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德喜
[摘 要] 杉樹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因此加強杉木速生豐產林栽培極為必要。基于此,本文明確杉木栽培的環境條件,從選擇良種、選地與整地、播種、造林方面入手介紹杉木速生豐產林栽培技術,同時提出松土與除草、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及合理的撫育間伐等撫育管理措施。
[關鍵詞] 杉木速生豐產林;栽培技術;撫育管理
[中圖分類號] S791.2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1674-7909(2020)04--2
杉木在建筑行業、橋梁建造領域、造船領域應用廣泛,而且其相關制品可用于祛風止痛、散瘀止血,因此具備極高的種植價值,是我國主要的造林樹種。在杉木速生豐產林栽培中,為了保證杉木的生長效果,需要引入合適的栽培技術,并采取科學的撫育管理措施。基于此,探究杉木栽培技術與撫育管理措施具有極高的現實價值。
1 杉木栽培條件簡述
杉木可在年平均溫度15~20 ℃、極端最低溫度
-17 ℃、年降水量800~2 000 mm的環境下生長。但是,杉木最適宜的生長條件如下:年平均氣溫16~19 ℃,極端最低氣溫-9 ℃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 300~1 800 mm,
而且分配均勻;無旱季或旱季不超過3個月。杉木喜好陽光,但幼時稍能耐側方蔽蔭[1]。杉木生長對土壤的要求相對較高,最適宜在土壤肥沃、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區域種植,如果土壤瘠薄、板結及排水不良,則會導致杉木生長不良甚至難以成活。杉木產區的主要土類包括黃壤、紅壤,邊緣地區為黃棕壤、磚紅壤性紅壤等,其中黃壤條件較好。
2 杉木速生豐產林栽培技術
2.1 選擇良種
科學、合理的杉木良種選擇是速生豐產林栽培的基礎工作。為了保證杉木林達到速生、豐產的效果,需要在選種操作中重點落實以下幾點:①挑選飽滿的種子,以保證杉木可以迅速發芽、生長;②由于種子的遺傳性狀會對種子的生長與抗病能力產生影響,因此要優先選擇遺傳性狀相對優良的杉木樹種;③選好樹種后,需將種子放置于溫水中浸泡24 h,并將浸泡后的種子放在陽光下曬干。完成曬干處理后,應對種子進行消毒及二次晾干,為后續的種植操作提供支持。
2.2 選地與整地
2.2.1 選地。在選地過程中,應選擇地勢相對平緩的區域展開杉樹育苗。同時,需要保證種植地背風、日照時間較短、土壤肥沃疏松且具備良好的排水性能。為了方便杉木運輸,應將育苗區域設定在交通便利的位置。應避免將杉木種植于農作物耕地位置,以雜木林地、荒地更為適宜。另外,要避免在曾經繁殖過杉樹、松樹的區域展開種植,盡可能保證杉木發芽、生長所需養分充足。
2.2.2 整地。為了保證栽植效果,需要及時完成整地操作,第一時間清理雜草及灌木,防止其對杉木幼苗的生長產生負面影響。在整地過程中,應保留一部分闊葉樹木,以達到維護林內樹種多樣性的效果。同時,雖然要及時展開除草操作,但是要降低地勢陡峻地塊的除草工作量,避免出現水土流失問題。另外,必須結合栽培區域的實際情況、地質條件等完成整地,為杉木生長提供更好的外界條件。
還應進一步完成栽植區域排水系統的規劃操作,播種前挖掘排水溝渠,確保杉木栽培期間可以迅速、有效排除土壤中多余的水資源。為了保證杉木生長具備充足的養分,要在種植區域施撒碳酸鈣、石灰石等物質,達到改良土壤的目的。
2.3 播種
相比其他播種方式,條播更加適用于杉木播種。杉木播種中應將播種寬度控制在2.5 cm左右,深度控制在1.0~2.0 cm。同時,要控制各個播種溝之間的距離在20.0 cm,平均667 m2種子播種量為3.0~3.5 kg。播種完成后,可以使用經過過篩處理的細火燒土覆蓋種子,但要避免出現覆土過厚的情況,僅保證看不到種子即可。另外,相關人員要對覆蓋的土壤進行檢查,防止覆土上方存在雜草、稻草或其他草籽。
