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摘 要] 住宅設計作為人們生活水平、生存質量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具體體現,改善了人居環境,提升了人們生活品質和審美情趣。隨著我國住宅產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節能減排、低碳環保已成為城市人口居家環境的基本要求。然而,河南省北部農村地區由于交通欠發達、農民收入水平較低,農村的住宅設計還處于相對落后的狀態。目前,住宅設計人員、設計企業又都集中于大中城市,因而農村住宅設計的生態問題更被普遍忽視。新農村住宅設計絕不僅僅是簡單的蓋房子,而是要符合農村經濟發展水平,適宜農村居住環境和農民生活的實際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根本上改善農民的生存質量。所以,新農村住宅設計應注重節能節材、集成新材料、減少建筑材料的污染排放,促進生態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美麗鄉村;住宅設計;低碳設計
[中圖分類號] TU24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4-7909(2020)04--2
1 研究背景
美麗鄉村建設通過改善人居環境,從留住人到吸引人,實現了促進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和管理民主的鄉村治理模式的轉變[1]。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對于實現社會經濟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2]。黨的十八大以來,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將為廣大的農民和小城鎮居民帶來更加美好的生活。但是,在新農村建設浪潮中,地域建筑文化特色喪失,地方材料和有科學價值的傳統技術方法被棄用。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廣大農村地區逐漸富裕起來,農村經濟得到迅速發展。但是,與城市住宅的居住質量相比,農村民居和環境沒有得到實質性改觀,仍然比較落后。隨著農民收入的穩步增長,其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傳統的住宅設計質量已經不能滿足農民的現代生活需求。為此,我國政府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住宅設計作為人們生活水平、生存質量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具體體現,改善了人居環境,提升了人們生活品質和審美情趣及藝術修養[3]。隨著我國住宅產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節能減排、低碳環保已成為城市人口居家環境的基本要求[4]。
新農村住宅設計是住宅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絕不僅僅是簡單的房屋搭建,而是要符合農村經濟發展水平,適宜農村居住環境和農民生活的實際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從根本上改善農民的生存質量。在全球資源日益短缺的今天,建設新農村綠色住宅,即建設適應我國國情的“節能省地型”住宅,實現住宅建設可持續發展,對構建和諧社會顯得尤為迫切[5]。
美麗鄉村低碳型住宅設計,對于提高新農村人居生態環境、改善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筆者所在研究團隊通過對新農村綠色住宅設計的研究,提出了一整套合理可行的、普遍適用農民生活的節能環保、舒適健康的生態居住模式,這是實現新農村住宅設計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途徑。
基于河南省北部農村地區毗鄰太行山,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可再生資源為住宅設計提供了便利條件。因此,農村在住宅綠色設計方面具有更大的發展潛力和實用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豫北農村地區天然石材資源豐富,建筑材料可就地取材,住宅室內外鋪地、內外墻立面裝飾均可采用,既環保又實用;②農村水資源較為充足,可以循環利用,配合噴泉、石材、雕塑等,可以構成室內外的園林景觀;③農村森林覆蓋率較高,豐富多樣的植物樹種在住宅設計中既提供了綠化條件又經濟環保;
④農村具有太陽能綜合利用技術、外墻保溫隔熱技術、中水回用技術等節能環保技術的研發和推廣發展空間[6]。
2 研究技術方案
本項目以河南省林州市石板巖鄉為例,通過調研分析,從建筑設計的角度出發,將綠色建材、住宅內外墻面的綠色設計、住宅環境溫濕度控制、綠色照明以及裝飾中綠色植物小品等科學運用到住宅設計領域,針對住宅設計生態節能技術和建筑經濟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實現綠色住宅設計的技術措施。運用該成果提出的住宅綠色設計方法、技術經濟分析及評價方法,結合當地的氣候特征、地方文化與民俗以及當地的材料,在保證舒適、健康的室內熱環境基礎上,以人為本,最大限度地減少建筑對能源的需求,使建筑裝飾與環境之間成為一個有機的低能耗建筑,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該課題的綠色設計措施科學合理,易于應用,大大降低了工程成本,保障了建筑設計質量,增加了設計本身的可行性,在工程實踐中得到了良好的效果。本項目研究的技術方案如下。
首先,對住宅設計注重的生態可持續發展、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不宜過度裝飾等綠色設計理念進行深入分析,強調天然色彩和天然材料的應用,對住宅設計中綠色建筑材料選取和應用進行技術分析,主要從就地取材資源、豐富可再生、節省運輸加工費用與能耗等優勢出發,對當地本土材料生產、加工、施工、使用及廢棄物處理等環節,貫徹環保意識并實施環保技術,以此達到綠色設計要求[7]。
其次,在保證住宅設計質量、居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與減少對環境產生負面影響的施工活動。綠色施工應全面貫徹于建筑的選址到設計建造及使用的全過程,既要考慮近期的相應利益,又要考慮遠期發展的利益,從施工到工程竣工驗收全過程要使用對人體無害的建筑裝飾材料,同時對危害人體的有害輻射、電磁波及氣體進行有效控制[8]。
再次,對于室內外環境設計,在空間確定以后,其整個環境的設計和布置中,家具與裝飾是主要對象,是室內外環境功能的主要構成因素和體現者。同時,家具與裝飾的布置排列設計對整個空間的分隔,對人的活動及生理、心理的影響也是舉足輕重的[9]。因此,綠色家具與裝飾對于室內的整體造型具有決定性影響。
最后,對住宅內外墻面設計、住宅環境溫濕度的控制設計以及綠色植物、小品設計、綠色照明設計等進行簡要分析,住宅綠色設計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合理運用設計方法和建筑材料創造出舒適、實用、安全、健康和優美的人居環境[10]。
3 結語
筆者所在的研究團隊就林州市石板巖鄉的農村住宅設計現狀進行了調查。隨著石板巖鄉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帶動了當地住宅建設的大發展,農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居住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魏鴻漢.建筑裝飾基礎[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2]戚影.生態建筑與可持續建筑發展[J].建筑學報,1998(6):19-21.
[3]開彥.健康住宅正在走近我們[J].住宅科技,2002(5):3.
[4]陳實.“新農村”節能省地型住宅建設的思考與對策[J].建筑經濟,2007(7):216-218.
[5]王立紅.綠色住宅概論[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7.
[6]汪光燾.大力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J].住宅產業,2004(12):6-7.
[7]秦佑國.中國國情下的綠色建筑[J].中國住宅設施,2006(7):31-33.
[8]宋春華.觀念·技術·政策:關于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的思考[J].住宅科技,2005(7):11-16.
[9]周若祁.綠色建筑體系與黃土高原基本聚居模式[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10]綠色建筑教材編寫組.綠色建筑[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