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 權芝娟
[摘 要] 經濟的飛速發展對自然環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壞,導致生態失衡,對人們的生活和健康產生了負面影響。因此,維持生態平衡是目前最值得關注的課題之一。國有林場公益林的穩定發展是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措施。本文以國有林場公益林為研究對象,著重探討公益林的經營模式,并提出一些經營對策,以期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公益林的生態效能。
[關鍵詞] 國有林場;公益林;經營模式;經營對策
[中圖分類號] F32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4-7909(2020)04--2
按照森林主導功能的差異,可將森林分為生態公益林與商品林。其中,生態公益林是指生態區位極為重要,或生態狀況極為脆弱,對國土生態安全、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提供森林生態和社會服務產品為主要經營目的的重點的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生態公益林具有較多的優勢特征,如抵御自然災害、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尤其在維持生態平衡方面能發揮積極作用。因此,推動生態公益林建設,強化生態公益林的經營和管理,并完善生態公益林經營管理機制,保證生態公益林健康發展是十分重要的。
1 國有林場公益林經營概述
1.1 國有林場公益林的經營原則
1.1.1 堅持群眾自愿、讓利于民的原則。將尊重群眾意愿貫穿于托管工作的全過程,群眾愿不愿意托管、以什么方式托管都要充分尊重群眾意愿;凡是有意愿托管的,就委托給國有林場經營;托管的林地所有權、承包權不變,補償性收益、經營性收益、資產性收益都要優先保證林權權利人。
1.1.2 堅持生態優先、農民增收的原則。要把提升森林資源質量、增強生態功能作為托管工作的出發點,把盤活林地資源、有效增加農民收入作為落腳點。在保障資源安全的前提下,優先讓林權權利人通過參與生態工程獲取勞務收益,提升集體公益林地資源對富民增收的貢獻率。
1.1.3 堅持政府主導、統籌推進的原則。各鄉鎮政府要加強對托管工作的領導,統籌推進各項改革任務,積極化解改革中遇到的問題,為林權權利人和國有林場托管搭建合作共贏的平臺,全面營造有利于托管工作的政策環境。
1.2 國有林場公益林經營模式
公益林的經營模式一般有定株撫育和綜合疏伐2種。其中,定株撫育主要應用于密度過大、郁閉度0.8~1.0的天然萌生幼齡林。一般對幼齡林在出現營養空間競爭前進行定株撫育,按不同生態公益林的要求分兩三次調整樹種結構,進行合理定株。伐除非目的樹種和過密幼樹,對稀疏地段補植目的樹種。封山育林和飛播造林形成的幼齡林必須進行定株撫育[1]。定株撫育多應用于楊樹、樺樹、楓樹、椴樹混交林,因為林木營養空間競爭激烈,因此需要本著保留具有培育前途的樹種、確保保留林木分布均勻的原則,根據林木實際生長情況,選擇適宜保留樹種進行定株撫育。對于綜合疏伐來說,多應用于郁閉度為0.8~1.0的中齡林,伐除生長不良及過密的林木,誘導林下灌木和其他樹種生長,培育喬灌草結合的復層混交林,提高林區通透性,保證林木均可獲得充足的養分、水分、光照等。
2 國有林場公益林經營對策
2.1 及時清理林地
工作人員需要及時清理國有林場公益林內的草叢,并在保護原有植被的基礎上進行整地。清理林地時,多采用全面或者塊狀清理方式,也可以采用鏟除等方法。通常,全面清理會在某些程度上造成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會對林場的生物多樣性造成一定影響。需要注意的是,不可采用火燒的方式進行林地清理,因為火燒會導致土壤質量下降。此外,如果林場所在地較為平坦,多使用機械進行整地;如果地勢較為復雜,則需要按照實際情況,進行局部整地。
2.2 加大公益林維護宣傳力度
為了進一步促進國有林場公益林經營效率的提高,需要加大對國有林場公益林維護和保護的宣傳力度。宣傳的直接作用就是提升人們保護森林資源和周邊生態環境的意識,以此來加強人們對于公益林重要性的認識,并能提高對公益林的保護力度。通常,可以通過現場、手冊、橫幅、網絡等多渠道開展宣傳工作,還可安裝區級生態公益林保護標識牌,有效地提升宣傳效果,為不斷推動生態公益林建設又快又好發展打下基礎。
2.3 建立經營檔案,做好長期監測工作
工作人員需要對營林林分管理情況和監測樣地進行建檔,詳細記錄林分的作業情況和林木生長情況,如林木的樹高、胸徑、蓄積量、病蟲害、林下植被和郁閉度等變化情況,形成公益林縣、鄉(鎮)分布圖以及相關影像及照片、巡山記錄、會議記錄等[2]。根據經營檔案,分析公益林經營成效,探索可行的技術方法和經營模式,為后期公益林經營管理提供參考,提高對公益林的管理效率。
2.4 建立科學完善的采伐監督機制
眾所周知,適當的采伐才能保證林場林木的可再生效率,因此需要控制好采伐力度。對于林分過密、生態保護功能衰退的公益林,只實行撫育采伐。就采伐強度而言,水河兩岸第一重山脊每次株數采伐強度不得超過10%,其他公益林每次株數采伐強度不得超過15%,伐后郁閉度不得低于0.6,不能形成“天窗”;對于竹類的采伐量不得超過當年新竹量,伐后郁閉度不得低于0.7,竹林中的林木不得采伐[3]。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采伐計劃,重視采伐工作和補種工作,提高林木生長效率,還可以有效地避免人力、物力等浪費。
2.5 加強專業人才的引進與培養
專業人才的引進,可以為公益林的經營管理提供很大的幫助,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林木健康穩定生長,從而維持生態環境穩定。對于人才的引進,要遵循因地制宜、講求實效、堅持群眾公認、注重實績等原則。同時,林業部門可與國內著名高校合作,采取委托培養的方式培養林業人才,優先培養理論基礎扎實、創造性強、發展潛力大的優秀青年專業技術人才。對于現有的人才,開展以林業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為重點的繼續教育,繼續鼓勵和支持在職人員參加學歷教育,積極推動學習型機關和學習型單位建設[4]。
3 結語
強化國有林場公益林的經營管理,針對不同樹齡的林木進行科學的撫育,可使林木結構更為合理,也能大大提高林木抗蟲害的能力,在維持生態平衡的基礎上提高公益林的經濟效益。同時,要加強公益林維護宣傳,打造專業的經營團隊,并建立科學有效的監管機制,保證國有林場公益林健康生長,促進生態林業穩定、快速發展,從而提升公益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王金霞,陳龍.新時期國有林場改革與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8(5):159-160.
[2]葉章鳳.國有林場改革期間財務管理的改革探討:以廣西國有高峰林場為例[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7(5):70-71.
[3]廖業佳.廣東國有林場改革形勢下森林經營工作的思考[J].安徽農業科學,2018(13):133-134,141.
[4]尼么多杰.公益林造林建設現狀調查及其綠化技術措施[J].花卉,2018(10):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