2.4 造林
當發出杉木苗后,即可將其運輸至造林區域構建杉木速生豐產林。應盡可能選擇洼地造林,為杉木生長提供充足水分。塊狀整地規格控制在長40.0 cm、寬
40.0 cm、深30.0 cm;帶狀整地規格控制在長40.0 cm、寬80.0 cm、深25.0 cm,定植中穴底的直徑控制在30.0 cm
以上[2]。為了保證栽植成活率,需要栽植樹齡為一二年、高度大于30.0 cm且根系發達的杉木苗。覆土時,應分層覆土,且保證覆土區域高于地面,以避免由于積水而導致杉木根系腐爛。
3 杉木速生豐產林撫育管理策略
3.1 松土與除草
在杉木速生豐產林的撫育管理過程中,為了確保杉木生長狀況良好,必須完成松土與除草操作。第一,根據杉木的生長需求,在杉木苗生長前期全面落實除草操作,即鏟除栽植區域的雜草,最大限度地避免除草操作對杉木根系造成破壞。第二,及時清除杉木周圍土壤中存在的雜草,維護栽植區域土壤的肥力,確保土壤為杉木生長提供充足的營養。第三,可以使用人工除草與機械除草相結合的方式落實除草操作,并保留土壤周邊一定數量的植被,避免發生水土流失問題。第四,要想進一步提升林地的經濟效益,可以適當引入豆類、薯類等矮稈經濟作物[3]。
3.2 水肥管理
由于杉木的生長速度相對較快,因此其對土壤的肥力有著較高要求。因此,在杉木速生豐產林的撫育管理中,必須要重點落實水肥管理,特別是要保證施肥的科學性。要結合季節及杉木生長情況的不同選擇肥料;施肥時,避免肥料與杉木苗的根系直接接觸,降低杉木苗燒根問題的發生概率。一般在杉木苗生長初期,需要施加氮磷肥,提升杉木的抗病蟲害能力,促使其提早發育生根;在杉木苗生長中期,需要施加磷鉀肥,促進杉木苗稍木質化;進入9月后,應停止施肥。
另外,由于杉木屬于亞熱帶地區的樹木,不耐寒也不耐旱,所以在少雨天氣需要及時澆水。并適當配合遮陽操作,以免水分散失。
3.3 病蟲害防治
一旦出現病蟲害問題,則會降低杉木生長效果,從而產生較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在進行杉木速生豐產林的撫育管理時,相關人員需要重點落實病蟲害防治工作:第一,以提前預防為原則,避免形成“在發生病蟲害后進行處理方案設計與實施”的管理意識,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及損失,為杉木健康生長構建良好的環境;第二,病蟲害發生后,需第一時間分析其成因,并引入解決策略,避免對樹木造成損傷;第三,定期噴藥與修剪,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
3.4 撫育間伐
為了保證撫育間伐的合理性,需要重點完成以下幾項工作。第一,注意間伐期限。一般第一次間伐工作的展開需在杉木栽植5 a后展開,然后每隔4 a進行一次間伐。應避免間伐時間間隔過短,保證杉木達到生長預期目標。第二,控制間伐強度。第一次間伐量占總量的25%,后續每一次的間伐量占總量的10%。
4 結語
杉樹的經濟價值較高,營造速生豐產林在實際的林業生產中占據重要地位。在明確杉木栽培環境條件的條件下,通過選擇良種、選地與整地、播種控制、造林,結合松土與除草、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以及合理的撫育間伐,有利于提升杉木自身的抗病害能力,促進木材整體質量與產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趙桂連.杉木速生豐產林栽培技術與撫育管理簡述[J].南方農業,2019(24):11,13.
[2]潘玉娟.杉木速生豐產栽培技術及撫育管理措施[J].農業與技術,2019(9):80-81.
[3]王紅芳,唐慶子.杉木速生豐產林栽培技術與撫育管理[J].現代園藝,2018(12):33-34.