提出問題的心理背景,然后投其所好。同時還要看公司的文化,有些原因在這家公司能夠被接受,但是在另外一家公司就可能不被接受。不管你怎么回答都有一定的風險,因為面試官還會追問下去,因此你還必須準備好對你當時有利的解釋。
無論如何,頻繁換工作的人,離職原因怎么說都會被面試官懷疑,所以工作最好別換那么頻繁,或者,至少簡歷上別體現得那么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