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漓鋒
[摘 要]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而且對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林業是生態環境建設的主要部分,但目前我國林木覆蓋率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林業產業經濟效益低下的現狀有待改善。基于此,本文從投入產出探究林業經濟效益,并提出提高林業經濟效益的措施。
[關鍵詞] 林業經濟;經濟效益;投入產出
[中圖分類號] F3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4-7909(2020)04--2
林業作為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作為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屏障,林業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遠大于經濟效益。我國高度重視林業發展,自南方集體林區的木材放開經營后,激發了林區內部群眾的積極性,使我國林業資源蓄積量和林木覆蓋率不斷提升。但目前我國林木覆蓋率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林業產業經濟效益低下的現狀有待改善。
1 從投入產出看當前我國林業經濟效益
1.1 林業資源生產、再生產投入進一步提升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政策完善,我國對林業生產的投資額進一步增加,投資方向也更加全面。首先,我國林業生產投資額進一步增加。第九次森林資源清查(2019年9月清查)結果顯示,我國林業生產總投資約1 331億元,森林資源總面積、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持續增長;我國森林資源總面積約為2.21億hm2,較上一次清查增長約5.9%;森林覆蓋率達22.96%,較上一次清查增長約1.3%;森林蓄積量175.6億m3,較上一次清查增長約16.0%。森林資源面積、覆蓋率、蓄積量增長與相關部門投資力度增加有很大關系。其次,林業投資更加全面。國家在促進林業發展方面投資方向更加廣泛,除了營林投資外,還包括林業旅游投資、林業政策投資等,全面促進了林業發展。
1.2 林業資源生產、再生產收入水平有所提升
我國在林業發展支持力度上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林業全面發展。首先,林業生產收入水平提升。截至2018年,我國林業生產總值近3.19萬億元,同比增長約10.62%。其中,木材加工生產收入近5 000億元,同比增長約3.20%,利潤總額高達約220億元。其次,林業資源再生產收入水平有所提升。隨著林業產業新形式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林業全面發展。從林業旅游業發展來看,截至2018年,我國以森林為主的旅游產業,旅客流量約8.6億人次,同比增長約為14.3%;林業產品貿易總額約790億美元,同比增長約為11.0%。
1.3 林業投資投入產出均衡性相對不足
當前,我國林業發展中存在投入與產出均衡性相對不足的情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林業回報率的提升,對林業可持續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首先,林業發展中關于營林造林的支持力度不夠高。盡管我國森林覆蓋率已經有所提升,但是部分地區的沙化情況比較明顯,這種區域性林業發展的不均衡性對我國林業全面發展造成了一定影響。其次,林業資源的豐富性有待進一步提升。當前我國林業資源豐富性還不夠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國林業多樣化發展,對提升林業經濟收入造成了不利影響。最后,商品林業經濟商品化結構不夠優化。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商品化逐漸成為林業經濟發展的一種趨勢,而當前商品林業經濟商品化結構不夠完善,限制了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2 提升林業經濟效益的策略
2.1 提升營林支持力度,促進林業經濟效益提升
一是放寬林業貸款貼息補助政策,既要拓寬林業貸款貼息政策扶持產業范圍,還要拓寬林業貸款貼息政策扶持對象范圍。二是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不斷上調,但國家補貼貼息率始終為3%,貸款戶利息負擔越來越重,制約了林業產業發展,因此建議適當提高林業貼息貸款利率。三是適當延長林業貼息貸款年限。目前,林業生產時間相對較長,因此經濟效益獲取相對較慢。鑒于此,建議適當延長林業貼息貸款扶持年限,提升林業生產經營人員的生產積極性。四是放寬對林業貼息貸款額度的限制,加大擔保、聯保、抵押貸款貼息扶持力度;適當調低貸款門檻,降低貸款利率。五是申請國家設立森工林區經濟轉型發展專項資金,扶持森工林區林下經濟、森林生態旅游、林產品加工業等項目的發展,提升林業生產發展的合理性和可持續性[1]。六是建議簡化林業貼息貸款手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為林業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進而提高林業經濟效益。
2.2 豐富林業資源,提升林業經濟效益
首先,加大林木良種選育和推廣力度。結合林業產業發展實際,堅持常規育種與現代生物技術相結合,開展多方向、多目標的林木良種選育研究,盡快培育一批高產、質優、高抗的新品種,加大對工業原料林樹種、生物質能源樹種、綠化觀賞樹種、珍貴用材林樹種的良種選育和遺傳改良,為豐富林業資源提供基礎保障。
其次,加強林木種質資源保護。開展林木種質資源調查,加強對主要造林樹種、生態修復樹種、園林觀賞樹種、特有鄉土樹種及珍稀瀕危樹種的林木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在國有林場、苗圃、林業科研院所建設一批林木種質資源保存基地,科學制定良種基地發展規劃,完善重點良種基地管理機制,不斷提高良種品質,充分挖掘生產潛力,提高良種生產能力。
最后,加強科學育林,豐富林業資源。要注重結合林分結構、立地條件,不斷調整人工林結構,滿足人們期望的多價值、多用途、多產品和多服務的需要;倡導培育大徑級優質材,提升基于材質的木材經濟價值和效益;加強鄉土闊葉樹種或針闊混交林經營,加速人工林近自然演替進程,增強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2]。
2.3 優化林業經濟商品化結構
相關單位及企業可以全面優化林業經濟商品化結構,進一步促進林業高效益發展,為國家經濟發展提供支持。首先,完善商品林融資框架。商品林作為林業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完善商品林融資框架可以為商品林的發展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相關企業或部門可以利用多種融資形式,確保資金充足,為林業經濟效益的提升提供支持。其次,實現商品林業生產與再生產商品化。相關企業或者部門可以共同致力于商品林商品化生產與再生產,全面優化商品化結構,促進商品林經濟進一步發展。在商品化結構優化方面,可以通過完善商品化流程,為商品林商品化發展提供有力保障。相關部門或企業可以參照商品化環節相關政策參與高品質種苗生產、造林土地規劃、科學撫育、科學林業管護以及林業生產與再生產等流程優化林業商品化流程,進一步提升商品林商品化發展水平。最后,注重商品林投資回報率的提升,促進商品林全面發展,進一步提升林業經濟效益[3]。
3 結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要在新形勢下轉變林業發展思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林木良種選育和推廣力度,加強林木種質資源保護,加強科學育林,豐富林業資源;優化林業經濟商品化結構等,從而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提高林業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洪輝.林業調查規劃設計的發展及對策分析[J].農家參謀,2018(15):97.
[2]魏騰飛.林業碳匯經濟效益評價及區域協調性分析[J].綠色科技,2019(10):286-287.
[3]應佳園.湖南省林業財政支出綜合效益分析研究[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